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赫克托爾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5581989/answer/11049830385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不是南亞裔移民的問題,是秉持文化多元主義的加拿大對移民從始至終就沒有選擇過熔爐策略。
多民族混居國家只有兩種國族構建模式,熔爐模式和拼盤模式。熔爐模式就是雖然大家長相不同,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和國族神話來把大家團結在一起。熔爐模式的政府會為新移民提供語言教育和文化灌輸,他們的孩子會在學校里學習這個國家的民族神話而不是他們母國的,這樣不出三代,移民後裔的靈魂就和本土人沒有什麼區別了。這個共同價值觀可以是宗教,可以是民主自由,也可以是中華民族崛起。當然熔爐政策的實際結果和理想相去甚遠,不然就不會在全球化時代迎來熔爐政策的總奔潰了。熔爐政策的成功範例請參考新加坡。
從千禧年開始,文化多元主義崛起,主流知識界認為熔爐模式是抹殺移民本身民族認同的文化屠殺。相比灌注共同民族認同,新時代知識分子更喜歡幫助移民父母教育他們下一代他們的母國文化。(是的,一群白人主動來教中國移民孩子中文)文化多元主義的直接結果就是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都會保持一個雙族認同(即我在中國是中國人,在美國是美國人)。持有雙族認同的移民後代是天生的全球主義者,他們會傾向在母國和居住國之間不停的兩頭下注,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毫無忠誠可言。同時在拼盤模式下,會形成事實上的種族隔離,每個民族各自有一片自己的社區,在學校里按照種族抱團取暖,彼此視為仇敵的情況如家常便飯。
拼盤政策是很難長久運營的,因為拼盤政策實質上是封建時代帝國模式的殘留。多個民族的酋長怎麼做到同殿為臣?共同效忠一個皇帝不就好了。大家都是天可汗的兒子,彼此的衝突有天可汗負責局中調停。但是一旦天可汗死了,這套模式就維持不下去了,天可汗的兒子不會自動繼承天可汗的權威,你是親兒子,我是養子,大家是不是可以較量一下。文化多元主義在層層包裝下顯得文明而先進,但我反而認為文化多元主義比封建帝國模式還落後,因為它連皇帝這個共同效忠的對象都取消掉了。即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又沒有共同的保護人,那就只剩下錢來收買了。錢能買來忠誠嗎?
在過去,雖然熔爐政策不能完全同化移民,但是接受了熔爐教育的第二代移民至少會對居住國有一定的歸屬感。而在拼盤政策下成長的移民後代,不僅對居住國毫無歸屬感,還很可能對所在國主體民族懷有極大的仇恨。因為事實上的種族隔離讓種族之間的貧富差距極其明顯,而移民者怎麼能比得上多代積累的主體民族。德國的穆斯林,美國的拉丁裔,加拿大的南亞裔莫不如是。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很慶幸東大還在按照慣性繼續熔爐政策。雖然熔爐政策會帶來相應的外交包袱,不過這就和本題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