目前共有45篇帖子。
(轉載知乎)新加坡的公立學校的學生和中國比誰更卷一點,能差多少?
31樓 JosephHeinrich 2025-4-11 17:17

我覺得中國和新加坡的卷個有不同特點吧,但是整體哪裡都不小,主要差異就是在卷這個方法上,中國的話就是集中高壓型,高考一考定終身競爭全國化,初中開始熬夜刷題,高中日均學習12小時以上,家長瘋狂投入學區房補習班,心裡焦慮所編青少年抑鬱率攀升,新加坡的話就是屬於那種分流持續型,從小學開始層層分流 POLE——A水準每一步都影響升學路徑,小學六年級已經被稱為小高考了,補習低齡化嚴重,分流後的快捷班學生也是需要高強度追趕,中學的課程對標國內高中,還有就是雙語壓力大,課外活動也納入了升學評分,總結下來中國會更「慘烈」一點,因為人口基數大,優質資源少,高考壓力呈「斷崖式集中」新加坡更「持久」分流制度讓壓力從小學貫穿到大學但是路徑相對多元化,中國的學生卷在「短跑衝刺」新加坡卷在「馬拉松耐力」各有各的累吧




作者:北島聽風語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0503289/answer/11894691070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2樓 JosephHeinrich 2025-4-11 17:18

Eric:


中國。

我是高考生,某種程度上來說當地學生只有個別能考過我們的,其他大部分也就是一般水平()


33樓 JosephHeinrich 2025-4-11 17:18

當然是中國卷。

中國高考大多數省份前1%才能上985,然而即使985畢業後月收入三四千的大有人在(比如文科類專業、勸退專業)。

新加坡如果是前1%,去英國上牛津劍橋那是穩的,出來後那是精英。NUS,NTU這種全球排名前10的大學 前10%就能進,而在中國前10%只能去個三本甚至專科。



作者:相忘於江湖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0503289/answer/358437786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4樓 JosephHeinrich 2025-4-11 17:18

我在你身旁:


除非新加坡全面執行996,否則我絕對不相信新加坡比中國卷

35樓 JosephHeinrich 2025-4-11 17:21

阿爾法狼:


我高三時期的時刻表

看自覺吧,如果你四點多放學還一直學習學到晚上的話,那你就跟中國學生一樣卷

如果你四點多放學,放學後做完作業就去玩的話,那你平均每天比中國學生少卷4個小時左右


雖然新加坡上大學的比例比中國高(新加坡只有30%的學生能上大學,中國好像是16%),但新加坡人對大學沒那麼執著(大部分本地人都是polytechnic技術學院畢業),只要認真讀書的話,上一個差一點的專業問題不大。

新加坡的高考是a level,它的演算法是這樣的:

H2的科目,A(70%以上)是20RP,B(60%~70%)是17.5RP,C(55%~60%)是15RP,D(50%~55%)是12.5RP,E(45%~50%)是10RP,S(40%~45%)是5RP,U(40%以下)是0RP

H1的科目,A(70%以上)是10RP,B(60%~70%)是8.75RP,C(55%~60%)是7.5RP,D(50%~55%)是6.25RP,E(45%~50%)是5RP,S(40%~45%)是2.5RP,U(40%以下)是0RP

每個人最少要讀三個H2的科目和三個H1的科目,所以A level 的滿分是90RP


如果和中國做一個對照表的話應該是這樣:


大專= 65RP以下

三本= 65-70RP

二本 = 70-75RP

一本 = 75-80RP

985/211 = 80RP以上


經評論區提醒,已修改本文錯誤

36樓 JosephHeinrich 2025-4-11 17:21

風佳雪:


哪個更卷我不知道 但是想憑著多刷題 死背拿高分 在新加坡肯定是行不通的。

37樓 JosephHeinrich 2025-4-11 17:22

作者:天伐煉獄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0503289/answer/354991150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 陳婧

更新: 2024-07-03 08:48:27 

發布: 2024-07-03 05:00:00

《聯合早報》是一份新加坡的報紙,為什麼它的網站上有這麼多中國的新聞 ?4 贊同 · 0 評論回答

「卷出來的中國速度」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就要有效擴大需求,讓人們不必那麼卷,也能保住飯碗,提升收入。
在北京,隨處都可見到外賣配送員。

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去年發布的第九次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由貨車和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和外賣配送員等群體組成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突破8400萬人,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但對無法出海的企業而言,國內市場內卷的空間越來越小;即便繼續降價提速,也很難再取得突破。
回到新加坡家裡,又從衣櫥里收拾出一堆舊衣物。還是在網上找了家回收公司,同樣選擇上門取件,提交訂單後網站彈出通知:我們的快遞員將在10天內聯繫您……
生活服務方面遙遙領先的中國速度,得益於先進的物流系統和巨大的人口紅利,也和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業界生態越來越卷有關。
內需滯緩的大環境下,內卷加劇導致大量民眾收入增長緩慢,消費需求隨之受抑,這又進一步限制了內需增長。中國製造業的產能無法被國內市場消化,轉而愈發依賴出口,從而遭致外界「產能過剩」的指責。
差距最大的是超市配送。在上海時最常用的超市App,不管買幾件商品,最快半小時後就能送達。回到新加坡,到網上超市買了四件日用品,顯示最早的配送時間是兩天後——兩天內不能送嗎?也可以,就是有兩件商品備不齊。
另一方面,中國國家郵政局

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320.7億件,同比增長19.4%。但與此同時,多家快遞公司的每單收入卻在下滑。數據顯示,快遞業者順豐、申通和韻達今年5月的每單快遞平均收入同比下滑6.6%至16.8%不等。
疲弱的內需加劇內卷,內卷又反過來抑制內需,進而影響出口。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就要有效擴大需求,讓人們不必那麼卷,也能保住飯碗,提升收入。
在折服於中國速度的同時,也希望這個龐大的市場能適時放慢腳步,讓趕路的人有機會喘口氣,欣賞沿途的風光。
離開上海前,將帶不走的衣服和書籍賣給舊物回收平台。上午下單,下午快遞員就來敲門,手腳麻利地拎走幾大袋物件。
忽然手機鈴聲大作,電話那頭傳來夾雜在風雨聲中的焦急喊話:「我很快就到,先告訴我取件碼,馬上就超時罰款了!」
從業人員越來越多,但整體需求沒有相應地增長,於是業界陷入以價格換市場,以速度搏數量的內卷。即便吃苦耐勞、勤奮肯干,也未必能換來更好的生活。這促使越來越多年輕人走向內卷的反面:躺平。
這番言論立即引髮網絡輿論反彈。有網民質疑,什麼人能一邊卷,一邊把家庭生活安排好?還有人建議:「給姚教授安排一下『非升即走』,人到中年,正是卷的時候,也給年輕人做做榜樣。」
這樣的經歷,在上海期間不時發生。外賣騎手在小區門口就先點「送達」,再打電話來道歉,承諾五分鐘內把外賣送上門。就連坐網約車(私召車),都能聽見令人焦慮的系統提示:「已為您接到下一單。請在10點前把當前乘客送到目的地,並於10點10分前抵達下一個目的地……」
平心而論,的觀點並非毫無依據。在新能源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等新興領域,中國企業正是靠「卷」獲得越來越多競爭優勢。
姚洋上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說:「你躺平幾天,會發現這個世界離你遠去,只有跟著一起去卷。」他認為,在卷的過程中,只要心態平和下來,把自己的家庭生活安排好,「你會卷出樂趣來」。
前一陣和任職於在華外企的朋友吃飯,對方說到近年來不少項目都被中國競爭對手拿下,因為他們不僅報價便宜,產品迭代也飛快,在成本控制和研發速度方面都令外企都望塵莫及。
從上海回到新加坡,立即全方位感受到與「中國速度」脫節的落差。
小島家中的寬頻網路需要激活,到電信公司網站重新簽約,被告知最快要五天後才有人上門安裝。回想起四年前剛到上海時,頭一天簽了手機和網路配套,第二天師傅就來開通網線。
在美國和歐盟帶頭下,越來越多國家考慮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征關稅。嚴峻的國際貿易形勢衝擊生產者信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

(PMI)連續兩個月萎縮,令尚不明朗的經濟復甦前景再添陰霾。
中國經濟學者、遼寧大學特聘研究員陳波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指出,中國工業PMI連續兩個月維持在49.5,離50榮枯線並不遠,表明萎縮幅度其實並不嚴重。但經濟目前仍處於「弱企穩」的狀態,明顯復甦的跡象也尚未出現。
又一批中國高校畢業生踏入社會之際,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呼籲年輕人不能躺平,得「跟著去卷」,因為「只有卷,才能出成果,才能成功」。
離滬前夕用快遞給朋友寄出臨別禮物。根據平台規定,快遞員要在上門時向用戶獲取一個特定取件碼,用於確認他們按時取到物品。不巧當天暴雨瓢潑,預約上門時段還有一分鐘就超時,仍不見快遞員身影。

38樓 JosephHeinrich 2025-4-11 17:22


cxx23:


都卷 卷的方向不一樣

39樓 JosephHeinrich 2025-4-11 17:22

水水水妍之墨:


如果想卷,還是在中國吧, 新加坡的卷和美國同個類型。

40樓 JosephHeinrich 2025-4-11 17:22

中國學生在學業上的壓力會更大一些,特別是應試教育和家庭期望讓他們不得不「卷」起來。而新加坡的學生雖然也面臨競爭,但學校和家庭更注重全面發展,壓力相對分散一些。

不過,這只是個大概的比較,具體到每個學生和家庭情況會有很大不同。總之,兩邊的學生都不容易,各有各的辛苦。



作者:全球出海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0503289/answer/35854196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