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1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韩语可以去汉字,而日语不能?
31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5
非韩语或日语专业,但由于喜欢韩日的影视作品对韩语及日语有一点肤浅的认知,如果有雾,请大家指正。
首先,就韩语中的汉字词而言,由于一个韩语词可能对应多个汉字词,所以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往往会加以汉字来注释,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作正常使用。
而日语中的汉字其实是可以全部用五十音来代替的,可是,同一个汉字词的读法不一样,即对应的五十音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
所以,韩语中的汉字注释和日语中的汉字都是表意的,只是韩语的去汉字化更彻底,反而造成了理解上一定的不便。就这点而言,个人认为日语保留汉字是为了更方便地表意。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1049723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2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5
作者:Zhiho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4642528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只有懒虫和低能儿不会新文字 - 鲁迅

词尾字母不发音, 提示词类
不标= 名词/代词, -d = 动词, -x = 形容词, -f = 副词
, -l = 连词, -j = 介词
, -s = 数词/量词, -z = 助词, -h = 感叹词, -q = 犭
劳大驾帮忙找出上面所有的同音词。不要大家一个个的发疯也般青天白日喊见鬼,要有胆量捉鬼!

33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5
谁说不行?日本人用汉字越来越少了,甚至写都不会写。汉字是为了表达敬重,比如把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写成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ください写成下さい。 所以正规新闻报道,给地位高的人写信,会用很多汉字词,假名会写成汉字。但是汉字本来的意思谁还记得呢,一些汉字词本来就有多重意思,比如結構です。一些同训异字词,抱歉一时想不起来例子,也有日本人也开始混用。我觉得日语中汉字无法替代是不存在的。


作者:izayo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5457627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4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6
土方:


要是让会日语的人去读一篇只有平假名和片假名没有汉字的长篇文章,不抓狂才怪,不只是日语学习者,日本人也是一样。
可以费,只是想费要付出代价。

35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6
bu cunzai keyi bukeyi qu de wenti
zhi cunzai xiangbuxiang qu de wenti
biru nikan wo zhege huifu jiushi leisi hanwen nazhong quchu hanzi de jieguo
zai mouzhong Chengdu shang laishuo
hanwen de quchu hanzi jiushi leisi zheyangzi de
zheli wo tongguo kongzhi kongge de pinlv lai jingliang tigao shibiedu
dang ran yi zi yi kong ge ye shi ke yi de


作者:SE董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10518087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6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6
作者:褚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13698731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客观上,汉语、日语【无法】去汉字,我认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日语即便想去汉字,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就是【技术上都完全不可能】,可能很多人会用拼音写一小段话,然后说【你看,可以看懂啊】,但是我敢肯定要去写科学论文,法律文书,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除非你从根儿上对汉语的词汇做全面改造。
本来,拉丁字母就是适合那种辅音丰富、形态丰富的语言,汉语、日语这种在历史演化的长河中,辅音被大砍特砍,化作声调、高低调的语言,在用拉丁字母上本来就存在先天不适,越南语作为声调语言,用拉丁字母,因为自己有3000个音节,用拉丁字母的确没问题。
但声调语言的产生,反映到拉丁字母上,等于说是把一堆辅音,变成了小小的声调符号,本身就已经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6世纪的中原汉语,有3800个音节,这个版本的汉语,非要拉丁化,还是可以拉丁化的,但随着北宋时期入声合并、消失,中原汉语音节数量暴跌,一路暴跌到20世纪的1200-1300个,这就使得各地汉语方言的【汉字依赖症】大幅升高。
我认为,在12世纪中原汉语的 -p、-t、-k全部消失后,拉丁化已经从技术上宣告不可能,不要拿东干语做反例,这个东干语他不需要写什么复杂高深的东西,就写写民歌、通俗故事,文字承载量极低,日语同理,甚至更彻底。
日语从很早的远古时期,至少2000年前,就已经变成了全世界语音最简单的语言,浊音清化、开音节化,以至于日语连很多核心基础词汇,都得用复合词,比如:
蛋=tamago(球儿)
日语加入汉字圈,汉语词汇大幅涌入,自然使日语从一开始8世纪就患上了严重的汉字依赖症,但若日语不加入汉字圈,会变成什么样呢?可以看看现在的新西兰毛利语,就是一堆特别特别长的词汇,虽然日语从8世纪就患上汉字依赖症,日语依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基础音节从88个砍到67个,从而也使得日语不论是本土词还是汉借词,都被汉字牢牢地绑定,韩语在对待汉字上,跟日语其实是同一种路径,本来都是既有音读也有训读,,但是因为韩语有韵尾-p、-k、-r,对汉字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日语,自从15世纪发明拼音后,韩语的训读就大规模消失了,因为朝鲜人发现,本土词用拼音写完全没问题,汉借词用汉字来写,一直坚持到了二战后,,到了70年代,韩国大规模普及了教育,本来百姓用的不多的汉借词也得到了大规模普及,这个时候,就不断地有民众尝试减少汉字的使用,比如嫌【經濟】太难写,就直接写 경제,试着试着,就发现好像大部分的汉借词写成拼音也是可以的,所以韩语就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了,现在韩语基本上只有在非得用汉字才能表达清楚的地方,才会把词汇写成汉字,日语其实也想像韩语这么做,但日语的语音过于简单,被汉字绑定,,所以日本人这么做的空间很小,目前汉借词只有极少数诸如 きれい(綺麗)这种词一般是写假名,本土词的话,写成假名的会稍微多些(如代词)。
但绝大多数实词还是写成汉字的,总的来说,越南语是可以完全去汉字的,,汉语保留-p、-t、-k的方言 如 粤语、闽南语,也是可以完全去汉字的,韩语比较特殊,基本可以去汉字,但因为没有声调,很多汉借词和人名又需要借助汉字来辅助表意,而90%的汉语方言(包括普通话),和 日语,都已经被牢牢绑上了汉字的战车。
以上是技术角度,此外还有道德角度、历史阶段角度
从道德角度来说,中国人也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姓氏跟别人的姓氏合并,光是这一点,就连汉字的进一步简化都阻止了,遑论拉丁化,而且这几年,中国为了尊重姓氏,恢复了很多异体字、繁体字,比如 锺-鐘(钟);甯-寜(宁);於-于;等等。
从历史角度来说,石油时代,各个社会都大规模普及了识字率,中国最晚到70年代初已经全面普及了识字率,这之后,已经没有人有办法再对文字进行大规模的改动,因为民众都已经习惯了,两岸如果哪天统一,台湾的繁体字还能不能用下去,也会吵翻天的,拉丁化之类的问题根本就是被扫进尘埃、无关紧要的了。

以上三个角度
最后还是要庆幸一下,机械打字的时代很快就过去了,否则那个时候,打汉字真的太坑了

37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6
日文书写里,汉字的功能,拿来类比的话,和英文中的空格是最接近的。
英文中单词和单词之间靠空格分割,日文则是一句话中会出现三种不同格式的文字:平假名,汉字,片假名。
私はテレビを見ています
私 は テレビ を 見 ています。
I am watching TV.
在同时有汉字和片假名的情况下,哪怕不加空格,日语的句子结构也是很清晰的。
如果把汉字都改成平假名呢?
わたしはテレビをみています。
如果再把片假名改成平假名?
わたしはてれびをみています。
阅读难度就提升了一个台阶,甚至比英语的IamwatchingTV理解难度还大了一点。
而且就算保留片假名,最多也是让外来名词可以从句子结构中区分出来(play プレー这种智障单词除外),而动词这个同音异意的重灾区没了汉字,就很难区分类似置きます和起きます,来ます和着ます这样的动词了(当然联系前后文,看变形肯定还是能分辨出来,但是确实很令人头大啊)。
所以说没了汉字的日文,就像是没有空格的英文,或者是没有句读的文言文,看还是能看,但是真的很费劲,对于非专家学者的普通人来说难度很大。


作者:寻找幻想记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5444813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8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6
其实日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去掉汉字,像英语和韩语一样在单词之间空格,虽然是有看拼音的感觉,但是因为黏着语,间或出现的助词和单词之间的空格,可以大大的增加阅读速度。


但是日文和韩文不同的是,日文假名,如果完全去掉汉字就需要每一个汉字对应的假名(假设训读)也会有至少一个到三个,这样整个句子的物理长度就会变得很长,很不方便。


韩国谚文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汉字的音节,所以一个汉字对应一个谚文组合,这个谚文组合只占据一个汉字的位置,所以采用谚文来书写,并不会增加文字的物理长度,更方便一些。


但是无论韩文和日文,因为大量的中文词汇的存在,去掉汉字都会产生歧义等对语义理解造成障碍的问题,但是从韩国的实践来看,这反而会改变人们的写作与说话习惯,最终让语言反过来去适应汉字的缺失,减少歧义的产生。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3202942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9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7
作者:yjcN1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13592428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何日本会继续使用汉字,原因如下:
第一,汉字为表意文字,而假名为音节字母。表意文字可清楚地表达该词意思。如在拖拉机上装硫酸,上写“危”给人感觉肯定比“あぶない”或罗马字 “abunai”强烈。对英美人来说,许多人并不知道“graminivorous”是什么意思,但日本人肯定知道“草食性”的意思。
第二,汉字的表意性使日语避免了许多同音词带来的麻烦。如上面所说,“金品をおさめる”,如果“おさめる”不用汉字,是很难区分究竟是“纳める”还是“収める”。 同音词的存在使日语必须使用汉字加以区分。
第三,日本人一直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种崇敬之情,汉语词一直被认为比和语词品味更高,汉字自然比假名品味更高。如“今日(こんにち)”比“今日(きょう)”,“昨日(さくじつ)”比“昨日(きのう)”品味更高。甚至在正式场合尽量使用汉字。
40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18:57
吾名為謙:


如果一个政权下定决心 不惜一切去推动
而过程中这个政权一直不倒不变
那连中国也可以去汉字
汉人胡化不是沒有先例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