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0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农协是什么组织?
31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7 20:02

洗衣机饮品:


我发现像我这种品客经常认为别的国家一定和东小一样官商勾结和充满剥削,东小农民有人一半生活质量和消费力,购买力都得超过美国

32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7 20:02


momo:


东大没有农协,农民一定很富裕吧。

33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7 20:03
作者:知乎用户Ut9eA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3074156/answer/18990408956109178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日本农协不好的人一看把它与人民公社南街村混淆了,人家农协的确是有那个协调组织一些官方主导层面定价权,但是不代表农民没有办法好吧。




看看即可哈哈。

对了打破一个认识日本农民是典型的经济上偏向自民党,历史观念上偏向日共他们。

34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7 20:03

作者:hong zu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3074156/answer/189764263856960756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垄断性食品金融组织

用什么统购统销来给农协洗地的就歇着吧

不通过农协,种子哪来?化肥哪来?农机具哪来?

农协暴力针对一般只针对大农户,对小农户自销农产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它们绝对能确保小农户自销农产品赚不到钱,光经销商几层扒皮就够自销农户受的,对了,日本部分超市的所谓自销柜台就是农协弄的,你看,你们不喜欢农协,那你们该支持农民吧,高价支持吧,你们可以说农协坏,但千万别说农协蠢,农协的金融创新还是挺多的

农协最可怕的地方是金融化,农民的补贴存款被存在农林银行,农民想购买农机具化肥种子交易要通过农林银行,因为农业存在巨大风险,所以大多数日本农民依然依赖贷款,猜猜贷款方又是谁?不通过农协,日本农民在金融层面上受到的限制远比种植销售层面更多

想脱离农协?贷款提前偿还吧,产业支持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农协的水渠农协的路,农协的标准农协的评级,之前日本那家种哈密瓜的为啥被毁田,是因为就那家够狠,硬生生的把各种打压挺过去了,那就只能找十来个小伙子去毁田喽,有压迫就有反抗,但现在日本农民的反抗也在被农协所引导着,这点就十分可悲,农协在利用日本民众对农协的反感向政府开价

农协现在真正的利润大头是投资,农民存在银行的存款,往往是有使用周期的,日本政府给农民的各项补贴,也不是需要马上下发的,那么大一笔钱,支出周期稳定,你能忍着不拿来干点啥?

过去农协只是诱导农民种植特定经济作物,胁迫农民贷款购买各自农机具,对农民种植指手画脚,对部分农业研究成果进行侵吞,现在的农协,老项目没丢,新项目也是搞了不少

种地哪有玩钱舒服啊,是吧,当然玩钱可能会亏,那猜猜谁来托底?


35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7 20:03


宝贝请转身:


现在明白为什么不让搞协会了吧?和猫协狗协一样。

站利益和立场,就不说人话,呈现物种的多样性。

36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7 20:03


拉拉:


美国人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防止日本赤化,通过温和土改搞出农协来代替地主。

等到80年代日本没有赤化可能后,农协这种外力建立的组织很快就光速成为新时代地主。

37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7 20:04

作者:鸿雁复北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3074156/answer/18954586485174854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黑社会组织,干的那些事就是明面黑社会行为

日本的农协不是国内想象的什么农业协会,代表了农民的利益。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日本农协就是典型的牙商。
他们一面压低收购价打压个体农民、一面哄抬终端农产品价格、搞得消费者怨声载道,现在还打着低收入农民的旗号、要求政府财政为他们的竭泽而渔兜底

实际上这帮货只能代表他们自己的利益,纯纯的两头吃,一边利用身不二正的高价本土产品,割消费者韭菜。

通过控制全日本的农业生产销售渠道,来割农民韭菜,作为一个日本农民你想用自己的农产品大规模交易只能靠农协,你种什么、种多少、卖多少、完全是农协决定的,日本农民几乎没啥自主权。

日本农协发动交农造反,要求提高米价

日本农协刚刚组织了发动了发动“百姓一揆”,也就是著名交农造反,说一下传统农民造反分两种,大家熟知的起兵造反是第一种,第二种就是日本现在这样交农造反,意思是农具交了,不种地了,历史上大多数农民造反都是交农造反。(用现代化说就是罢工,不种地了)

尽管日本米价已经比去年翻倍,但是运动诉求依然是提高米价,同时进一步减少农产品进口配额。

运动提出三点核心诉求:1. 为农民提供类似欧美国家的收入补偿。2. 确保所有市民(包括贫困阶层)能稳定获得粮食,建立相关机制。3. 提高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保障食品安全。(减少进口配额)

你说进入互联网时代绕过农协搞网购,搞订单农业,直播带货,那你家田地大概率,一不小心地里就多了几十瓶农药,农作物全部死光光。

农民本人要是不听农协的话,那半夜你家房子可能会莫名其妙走了水,毕竟日本乡下房子木制居多,失火也很合理。

你说想去告状?日本议员不依靠农协的选票还真上不去,所以现在的表现就是日本没人想当农民,农民人数年年下降。


38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7 20:04


王欣宇:


如果拿中国人习惯的视角和概念来理解日本农协:

你家镇上的农信社、供销社、农技站、保险代办点、甚至部分超市和社区服务站,全都合并成了一个叫做“XX镇农业合作服务中心”的机构(基层JA)。无论是农民还是镇上居民,都可以交点“股金”成为会员。

你可以在这里存钱贷款(农信社功能),买化肥农药日用品(供销社功能),卖你种的粮食蔬菜(供销社功能),咨询种地技术(农技站功能),买保险(保险功能),甚至可能还提供加油、看病、办丧事等服务。

这个中心赚了钱,除了留下一部分用于发展和风险准备,剩下的会根据你的“股金”和你使用服务的多少,给你发“分红”和“返点”。

这个中心吸收的存款,大部分会上交给市里的“XX市农村信用社”(县级JA),市里的再交给国家级的“农业银行”(农林中金)去投资。投资赚的钱再层层返还下来,成为这个中心的重要收入,用来支持各项服务,尤其是补贴那些不太赚钱但农民必需的服务(比如农技指导、农产品收购)

同时,在买农资、卖农产品方面,这个中心也接受市里和全国的“供销总公司”(经济连/全农)的协调和支持,实现大规模采购和销售。

JA的金融业务架构

以上比喻跟中国最大的不同是:JA只是个民间组织,它接受政府监管,有时也帮助政府做事,但它也能反过来影响政府决策,甚至在某些方面与政府进行公开博弈。

本轮日本米价暴涨,其实就是JA通过市场手段维持高价并叠加了一些外部抢购因素,在市场上压倒了农林水产省开仓放粮所作出的努力。

当然,日本普通消费者肯定也是颇有怨言的,但他们更关心的是JA内部运作以及跟政府关系的透明度,而不是单纯的否定JA或者把它简单的描绘成一个“作恶的组织”


39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7 20:04

作者:毒客DUCK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3074156/answer/1128398422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遇到最奢侈的水果是什么呢?

2019年7月9日,日本中部金泽市中央批发市场举行的拍卖会上,由日本石川县开发出的高级品牌“浪漫红宝石”,吸引了日本40家葡萄厂商竞拍,其中一串浪漫红宝石葡萄以1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2万元)的高价刷新了纪录,其单位价值远超同等重量的纯金。

2018年5月22日,札幌市中央批发市场一颗产自北海道夕张市的夕张蜜瓜,以320万日元的天价,折合人民币要8万块成交。

2008年,北海道出产的甜柱西瓜也一度以65万日元的价格刷新的西瓜的价格!

除此之外,还有20万日元一对的宫崎县太阳之子芒果、单果高达3000日元的草莓,即便是普通的西瓜在日本也折合人民币一百七一个,橘子10个35,香瓜一个要60,苹果、桃子、梨每个都得12块…

这个价格,放眼整个发达国家圈子,日本水果也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当然其中也有科技投入、品种研发、植株培育等因素,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一向是农产品的真实写照,到日本水果、大米、蔬菜普遍价高现象的背后,真正的始作俑者其实一直都是——

畸形的日本农业协会。

日本农协最早可追溯到德川政府刚倒台的19世纪70年代,彼时的日本以德国信用组合制度为师,推进建立农业协同组织。这种早期组织主要存在于茶叶、蚕丝、纺织等手工业者,以促进销售、购买以及生产资金的相互融通为目的。1998年,日本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合作社的法律产业组合法,以法律的形式将各农户、团体等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到1920年代后,全球大萧条重创日本农业,日本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引发的农业恐慌,开始通过行政干预和指导实现产业组合。1933年,出现了全国稻米销售购买组合联合会、全国产业组合制私联合会和大日本柑橘销售联合会等行业组织。这些组织在日本侵华时期合并为农业会,积极为日军筹集大量物资,为侵略扩张事业助阵。

日本战败后,农业会被取缔,同时日本爆发饥荒,粮食储粮大幅下降,价格上涨,许多人饿死,日本政府为调动农民积极性,解决地主与农民的长期矛盾,1946年其制定了农地改革法,政府从地主手中收买土地,再以较低价格卖给佃农,从而确立了战后日本农业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此外,当时的吉田茂政府还意识到,传统的家庭农场也是阻碍农业现代化的顽疾,必须进行改革。在此背景下,日本于1947年7月制定了农业协同组合法,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农协。

怪兽就此出笼!

日本农协的最初的宗旨是农民出资、农民管理、农民利用、农民享受。这对于受了千百年压迫的日本农民阶层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农业工业者纷纷踊跃加入,到1950年加入农协的日本农民超过99%。客观来说,农协建立初期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极大缓和了社会矛盾,有效保护了小农和小工商业的经济利益,还加强了广大中小产业者自立互助。对于日本农民来说,更多的事情可以交给农协考虑,自己只需要专心种东西就行。农协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收集起来进行集中贩卖,在销售过程中,为了调整供需和提高附加值,农协还要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筛选。农协还提供肥料、农药、饲料、农机具甚至食品、日用杂品、耐久性消费品的生活生产资料,售价十分优惠,而需要农民回报的,就是只能通过农协独家渠道购买,并接受农协的指导。

这两个要求使得农协基本实现了百分之百对日本农业的垄断!

从理论上,如果农协讲良心还好,但一旦农协组织滋生出了自主意识,那么农民可以说就是毫无还手之力的羔羊……

从日本农协历史的发展看,农协从最初顺从农民逐渐开始指手画脚。到了最后,农产品卖多少钱,具体种什么、种多少,完全是农协说了算,销售渠道和定价权完全沦为其工具!

农协的干预导致日本农产品也使得日本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一下子进入到了一个违背市场规律的高价状态。比如在粮价上,日本大米价格是泰国的9.5倍,日本农协又想方设法推动政府设置贸易壁垒,提高进口大米关税,并拒绝向美国、中国、东南亚等地完全开放农产品市场。很快,进口大米的价格也上涨到与日本国产大米一样!

一方面日本农民的权益确实得到了保障,但高昂的消费溢价,最后还是靠普通消费者买单,日本农民真正得到利益了吗?

不!

首先,农民本身就一直是消费者的最低端,其受到的剥削一直就是最重的!


其次,日本农协对于农民的生产资料也是典型的低价采购,高价卖出的过程。同样以水果为例,日本水果上市的过程十分繁琐,首先是果农卖给农企,在进入批发市场之后,经过拍卖销售给经济批发商、零售商、中间商、超市、餐厅等大宗消费场所进行销售。部分水果经经济批发商销售给加工企业,得到饮料、罐头的产品,再销售给超市、饭店,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等产品到了消费者手中,已经远远超出采购价。假若农民想跳过这个环节,直接委托批发商进入,批发商则会遭到打压,最终不得不妥协。更憋屈的是,日本农民连具体的种植计划都没有任何话语权。为了维持高级感,农协不断洗脑农民,打出所谓的减产提质口号,不但严苛限制种植量,还出台多种规则,派出专家核验,有不合标准的一律勒令烂在地里,不准在市场流通,甚至不准随便赠送给亲友。这些规则极为苛刻,果农种植的多半作物最终都白白损耗。就这样,日本水果产业在农协的强力介入下越来越畸形,为了进口水果则被农协压得死死的,一直到1980年代末,进口率都不足20%,即便在新千年后大幅度增加,也一直在50%左右徘徊。这对于一个本土种植条件本就先天不足的国家来说,实在是不可思议。

当然,日本农协长期以来形成了对农村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全面垄断控制,也的确让农村保持高度稳定性,为日本低成本维稳立下汗马功劳。但农协仗着自己是农村唯一垄断组织的优势,可以堂而皇之地打着维护农民利益的幌子来获取政策优惠。可对于广大日本农民来说,如果农协损害自己的利益,该找谁去说理呢?没有!只能任人摆布,一如他们的祖辈被武士阶层压迫上千年一样,再度进入历史的轮回。。。

因此,如果用一句话评价日本农协,毒客DUCK的评价是——屠龙少年,自作孽、不可活……


40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7 20:05

忘川摆渡翁:


就是一个把控垄断着日本农产渠道的合法黑社会团伙,向上联合农水省囤积粮食高价卖出获利,向下以拒发种子和断绝采购渠道等手段威胁欺压农民,有什么事就红豆泥私密马赛一下当无事发生,颇有一种民国期间四大家族的风采。

真就资本主义学进骨头里了。

在抗战期间,四大家族通过政治特权与官僚资本深度渗透四川蚕丝业,形成系统性垄断,成为发国难财的典型案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孔祥熙率先以祥记商行等企业为工具,试图吞并四川丝业公司及全省蚕丝产业链。宋子文则通过中国银行向四川丝业公司注资近40万元,并连续五年担任常任董事,安插钱新之、徐广迟等亲信进入管理层,逐步蚕食控制权。宋美龄系统更以“改良蚕丝实验区”名义,将乐山等七县划归其新生活运动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管辖,直接抢夺当地茧源和第六丝厂资源。这种掠夺引发地方军阀激烈对抗,最终在张群斡旋下达成“利益均沾”协议,四大家族持股比例在1941年攀升至38.98%。

垄断体系建立后,四大家族通过贸易委员会操纵价格体系:1939年出台《四川省土茧土丝管理大纲》,强制规定官定收购价仅为市场价三分之一。例如一等茧每公斤仅0.85元,远低于生产成本,迫使蚕农在黑市抛售。同时设立“土茧土丝管理委员会”垄断运输,严禁蚕农自主加工销售,所有生丝必须经该委员会转售贸易委员会出口。这种双重压榨导致四川生丝出口利润被四大家族独占,而蚕农陷入破产境地。据记载,1941年国统区出口生丝90%来自四川,贸易委员会通过操纵国际市场价格差,单笔交易利润率可达300%。这种以抗战名义实施的行业垄断,最终将民生经济异化为官僚资本的提款机。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