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走出幽谷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9584444/answer/201893510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很難說歐洲人「都」能用流利的英語來交流,但是從商業和經濟的角度來看,他們的確是非常看重英語這一「工具」的使用。
隨着貿易與商業的持續全球化,許多組織機構,從大型跨國公司到小型企業,都在世界各地開展業務,這其中需要與客戶或競爭對手進行溝通,然而因為各人的母語可能各不相同,所以通常英語就作為其交際交流的共同語言或通用語。
在歐洲,並稱為「三大語言」的分別是英語、法語和德語,其中70%的企業高管都具有一定的外語能力,而在瑞典、挪威和荷蘭,這一比例甚至上升至90%以上(Graddol,2006)。英語已成為歐洲使用最為廣泛的商業通用語。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EF(Education First)教育的英語水平指數報告),荷蘭在勞動力英語水平方面排名世界第二(67.93%)。正如Graddol所說,「實際上,在許多大型公司內部,甚至在部分歐洲政府機構,英語已經成為一種通用的工作語言」(Graddol,2006)。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在國際商務中使用一種共同語言無疑有其好處,根據調查(同上),發展業務的容易程度與英語水平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在一項案例研究中,某歐洲精算協會組織使用英語為共同語或通用語,因其成員大多來自歐洲各國。該組織成立了自己的專責小組,負責研究如何鼓勵母語非英語人士更積極地參與到組織中去。研究報告強調了該組織成員所真切感受到的一些問題或困惑,並說明了母語非英語人士在會議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挫折。例如:
1) 在參與會議和討論時,突然意識到會議無核心焦點,在打算介入的時候發現自己一時無法找到合適的英語詞彙,等到準備好發言時討論卻已進入下一個主題;
2) 在參與感興趣的話題討論時,在要表達出完整的句子中間意識到自己忘了所要使用的正確的英語單詞;
3) 在交流中英語為第一語言的與會者使用習語,而使得英語非母語人士很難明白。
以上的情況也許在我們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中也會遇到,針對這些問題的建議,可參考如下:
1) 避免使用行話、習語和隱喻;
2) 在商務會議等活動前提供書面材料;
3) 鼓勵會議主持者總結關鍵或複雜的要點。
發現了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提高人們對國際會議等活動中語言問題的認識。這可以幫助國際商務組織在國際活動中引入一系列策略,鼓勵英語非母語人士更自由地談論,並鼓勵英語為母語人士對潛在的語言問題更敏感,從而助力企業、機構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能更加如魚得水,在國際事務和跨語言交際中如虎添翼。

廣告
創作者:新內容是如何創作、流行及影響時代的
¥34.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