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oey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86433/answer/120884812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那是我第一次獨立攜同事出國拜訪客戶。
為節省經費,輾轉坐船至HK到巴黎再轉慕尼黑轉華沙再轉至其臨近的小城克盧日納波卡機場,真真恍惚到不知今夕是何年。
五六點的天已全黑,尚未謀面的客戶驅車二百多公里來接我們。一路上同事上車便沉沉入睡,夜色如墨,車子飛速行駛在無人的鄉村馬路上,我沒來由的聯想到很多恐怖情節和拋屍案例,努力讓自己保持清醒順便和客人聊天熱絡,卻還是沒能抵過濃濃困意。
待被叫醒,我們到達了客人幫預訂的酒店,燈光昏暗,小院隱有細雨,熱情的前台溝通後驗收了我們的護照,直接安排了房間,與客人約好次日十點碰面。
來不及等同伴洗漱完畢,我已沉沉入睡,一夜無夢。
翌日,拉開窗帘,雨後的巴亞馬雷如一副斑斕的色彩畫映入眼前,遠處群山環繞,山巒層次分明,特色尖頂建築點綴其中,略微沾濕的枝丫和雨後澄澈如洗的天宇如少女含羞,眼波流轉望向我們這些遠道而來而來的客人。

走下樓梯,這是一棟典雅別緻的小院,僅有三層,但十分整潔有趣,每一層樓梯都放了盛放的花兒。一樓有個小型兒童遊樂園,院子里的草木修整得一絲不苟卻又不呆板,餐廳里窗明几淨,透著暖黃色的光,窗外小樹葉子金黃,伸出幾枝慵懶地探在放置食物的自助餐桌旁。

品類豐盛的自助早餐

出院子兩旁裝飾,是真的南瓜,鴨子是枯枝手工製作。
餐廳旁有一口兩米見寬的小池塘,清澈見底,映襯著樹枝,漂浮著各色落葉,有幾尾魚兒自在徜徉其中,正是「皆若空游無所依」。旁邊的牆上藤蔓爬上屋頂,讓人忘卻了這深秋的寒意。我猜想這家旅館的主人必定是一個有趣的人。

第一個晚上,客人帶我們去汽運站領包裹並趁著夜色開車去了山上,可惜有霧,未能一覽小城夜景。
第三日是周六,客戶我們去看老城中心,離住所走路也只有三兩分鐘。道路兩旁有楓樹,風一吹楓葉便迴旋飄落,有一個教堂和鐘樓赫然入目,去教堂走了一圈,門扣的鎖已有銹跡,進門口左側一個小門,兩側一邊是電影里很經典的一個取景:小窗上掛著黑布,是向神父懺悔的地方。對面有一個聖母瑪利亞像,如中國的觀音一般慈眉善目。教堂的穹頂很高,兩旁有吊著復古古銅色的燈,深色木質座椅與其呼應。這莊嚴肅穆的氛圍讓人心裡一凜,若無旁人在場,我幾乎要開始反思並懺悔。

走出教堂,客人和鐘樓的人說了表示我們可以上去看看並在下個整點報時前下來,不然會震到耳朵。鐘樓上去的旋轉型樓梯只容一人通過,拾級而上,走到中間的位置,便有了類似會客室一樣的房間,有電子螢幕,有座位,四個方向開著小窗,可以一覽近處的建築。再往上,又經過幾個隘口,有一層是有隔離的鐘的齒輪結構,還在機械運轉,最後我們到了頂端,看到了一口約四個人才能合抱的銅色大鐘,周遭有迴廊可以沿著走一圈,也是俯瞰整座小城的最佳觀景點。在大片深秋銀杏的渲染下,整個城市的被顏色漸次分明的小山環繞著,遠處黃牆紅瓦的建築與旁邊黃綠色樹木相映成趣,沒有一棟高樓大廈,如一座童話小鎮。

我問過兩個當地人,這裡的生活如何?
他們共同提到的詞是Cozy和boring。
但我的所見賦予了其更多想像中的可能性,幾乎是理想國一般的設置。
沒有太多的繁雜人際關係,有更多屬於真實自我的時間,或許是在某個寒冷的冬夜,點燃一盞燈,房間里暖氣充足,看完一本書;或是在某個夏天的下午,帶上一把遮陽傘,去湖邊釣魚發獃一個下午;也可能是在秋天,去山上撿些枯枝和樹葉,做個小裝飾。
總而言之,這裡的節奏給人想更多探索自己內心世界的慾望。
臨近黃昏客人驅車十五公裡帶我們去看他夏天衝浪的湖泊,正迎上落日晚霞,這湖光山色倒也不失為一個消遣的好去處。
路上的民居和別墅自成一派,獨具風格,可能是在山腳有個小木屋,可能是院子里有個小狗的小房子,儘管已是深秋,絕大部分的房子陽台上,或者門廊前,有盛放著的花圃,懸著的花籃或吊著的青翠綠蘿,這一點和布加勒斯特看到的無異,我心想上帝是偏愛這片土地的,這花平添了夏日的絢爛。
住在屋子裡的人應該能說得上,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
離開那天我透過車窗看到蜿蜒整潔的公路,大小一致井然有序捲起的圓柱形麥堆和成群的綿羊。我想我還會再來這裡-Baia Mare。
也原諒了他們偶爾的傲嬌。
來源公眾號:九色鹿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