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3篇帖子。
(轉載知乎)歐洲有哪些典型的地域黑?
3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5 19:22

參宿崑崙:


轉載:

歐洲人是這樣互相鄙視的

很多美國人認為歐洲人整天無所事事,就知道鄙視美國人,那麼這篇文章就是給這些美國人的一份報告。不要誤解我——歐洲人確實喜歡鄙視美國人。但是他們同時也喜歡相互鄙視,尤其是鄰國之間,彼此會畫些漫畫諷刺對方,局外人會覺得他們其實是半斤八兩。我在歐洲生活了4年,以下調查結果就是基於我與歐洲人的頻繁交際所得。

法國人——部分西班牙人(尤其是加泰羅尼亞人)不喜歡法國人,他們覺得法國人太傲慢。一個來自巴塞羅納的女人告訴我:「拜託!誰喜歡法國人啊?沒人!」瑞士人也不喜歡法國人,他們鄙視法國當局和法國人的懶惰。至於英國人嘛,他們對法國人的感覺最為複雜,一半討厭法國人,另一半則喜歡法國人。那些討厭法國人的英國人傾向於喜歡美國人,反之亦然。在英國人的眼裡,法國人臭、沒禮貌(他們從不排隊);而且納粹進軍的時候,法國人並沒有奮起反抗,所以英國人認為法國人很懦弱。法國人同時也不喜歡英國人;法國人看不起比利時人,覺得他們很傻B;從我的經驗來看,法國人對西班牙人和德國人也沒有好印象。

義大利人——歐洲其他國家的人對義大利人的評論大部分是正面的,但是主要還是因為義大利的美食。北歐人認為義大利人懶惰、古里古怪,而且可能國家管理不當(主要是因為,自二戰以來,義大利政府已更迭50餘次)。我的一個荷蘭教授解僱了一個義大利人,他是這麼說的,「所有的義大利人都只關心意大利麵和媽媽。」反過來,義大利人對歐洲其他國家的人也沒什麼好感。而且在義大利內部,南北分裂非常嚴重。北方人抱怨南方人的懶惰、不思進取,而南方人則抱怨北方人沒文化且不懂得享受生活。

德國人——歐洲其他國家人認為德國人勤奮、嚴謹、缺乏幽默感。二戰是德國最大的污點,歐洲其他國家人也因此無情地戲弄和嘲笑德國人。儘管德國是一個經濟強國,但是歐洲其他大部分國家的人都不想學德語,也不想在德國留學(或者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德國留學)。德國的食物也不受待見,只有柏林的一些有活力的地下俱樂部對年輕的歐洲人有一點吸引力。最反感德國要數荷蘭人和丹麥人了,因為德國曾頻繁侵略這兩個國家。當德國人在荷蘭問路時,荷蘭人通常會告訴他最短的離開荷蘭的路線,或者直接說「把我們的自行車還給我們!」,因為二戰的時候德國曾經沒收過荷蘭的自行車。丹麥人不喜歡你把他們的首都名念成「ko-pen-HAH-gen」,因為這是德語發音。你既可以用英式發音(用「HAY」代替「HAH」),也可以用丹麥式發音(在此無法表示)。德國人對他們西邊鄰國的喜愛遠大於其鄰國居民對他們的喜愛,但是他們瞧不起東方鄰國,尤其是波蘭。但是有一點很奇怪,對於曾經強烈抵制他們侵略的捷克人,他們倒是懷有一絲敬意。

斯堪的納維亞人(北歐人)——他們受到大多數歐洲人的尊重,因為他們的高質量生活標準……還有他們金髮碧眼的外表。但是,在斯堪的納維亞內部,他們對彼此有些固執的看法。挪威人、丹麥人和荷蘭人都認為瑞典人愚蠢又嚴肅。挪威人被認為是有種族歧視的。丹麥人比其他歐洲國家的人更直率,脾氣性格也有點古怪。北歐人比較內向,但即使以北歐的標準來看,芬蘭人也還是非常內向的。除了討厭德國的丹麥人和討厭俄羅斯的芬蘭人以外,北歐人對其他歐洲國家的人並不反感。

比利時人——荷蘭人和法國人都認為比利時人是傻B。反過來,比利時人認為荷蘭人是一群脾氣暴躁的怪B,法國人是一幫傲慢無禮的二B。

荷蘭人——如北歐一樣,荷蘭因其繁榮的經濟和良好的社會秩序讓南歐人羨慕嫉妒恨。但是,他們自以為是,自以為無所不知的聲譽也響徹歐洲,他們的固執和刻板也和他們的德國表親有得一比。但是他們不喜歡別人把他們和德國人做比較。如果你提醒他們,說他們的國歌里有一句「van Duitse bloed(來自德國人的血)」,那你就遇到如同死寂的沉默。大家不喜歡荷蘭人,還因為荷蘭人是歐洲最著名的守財奴。因為這一點,無論他們去哪旅行,都不受待見。他們去法國南部露營時,甚至會囤好水,把所有物資準備好。在被眾人鄙視的時候,荷蘭人也鄙視所有人。是的,他們的自以為是並非空穴來風。

瑞士人——即使是德國人,也認為瑞士人極度的嚴謹死板。瑞士人與「友好的」和「熱情的」這兩個詞完全沒有關係,直白地講,他們是粗魯無禮的。要注意的是,講法語的瑞士人和講德語的瑞士人是有很大的文化差異的。講法語的瑞士人就是再版法國人,不過瑞士的食物沒有法國那麼乏味,對當局的態度也沒有法國那麼隨便;講德語的瑞士人跟德國人比是青出於藍,他們比德國人理嚴肅、死板而古里古怪。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瑞士的好,所以有一點很明朗,外籍人口(大部分來自歐盟國家)占瑞士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要注意的是,瑞士人的德語是變體的德語,如果你只接觸過標準的德語,那你會覺得瑞士人的德語非常奇怪。

西班牙人——說實話,對於和來自西班牙的負面評論都很少。沒人真正討厭西班牙人,而且西班牙人基本上也不討厭任何其他國家的人。(是的,與法國相鄰的部分西班牙人不怎麼喜歡法國人)具體原因不明。但是,千萬別講一口拉丁美洲口音的西班牙語,不然上帝都不會原諒你的,因為仍然有很多西班牙人非常鄙視拉丁美洲人。西班牙人自認為是白種歐洲人,如果你把他們和拉丁美洲人扯上一丁點兒關係,他們會感覺倍受污辱。

希臘人——對其他歐洲國家而言,希臘人只是名義上的歐洲人,但是希臘人堅稱自己是歐洲人。自然而然,如果說希臘人不是歐洲人,是對他們的強烈刺激。

波蘭人——除了安靜以外,波蘭和波蘭人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了。波蘭算是一個大國,有四千萬人口。在2005年,當以波蘭為主的一批東歐國家加入歐盟時,大家曾擔心東歐人在歐盟的泛濫。德國人非常不喜歡波蘭人,在德國的九個鄰國中,波蘭是最不受德國人待見的。在德國人眼裡,波蘭人就是一群偷車賊。確實如此,德國和波蘭的關係就像美國和墨西哥的關係一樣,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也差不多(收入差距、戰爭歷史、語言障礙等等)。波蘭人則把他們的憎恨轉移給了他們東邊和南邊的鄰居們,雖然他們不喜歡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立陶宛人,但他們更討厭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奇怪的是,他們對德國人並沒有特別的情緒,也許是因為他們仍然害怕德國吧——所以你在波蘭永遠也聽不到關於德國人的笑話。

捷克人——對西歐人來說,捷克算是東歐一個不錯的亮點,但是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布拉格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和旅遊勝地吧。捷克人和德國人有點兒像——有些粗魯、直白和冷酷。波蘭人不喜歡捷克人。

奧地利人——綜合了德國人和巴爾幹人的最好和最差的特質,奧地利人雖然懶散,但是他們的愛國主義和種族主義值得一提。據說奧地利是希特勒的出生地,但是從來沒有像德國一樣為大屠殺道歉過。除德國人以外,大多數西歐國家的人對奧地利是中立態度。德國人認為奧地利人不思進取,不能代表德語國家的良好形象。但出於對哈普斯堡王朝的懷念,東歐國家的人對奧地利是敬仰的態度。

英國人——如果你把英國人稱之為歐洲人,大約一半的英國人會生氣,那麼相信你開始了解英國了。英國就是美國的乖乖狗,與歐洲對抗也是美國要英國這麼做的。英國人有禮貌,但是有點兒牆頭草(所以被稱為Janus Britain兩面神),還有點兒勢利。蘇格蘭人和威爾斯人都不錯,主要是英國之外的人對他們並不了解。直面歐洲其他國家對英國的負面情緒的,當然首當其衝是英格蘭了。畢竟,倫敦就在英格蘭嘛。

反過來,英格蘭人對其他所有人也看不順眼。這就是為什麼很難找到一個對歐洲其他國家(或者對美國,或者對其他洲的國家)不持負面想法的英國人了。歐洲到處都住著英國人,而且他們在一個國家住得越久,他們就越討厭那個國家,但是他們又不願意回自己的國家。

愛爾蘭人——雖然誇大了他們在美國人心裡的重要性,但是愛爾蘭其實只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愛爾蘭人禮貌而謙虛。愛爾蘭人名義上討厭英國人,但是我沒見哪個愛爾蘭人真正討厭英國人。總體來說,來自和對於愛爾蘭人的情緒似乎都是積極正面的。

我個人對葡萄牙人、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保加利亞人和其他國家人的感知和被感知並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你還有其他內容要添加,請在下面評論。幾年前,我在義大利見過一張海報,多少可以總結一些方面:

在天堂……

工程師是德國人

廚師是法國人

警察是英國人

情人是義大利人

一切由瑞士人統領

在地獄……

工程師是法國人

警察是德國人

廚師是英國人

情人是瑞士人

一切由義大利人統領


3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5 19:22

Hirvio:


和比利時荷蘭西班牙同學吃飯的時候,他們歐洲人一致認為英語是一門愚蠢又糟糕的語言,而且這樣愚蠢又糟糕的語言能成為國際語言更是令人厭惡。

突然,不知道誰來了一句,

"普通話成為國際通用的語言都比英語好很多。"

我還處於懵b狀態。

歐陸的各位就一致表示認同。

3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5 19:23


知乎用戶cG2reu:


你猜為什麼英語中的AA制叫go Dutch

3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5 19:23

SK561GF:


我在奧匈帝國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上學,在匈牙利結婚,在蘇聯工作,死後葬於烏克蘭。

但我從未離開過自己的村子

3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5 19:23

作者:卡那封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3235215/answer/360862024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個中世紀的

現存資料看中世紀西歐遭到地圖炮最多的國家恐怕毫無疑問是愛爾蘭,得益於你英文獻保存良好,很多地圖炮愛爾蘭的資料也被保存了下來。而且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對愛爾蘭人的地域黑從一般的地圖炮,不斷升級到具體的歧視措施,種族隔離,再到最後的屠殺等種種暴行。

早在盎撒時代,英格蘭就開始對愛爾蘭打地圖炮,不過那時候的歧視也就和一般的口嗨沒什麼區別。相反中世紀早期對愛爾蘭人的主流看法還是較為尊重的:

6 世紀將基督教帶到蘇格蘭的愛爾蘭僧侶聖科倫巴和建立林迪斯法恩修道院

的艾丹,被認為是英國的主保聖人,而聖基利安和聖維吉利烏斯分別成為德國維爾茨堡和奧地利薩爾茨堡

的主保聖人。從查理曼的宮廷到卡帕多西亞

幾乎都可以見到愛爾蘭僧侶的身影,愛爾蘭人在當時被視為是淵博的學者和可敬的僧侶。時人形容他們:「熟悉希臘語和拉丁語就像熟悉自己的母語蓋爾語一樣」

對愛爾蘭的歧視似乎從維京人入侵開始。維京人大量入侵愛爾蘭,與當地人通婚,或者將蓋爾人

劫掠為奴。同時隨著斯特拉斯克萊德王國

的逐漸解體,10世紀時,大量來自赫布里底群島和愛爾蘭的維京人和蓋爾人開始來到不列顛西北定居。時常劫掠英格蘭北部,這引起了盎格魯-撒克遜人

對愛爾蘭的敵視。也就是從9世紀末10世紀初開始,似乎對愛爾蘭人的態度就變為負面的了。


對他們的地域黑主要集中在,1.穿衣服不講究,2.留長鬍子,3.不喜歡耕種,4.習俗野蠻,5.生活不檢點,6. 懶惰上。不過在整個盎撒時代,對愛爾蘭也沒有多麼系統的地域黑,這要等到1066後。

在諾曼征服

後,對愛爾蘭人的地域黑進一步升級

威廉二世

時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倫

指責愛爾蘭人,「他們交換妻子就像其他人交換馬一樣隨意」

馬姆斯伯里的威廉在其《英格蘭王紀》中寫道:「愛爾蘭人很少耕地,這不是土壤質量的問題,而是那些應該耕種的人缺乏勤奮,缺乏信仰。」

從亨利二世時期開始,由於對愛爾蘭的征服,地域黑開始達到高峰:

歷史上唯一的英國人教宗哈德良四世在授予亨利二世征服愛爾蘭的Laudabiliter 中認可:亨利二世入侵愛爾蘭是:

「擴大教會的邊界,向仍未受教育和野蠻的人民揭示基督教信仰的真理,並從主的田野中根除罪惡的雜草。」(addeclarandam indoctis et rudibuspopulis Christiane fidei veritatem et vitiorum plantaria de agro dominico exstirpanda, sicut catholicus princeps intendis)

而他的接班人亞歷山大三世也認可亨利入侵愛爾蘭:「給這個充滿骯髒行為的野蠻人之國帶去信仰與秩序」。

威爾斯的傑拉德曾經在1185年隨著約翰王子前往愛爾蘭,他在此次旅行後寫出的《愛爾蘭史

》可謂是一本對愛爾蘭的地圖炮大合集。

傑拉德先是指出愛爾蘭風光優美,物種豐富,土地富饒,歷史悠久,英格蘭很少見到的珍稀動物在愛爾蘭應有盡有。

然後話鋒一轉開始對愛爾蘭人持續高強度地圖炮:以證明他們浪費了這片土地和上帝的恩賜。

「愛爾蘭的嬰兒出生時,不會得到精心的照料。除了父母為他們提供營養,使他們不至於夭折之外,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被遺棄在大自然中。他們沒有搖籃,也沒有襁褓,他們不洗澡。接生婆不用熱水,也不懂給嬰兒墊鼻子,壓低臉部或拉長雙腿。全憑大自然根據自己的判斷來安排和處置她所產生的肢體,他們的鬍鬚和服飾等外在特徵以及內在的思想修養都是如此野蠻,以至於不能說他們有任何文化。真是可悲,上帝給予了他們俊秀的外表,但他們文化和習俗卻如此令人羞愧。「

「他們是一個荒涼的民族。他們像野獸一樣生活。他們完全沒有從原始的田園生活習慣中走出來。人類通常從樹林走向田野,又從田野走向定居點和市民社區,而這個民族卻相反,他們鄙視辛勤勞動,對城鎮的賺錢活動不屑一顧,對市民的權利嗤之以鼻。他們不想放棄也不願意失去對習慣於在樹林和鄉村過的生活,這並非出於尊重,純粹是因為懶得出奇。」

「他們的許多田地天生就非常肥沃,產量很高,然而他們的收穫卻少得可憐。這是因為種植者缺乏勤勞——他們太懶了,懶得種植在這裡生長得很好的外國樹種。由於懶惰,他們的生活沒有任何改善,田地仍然沒有開墾,各種果園和礦山仍然沒有出產。他們如此懶惰,卻還和西班牙人一般貪婪的渴望著地下的黃金。」(話說這算不算也是對西班牙打地圖炮?)

「當地人信仰喪失,就我來到島上前不久,在格蘭達洛周圍的山上,一位男人因為和一頭母牛性交(這是當地人的一種特殊癖好)而生下了一頭人牛。由此你可以相信,又一次產生了半人半牛的人和半人半牛的牛 。它和其他小牛一起,跟隨母親吃了將近一年的奶。但這還不是個例,因為這裡的人比野獸還野蠻——康納赫特國王Rothericus有一隻馴服的白山羊,它毛長角高,在同類山羊中十分出眾。這隻山羊與一個女人發生了性關係。這個可憐的女人比山羊更像一頭野獸,因為她甚至願意屈服於山羊的虐待!」

「上帝啊!這是多麼不值得,多麼難以言表!理性竟如此無恥地屈服於獸性!當理性屈從於與畜生進行如此可恥的交易時,畜生的主宰失去了其崇高地位的特權,而淪落到和畜生沒有區別!

雖然任何人都會覺得這種事情是可憎可惡的,但對於在所有事情上都受制於理性生物的野蠻人來說,這件事的可憎性要小得多。因為這裡的人是野蠻人,天生就準備服從。」

「在所有民族中,他們最會背信棄義。他們對任何人都言而無信。雖然他們非常希望別人遵守對自己的承諾和誓言,但他們並不忌諱或害怕每天都違反對別人的承諾和誓言。當你用誓言和人質,用牢固的友誼,用各種好處,為自己的安全和保障採取了一切保障和預防措施時,你就必須特別提高警惕,因為這時他們的惡意就特別容易找到機會。因為他們覺得,由於你有保障措施可以依賴,你就不會警惕。最後,他們就會使用邪惡的藝術和慣用的欺騙武器,以便利用你的安全感,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傷害你。

在這裡,人們似乎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人們不關心什麼是光榮的,而只關心什麼是有利的(儘管事實上只有光榮的事才可以說是完全有利的);奸詐之害在這裡滋生和紮根的程度如此之深;外國人來到這個國家,幾乎不可避免地會沾染上這個國家與生俱來的惡習--一種傳染性極強的惡習。」

不過,傑拉德也稱讚了島上的同行們:「這個國家的神職人員在遵守教規方面總體上是值得稱讚的。他們勤勉地履行自己在詩篇和時辰、閱讀和祈禱方面的義務。他們把自己關在教堂的禁閉室里,履行他們受託的神職。在飲食方面,他們實行相當程度的禁慾和苦行。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每天都要禁食一整天,直到黃昏時分完成一天中的所有儀式。

我幾乎只有一件事可以責備主教和教長們,那就是他們在糾正一個犯下如此罪行的民族時過於懈怠和疏忽。因為他們沒有向他們的人民傳道和責備,所以我說,他們自己也應該受到責備。因為他們不指控他人的惡行,所以我指控他們。因為他們不譴責他人,所以我譴責他們。如果從派屈克時代到這些年來,主教們能像他們應該做的那樣,在傳教和教導、責備和懲戒方面盡職盡責,那麼他們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上文提到的人們的那些惡行,並給他們留下一些榮譽和虔誠的印象。」[1]

而傑拉德的高徒無地王約翰也學到了對愛爾蘭人打地圖炮:沃倫提到:當留著鬍子的愛爾蘭酋長們找到約翰,向他父親表示敬意時,約翰瘋狂嘲諷:「你們留的過時的鬍子連我的曾祖父都會覺得俗不可耐。」,沃倫提到,愛爾蘭的酋長們感覺遭到了羞辱,於是聯合起來擊敗了約翰的缺餉軍隊。9 月,約翰連滾帶爬的逃回父親身邊,將失敗歸咎於前任總督休·萊西。[2]

就連被視為野蠻人的蘇格蘭人也歧視愛爾蘭人,他們認為哪怕是高地最偏遠的地方講蓋爾語,未經教化的野蠻人,也比愛爾蘭人要好。在1310年代愛德華布魯斯入侵愛爾蘭期間,他除了對少數愛爾蘭人採取拉攏措施外,將多數愛爾蘭人認定是歐洲最野蠻的民族。在1315年的戰役中,布魯斯攻陷了羅什堡和鄧多克,並且屠殺了其中的愛爾蘭居民。

用當時愛爾蘭的編年史家的一句哀嘆就是:「不列顛人認為殺死愛爾蘭人就像殺死一條狗一樣輕鬆,所以他們才如此肆無忌憚。「

當1318年愛德華布魯斯戰死時,阿爾斯特編年史發出感嘆:「愛德華·布魯斯,這個毀滅了愛爾蘭的外族人和蓋爾人的大人物,在鄧德爾甘戰役中兵敗身死。他的隨從中,英西加爾赫布里底群島國王麥克·魯艾德里和阿蓋爾國王麥克·多姆奈爾也被殺,他周圍的蘇格蘭人也被屠殺。從世界開始,對愛爾蘭人來說,沒有比這件事更好的事了!」

不過英格蘭人也好不到哪裡去,愛德華一世

曾經提到:"愛爾蘭人"提出了 8000 馬克的報價,以要求授予他們英國法律。愛德華指出,愛爾蘭法律「是如此的讓上帝厭惡」,因此要和「我們的議會展開充分的討論和考慮,來確認授予英格蘭法律救贖他們是合適的。」然而在隨後的討論中,許多英格蘭貴族認為愛爾蘭人太過異端,根本不配享受英格蘭的法律,所以愛德華一世只得作罷。[3]

他樂意接見黑人使者甚至超過愛爾蘭人

1305 年,皮爾斯·伯明罕殺死了30多名來自康諾特的奧康納家族的愛爾蘭人,據說他們曾經支持過布魯斯,這些人的首級被送往都柏林後,皮爾斯獲得了一筆獎金,還有專人為他寫詩讚譽。[4]

到了愛德華三世

時期,議會於1366 年通過了《基爾肯尼法令》該法令禁止在愛爾蘭的英國移民和與他們一起生活的愛爾蘭人說愛爾蘭語。他們還禁止英國人和愛爾蘭人通婚,並在教堂內實行種族隔離。

不過,與後來的屠殺,大飢荒等暴行相比,愛爾蘭人在中世紀遭遇的史無前例的地圖炮和猶太人之外獨一份的種族隔離待遇竟然都顯得溫和了。

1847 年秋。約翰·羅素勛爵領導的輝格黨

政府以 "愛爾蘭的貧困應該由愛爾蘭的財產來買單 "為幌子,將危機的責任從英國人身上轉移到愛爾蘭人身上,他在財政上背棄了英國最西部省份飢寒交迫的人民。這一年在人們的記憶中被稱為黑色1847,此後飢荒仍遠未結束。

在農村的一些地方,飢荒就像一出慢動作上演的悲劇,整整折磨了當地社區五年之久。西敏的議會放縱訴訟代理人,法警以及最終的 "撬棍大隊",驅逐住戶,推倒了小農戶和工人的小屋,將他們的居民扔在風雨飄搖的勞改所里。哪怕是愛爾蘭最富裕的地主,此時也負債纍纍。然而輝格黨政府中的許多人認為愛爾蘭地主沒有盡到他們的社會責任,所以從1847年下半年開始,變本加厲的將賑濟飢荒的艱巨任務交給他們。[5]當營養不良、貧困潦倒、疾病纏身的飢荒難民大量湧入利物浦,格拉斯哥和英國其他港口,在本已人滿為患的勞動力市場上爭奪工作崗位時,種族仇恨被進一步激化。人們將愛爾蘭人視為傳染病的攜帶者,對他們進行隨意的毆打和屠殺。大飢荒和隨意迫害造成數百萬愛爾蘭人死亡和流離失所。正如查爾斯·賴斯和弗朗西斯·博伊爾

教授所言,這樣的行為,和納粹又有什麼區別呢?[6]

某隊極端球迷在上賽季歐冠小組賽中以大飢荒歧視愛爾蘭人,這實屬逆天,不過考慮他們過去乾的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參考

^以上內容全部引用自Gerald of Wales, Giraldus, John Joseph O'Meara. The History and Topography of Ireland. Penguin Classics, 1982.第三章
^Warren, W. Lewis. King John. London: Methuen, 1991. p. 36.
^Neal, K. (E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Woodbridge: Boydell & Brewer, 2020.
^Rackwitz, Martin. Travels to Terra Incognita: The Scottish Highlands and Hebrides in Early Modern Travellers Accounts, c. 1600-1800. Münster: Waxmann Verlag, 2007.p.33.
^Kennedy, Liam. Unhappy the Land: The Most Oppressed People Ever, the Irish? Dublin: Irish Academic Press, 2016.Chapter Four: Cry Holocaust: 
^The Great Irish Famine and the Jewish Holocaust.&Francis A. Boyle, United Ireland, 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Law (Atlanta, 2012), p. 31.

3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5 19:23

感覺沒人提13世紀樞機主教雅克·德·維特里的著名中世紀巴黎大學內部大學生民族團之間的地域黑有點奇怪,這裡補上比較好:

「他們斷言英國人是酒鬼,而且長著尾巴;法蘭西人的兒子驕傲,柔弱,像女人一樣精心打扮。他們說德意志人在宴會上暴跳如雷,舉止下流;諾曼人,虛榮和自誇;普瓦捷人都是叛徒,總是喜歡冒險的傢伙。他們認為勃艮第人庸俗愚蠢。布列塔尼人被認為是反覆無常的,經常因為亞瑟王的死而受到指責。倫巴第人被稱為貪婪、惡毒和懦弱;羅馬人,喜煽動的,狂暴的,好誹謗的;西西里人殘暴又殘酷;布拉班特的居民,流血者,縱火犯,強盜和掠奪者;佛蘭德人,善變,揮霍,貪吃,像黃油一樣易屈服,而且懶惰。在言語上受到這樣的侮辱之後,他們經常打起來。」



作者:張家人蠍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3235215/answer/360867598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5 19:24

李傳:


說幾個關於義大利的

義大利人經常自黑,開會有人遲到了就開始編排同事:「正常,這可是義大利」

我在義大利出差時跟荷蘭老哥抱怨:「他們真應該改改道路規劃」。他:「義大利人太笨了,可干不來這個」

還有一回一個1/4義大利血統的林堡人說:「在義大利,綠燈是走,黃燈是走,紅燈也是走」。我問「那在荷蘭呢?」「綠燈是走,黃燈是快點走,紅燈是你覺得可以走就可以走」。

*以上發言均經過英譯中

荷蘭人也是一個天天被地域黑的對象。比如說話難聽(是真的,而且針對所有人),摳(英語地域黑詞go Dutch,現在逐漸沒人用了)。還有一個地域黑的詞也已經不太常見了,但是到現在日本某個成人玩具還廣泛被叫ダッチワイフ。


3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5 19:24

JekyllHyde:


專門罵法國人的:

Can't Trust Frog:


There's good in everywhere, you know.

Except the French.


We spent most of the time rubbishing the French.


兩個地圖炮:

Hacker: Europe is a community of nations, dedicated towards one goal.

Sir Humphrey: [laughs moderately]

Hacker: May we share the joke, Humphrey?

Sir Humphrey: Oh Minister, let's look at this objectively. It is a game played for national interests, and always was. Why do you suppose we went into it?

Hacker: To strengthen the brotherhood of free Western nations.

Sir Humphrey: Oh really. We went in to screw the French by splitting them off from the Germans.

Hacker: So why did the French go into it, then?

Sir Humphrey: Well, to protect their inefficient farmers from commercial competition.

Hacker: That certainly doesn't apply to the Germans.

Sir Humphrey: No, no. They went in to cleanse themselves of genocide and apply for readmission to the human race.

Hacker: I never heard such appalling cynicism

! At least the small nations didn't go into it for selfish reasons.

Sir Humphrey: Oh really? Luxembourg is in it for the perks

; the capital of the EEC, all that foreign money pouring in.

Hacker: Very sensible central location.

Sir Humphrey: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in Brussels and the Parliament in Strasbourg? Minister, it's like having the House of Commonsin Swindonand the Civil Service in Kettering!


A Commen Market official has the organising of the Italians, the flexibility of the Germans, the modesty of the French, the imagination of the Belgians, the generosity of the Dutch, and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Irish!

3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5 19:24


公學:


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不就是薯條叫French fries?

4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5 19:25

土方歲三:


說一個比較猛的,中世紀的猶太人也存在地域歧視。雖然中世紀猶太人自己就在歐洲各民族鄙視鏈底端,但是猶太人在自己內部還劃分出了三六九等。住在歐洲的猶太人看不起住在亞洲的猶太人。

生活在十二世紀的西班牙猶太人班傑明

曾經去過歐洲的羅馬及君士坦丁堡。亞洲的耶路撒冷和伊拉克伊朗,非洲埃及旅行,留下了一本《班傑明行記》。在這本書中班傑明記載了他去耶路撒冷參拜所羅門王聖殿的經歷。

在參拜途中班傑明在今天巴勒斯坦的納布盧斯

碰到了一群信仰猶太教的撒馬利亞人

(撒馬利亞就是阿拉伯人對古以色列王國的稱呼,撒馬利亞人就是以色列人)。而且這些住在巴勒斯坦人猶太人可以說古風猶存,不但保留有完整的猶太教堂

,還有尊敬猶太世襲的祭司進行獻祭的風俗。

此地位於基利心(Gerizim)山與以巴路(Ebal)山之間的峽谷地帶,居住著100(1000)余位古他斯人(古他姆人)--他們只遵循摩西律法

(摩西成文律法),被稱為撒瑪利亞人

。他們有祭司,這些祭司是已故祭司亞倫

的後裔。
"這些祭司在基利心山上他們的猶太會堂(聚眾的地方)進行獻祭、燔祭

,並根據聖經所記,「你就要將祝福的話陳明在基利心山上。」
他們將此地當做聖殿一樣對待。"在逾越節與(其他)節日之時,祭司們在基利心山上建立的祭壇中進行燔祭;這些建立祭壇的石頭是以色列子孫在跨過約旦河之後豎立的[正如他們的律法所寫,你應該在基利心山上豎立石頭,這些石頭是約書亞

與以色列子孫在約旦河所豎立的]。」

但是作為西班牙猶太人,班傑明卻對自己住在巴勒斯坦的亞洲同胞毫無親近感。還非常刻薄的說這些人都是假猶太人,因為亞洲納布盧斯的猶太人不會寫三個希伯來文

字母。而這三個字母代表尊嚴,善良和謙卑,這是納布盧斯猶太人骨子沒有的東西。而歐洲的猶太人卻有。因此雖然住在巴勒斯坦的納布盧斯城的猶太人知道猶太教律法,但是他們還是假猶太人,不是真正的猶太人。

撒瑪利亞人的字母中沒有ㄱ、ㄇ、y三個字母。字母-源自我們的先祖亞伯拉罕

,因為他們沒有榮耀(尊嚴);字母n源自我們的先祖艾薩克,因為他們不夠虔誠(善良);字母y源自雅各,因為他們想要謙卑(不夠謙卑)。」然而,他們將這些字母都讀作x。因此,我們得知他們不是猶太人的後代,儘管他們知道摩西律法,不知道這三個字母。

但是作為西班牙猶太人,班傑明瞧不起巴勒斯坦猶太人,卻對羅馬城的猶太人極盡諂媚。說羅馬猶太人受人尊敬,有錢富有。並且還得意羅馬猶太人有權力給基督教的羅馬教宗管理財產,深受教宗陛下的信任,能夠自由出入教宗的府邸(有個問題,猶太教眼中基督教不是異教徒嗎?給異教徒頭頭打工是特別光榮的事情?)

羅馬是一座很大的城市,是基督教世界的大都會。這裡居住有大約200位猶太人,他們都備受尊重,不向任何人納貢。其中一些猶太人士是亞歷山大教宗的隨員(或官員),亞歷山大是首要的神職人員與基督教教堂的領袖【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領袖】。
很多傑出的猶太人(猶太學者)居住於此,如拉比(大拉比

)但以理以及拉比耶利。耶利為教宗的隨員之一,他十分英俊、精明,並富有智慧。作為教宗的管家並為教宗打理私人財產,他經常出入教宗府邸。

看來嫌貧愛富自古便有,猶太人貪財現實也是「自古以來」了。突然想起一個問題,皇越大聰明認同江浙地區的滿人,而厭惡東北地區的漢人。也許並不是什麼寒流帶問題,是不是他本身就帶點猶太人的思維和特點呢?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