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2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忍不住對 TA 發脾氣,事後又非常自責後悔,擔心對孩子成長不利,我該怎麼辦?
31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9

BoGuaaaa:


這個問題老生常談...先去治癒自己吧 再教育孩子

32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9

茜茜老師:


好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總是會有這樣的舉動,事後往往後悔不已,檢討自己做的不對的地方,學習各種育兒的知識,但是下一次又遇上同樣的事情,還是會忍不住的發脾氣,這對於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的。

那麼我們在發脾氣之後該如何去補救對孩子的一些傷害呢?


很多脾氣暴躁的父母隨意對孩子發脾氣,罵罵,甚至至毆打,導致給孩子內心深處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直到發現孩子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才後悔莫及,想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彌補,那麼怎麼去採取有效措施。

1、每天去發現孩子三個優點。
這個時候去發現孩子的優點是誇孩子,是為了修復孩子父母打擊的自信心。

2、在家裡立規矩,約法三章。
在家庭中,無論是誰發脾氣,對誰吼叫,都要去跟對方道歉並接受懲罰。這個懲罰可以是運動的懲罰,讓孩子來做父母的監督員。

3、我每天去做一件孩子希望父母愛他的事情。比如說是抱著孩子一起睡覺。
陪著孩子一起去看他喜歡的動畫片。陪著他一起玩遊戲。陪著他一起去遊樂場。

4、父母要好好愛自己。
爸爸媽媽也不是天生的就脾氣暴躁,可能是因為家庭負擔和工作的壓力導致自己壓力太大了。負能量無法去釋放,也導致忘了好好愛自己,所以才會經常的發脾氣。

5、不斷的去提升自己的育兒知識。
作為父母,對於自身的修鍊是不能停的。在成為父母之前,我們就從來沒學過怎麼去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所以現在也是為時不晚,要伴隨孩子的成長,我們要不斷的去學習。
脾氣暴躁的家長往往會造成孩子有以下幾個特徵。
1、自卑,缺乏安全感。
2、膽小懦弱。
3 、情緒不穩定,暴躁沒耐心。
4、沒有存在感,喜歡一個人獨處。
5、討好型人格。

小孩子是需要不斷引導的,而家長不要急於求成,因為一點點小矛盾或者小錯誤就大發脾氣,搞得家裡烏煙瘙氣,必須要約束自己的言行才可以。

雖然我們已經為人父母,但是我們對「教育」並不一定精通。我們往往根據自己的經驗、習慣來教導孩子,而我們的經驗並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科學。

如果用錯誤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我們真的無法預料,所以建議所有的家長都去學習家庭教育相關的知識,能夠更好的去培養孩子的一個成長和教育。


33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9

作者:很慢的蝸牛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211913735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媽媽也是人,也會有情緒,其實發過的脾氣,也可以成為孩子見證我們成長的記錄。

1.早睡早起,母慈子孝,晚睡早起,易燃易爆

雖然是全職媽媽,但我也有想學的東西,要處理的工作——只有女兒晚上睡覺後,我才有時間做自己的事。為此每當她睡得晚,我便會變得易燃易爆——帶孩子一天下來已經很累了,心裡又著急,碰上女兒不乖,立馬就會對她發脾氣。

女兒兩歲多時,有天晚上老公帶她出去玩,很晚了還沒回,我便自己先洗澡了。哪知正當我洗澡時,他們回家了,女兒吵著要跟我一起洗澡,我心裡對他們回來太晚生氣,便拒絕了她,女兒哇哇大哭了一場。洗完澡到床上講故事,我想講一兩個便睡覺,可她纏著要多聽幾個,我又給她發了一通脾氣,說她在外面玩到這麼晚回來,講故事的時間都被佔用了,現在就得睡覺!

睡到半夜我摸到她身上熱熱的,好像發燒了。我知道女兒可能是被我晚上發脾氣嚇到了,雖然第二天很快就退燒了,我還是感到很愧疚,她這麼小一點點,哪有時間觀念,睡得早晚,都是大人引導的,我給她發脾氣,完全是對她撒火。


知道自己在她睡前發脾氣不好,所以努力調整作息,現在我跟她一起睡覺,早上四五點起來,這樣就能有兩個小時去處理自己的事,學想學的東西。雖然她睡得晚了,我還是會焦慮,但比以前好了很多,我會告訴她:我很累了,要睡覺了,所以今天就只講兩個故事或者不講故事了。

我想有自己的生活,又必須照顧孩子,那就做好時間安排,保證睡眠,坦率的告訴女兒我需要休息,我很累。只有「我」舒服了,我才能當好「媽媽」這個角色。

2.我做不了完美媽媽

昨天因為刷牙女兒又哭了起來。給她刷牙時,女兒彎腰吐泡泡後一直不起來,等了許久都沒動靜,生理期彎腰給她刷牙已經很累了,看到她這樣我便生氣的把牙刷塞到她手裡,對她說:「你不配合,那就自己刷牙。」說完我便走了,女兒馬上哇哇哭起來。

以前女兒刷牙時,喜歡咬牙刷,我便想辦法,跟她約好,等她刷完牙,我們再玩咬牙刷的遊戲。最近因為長齲齒,每晚女兒先刷兩分鐘,我再給她細緻刷一遍,可刷牙時,她要麼舌頭到處扭,要麼我刷臼齒,她卻咬著牙,我要刷門牙她又大張著嘴巴,如此幾次,我就忍不住發脾氣了。

道理都懂,事後我也會想:也許女兒當時是在彎腰觀察吐出來的泡泡;女兒不配合刷牙是希望自己掌控刷牙的節奏。但事到臨頭,脾氣上來總免不了生氣,一通吵鬧。

這樣的我離完美媽媽的標準相去十萬八千里,完美媽媽肯定不會像我這樣發脾氣。

可那又怎樣呢?這不就是真實的人生嗎?

《全腦教養法》提到:那些讓你奮力掙扎的「生存」時刻正是你教孩子獲得發展能力的好機會。

雖然我會發脾氣,但這也是一個向孩子展示如何真誠道歉的機會。等我事後冷靜下來,我會真誠的向女兒道歉:「媽媽剛才沒有控制住情緒,對你發脾氣了,對不起呀,我還需要多看書學習,多練習控制自己的情緒。為了表示歉意,媽媽明天陪你下棋,好不好,你可以原諒我嗎?」每次道歉,女兒都會爽快的原諒我,有時候白天發過脾氣,晚上女兒還會教育我:「媽媽,你今天又對我發脾氣了,你要多看書學習,以後不要對我發脾氣了。」

正如《幸福的勇氣》中所說:愛的關係中並非全是快樂,必須承擔的責任很大,還會有辛苦和無法預料的苦難。

我原本脾氣很差,怎麼可能只因為生了孩子,就立馬改頭換面成為完美媽媽?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照顧女兒,我一邊看育兒書,一邊練習控制脾氣,調整心態,雖然我沒有成為完美的媽媽,但也成為了比過去更好的自己。

為了更好的教養女兒,我學習時間管理,看著育兒書反省,練習情緒管理,儘管我努力,我也成不了那個完美的媽媽。

我們能做的事情也許就只有一件。在所有的相遇與人際關係中,不斷朝著「最佳分別」努力。唯有如此。——《幸福的勇氣》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指出人生始於「不完美」。我想,重要的不是追求完美的人生,成為完美完的媽媽——只要我對孩子有愛,我們互相陪伴一起成長,用心度過的每一天,都是在朝著「最佳分別」努力,有朝一日分別的時候,我和孩子都可以無憾地說「我們一起度過的每一天都很值得」,那就足夠了。


34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0

新手美媽:


1.自己學會情緒調節,盡量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讓情緒做了主導。

2.如果事後後悔,主動就發脾氣這件事和孩子道歉,得到孩子的諒解。因為學會主動承擔錯誤,也是媽媽應該教給孩子的好品德。

35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0

作者:無法全職的80後老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4200288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談談自己的看法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最近網上有很多陪寫作業的段子。

一、你為什麼在陪寫作業過程中咆哮、崩潰,怒不可遏?

有個成語叫惱羞成怒。你怒,首先是因為你惱,你惱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題目,我的孩子就是不會做,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會做,就是我的孩子不會做?然後是你羞,因為你自己無能為力,面對這種情況你不知道怎麼辦。於是你怒了,實在控制不在就打罵孩子,能控制住的就摔杯子、捶桌子。

所以在陪孩子寫作業,又想怒的時候,先深吸一口,靜下來,默默地吐口老血。

那,不怒能怎麼辦呢?怎麼才能解決問題呢?

二、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分析分析問題出在哪裡,再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一)不會做、做錯了。

(二)拖延症,不專心,慢慢騰騰。

不會做,做錯了。

第一種情況:5+3=2,7-2=9,類似這樣加法看成減法,減法看成加法。不要大驚小怪,這樣的錯誤誰都會犯。淡化這個錯誤,乘機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千萬不要大叫:你看看你,粗心大意,馬馬虎虎。也不要聊天的時候說:哎呀,我兒子蠻聰明,就是太馬虎了。親,這樣的標籤孩子承受不起。

以上這兩道題就是我女兒一年級考試時出現的情況。我女兒的考試捲髮下來了,我一定會認真看一遍。然後會在接她放學,或者送她去學校的路上跟她閒聊。

我:我覺得你這次考試,這個題目不應該做錯啊,這樣的題目你讀幼兒園的時候就會了,怎麼做錯了呢?

女:我看錯了,老師說了要檢查,我沒有檢查。

我:哦,那你下次考試的時候,要聽老師的話,認真檢查一遍。

女:好吧。

以後每次考試的時候,女兒都會告訴我她檢查了多少遍,而這樣的錯誤也就自然會減少了。

第二種情況,那是真不會做啊。

我女兒也發生了這樣的情況,還是幼兒園的時候,就有數學作業要求找規律,連我都不會做。好吧,既然我都不會做了,那就讓小朋友自由發揮吧,然後上課的時候好好聽老師講就是了,淡定一些,沒什麼大不了的,現在不會,以後學會了就OK。

除了這種個別偏門一些的題目,其他的題目應該都是孩子應該掌握的,也是應該會做的。但,即使是這樣,有點孩子也還是不會做,因為他理解上有偏差。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認真分析一下原因,有的時候是孩子看不懂題目的意思,有的時候是孩子理解錯了。找到原因,把孩子不理解的給他講明白。

一年級的時候,我女兒的數學考試除了偶爾加減號看錯外,只錯過一種題目,那就是圖上一個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梯形組成的機器人,然後問題有幾個三角形,幾個正方形等等。然後,我女兒總是會把正方形和長方形數錯。她外婆急的要命,「家裡買了那麼多的長方形正方形玩具,天天玩,到現在連長方形正方形都分不清楚」,不停地念叨向我念叨:「你不要教一下你女兒,還是老師,大學生呢,連教你女兒認個長方形正方形都教不了」。

我是不相信我女兒分不清長方形正方形的,於是趕緊把女兒拉開來,拿著試卷看了一下,看完,我心裡就基本上知道是什麼情況了。

我:晨晨,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區別?

女: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長方形有長邊和短邊。

我:那你考試的時候是怎麼看它是長方形還是正方形呢?

女:我用尺子量了啊,它不是正方形,四條邊不一樣長。

謎底是解開了,跟我想的是一樣的。試卷上畫的正方形認真量,是有誤差的,是不一樣長,有很細微的差別,但是我們如果不去量的話很容易就知道它是正方形,這也是出題者本來的意圖。而我兒女卻對不是很明顯的長方形都認真的量了一邊,認為它不是正方形。

謎底是解開了,怎麼辦呢?跟它講誤差?有點難理解。告訴她不要去量了,看一下就知道它是正方形啊。不可能,孩子難得這麼嚴謹、細緻,難道我還要她改正嗎?

於是,我:嗯,沒錯。你這個判斷的方法是對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還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直角的。

女:我知道。

於是,一年級這一年,只要試卷有這樣的題型,我女兒一直都是錯的。直到一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考了100分,這個題型上她沒有出錯,我也不知道是因為這次的正方形畫的很標準還是我女兒自己想明白了,不需要這麼認真地去量。她外婆嘮叨了一年也終於不嘮叨了。我一直認為,既然她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區別,又何必在意這一個題目的對錯呢?

拖延症,不專心,慢慢騰騰

這是會讓任何一個家長暴躁的問題。但是換個角度想想,也許你會發現,你連暴躁的資格都沒有。你沒有拖延症嗎?你能專心上班或者看書一兩個小時不刷會手機嗎?你能?如果你能,你的孩子也絕對不會注意力不集中,言傳身教,你都身教了。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做不到。但是自己做不到不代表我們不要教育孩子做。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更需要我們平心靜氣,更多的是慢慢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自己在陪寫作業的過程中要專心,比如專心看書,或者專心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一會看看孩子的作業,一會站起來喝口水,一會翻兩下手機……。如果你做不到,就安安靜靜地躲在孩子背後刷手機或者乾脆不要陪了。

我女兒基本上能每天一回來就自己完成作業。我一般不會陪,都是等她做完了拿給我看。寒暑假,小長假孩子是很難做到家長希望的先做完作業再玩。那就要根據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制定好計劃,沒有什麼統一的解決辦法。

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關鍵在家長的引導和身教。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我指的是對於家長來說。如果你吃不了這個苦,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做得多好呢?

所以,陪寫作業的秘訣是:用心!絕不是用嗓門!更不是用棍棒!


36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0

作者:ATOM奧童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5100155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父母在生活中,孩子稍微做的不對不好,就會大吼大叫。想要通過這樣語言暴力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有時,孩子屢教不改,家長髒話連篇,暴跳如雷。明知道發脾氣不對,就是忍不住,很多父母反應,「我真的不想對孩子發脾氣。但是孩子做法實在是讓我無法釋懷,不能理解,習慣性把負面情緒全部撒在孩子身上。


孩子一見父母發脾氣,所有恐懼,害怕,襲擊與身,委屈巴巴不敢抬頭看向自己的媽媽,總覺自己很對不起自己媽媽。反而產生一系列自卑,負面情緒。下次媽媽在跟她好好說話,她猶豫糾結,心裡有了上次遺留的陰影,眼睛不敢直視自己的媽媽。

有的家長事後意識到不應該把孩子當做出氣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晚上趁著孩子睡覺,躡手躡腳去房間看孩子,坐在孩子床頭,媽媽剛剛不應這樣對待你,媽媽實在是忍不住,深深自責。希望你能明白媽媽的苦心。對你發脾氣,痛的是媽媽的心,輕輕撫摸孩子的額頭,轉身偷偷把淚水抹掉。

每個人都會發脾氣,發泄自己情緒,這都屬於正常操作。但是對於孩子,能忍則忍,不能因一時發泄,讓孩子活在自己陰影中。所以,學會自我控制情緒,是作為父母基礎作業。理性面對孩子的錯誤。聰明父母會跟孩子好好說,告知孩子該怎麼做。

1,媽媽主動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


2,向孩子解釋媽媽生氣緣由,跟孩子詳細說清楚雙方存在哪些問題,共同學習。


3,告知孩子,媽媽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你做錯了,凡事要知道賞罰分明。


4,跟孩子約定好,你以後做錯事,該怎麼去承擔去做,媽媽對你發脾氣,媽媽該怎麼去做,互相監督對方


5,媽媽要學會控制情緒,遇到孩子做錯,理性去處理。

37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0

知乎用戶F24EY5:


成天的下罪己詔,誰還把你放在眼裡。你就是不發脾氣,你在那個位置上,怎麼做都招恨。

38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0

你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很不錯。

我也發生了一樣的情況,現在在帶四歲的兒子。

其實這並不是少數個例,其他很多家庭肯定也發生過類似的事,包括外國也是,跟哪個特定群體沒關係,是個普遍狀況吧。

在教育兒子的問題上我一直想著不能發怒,但是另一種角度思考,小孩不聽話一部分是因為脾氣,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在試探,因為他還沒形成服從命令的觀念,更加不會辨別事情的對錯。所以我覺得家長在教育的時候有必要偶爾使用激烈的語言,讓小孩對行為的錯誤形成映像,以免下次再犯。同時激烈的語氣會讓孩子意識到嚴重性。

再說幾句吧,即便再火大,也盡量剋制。剋制不住了也別罵髒話,體罰也別太過了,畢竟全是打在自己孩子身上。

你對孩子的惡,孩子並不會記仇,即使你暴力相向,孩子轉頭就會擁抱你。



作者:寶寶塗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94496246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9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1

作者:寧心悅讀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204955302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事實上,很多家長對孩子發完脾氣後,不到3個小時就會後悔;與其讓自己後悔,不如在發脾氣之前,好好想想如何更好的與孩子溝通。

同樣是教育孩子,為什麼有的父母與孩子總是矛盾不斷,而有的父母與孩子卻相處融洽?差別在於,前者總是喜歡沖孩子發脾氣,後者只是將發脾氣變成一種溝通,也稱為「乾淨地爭吵」。

為什麼有些家長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

楊傑在《精準回應:讓孩子養成自主自律的好習慣》這本書中提出「之所以對孩子發脾氣,往往是因為我們無力處理當下的局面。」並提出解決方案「將發脾氣變為一種溝通,堅持就事論事的原則,乾淨的爭吵,絕不翻舊賬、不攻擊孩子。」

心理學家把良好地、健康地爭吵稱之為「乾淨地爭吵」。這個辦法用在處理親子、夫妻矛盾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當我們要發脾氣時,先離開冷靜一下;再找機會向對方,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講述自己看到的事實,並提出自己的希望;這個過程不是說教,指責,點到為止就好,才不會變成過度教育;同時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尊重孩子的意見;最終目的是能互相理解、統一意見。

家長要善於處理自己的情緒,不能讓孩子成為自己宣洩負面情緒的對象。成功的教育是來自家長正確地引導而不是說教。


40楼 JosephHeinrich 2024-9-8 23:01

閆威威:


學過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生氣和打壓怎麼辦?

137 播放 · 12 贊同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