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
目錄
European
Portuga
一關於西歐的劃分:
狹義: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這4國,無論在何種算法之下都是西歐國家
CIA定義:除狹義西歐四國外,加入英國、愛爾蘭,以及西南歐的摩納哥,共7國,俗稱「西歐七國」。淺顏色為西歐

聯合國定義:除狹義西歐四國外,再加入德國、瑞士、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共8國。淺藍色為西歐

冷戰時定義:藍色為西歐

二葡萄牙的人均GDP和歐元區國家對比
和葡萄牙在同一發展水平上的是捷克、立陶宛和斯洛伐克

2021

三葡萄牙的主要經濟情況:
葡萄牙是一個發達國家和高收入國家,2021 年人均 GDP 為歐盟 27 國平均水平的 74%(低於 2012 年的 76%),2021 年 HDI 為 0.866(第 38 位)。根據經合組織的報告,到 2021 年底,葡萄牙的人均 GDP(購買力平價)為 36,381 美元。 葡萄牙的國家貨幣為歐元(€),於2002年取代葡萄牙埃斯庫多,是歐元區的創始成員國之一。葡萄牙的中央銀行是葡萄牙銀行,是歐洲中央銀行體系的組成部分。大多數工業、企業和金融機構都集中在里斯本和波爾圖大都市區——塞圖巴爾、阿威羅、布拉加、科英布拉、萊里亞和法魯區是這兩個主要地區以外最大的經濟中心。

四葡萄牙的經濟史
1.早年-1960
羅馬佔領在伊斯帕尼亞、盧西塔尼亞和加拉赫西亞兩省發展了繁榮的經濟,成為羅馬帝國的生產商和出口商。這在西哥德人和安達盧斯摩爾人的統治下繼續,直到1139年葡萄牙王國成立。
隨着葡萄牙征服的結束和歐洲中世紀經濟的一體化,葡萄牙人走在了發現時代海洋探索的前沿,成為第一個全球帝國。葡萄牙隨後在文藝復興時期成為世界主要經濟強國。
但是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以及19世紀與法國和西班牙入侵部隊的武裝衝突,1801年的奧蘭治戰爭,然後是1807年的半島戰爭,以及失去了在國外最大的領土巴西,破壞了政治穩定和潛在的經濟增長。19世紀的非洲爭奪戰迫使該國將更多的投資轉移到非洲大陸,以確保在那裡的利益。
到19世紀末,該國的資源被其過度擴張的帝國耗盡,而帝國現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葡萄牙是西歐文盲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缺乏工業化,交通系統不發達。工業革命在其他幾個歐洲國家蔓延,創造了更先進、更富裕的社會,但在葡萄牙幾乎被遺忘。在葡萄牙倒數第二任國王卡洛斯一世的統治下,該國於1892年6月14日和1902年5月10日兩次宣布破產,引發社會經濟動蕩、共和對立以及對君主制的反對。
從專制主義到議會君主制的過渡涉及1828-34年毀滅性的內戰。君主立憲制政府未能真正實現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到20世紀初,葡萄牙的人均GDP為西歐平均水平的40%,文盲率為74%。葡萄牙在非洲的領土主張在爭奪非洲期間受到挑戰。從君主制的最後幾年到1910年至1926年的第一個共和國,政治混亂和經濟問題一直存在,導致1926年1926年5月,第一共和國因軍事政變而結束。儘管財政部長安東尼奧·德·奧利韋拉·薩拉查(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設法控制了葡萄牙的公共財政,但在20世紀30年代初,它演變成了一個類似於當時歐洲德國和意大利的政權,即Estado Novo,在1910–1926年混亂的第一葡萄牙共和國之後,薩拉查成功地管理了葡萄牙的公共財政,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持續的經濟增長和發展仍然稀少。
在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葡萄牙經歷了一些經濟增長,原因是向飽受戰爭蹂躪和正在復蘇的歐洲國家增加了原材料出口。葡萄牙在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轉向適度外向的貿易和金融戰略,在20世紀60年代初獲得了勢頭。在此之前,該國仍然非常貧窮,基本上不發達。
三十年來,Estado Novo政權所做的只是將該國的人均GDP從1930年EC-12平均水平的36%,略微提高到1960年的38%。
支持葡萄牙與北方工業國家進一步融合,作為葡萄牙經濟急需的刺激措施。面向歐洲的技術官僚在薩拉扎內閣中的影響力正在上升。由於新一代具有經濟學和技術工業知識背景的技術官僚的影響,葡萄牙經濟開始騰飛,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以及中學和中學後教育水平都取得了明顯的成就。第一個(1953-58年)和第二個(1959-64年)經濟發展計劃之間,預計的外國投資部分大幅增加,這一點得到了證實;第一個計劃要求外國投資比例低於6%,但後者設想的外國出資的貢獻要多於25%。
1958年,當葡萄牙政府宣布1959-64年國家發展六年計劃時,已經做出了加快該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決定,這一決定隨着1961年安哥拉和此後葡萄牙其他非洲領土游擊戰的爆發而變得更加緊迫。薩拉查和他的政策顧問們認識到,只有大幅提高該國的生產能力,才能滿足額外的軍事支出需求,以及向「海外省份」轉移更多的官方投資。
新興的有影響力的面向歐洲的工業和技術團體說服薩拉查,葡萄牙應該成為1959年成立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的憲章成員。在第二年,葡萄牙還成為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成員國。

2.1960-1974 一個小小的經濟奇蹟
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由於經濟自由化,葡萄牙進入了強勁的經濟增長和結構現代化時期。1960年至1973年間,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成員國和不斷增長的外國投資者為葡萄牙的工業現代化和出口多樣化做出了貢獻。1960年,該國成為EFTA創始成員國之一。作為這種經濟開放的表現,每年的增長率有時為兩位數,使葡萄牙人均GDP在1973年達到EC-12平均水平的56%。這一增長期最終在1970年代中期結束,因為這導致了1973年的石油危機和1974年4月25日政變後的政治動蕩,政變導致了向民主的過渡。從1974年到1970年代末,超過100萬葡萄牙公民從前非洲海外領土抵達,其中大多數是作為貧困難民返回的。
1974-1986
1986年,葡萄牙經歷了近十年的經濟困境,其間接受了兩次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監督的援助,葡萄牙加入了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並退出了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歐盟的結構性和凝聚力基金以及葡萄牙許多主要出口公司的增長是強勁經濟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時期的主導力量,這一時期將持續到2000年代初(儘管1992–94年左右發生了短暫危機)。
經濟時期:1986-2010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從1985年歐盟平均水平的51%上升到2002年初的78%。到2005年,隨着其他歐盟國家人均GDP的增長,這一比例已降至72%(目前25個歐盟成員國的平均水平,其中7個成員國的人均GDP低於葡萄牙)。2001年底,失業率為4.1%,與歐盟平均水平相比,失業率較低。
2006年的GDP增長率為1.3%,不僅在歐盟,而且在整個歐洲都是最低的。2000年代,捷克共和國、馬耳他和斯洛文尼亞的人均GDP超過了葡萄牙。從2010年到2012年,葡萄牙的人均GDP(PPP)低於斯洛伐克(歐洲)和塞舌爾(歐洲以外)。2013年,據估計,葡萄牙的人均GDP將與希臘、愛沙尼亞和立陶宛的人均GDP相當(在人均1000美元以內或以上)。人均GDP從1999年略高於歐盟25國平均水平的80%下降到2007年略高於70%。2007年4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對葡萄牙經濟的這種糟糕表現進行了探討,將葡萄牙描述為「歐洲的新病夫」。
經濟時期:2010-2013 葡萄牙金融危機
葡萄牙金融危機是一場重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及其對葡萄牙的嚴重影響有關。危機在2010年的最初幾周開始被注意到,直到2013年底葡萄牙經濟復蘇開始後才開始消退。這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葡萄牙經濟最嚴重的衰退。
經濟時期:恢復葡萄牙經濟增長(2014年至今)
2014年標誌着葡萄牙經濟開始復蘇。自2014年第三季度以來,葡萄牙經濟穩步增長,2015年第二季度GDP季度增長0.4%,年增長1.5%。伴隨着經濟復蘇,失業率持續下降(2017年第三季度為8.5%,2012年為17%)。政府預算赤字也從2010年佔GDP的11.2%降至2014年的4.8%。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2017年6月下旬發佈了一份最新報告,其中包含一些積極消息,包括近期前景更加強勁,投資和出口增加。由於2016年出現盈餘,該國不再受過度赤字程序的約束。儘管仍有不良貸款和企業債務,但銀行體系更加穩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努力解決這些問題,以便葡萄牙能夠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資。「持續的強勁增長,加上持續的公共債務削減,將減少高負債帶來的脆弱性,特別是當貨幣融通減少時。

五其他數據
人口:截止2022年12月份,葡萄牙人口總數為10,124,766人,人口增長率為-0.29%。葡萄牙人口密度為111人/平方公里,其中66.5%的人居住在城市當中。

六參考:
一:中歐
二:馬德拉群島-葡萄牙歷年人均GDP數據-European Union | Data (worldbank.org.cn)-2021年歐州GDP
三:亞速爾群島-葡萄牙-葡萄牙國土面積、地理環境、氣候、人口和經濟數據-中部大區 (葡萄牙)-Portugal -西班牙
四:European debt crisis-歐洲聯盟成員國-Economic history of Portugal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