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2篇帖子。
(轉載知乎)「杨幂论文查重率」引网友对「查重率」讨论,查重率低于 1 意味着什么?论文查重率过低有哪些问题?
31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44
文华​:


挺闲的,这种质疑真的是无语,没必要。

32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44
作者:昊天聊职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8607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论文查重率0.9%?这不是原创,这是原生啊!"当杨幂的论文查重率曝光后,网友们纷纷调侃道。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查重率低就意味着论文质量高吗?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学术界的"潘多拉魔盒"。 
想象一下,你正在参加一场学术聚会。角落里,几位教授正热烈讨论着一篇新发表的论文。"这篇文章的查重率只有0.8%,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一位白发苍苍的教授激动地说。"等等,"另一位教授皱着眉头,"你确定这是好事吗?" 
在学术界,过低的查重率并不总是值得庆祝的。就像一道菜,光有独特的配方还不够,还得有恰到好处的火候和调味。同样,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不仅需要原创性,还需要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查重率。简单来说,查重率就是论文中与其他已发表文献重复的内容占总字数的比例。很多人认为,查重率越低越好,甚至有人为了追求低查重率而绞尽脑汁。但事实上,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查重率通常在20%-30%之间。 
为什么查重率过低反而可能有问题呢? 
想象你正在做一道数学题。你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解法,兴高采烈地交给老师。结果老师告诉你:"这个方法确实很独特,但是完全不符合数学规律。"这就是查重率过低可能带来的问题——创新性有余,但科学性不足。 
一位资深的学术编辑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次,他收到一篇查重率只有2%的论文。起初,他被这个数字惊艳到了。但当他仔细阅读后,发现整篇文章充斥着作者自创的名词和理论,与现有的学术体系完全脱节。这篇论文最终被退稿了。 
再举个例子,假设你在写一篇关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论文。如果你的论文中没有引用爱因斯坦的任何原话或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查重率可能会很低,但这篇论文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有趣的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过低的查重率反而可能意味着抄袭。有些"聪明"的学生会使用同义词替换、调换句子顺序等技巧来逃避查重系统的检测。这就像是把抄来的作文用自己的笔迹重新抄一遍,虽然字不一样了,但内容还是抄的。 
那么,理想的查重率应该是多少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学科、不同类型的文章,对查重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应该在合理引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回到杨幂论文查重率的话题。0.9%的查重率确实令人惊讶,但我们不应该仅凭这个数字就对论文质量下定论。重要的是论文的内容、方法和结论是否具有学术价值。 
有意思的是,这场讨论本身就反映了我们社会对学术诚信的关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扮演着"研究者"的角色。我们在网上搜索信息、整理观点、发表看法,这个过程与写论文何其相似。 
当你在朋友圈转发一篇文章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否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我是否验证过其中的观点?我转发的动机是什么?这样的思考,可能比任何查重软件都更有价值。 
让我们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结束这个话题。如果把学术研究比作一场接力赛,那么每一篇论文都应该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跑的一棒。如果一个运动员声称他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跑完了全程,那么要么他是超人,要么他其实根本就没有参与这场比赛。 
当你听到谁为低查重率而沾沾自喜时,不妨善意地提醒他:在学术的海洋里,独木难支。真正的创新,是在与前人对话中产生的火花。
33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46
作者:今生有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156554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重率低于1%意味着论文中检测出的重复内容所占的比例非常低,几乎可以说是原创度极高。具体来说,这表示在论文中,被查重系统检测到的与已有文献重复的内容非常少,可能只有极少部分的内容与他人的研究有重复。


查重率过低可能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作者独立研究能力强:作者可能在撰写论文时,进行了深入的独立研究,因此所引用的文献较少,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导致查重率较低。
引用格式规范:作者在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研究,但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了标注,查重系统能够识别这些引用,从而降低了查重率。
论文内容新颖:论文所探讨的主题和内容较为新颖,较少有前人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因此查重率较低。


然而,查重率过低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探测系统精确度过低:使用的查重系统可能存在精确度问题,未能全面检测出论文中的重复内容。这可能是因为查重系统的数据库不够全面,或者系统算法存在缺陷。
论文内容可能缺乏深度:如果论文的查重率过低,且作者未能充分引用和讨论相关领域的研究,这可能意味着论文的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未能全面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可能涉及学术不端:虽然查重率过低并不一定意味着学术不端,但在某些情况下,过低的查重率可能暗示了作者存在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因此,在评价论文时,除了关注查重率外,还需要对论文的内容、结构和引用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总之,查重率低于1%通常意味着论文的原创度较高,但也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在撰写论文时,作者应注重引用规范和学术诚信,确保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34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46
查重率低于 1 意味着论文中的内容几乎没有与已有文献或网络资源相似的部分。可能出现了下面这几种情况:
1. 完全缺乏引用和参考,表明作者未进行任何文献回顾或者相关研究的探索。
2. 学术研究的基础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创新,完全没有引用或参考文献会使得论文的学术独立性受到质疑,难以证明研究的新颖性和贡献。
3. 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缺乏文献引用可能导致论文的可信度受到怀疑,难以证明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学术界普遍认为,适当的文献引用不仅能够增强论文的学术性,还能显示作者对所研究领域的尊重和认可。缺乏文献引用可能被视为违反了学术规范。
虽然过高的查重率可能暗示着抄袭嫌疑,但查重率过低同样会引发问题,特别是在学术写作中,适当的文献引用和参考是展示研究背景、支持观点、验证结论的重要手段,缺乏这些则可能会严重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接受度。
无论论文的题目如何,文献参考都是学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即使是探讨影视剧中演员创作习惯的小论文,也应该有基于已有研究或者相关文献的引用和参考。这不仅能够增强论文的学术性和可信度,还能够显示作者对于所研究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扎实的研究背景。


作者:英论阁Enago科研作者服务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4521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5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50
我自写的毕业论文(垃圾),学校查重率0.2,用第三方查的2。
只能说正常,只要每个字都是用自己想法写出来的,很容易查重率低。
我的毕设是微信小程序的某排队系统。原创性也没有,前沿性也没有,但是搞出来的论文查重率真的低,那时候还没有ai。所以我认为查重率低很正常,不知道大家为啥这么惊讶。


作者:罗圣伟大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3898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6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50
苍天的蓝耀​:


《浅谈》《浅析》《初探》≈学术垃圾

37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50
暴躁的小怪兽​:


她的查重率和不知道知网一时难分伯仲。

38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50
查重率一般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表示有抄袭的嫌疑,但是太低往往表达着论文的内容并没有人讨论过,
导致的结果要么就是开山之作,要么就是压根没有研究的必要性。
杨幂这篇文章与其说是论文,倒不如说是“演后感”小作文,作为演后感查处率低是自然的事情。
所以这篇演后感小作文成为论文,反正你懂得。
奉劝娱乐圈那批人,什么人设都可以装,不要装学霸人设。。。


作者:此刻阳光倾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8804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9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51
明天​:


这么点字,查重率低不才正常吗

40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51
昆明尚渠律师​:


查重率低于1的话,可能很多问题是无法解释和说明清楚的。有可能不便于阅读和理解论文的观点。有些地方需要使用简短明了或者通俗易懂的句子就能说明的,可能为了降低查重率,就改为直白的话,效果就无法达到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