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2篇帖子。
(轉載知乎)「楊冪論文查重率」引網友對「查重率」討論,查重率低於 1 意味著什麼?論文查重率過低有哪些問題?
31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44
文華​:


挺閒的,這種質疑真的是無語,沒必要。

32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44
作者:昊天聊職場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86072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論文查重率0.9%?這不是原創,這是原生啊!"當楊冪的論文查重率曝光後,網友們紛紛調侃道。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查重率低就意味著論文質量高嗎?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學術界的"潘多拉魔盒"。 
想像一下,你正在參加一場學術聚會。角落裡,幾位教授正熱烈討論著一篇新發表的論文。"這篇文章的查重率只有0.8%,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一位白髮蒼蒼的教授激動地說。"等等,"另一位教授皺著眉頭,"你確定這是好事嗎?" 
在學術界,過低的查重率並不總是值得慶祝的。就像一道菜,光有獨特的配方還不夠,還得有恰到好處的火候和調味。同樣,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不僅需要原創性,還需要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查重率。簡單來說,查重率就是論文中與其他已發表文獻重複的內容佔總字數的比例。很多人認為,查重率越低越好,甚至有人為了追求低查重率而絞盡腦汁。但事實上,一篇嚴謹的學術論文,查重率通常在20%-30%之間。 
為什麼查重率過低反而可能有問題呢? 
想像你正在做一道數學題。你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解法,興高采烈地交給老師。結果老師告訴你:"這個方法確實很獨特,但是完全不符合數學規律。"這就是查重率過低可能帶來的問題——創新性有餘,但科學性不足。 
一位資深的學術編輯曾經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有一次,他收到一篇查重率只有2%的論文。起初,他被這個數字驚艷到了。但當他仔細閱讀後,發現整篇文章充斥著作者自創的名詞和理論,與現有的學術體系完全脫節。這篇論文最終被退稿了。 
再舉個例子,假設你在寫一篇關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論文。如果你的論文中沒有引用愛因斯坦的任何原話或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查重率可能會很低,但這篇論文的可信度和學術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有趣的是,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過低的查重率反而可能意味著抄襲。有些"聰明"的學生會使用同義詞替換、調換句子順序等技巧來逃避查重系統的檢測。這就像是把抄來的作文用自己的筆跡重新抄一遍,雖然字不一樣了,但內容還是抄的。 
那麼,理想的查重率應該是多少呢?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同的學科、不同類型的文章,對查重率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說,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應該在合理引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回到楊冪論文查重率的話題。0.9%的查重率確實令人驚訝,但我們不應該僅憑這個數字就對論文質量下定論。重要的是論文的內容、方法和結論是否具有學術價值。 
有意思的是,這場討論本身就反映了我們社會對學術誠信的關注。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扮演著"研究者"的角色。我們在網上搜索信息、整理觀點、發表看法,這個過程與寫論文何其相似。 
當你在朋友圈轉發一篇文章時,不妨問問自己:我是否理解了這篇文章的內容?我是否驗證過其中的觀點?我轉發的動機是什麼?這樣的思考,可能比任何查重軟體都更有價值。 
讓我們用一個有趣的比喻來結束這個話題。如果把學術研究比作一場接力賽,那麼每一篇論文都應該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向前跑的一棒。如果一個運動員聲稱他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跑完了全程,那麼要麼他是超人,要麼他其實根本就沒有參與這場比賽。 
當你聽到誰為低查重率而沾沾自喜時,不妨善意地提醒他:在學術的海洋里,獨木難支。真正的創新,是在與前人對話中產生的火花。
33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46
作者:今生有緣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156554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查重率低於1%意味著論文中檢測出的重複內容所佔的比例非常低,幾乎可以說是原創度極高。具體來說,這表示在論文中,被查重系統檢測到的與已有文獻重複的內容非常少,可能只有極少部分的內容與他人的研究有重複。


查重率過低可能由以下幾個因素造成:


作者獨立研究能力強:作者可能在撰寫論文時,進行了深入的獨立研究,因此所引用的文獻較少,且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導致查重率較低。
引用格式規範:作者在論文中引用了他人的研究,但嚴格按照學術規範進行了標註,查重系統能夠識別這些引用,從而降低了查重率。
論文內容新穎:論文所探討的主題和內容較為新穎,較少有前人進行過類似的研究,因此查重率較低。


然而,查重率過低也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探測系統精確度過低:使用的查重系統可能存在精確度問題,未能全面檢測出論文中的重複內容。這可能是因為查重系統的資料庫不夠全面,或者系統演算法存在缺陷。
論文內容可能缺乏深度:如果論文的查重率過低,且作者未能充分引用和討論相關領域的研究,這可能意味著論文的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未能全面反映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可能涉及學術不端:雖然查重率過低並不一定意味著學術不端,但在某些情況下,過低的查重率可能暗示了作者存在抄襲或剽竊他人成果的行為。因此,在評價論文時,除了關注查重率外,還需要對論文的內容、結構和引用等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估。


總之,查重率低於1%通常意味著論文的原創度較高,但也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在撰寫論文時,作者應注重引用規範和學術誠信,確保論文的質量和水平。
34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46
查重率低於 1 意味著論文中的內容幾乎沒有與已有文獻或網路資源相似的部分。可能出現了下面這幾種情況:
1. 完全缺乏引用和參考,表明作者未進行任何文獻回顧或者相關研究的探索。
2. 學術研究的基礎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和創新,完全沒有引用或參考文獻會使得論文的學術獨立性受到質疑,難以證明研究的新穎性和貢獻。
3. 學術研究的真實性建立在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上,缺乏文獻引用可能導致論文的可信度受到懷疑,難以證明研究方法和結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學術界普遍認為,適當的文獻引用不僅能夠增強論文的學術性,還能顯示作者對所研究領域的尊重和認可。缺乏文獻引用可能被視為違反了學術規範。
雖然過高的查重率可能暗示著抄襲嫌疑,但查重率過低同樣會引發問題,特別是在學術寫作中,適當的文獻引用和參考是展示研究背景、支持觀點、驗證結論的重要手段,缺乏這些則可能會嚴重影響論文的質量和接受度。
無論論文的題目如何,文獻參考都是學術寫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即使是探討影視劇中演員創作習慣的小論文,也應該有基於已有研究或者相關文獻的引用和參考。這不僅能夠增強論文的學術性和可信度,還能夠顯示作者對於所研究內容的全面了解和紮實的研究背景。


作者:英論閣Enago科研作者服務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45212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5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50
我自寫的畢業論文(垃圾),學校查重率0.2,用第三方查的2。
只能說正常,只要每個字都是用自己想法寫出來的,很容易查重率低。
我的畢設是微信小程序的某排隊系統。原創性也沒有,前沿性也沒有,但是搞出來的論文查重率真的低,那時候還沒有ai。所以我認為查重率低很正常,不知道大家為啥這麼驚訝。


作者:羅聖偉大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38985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6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50
蒼天的藍耀​:


《淺談》《淺析》《初探》≈學術垃圾

37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50
暴躁的小怪獸​:


她的查重率和不知道知網一時難分伯仲。

38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50
查重率一般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表示有抄襲的嫌疑,但是太低往往表達著論文的內容並沒有人討論過,
導致的結果要麼就是開山之作,要麼就是壓根沒有研究的必要性。
楊冪這篇文章與其說是論文,倒不如說是「演後感」小作文,作為演後感查處率低是自然的事情。
所以這篇演後感小作文成為論文,反正你懂得。
奉勸娛樂圈那批人,什麼人設都可以裝,不要裝學霸人設。。。


作者:此刻陽光傾城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88045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9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51
明天​:


這麼點字,查重率低不才正常嗎

40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51
昆明尚渠律師​:


查重率低於1的話,可能很多問題是無法解釋和說明清楚的。有可能不便於閱讀和理解論文的觀點。有些地方需要使用簡短明了或者通俗易懂的句子就能說明的,可能為了降低查重率,就改為直白的話,效果就無法達到了。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