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1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韓語可以去漢字,而日語不能?
31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5
非韓語或日語專業,但由於喜歡韓日的影視作品對韓語及日語有一點膚淺的認知,如果有霧,請大家指正。
首先,就韓語中的漢字詞而言,由於一個韓語詞可能對應多個漢字詞,所以為了避免產生歧義,往往會加以漢字來注釋,不知道這能不能算作正常使用。
而日語中的漢字其實是可以全部用五十音來代替的,可是,同一個漢字詞的讀法不一樣,即對應的五十音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
所以,韓語中的漢字注釋和日語中的漢字都是表意的,只是韓語的去漢字化更徹底,反而造成了理解上一定的不便。就這點而言,個人認為日語保留漢字是為了更方便地表意。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10497237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2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5
作者:Zhihong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4642528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只有懶蟲和低能兒不會新文字 - 魯迅

詞尾字母不發音, 提示詞類
不標= 名詞/代詞, -d = 動詞, -x = 形容詞, -f = 副詞
, -l = 連詞, -j = 介詞
, -s = 數詞/量詞, -z = 助詞, -h = 感嘆詞, -q = 犭
勞大駕幫忙找出上面所有的同音詞。不要大家一個個的發瘋也般青天白日喊見鬼,要有膽量捉鬼!

33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5
誰說不行?日本人用漢字越來越少了,甚至寫都不會寫。漢字是為了表達敬重,比如把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寫成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ください寫成下さい。 所以正規新聞報道,給地位高的人寫信,會用很多漢字詞,假名會寫成漢字。但是漢字本來的意思誰還記得呢,一些漢字詞本來就有多重意思,比如結構です。一些同訓異字詞,抱歉一時想不起來例子,也有日本人也開始混用。我覺得日語中漢字無法替代是不存在的。


作者:izayoi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54576275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4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6
土方:


要是讓會日語的人去讀一篇只有平假名和片假名沒有漢字的長篇文章,不抓狂才怪,不只是日語學習者,日本人也是一樣。
可以費,只是想費要付出代價。

35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6
bu cunzai keyi bukeyi qu de wenti
zhi cunzai xiangbuxiang qu de wenti
biru nikan wo zhege huifu jiushi leisi hanwen nazhong quchu hanzi de jieguo
zai mouzhong Chengdu shang laishuo
hanwen de quchu hanzi jiushi leisi zheyangzi de
zheli wo tongguo kongzhi kongge de pinlv lai jingliang tigao shibiedu
dang ran yi zi yi kong ge ye shi ke yi de


作者:SE董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10518087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6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6
作者:褚鞠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136987312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客觀上,漢語、日語【無法】去漢字,我認為現代漢語(普通話)和日語即便想去漢字,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就是【技術上都完全不可能】,可能很多人會用拼音寫一小段話,然後說【你看,可以看懂啊】,但是我敢肯定要去寫科學論文,法律文書,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除非你從根兒上對漢語的詞彙做全面改造。
本來,拉丁字母就是適合那種輔音豐富、形態豐富的語言,漢語、日語這種在歷史演化的長河中,輔音被大砍特砍,化作聲調、高低調的語言,在用拉丁字母上本來就存在先天不適,越南語作為聲調語言,用拉丁字母,因為自己有3000個音節,用拉丁字母的確沒問題。
但聲調語言的產生,反映到拉丁字母上,等於說是把一堆輔音,變成了小小的聲調符號,本身就已經增加了閱讀理解的難度,6世紀的中原漢語,有3800個音節,這個版本的漢語,非要拉丁化,還是可以拉丁化的,但隨着北宋時期入聲合併、消失,中原漢語音節數量暴跌,一路暴跌到20世紀的1200-1300個,這就使得各地漢語方言的【漢字依賴症】大幅升高。
我認為,在12世紀中原漢語的 -p、-t、-k全部消失後,拉丁化已經從技術上宣告不可能,不要拿東干語做反例,這個東干語他不需要寫什麼複雜高深的東西,就寫寫民歌、通俗故事,文字承載量極低,日語同理,甚至更徹底。
日語從很早的遠古時期,至少2000年前,就已經變成了全世界語音最簡單的語言,濁音清化、開音節化,以至於日語連很多核心基礎詞彙,都得用複合詞,比如:
蛋=tamago(球兒)
日語加入漢字圈,漢語詞彙大幅湧入,自然使日語從一開始8世紀就患上了嚴重的漢字依賴症,但若日語不加入漢字圈,會變成什麼樣呢?可以看看現在的紐西蘭毛利語,就是一堆特別特別長的詞彙,雖然日語從8世紀就患上漢字依賴症,日語依然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基礎音節從88個砍到67個,從而也使得日語不論是本土詞還是漢借詞,都被漢字牢牢地綁定,韓語在對待漢字上,跟日語其實是同一種路徑,本來都是既有音讀也有訓讀,,但是因為韓語有韻尾-p、-k、-r,對漢字的依賴程度遠遠低於日語,自從15世紀發明拼音後,韓語的訓讀就大規模消失了,因為朝鮮人發現,本土詞用拼音寫完全沒問題,漢借詞用漢字來寫,一直堅持到了二戰後,,到了70年代,韓國大規模普及了教育,本來百姓用的不多的漢借詞也得到了大規模普及,這個時候,就不斷地有民眾嘗試減少漢字的使用,比如嫌【經濟】太難寫,就直接寫 경제,試着試着,就發現好像大部分的漢借詞寫成拼音也是可以的,所以韓語就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了,現在韓語基本上只有在非得用漢字才能表達清楚的地方,才會把詞彙寫成漢字,日語其實也想像韓語這麼做,但日語的語音過於簡單,被漢字綁定,,所以日本人這麼做的空間很小,目前漢借詞只有極少數諸如 きれい(綺麗)這種詞一般是寫假名,本土詞的話,寫成假名的會稍微多些(如代詞)。
但絕大多數實詞還是寫成漢字的,總的來說,越南語是可以完全去漢字的,,漢語保留-p、-t、-k的方言 如 粵語、閩南語,也是可以完全去漢字的,韓語比較特殊,基本可以去漢字,但因為沒有聲調,很多漢借詞和人名又需要藉助漢字來輔助表意,而90%的漢語方言(包括普通話),和 日語,都已經被牢牢綁上了漢字的戰車。
以上是技術角度,此外還有道德角度、歷史階段角度
從道德角度來說,中國人也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姓氏跟別人的姓氏合併,光是這一點,就連漢字的進一步簡化都阻止了,遑論拉丁化,而且這幾年,中國為了尊重姓氏,恢復了很多異體字、繁體字,比如 鍾-鐘(鍾);甯-寜(寧);於-於;等等。
從歷史角度來說,石油時代,各個社會都大規模普及了識字率,中國最晚到70年代初已經全面普及了識字率,這之後,已經沒有人有辦法再對文字進行大規模的改動,因為民眾都已經習慣了,兩岸如果哪天統一,台灣的繁體字還能不能用下去,也會吵翻天的,拉丁化之類的問題根本就是被掃進塵埃、無關緊要的了。

以上三個角度
最後還是要慶幸一下,機械打字的時代很快就過去了,否則那個時候,打漢字真的太坑了

37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6
日文書寫里,漢字的功能,拿來類比的話,和英文中的空格是最接近的。
英文中單詞和單詞之間靠空格分割,日文則是一句話中會出現三種不同格式的文字:平假名,漢字,片假名。
私はテレビを見ています
私 は テレビ を 見 ています。
I am watching TV.
在同時有漢字和片假名的情況下,哪怕不加空格,日語的句子結構也是很清晰的。
如果把漢字都改成平假名呢?
わたしはテレビをみています。
如果再把片假名改成平假名?
わたしはてれびをみています。
閱讀難度就提升了一個台階,甚至比英語的IamwatchingTV理解難度還大了一點。
而且就算保留片假名,最多也是讓外來名詞可以從句子結構中區分出來(play プレー這種智障單詞除外),而動詞這個同音異意的重災區沒了漢字,就很難區分類似置きます和起きます,來ます和着ます這樣的動詞了(當然聯繫前後文,看變形肯定還是能分辨出來,但是確實很令人頭大啊)。
所以說沒了漢字的日文,就像是沒有空格的英文,或者是沒有句讀的文言文,看還是能看,但是真的很費勁,對於非專家學者的普通人來說難度很大。


作者:尋找幻想記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54448135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8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6
其實日語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去掉漢字,像英語和韓語一樣在單詞之間空格,雖然是有看拼音的感覺,但是因為黏着語,間或出現的助詞和單詞之間的空格,可以大大的增加閱讀速度。


但是日文和韓文不同的是,日文假名,如果完全去掉漢字就需要每一個漢字對應的假名(假設訓讀)也會有至少一個到三個,這樣整個句子的物理長度就會變得很長,很不方便。


韓國諺文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了漢字的音節,所以一個漢字對應一個諺文組合,這個諺文組合只佔據一個漢字的位置,所以採用諺文來書寫,並不會增加文字的物理長度,更方便一些。


但是無論韓文和日文,因為大量的中文詞彙的存在,去掉漢字都會產生歧義等對語義理解造成障礙的問題,但是從韓國的實踐來看,這反而會改變人們的寫作與說話習慣,最終讓語言反過來去適應漢字的缺失,減少歧義的產生。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3202942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9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7
作者:yjcN1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135924288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為何日本會繼續使用漢字,原因如下:
第一,漢字為表意文字,而假名為音節字母。表意文字可清楚地表達該詞意思。如在拖拉機上裝硫酸,上寫「危」給人感覺肯定比「あぶない」或羅馬字 「abunai」強烈。對英美人來說,許多人並不知道「graminivorous」是什麼意思,但日本人肯定知道「草食性」的意思。
第二,漢字的表意性使日語避免了許多同音詞帶來的麻煩。如上面所說,「金品をおさめる」,如果「おさめる」不用漢字,是很難區分究竟是「納める」還是「収める」。 同音詞的存在使日語必須使用漢字加以區分。
第三,日本人一直對中國古代文化有種崇敬之情,漢語詞一直被認為比和語詞品味更高,漢字自然比假名品味更高。如「今日(こんにち)」比「今日(きょう)」,「昨日(さくじつ)」比「昨日(きのう)」品味更高。甚至在正式場合盡量使用漢字。
40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7
吾名為謙:


如果一個政權下定決心 不惜一切去推動
而過程中這個政權一直不倒不變
那連中國也可以去漢字
漢人胡化不是沒有先例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