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9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31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20
作者:Eric Liu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6143486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一個學期結束了。我沒跳河,也沒休學,也沒換專業的活下來了。同時還自己新建了兩個社團,交了不少朋友。
劍橋的體驗是你自己決定的,有些選擇刻苦鑽研學業,我選擇強行平衡學習和生活。醉過酒,也在清晨的陽光下跑過Kings Parade。每次回來的時候走過嘆息橋都不由得感嘆一下,簡直不敢相信我在劍橋。
學院生活十分滿意,偶爾有點像住宿學校的錯覺。但是又比住宿學院更自由,可以半夜出去看別人跳河 也可以深夜出門去散步。除了因為疫情原因沒有了許多傳說中的Ents。生活其實還很滋潤的。
學業重嗎?當然重,半夜還在趕論文也不是沒幹過。今天依然沒看完所有的課也是說實話。依然不後悔來劍橋。
St Johns College River Court 

Scholar's Garden 旁邊的一塊石碑

Dowining College 

Peterhouse College 

St Johns College 2nd Court
32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21
作者:小琪-劍賢思齊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2779628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小夥伴們都很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經常擔憂地討論世界的環境問題,還把喝完的牛奶塑料盒「千里迢迢」地帶到塑料回收的地方。有很多素食主義者,其中有個小夥伴說:「每種動物都是有靈性的,你和雞對視,就會發現,它的眼神就像憤怒的小鳥,你怎忍心吃它。」說著,就模仿了雞的深情神情(歡迎自行腦補)


劍橋的31個學院,每個學院都有不同的風景。在劍橋認識一個能歌善舞的小夥伴,一心想成為「網紅」,於是乎,讓我當「御用攝影師」,給他在每個學院拍攝錄歌彈唱,每個學院錄一句歌,拼成一首完整的曲目,上傳到youtube。我也順便自戀地擺拍一張,茄子 ;)
為小夥伴錄歌

劍橋的31個學院,31種不同的formal dinner,在哈利波特般的大廳,大家穿著畢業長袍(gown), 在優雅的環境中「幽會」聊天。
formal dinner

學院、圖書館,都是靜心讀書的好去處,記得曾經常和小夥伴一起去圖書館,一起找寫論文需要的書,或是坐在草坪上,沐浴陽光,聊人生、聊理想。作為曾經不愛物理的商科狗,也在和小夥伴的交流中,了解到氦氣能讓老人發出童聲、共振、石墨烯等有趣的物理概念,讓我也和理科的小夥伴們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

我的學院

圖書館

每次上交的論文,都要用A4信封裝好,很有神聖感地投進「論文專用盒」,下學期拿到手的論文,除了分數,還有每一頁教授密密麻麻的點評。

論文批註聖誕節時,也經常有教授留在學校,我就經常和教授預約討論學術問題,教授也很nice。當然,聖誕節等放假也是寫論文/作業的假期,如果不注意安排時間玩得過high,那麼很可能通宵的夜都將獻給論文。在我寫論文忙得蓬頭垢面時,貼心的學姐為我做好吃的飯菜,親自送到我的學院,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劍橋小夥伴對學術有著執著的熱情和忠誠。有個很鐵的小夥伴曾把銀行卡給我,告訴我密碼,讓我隨便刷;卻不願意透露學校的賬號密碼,因為,這賬號密碼涉及到做實驗需要的數據,這是實驗室機密、學校機密。果然是承襲了牛頓的嚴謹科學精神。

牛頓蘋果樹在劍橋,讀的不僅僅是書,更是文化人對於知識的敬重和渴望,比如總能在圖書館看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挑燈夜讀。在劍橋,看的不僅僅是風景,更是人生不同的可能性,在這裡,你的多元化思想可以被包容,批判性思想
可以被激活。在劍橋,遇到的不僅僅是同學,更是志同道合的心靈摯友,他們懂你的邏輯思維,更懂你的精神訴求,高山流水遇知音
,你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世界,你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身為校友隨手一答,然後大家私戳我的留言就變成了關於語言學習,關於留學,關於劍橋。其實我回答過很多關於雅思的問題,當然可能有些問題提在做了才會發現不清楚,然後關於如何申請劍橋等留學問題我也收到很多疑問,hhhh小姐姐決定幫人幫到底,放上私人微信號angiepanda003,有這幾個方面疑問的歡迎聯繫我,歡迎大家報考劍橋和我成為校友~

33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23
作者:恩襲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76970137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劍橋讀工程本碩,Master of Engineering&Bachelor of Arts(Honors)兩個學位的四年項目。
大名鼎鼎的Kings College Chapel八周一個學期,難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不過幸好很快就能過去了。在宿舍里做天鵝臂
累死,明天supervision的題還沒做完,沒有室友有點寂寞,但走幾步就是朋友房間。浪的時候翹個課,作業抄一抄,也不會有人來管你,周末跑到倫敦放個風,West End看了劇趕末班火車回劍橋。認真的時候Easter Vacation/Term兩點一線,60%的時間在圖書館,好不容易出了門,不管多麼熟悉花園裡的美景或是國王學院的教堂,還是會被震驚到,忍不住想拍照留戀。有時候走在學院走廊里,覺得自己是住在城堡里的公主。有點饞想吃雙皮奶
,就加在單子上等放假了回家吃。
Newnham College學習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前兩年有兩種課,一種是300個人一起上的大課Lecture,在偌大的零號教室上;第二種是一個老師兩三個學生的小課Supervision。上大課,大家會有各自喜歡的位置,是各種memes
的盛產地,有EE的老師每節課一開始都要放一首和電子有關的重金屬搖滾樂,有Thermodynamics的老師花式數量級操作,結課的時候還會有老師把自己的meme放在ppt上。往往第三周起,教室便空蕩蕩的,沒了第一天坐不下的那種盛況。第三年選具體的工程專業方向,課變少了,實驗項目變多。
小課Supervision就沒那麼好混了。課前要先做完一份練習題,每份題認真做的話可能要2-6小時,只靠大課的內容絕對不能全做出來。還好有Cribs,這是每屆學生收集起來的答案,歸納成一個神奇的dropbox,質量參差不齊,聊勝於無。Supervisor要麼是Dr.,要麼是在讀的Phd,年齡20-70歲,風格各異,有的調動定義幫你解題,有的喜歡畫圖,讓你根據圖來背,有的就一個勁的問你「Why?",問到自我懷疑,就算你和你的小夥伴兩個人都說不出來,尷尬的沉默了1分鐘,他也不輕易直接告訴你答案。
原來以為是你去問老師你不會的題,但其實是反過來的。質量高的Supervision好似面試或審訊,一個小時下來腦殼疼。第六第七周的時候,常常一周五六節小課,每天就在messenger上和supervision partner串通「你做到哪兒了?」「這道題你來答行嗎?」「這題crib里沒有,你做了嗎」,是最最心累的時候了。每次上完小課,總要和同學聊聊剛剛被「Roast」得多慘,又有哪些地方僥倖被自己混過去了。其實老師們都厲害的很,你有沒有抄Cribs
,是不是真的會了,他們一眼就都知道。
玩兒 劍橋人多,學生們奇(shí)思(jiān)多,七七八八什麼社團都有。Gliding每周帶你上天,好多人都考出了飛行駕照;Buddhism會請人做講座,然後組織冥想
;Juggling每周面基練習雜耍;最經典是Rowing,每周兩三次早上五六點起床去冰冷的劍河裡賽艇;Street Bite每天三次,給劍橋街頭遍布的流浪漢提供熱飲、餅乾、簡單的三明治和店裡剩下的快餐……甚至還有chicken wing社團,不太清楚平時一起幹什麼活動,president又是怎麼選出來的。也有一些中國留學生抱團的文化社、舞蹈社,樂團等。
我前兩年參加的主要是Theatre,Musical方面的活動,畢竟是抖森
艾瑪的校友嘿嘿。英國初高中重視戲劇教育,所以大學戲劇十分活躍。台上的演員演戲、唱歌甚至舞蹈都不輸專業,幕後的Managerial/Technical Roles也向行業水準看齊。我在Amateur Dramatic Club Theatre乾的木工活、電工活比在工程系多的多...也有很多校友畢業後當上了專業的Producer,Theater Manager或是Technician,現在西區上演的音樂劇Six,第一版便全部由劍橋學生編寫、製作、演出,也是我在英國看得第一個音樂劇。我在社團交了很多朋友,學長學姐很友善,不遺餘力地教我們燈光怎麼rig, focus, plot,火警煙霧怎麼弄的,頭頂上那幾根counterweight bar到底怎麼用。就算不參與制作,6-11磅的學生票也十分友好,性價比超高。
劍橋的戲劇社團可能是英國/世界上最活躍的,每個學期會有一百多部學生製作上演,每年也有很多全部由學生組成的劇組去倫敦專業劇院、愛丁堡戲劇節
等演出,每年也會有三個固定的巡演,前往歐洲、亞洲和美國,一個普通的戲劇社團存款可能就有幾萬英鎊(也有瀕臨破產的社團...)。我大一暑假和一個歌劇社團去到海濱Minack劇院
,演Pirates of Penzance。演員、後台、樂隊快一百人,兩周都一起住在附近的小別墅里,第一周排練準備,第二周表演,空閒時間去游泳、爬山、小鎮玩,也少不了每晚的alcoholic party。(照片左邊那個船是我們從無到有搭出來的)
酒 說到英國大學生活,不可不提酒。城內四大臭名昭著的club(蹦迪),還有大大小小散布的pub(可以吃飯的清吧),formal局,大家臥室里的局,各種drinking game……大學生嫌店裡賣的酒貴,就先在各自的房間里辦pre,十點多想玩的人去迪廳待到三四點,不想玩的人便留在學院里里喝茶吃餅乾。原本一本正經的formal,可以玩penny遊戲,如果A把一個便士硬幣扔進了B的酒杯,B就必須把紅酒一飲而盡,又演變出許多高階玩法,formal結束了大家再一起回屋喝酒,也有轉戰去蹦迪的。誰過生日,facebook上建一個private event,邀請好朋友們來某個pub
大家一塊兒喝酒聚聚。
各個學院也都有drinking society,可以理解為某種兄弟會,姐妹會,可是常與sexual harrassment, bullying等惡性事件聯繫起來,這兩年面臨整改;中國留學生能加入的不多。考試前一個多月會有個C Sunday,大家在耶穌學院附近的草坪上奇裝異服,從早上10點開始喝酒喝一整天,作為考試複習前最後的狂歡,據說有100多年歷史了。每年都有好多記者圍著,第二天小報便是圖文並茂
的「劍橋高材生國之棟樑竟做出這種事!」我常覺得因為不太去clubbing、深夜喝酒這種活動,感覺和本地生還是有隔閡在。
Credit: Dragtime Facebook Page思潮 劍橋可能是英國比較前衛的一個地方了,但不激進。不論學生還是居民都很重視垃圾分類(英國不強制)。雖然還是以(來自倫敦的)白人異性戀私立中學背景居多,但較多人能意識到自己是privileged。LGBT+比例和接受度都比較高,每年都會有Rainbow Ball慶祝,也經常有Drag表演。白人對Black&Minority Ethnics也很友好,雖然有時會有不經意的micro-racism
,小心翼翼地刻意追求政治正確,在街上還是會偶爾被人喊「你好」。剛開學時有許多活動都提了專為BME或鼓勵BME的同學來,但我大概用了兩個禮拜才明白他的意思,又糾結了一陣子亞裔華裔黃種人算不算呢,為什麼偏要用BME而不是其他的表達方式呢?有一個可以投稿的Facebook站子,也常常會有關於state school、class、辯論社Union等等方面的投稿和評論,篇幅都很長,也會有吵了許多個來回的。
Credit: Cambridge Varsity學生有時鬧事,主要為了房租太高,各個學院之間資源不平等,老師的養老金沒有保障,學院給石油產業投資...平時學生會比較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殘疾學生的福利問題,Class Act,施壓讓學校降低高官的工資,保證每個僱員都能有最低工資保障。同時劍橋作為一個城鎮,是英國貧富差距最大的地方,流浪漢問題很嚴重,遊客量也大大超過了公共設施能夠承受的範圍。有很多校報,受眾挺廣,今天寫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劍橋諸多的遊客們,明天談我們學生其實也是劍橋的侵入者。
Formal 很對答案都提了,我印象最深的是Halfway Hall,在三年本科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所有大二的學生一起參加。每次Formal一開始,敲鐘,所有人起立,有人會念一段拉丁文
的Grace(會有中國同學硬著頭皮念),然後才開始。我在女子學院
,Halfway時院長向我們介紹牆上的畫像,是一百多年前奮力爭奪女生受教育權的四位先生,一人發了一本照片集,封面寫著「Courage calls to courage everywhere.」 飯後大家一塊兒照相,有人偷偷逾矩去敲了那個大鐘,服務員只向著我們放聲大笑,也不怪罪。嚴格來說Formal Hall是不能使用電子產品的,但有時候讓服務員幫忙拍照他們也會答應。有些學院管的就比較嚴,有被踢出去的風險。
Porter 是個牛劍學院專有的職業,可以理解為兼宿管、門衛、急救、防火員
、前台、收發室、維修工等等為一體的崗位,總之在學院里不管有什麼事第一個便找porter
,就算他們不能解決也會告訴你該去找誰,是十分和藹可親樂於助人的一群人。心情不好去找他們會提供茶和餅乾,萬聖節的時候也會準備糖果。有時也會做一些宗教性、禮儀性的工作,畢業典禮是有Porter帶到市政廳,霍金教授葬禮的抬棺人也是Porter。每個學期總是會把自己鎖在外面好幾次,不好意思地去找他們。有興趣的可以看這篇文章,很有趣,有需要的話我找時間翻譯一下。
The lost key​
www.cam.ac.uk/thelostkey餅乾和茶 炸魚薯條 暑假實習,辦公室pantry里有各種各樣的餅乾,bourbon, chocolate digest, custard,茶包
也不缺,大家偏愛lemon&ginger
提神醒腦。房東家裡廚房也有一整個櫥櫃,拉開是各種各樣的茶包。可惜一個人住宿,Sainsbury』s普通裝的茶包我喝了兩年也喝不完,現在慢慢也養成了喝茶包的習慣,最常喝的是PG, Yorkshire. 有時候也喝Earl Grey,但是不能泡得太濃了。我們食堂每周五是Fish Friday,炸魚薯條只賣二磅四,好長一條便宜好吃。除了這個記憶比較深刻的就是Nando』s, Duck&Waffle,Wasabi的奶茶。我一般自己燒飯,不太去食堂吃,一兩周去外面打個牙祭。配圖是Trailer of Life的Cheese&Chips,這個店就是個大麵包車,每天晚上八點到凌晨三點開門,在market square,晚上瘋了一夜吃來一點十分滿足,他們的veggie burger
也很好吃,來劍橋玩的話別錯過了。
還有一年(也可能再讀個Phd...)讀大學前沒有來過英國,但現在很喜歡這個國家和劍橋這個小村子~
00:08

34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25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94457115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劍橋的一學期會顛覆你以前對時間和效率的認知.從一個Landec的視角記錄於大一第一學末2019.12.21
兩年下來 脫胎換骨!
大一暑假都以中國女孩一己之力拚下了Bank of England的暑期offer——對於熱愛經濟的我 能去找各種頂級教授一對一在古老的辦公室一聊幾小時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學習+助力。-----2021.6.28記



學習在700年的圖書館裡,偶一抬頭會有穿越的感覺,書架上的書
不知是不是被上個世紀的總理大臣也翻閱過,騎車不小心差點撞到的慈眉善目的老爺爺不知道是哪個系的榮譽教授
...
這裡的老師雖然可以用幾句話把你的思維帶到一個心潮澎湃的新領域,但是這裡的任何一個同學也可以。無論是人文學科還是理科的同學各個都是自信滿滿 才華橫溢 只要你願意聽他們就可以用有意思的語言三言兩語得講明白為什麼一個杯子敲壁和把聲音不同的聲傳遞速度在不同厚度的影響下的不同。最有意思的是以過來人的角度吐槽各自的面試問題:landec讓畫個城市?物理問最喜歡的文學作家?語言學問人類翻譯還有未來嗎?



最大的感觸是這裡的精彩不是以天過的,而是以小時,因為一天能做的事情可能是高中時候的三四倍~ 9-11在學經濟11-13學英國憲法 13-14在一個學院看河吃午飯14-15參加金融公司招聘會 17-19學院請了以前的內政大臣
講座 19-22去朋友的現代學院吃晚宴相互吐槽你們院現代化/但是好吃/但是遠/換不換?絕對不我們這兒最好(周而復始
去朋友的聖約翰學院圖書館學習





康河划船 粉衣服是我 紫衣服是我鄰居~學心理學的香港女孩然後22點回來 帶著兩杯紅酒的微醺繼續趕每周讀400頁的論文~有些人寫到凌晨一點 也有人通宵趕第二天早九的ddl
很有趣的是各個人交作業的方式也不一樣。最慘莫過於騎車上山的科學學生 每次都要從溫暖的學院交到系裡面 幸運的可以交到門房老師的鴿子洞里不用出門 不過住的離學院遠的照樣也走很久~
總之這裡的生活和其它大學像,但更不像。有很多穿越時刻 但要求極高的自制能力,時間管理,對學科的熱愛(不然幾千字論文怎麼寫出來)還有能好好玩和放鬆的能力。
















生活處處有景色 在極其的壓力下我慢慢學會了在喘不過氣行程中多發現這裡的美好 如果有快要報考的學弟學妹想付費諮詢一下選學院的技巧和面試培訓 可加我微信~
去趕論文啦(對假期有作業(開學回來第一天考試
有人看再繼續更~

35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25
陳陽頔:


人間天堂,你找不到比這個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了。劃划船,健健身,讀讀書,隨便找一個地方坐下來都可以打發一天。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願意再去那裡讀書,甚至把自己的家安在那裡。

36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26
作者:Peter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8651083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暑期去劍橋大學訪學了三周,也算是體驗了劍橋學生的生活。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為正文:
一晃眼,從英國回來已經兩個多月了。在劍橋的那段時光,可以說是我人生中體驗最豐富的三個星期。其實不光是劍橋,我還去了很多其它地方,像浪漫的的薰衣草莊園、國際化大都市倫敦、和劍橋齊名的牛津、莊嚴的溫莎城堡、嚮往已久的巨石陣等等。
這些地方以後有機會再寫,今天主要通過九張圖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劍橋的難忘回憶。
1. 教授和我
這第一張圖是Nicholas教授和我。在開學典禮上,教授一個人給我們講了將近三個小時的講座。具體講了什麼我大部分已經忘了,只記得教授在講台上將中西方的歷史向我們娓娓道來,如果要我用一個成語來形容教授的話,那就是學貫中西。以前上歷史課,都是以中國人的角度了解歷史,這次有機會通過外國人的視角學習,並且教授宏大的世界觀使其能夠很好地將兩邊的歷史連接起來,讓我們能學到新知識的同時又用我們熟悉的內容使得講座不會枯燥。我記得那天剛到劍橋,我已經很疲憊了,卻依舊努力抵擋著困意,認真地聽完了教授的講座。我想這就是教授的魅力吧。後來才知道他被譽為是「最了解劍橋的人」,能聽到他的講座,我可以說是很幸運了。不僅如此,他在後面的課程結束以後還送了我們劍橋主題的帆布袋
、地圖、雨傘和他自己寫的書,附上親筆簽名和祝福語,讓我們大家都覺得非常感動。他說他明年會來中國,並說如果到時有機會,會和我們一起吃個飯啥的,那就明年見了教授,謝謝。
2. 女王的天鵝
在去英國之前,我在網上聽說了女王的天鵝襲擊遊客的消息,看得我是又興奮又害怕。畢竟是女王的天鵝,就算被襲擊了也只能認栽咯。和它們的邂逅其實是一場意外,那天晚上因為沒有其它活動,吃完飯我就和幾個朋友約著在劍橋附近走走。沒想到走著走著,就碰見了這群可愛的天鵝。還是聽了旁邊義務過來餵養天鵝的志願者的介紹,才知道這是女王的天鵝和它們的寶寶。當然,光看圖片是無法體會到它們的可愛的。他們從水裡爬上岸的一舉一動,實在可以說是憨態可掬了哈哈。
3. 牛頓的蘋果樹
當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牛頓當年發現萬有引力的蘋果樹時,我大吃一驚。就這顆小樹苗?連個蘋果都沒有吧?不過轉念一想,畢竟過了那麼久,當年的蘋果樹可能已經不復存在,這棵從上面移植下來的小樹苗,也算是一種傳承吧。畢竟,劍橋這片土地,孕育出牛頓、達爾文、霍金這些偉大的大師,那靠的可不是這些植被,而是一種獨特的學術氛圍和人文氣息。當時想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可能是前面那些偉人曾經走過的,崇敬和尊重就油然而生了。
4. 宿管阿姨的紙條
劍橋宿舍的衛生間,除了淋浴的地方,其它地方是沒有排水口的。剛住進去的我們不知道,把洗澡的水灑得哪裡都是,於是就有了這張紙條。先是阿姨提醒我們洗澡的時候要關好防水門,然後是我們真誠的道歉,最後是阿姨回給我們的笑臉,感覺好有愛哈哈。但這裡不得不說一句,劍橋的宿舍實在是令人羨慕,空間大不說,沙發衣櫃電腦桌都是必備。房間里鋪著地毯,光腳踩上去可舒服了。廚房裡的東西一應俱全,烤箱冰箱一個不落。每天還有專門的人負責打掃衛生,每周幫你換一次毛巾,真的爽了。唯一的不足是沒有配備洗衣機,要洗衣服必須去洗衣房,且沒有專門晒衣服的地方,室內不允許晾曬濕的衣服,洗完必須烘乾,因為怕弄壞地毯。
5. 劍河泛舟
這一天必須記錄,因為真的是太熱了!據說是劍橋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好像快40攝氏度了。雖然作為一個廣東人,40度好像每個夏天都會出現。但在劍橋呆了幾天過後,就習慣了那種舒舒服服微風徐徐的天氣。突然這麼熱,我們又正好要去劍河上泛舟,刺激。不過,乘船小哥的帥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暑氣,是真滴帥,那邊好多撐船小哥都長得很帥,國內明星的水平。一路上他還給我們介紹了劍河沿岸的景點和他自己的部分經歷。總得來說這段經歷還是很不錯滴。真實體驗了一回劍橋人民的悠閒生活,還看到幾個人直接跳進劍河游泳。
6. 中餐館的菜單
如果你問我,去劍橋,或者說去英國,有什麼不好的體驗,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東西太難吃!真的絕了,體驗過中華美食文化的我實在是無法接受英國的食物。我記得很清楚,有次在劍橋的飯堂吃完晚飯,隔壁桌一個胖胖的男生那句發自肺腑的感嘆「這裡的美食文化落後了中國幾千年!」幾千年是有點誇張了,但難吃是真難吃,這也是我為什麼選擇這張圖片。因為有幾天飯堂是不提供食物的,我們就自己出來覓食,來到了這家中餐廳。當聽到服務員口中的普通話,以及看到菜單上這些讓人垂涎欲滴的菜名時,我知道,這就是家的味道。我當時真的差點哭出來,太感動了!雖然最後證明和正宗的中國美食還是差點距離,但在被英國的食物折磨了好些天之後,這些菜的味道對我來說不亞於任何山珍海味。所以奉勸各位中國的同胞,千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體會了英國的食物,我對中國的美食愛得更深沉了。
7. 學院的草坪
這是我們平時上課的corpus學院
中間的草坪。每天都有專人打理,並且除了德高望重的教授之外,其他人是不允許踩上去的。劍橋說是一所大學,但其實大學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的,和劍橋鎮融為一體了。有的是一個個獨立的學院,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飯堂、宿舍、圖書館等,這也是外國的大學和中國的大學不一樣的地方。
8. 發現之旅
為了拍攝最後的成果視頻,我參加了這個活動。劍橋的學生帶著我們沿著劍河一直走啊走走啊走。也正是這次行走過後,我感受到了劍橋那份別樣的美。褪去學術的光環,是一份寧靜。看著劍河兩旁人們舒適的生活,如果有條件,真想在這座小鎮生活。慢慢的節奏,真好啊。
9.晚上的劍橋
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已經是當地時間晚上九點半了。天空依然是亮的。因為英國維度比較過,夏天晝長夜短,通常到了晚上十點多才天黑。這樣導致人們活動的時間多了很多。奇怪的是,英國人似乎不像我們一樣熱衷在晚上出去逛街。商店基本上五六點就都關門了,營業的只有一些餐館和PUB。並且餐館基本上也都是在晚上九點打樣。所以這邊的人晚上主要的娛樂活動就是和朋友去PUB,聊天喝酒,好不痛快。
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寫,但先寫那麼多吧。我的文字終究是乏力的,劍橋之美,得親自體驗。
最後,希望大家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
Peter的英語自習室
除了英語,我還會分享很多其它有趣的原創內容噢。
37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27
作者:五條羽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96155256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是劍橋工程系本碩連讀。
首先我們明確三個概念:劍橋大學沒有大門!劍橋大學沒有大門!劍橋大學沒有大門!
劍橋大學位於劍橋市,不同的部門 和 三十幾個學院 都錯落地分布在整個劍橋市。
(名詞小貼士:簡單來說,部門是你上課做實驗的地方,學院是你睡覺 生活啊不 趕due的地方。




理工科教學模式:lecture(上課) + lab(做實驗) + project(做項目) + supervison(1對3大概這個比例的小班輔導,通常是講作業提問)。


評價體系:考試的話就一年一考,不過平常的lab report和project都要算分,有時候需要對lab和project進行presentation,也算分。最後把人分成first, 2:1, 2:2, third和fail。


工程系課程設置:本碩共四年制,前兩年什麼工程都要學(電子電力、信息、材料、機械、結構 etc),後兩年可以選課,細分自己的工程方向。
注意這點和大多數學校都不一樣,多說兩句,希望對選工程系的童蟹有幫助。比如ic報電子電力就專門學電子電力,而劍橋這種學得寬、但深度也沒落下的類型,導致我每天都處於 學不廢 和 學廢了 的疊加態,又稱薛丁格的我...
這個設置對於一開始目標就比較明確 / 或者不感冒某幾科工程的學生真的有毒,比如我,四年都沒搞明白流體力學,照貓畫虎也能做點,但是真的不懂在幹嘛,流體力學流過了我的腦子什麼也沒留下...;還有好些比例的同學非常討厭材料工程,覺得乏味、記的東西太多,etc。
總之有好有壞,專業目標明確的童蟹,真的不太建議,不過這是我一家之言,你最好別聽。


職業規劃:工程部有單獨的career部門,整個劍橋還有個大的career部門,都是管你就業的。真的要點名表揚Vicky小天使,工程部career主管,特別特別負責,真的關心你有沒有找到實習/工作,每周會有newsletter,告訴你有哪些opportunity和career活動,你一段時間沒反應還會專門來詢問你。
然後大的那個career部門有在線網站,可以搜到各種活動和培訓,比如jp morgan下周要開一個針對女性就業主題的晚宴;比如去某石油公司工作的學姐會回來跟大家分享面試和工作經驗,順便做宣傳...
還可以和career部門約1對1簡歷輔導、面試練習等等。


社團娛樂:什麼都有,每年的society招新都像菜市場,我每年都會去混免費的pizza和冰激凌嘿嘿嘿。我加了一個數學社團,常年被各大對沖基金贊助,基本每周請學術大牛來講一個課題,比如這周某MIT的教授來講量子力學的數學(這種連題目都看不懂,我當然是不去的;有時會有一些比賽,比如有一次,初賽是解十道積分,過了可以進複賽,複賽是什麼我就不得而知了(和積分確認過眼神,它遇上錯的人...
我還加了個跳舞社團,每周有課,有時也會有表演活動。
總之社團從二次元到矮星系,無所不有。


教授:有那種年輕有為,高瘦得像竹竿機器人,會爬到桌子上做演示的(提名某機械系教授,發量「危」);有那種灰發,語速快得讓人頭大的(提名電子系教授);有那種高冷寡言,彷佛聽懂你就聽、聽不懂按你的智商我也很難解釋的(提名某印度裔信息教授);有那種活寶類型,會說自己可能算數犯錯,要學生指出的,對,他沒在謙虛,確實不大會推導(提名x——,算了,留點面子);也有那種白髮蒼蒼,慢條斯理,徒手畫圓的神仙教授...
總之你能想到的類型,這裡都有,心動了咩,還不來和教授giegie有個約會嗎?(doge.jpg


學生:有很多類,一般來說英國當地學生比較叛逆些,和某同學在一次流體力學的supervison上,他的答案是和歷年的標準答案都是對不上的,supervisor也說他這個理解有問題,他就非說這個理論就應該這樣,辯論了一大通...我倒是蠻欣賞的,他最後往航空工程專業發展了;
然後據我觀察,來自某部分包頭巾地區的比較刻苦,上lecture都會早早坐最前排,然後十分積極舉手發言;歐洲的學生氣質要閒散一些,散發著某種迷之哲學氛圍??
(名詞小貼士:supervisor就是給學生上小課講作業的老師,可能是該專業前沿的國際大牛教授,也可能是博士生兼職。
如果是大牛教授,恭喜你,來,你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全世界該方向最牛逼的幾個人在給你講基礎作業!
如果是博士生,恭喜你,你有機會遇到顏值超高、又超負責的學長學姐,提名靜力結構系蘇格拉底,沒錯他叫這個!


生活方面:
這part會以學院的講解為切入點展現生活的一些方面哦,這樣對於大家選學院也有指導意義,沒說到的大家可以提問。
我的學院鐺鐺鐺鐺——Robinson College!!! 優點如下:
1. 食堂飯好吃!三十幾個學院里,常年票選前三;價格也很美麗,基本5磅一餐就能吃得挺好!早飯的pancake YYDS!!! 附近學院的同學也會長期來我們學院吃飯,畢竟物美價廉。
2. 氛圍炒雞和諧!是最新成立的學院之一,所以祖傳的規矩沒有那麼多,比如選宿舍,某些學院是按成績有優先選擇權;但在我們學院就是抓鬮。人不算多也不算少,所以比起大學院來講更像一個家庭,比起小學院來講更有人氣些。
3. 地理位置的優越點:門前就是劍橋大學總圖書館,沒錯,就是那個像牢籠一樣的圖書館,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感受一下,不過裡面的桌子有兩個半個我那麼長,一個半我那麼寬,三面環著書櫃,面前是鋪著地毯的走廊,抬頭是深色格子窗,簡直像中世紀(在旁,靜靜欣賞;在想,你的浪漫;在等,是否多久都一樣...周杰倫出來挨打影響我學習!
不過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圖書館,所以我四年去總圖書館的次數寥寥可數(額,不過我去學院圖書館的次數也是寥寥可數。所以,貌似是我自己的問題...
另外就是在所有學院里,Robinson college離西劍橋最近,數學系和計算機系都在西劍橋,奈米科技、材料還有manufacturing lab也都在西劍橋。目前學院離工程系走路大概20分鐘的樣子,但是未來幾年整個工程系都會搬到西劍橋,在那裡設立中心!所以Robinson的地理位置真是絕絕子了!
4. 娛樂: 每周學院組織有bop,就在學院內的咖啡店下面,應該是喝酒party猜謎一類的,我是乖寶寶從來沒去過;學院內有電影院,大概是中號廳的大小,每周放電影,我去看那次是放的賈樟柯的,看電影是免費的;還有戲劇院,可以看一些話劇和stand-up comedian,教堂里會時不時舉辦音樂會,這些項目通常收費,也不貴,學院學生就10磅以內大概。


缺點:
1. 資金方面:因為最新成立,歷史沒那麼久,所以學生可以申請的funding沒那麼多,但也算齊全,並且逐年在增加。
2. 地理位置的缺點:離西劍橋近,但比起trinity和st johns來說離市中心比較遠,去sainsbury超市大概要走15分鐘,去中超中餐廳那美食一條街大概要走半小時。但是比起某些坐落在山上的學院真的好太多,我就不點名了。那些學院的同學一年都見不了幾次,因為他們不來工程繫上課,太遠了,都在家看錄播。提前適應網課??
3. 建築風格:全是紅磚頭砌成的建築,除了教堂有大塊彩繪玻璃比較漂亮,其他地方比較像複製粘貼的。但是有很漂亮的花園,有小橋小溪。


也許tbc?想到什麼還會更。大家如果認真看了之前的——好吧,我知道靚仔們都是一目十行,總之也歡迎大家提問,我知道的會盡量回答噠!

38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27
清心劍客:



我來談談劍橋數學系的那些事兒。。。


至於為什麼我會讀一個數學的博士,真是說來話長。本科時我是學工科的,後來想轉成金融類,卻苦於沒有相關背景。後來樂觀地以為自己的數學基礎很好,於是想走金融數學這條路,於是就去倫敦政經讀了一個金融數學的碩士,再於是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劍橋數學系苦苦修鍊的一名博士僧。。。

說起劍橋大學的數學系,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三百年來,這裡走出了一代又一代偉大的數學家,牛頓,拉馬努金
(天才的印度數學家),霍金(劍橋大學的數學系包括,純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三個分支,霍金應該算是我們數學系的),懷爾斯(費馬大定理
的證明者)。如果全世界的數學系做個排名的話,劍橋數學系無疑是前三,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普林斯頓
的數學系貌似更牛一些。當然,大牛叢中也難免混入個別濫竽充數的傢伙,比如像我這樣的IQ卡餘額不足急需充值的學弱。


數學家是一種奇妙的存在

如果說物理學家可以用對撞機搞出黑洞,化學家可以用各種烈性炸藥搞出恐怖活動,生物學家可以用病毒搞出生化危機,那麼綠色環保無公害,只有自虐成癮的數學家無疑是這個星球上最有安全感的科學家了,因為他們冥思苦想,早出晚歸,世界也沒有任何災難發生。

劍橋數學家的生活是十分恬淡的,那些在外界讓人頂禮膜拜的大師們,在數學系也只是一個個普通的存在。比如霍金教授,他在數學系只是一個普通的殘疾人,在這裡沒有他的觀眾,沒有眾多的造訪者
,我曾經無數次地從他身邊經過,讓出通道,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在劍橋數學系,沒有人在乎你是開著什麼車,穿著什麼名牌,光從他們的座駕和衣著,你無法辨別他們的身份和學術水平。如果一定要給一個判斷標準,那麼我只能說頭髮少的比頭髮多的更牛。如果你看到一個目不斜視,長發飄飄的數學家走過,那麼你基本可以斷定這是一枚小本科生,而且他頭髮的味道可以告訴你這兩天他都吃了什麼。如果你看到一個面帶詭異笑容,不停和身邊人寒暄的光頭數學家,那麼很有可能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我的博士生導師就是這樣的一位,因為他真的很牛,牛得連眉毛都快沒了。回國之後,有一位友人說起,我是她見過的頭髮最多的數學博士,對於這種評論,我只能回復,呵呵。

說起數學家們的一天,每天早上大家都會準時騎著各式各樣的自行車趕到系裡,我每天要從住處騎行兩英里大約15分鐘到系裡,我導師就顯得更兇殘一些,他家離數學系6英里,約十公里,天天騎自行車上下班,而且風雨無阻。話說導師可是57年生人,他都這樣綠色環保,我們自然也不能落後,所以騎自行車成了我的習慣,一直保留到了現在。至於飲食,無疑可樂和香蕉是數學家們的最愛,因為他們可以迅速地補充糖分,保持大腦的高速運轉。不過那些大腦轉速不足的,糖分都會跑到肚子上,所以數學系的胖子也比較多。而我早上不喜歡喝可樂,一杯速溶咖啡和一個牛角包就是我的全部早餐。
中午的時候,大家都會坐在系裡的咖啡廳,天南海北地鬼扯。至於數學家的談資和八卦,你不可能聽到誰和誰要結婚了,哪個明星又另覓新歡了,只有哪個教授因為證明出錯聲敗名裂了,光速不守恆
眾學者集體抓狂了,唯一有點娛樂性的就是我們偉大的霍金教授又換女護士了。一杯茶或者咖啡就足以讓一位數學家精神飽滿地滔滔不絕兩個小時,等闡述完自己的歪理邪說一看錶,4點了,下午茶時間到了,於是又去續了一杯,回來繼續語不驚人死不休。數學系經常會舉辦一些學術會議,有時中午還有一些冷盤的餐點,但很多都會剩下,這時,所有數學系博士生的郵箱裡都會收到一份管理員發來的信,說剩餘食物,請大家幫著消滅。我經常在收到郵件的第一時間衝到事發地點,但是總發現有十幾個博士生已經在現場進行掃蕩,有的甚至還拿著飯盒裝自己的晚飯,真不知道他們天天是為了什麼呆在系裡,是為了科學的精神還是對免費午餐的極度渴望,每到這時,我總是輕輕嘆息一聲,轉身走回自己的辦公室,取來一個更大的飯盒加入他們的行列。

數學家們是刻苦努力的,到了晚上,不管多晚回家,你都會發現有房間的燈是亮的。我認識好幾個數學系的講師,不結婚,也不帶學生,天天早出晚歸,不知道他們在忙什麼。有幾次問起他們,他們回答說,自己還沒有確定自己的事業和人生方向,這時候就帶學生或者結婚是對他人的極度不負責。相比之下,為什麼中國少有大師級的數學家,可能更多是因為我們對物質的追求和浮躁的心態,那些夢想一夜成名的年輕人有多少付出過真正的努力去積累。的確,在劍橋的數學家眼中,沒有世俗紛亂的干擾,沒有男歡女愛的糾結,只有那些不能被扭曲的事實和永生不滅的真理。

數學家們是另類的,特殊的,也是高傲的,所以不要輕易嘗試走入數學家的世界。在劍橋數學系有個真實的故事,一日一位生物學教授來數學系聽講座,其間與一位數學教授攀談,生物教授說數學真是最重要的學科,如果把整個人類知識結構比喻成金字塔,那麼生物化學這類學科無疑金字塔的底座,而數學無疑是金字塔的塔尖,其讚美之詞,溢於言表。而這位數學教授冷冷說了一句話:「我覺得我們不在同一個金字塔。。。」沒錯,很多時候教授們是平易近人的,不過一旦他們開啟了學霸模式開始暴走,你就無所適從了,這一點真是又可愛又可恨。。。


我所學到的數學

我在劍橋數學系呆了四年半,由於本科不是數學專業的,博士期間大部分時間都在各種惡補,感謝導師和同學的幫助,讓我對數學有了新的理解。

我們國內時常詬病說,外國人數學如何如何差,中國人數學如何如何好,其實這些都是誤區。我們所謂的數學是狹義的數字概念,而說外國人數學差的主要論據是他們算賬時不能心算只能用計算器。可現實情況遠不是這樣,為什麼我們出不了幾位數學大師,其本質原因在我們對數學的認識,在我們中國人眼中,數學是與算術劃等號的,說白了,是一種「術」,是方式方法,是手段。而數學的定義不僅限於此,數學其實是「學」,是一種思考問題的理念,是一種解構問題的哲學。為什麼我國每年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可以狂拿金牌,可這些天才們後來卻鮮有作為,究其根本還是國內數學教育的誤區和錯位。相比之下,那些外國人雖然當年只拿到銀牌,但通過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和努力,都成了有名的數學家(其中一個代表是劍橋的數學教授Ben Green)。

與國內數學教育不同,國外數學教育有三個環節值得我們注意。

首先,對基本概念的強調。無論學什麼,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最重要的,這種理念保證了數學家們嚴謹的邏輯和思維,避免產生結論的誤用。相比之下,國內的數學學習更在乎結論,更多的時候都是死記硬背,不知道定理的假設條件和使用環境,這在數學學習中是十分危險的。

其次,懷疑的精神。在劍橋數學系的課堂上,學生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隨便打斷老師,質疑老師,老師也十分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想法。而國內的教育往往是學生噤若寒蟬,只有忙著抄筆記的時間。這種現象究其本質還是數學老師們的自信和水平不足導致的。

第三,學習是融會貫通的過程。我想很多在國內接受本科教育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學了微積分,但是不知道不動點定理
如何用,學了線性代數
,但是不知道矩陣有什麼用,學了機率統計,不知道各種檢驗怎麼用,他們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其實數學是一個整體,如果老師們能站在更高的層面對數學的不同領域做一些梳理,就會打消很多學生的疑問,便於學生的理解。

此外,數學中經常提到的是存在性和唯一性。如果說外國人偏愛存在性,那麼中國人在意更多的是唯一性。中國人對唯一性的執著更多來自於根深蒂固地對權威的尊重和認可,認為找到一個解就可以把問題解決,這恰恰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而外國人的思維更多地執著於尋找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並且從中挑選最優的那個,究其本質,還是對權威的懷疑態度。

我想我在劍橋數學系學到的最重要的還是交流。很多時候,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是自己做出來很多好的成果不願與別人分享,因為這是自己的成果。而我這幾年學到的是,如果你有新的想法就更應該和別人分享,因為在和別人的思想交流中,你可以汲取更多更客觀的評價和定位,甚至更好的想法。所以,我會的東西我會毫不猶豫地拿出來和大家分享,請大家也不吝賜教。

2013年5月11日對我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我終於博士畢業了。想想別人23歲就拿到博士,我到了32歲才拿到,不禁悵然。不過為了這一天,我也付出了異於常人的努力和艱辛。每天早出晚歸,早上九點到辦公室,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家,沒有節假日,沒有太多的娛樂生活,嚴重透支著IQ卡
的餘額,當別的數學家憋出思想時,我憋出的卻是一堆空咖啡瓶子和白髮,姑且把這些稱作關於數學的行為藝術吧。

感謝我的導師,感謝劍橋數學系,他們教會了我用數學和自行車去丈量這個世界,讓我知道,世界的尺寸原來是Pi的整數倍。。。

39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28
作者:Greg Nance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36240050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frequently rated one of the top, or the top school in the world (depending on rankings), is an 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 place with a very rich and fascinating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quirkiness,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university also make it a fun and stimulating place to be. Read on for 10 fun facts that will give you a little more insight into this world-renowned university.
1. The history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s the world』s third oldest surviving university and was founded in 1209 by scholars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It has many similarities with Oxford, and the two universities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Oxbridge.
2. Cambridge』s Alums
Cambridge has a very long list of notable alumni from across the disciplines. Among the many there are Charles Darwin, Sir Isaac Newton, and Stephen Hawking, currently the Director of Research at the Centre for Theoretical Cosmology. There is David Attenborough, whose voice you might know from the Life series, and anthropologist and primatologist Jane Goodall. A number of authors whose names you might know include Zadie Smith, Virginia Woolf, C.S. Lewis, A.A. Milne, and there are many more! Want to find some other names in your specific field? Go ahead and Google or use your favorite search engine. You'll have plenty of interesting alums to research for hours!
3. The libraries
Chances of finding the book you need or a quiet place to work at Cambridge are good.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as over 100 libraries. The central library alone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or the 『UL』) has approximately 8 million volumes, and is able to request a free copy of every book published in the UK and Ireland. Another of its well-known libraries, the Wren Library, the Trinity college library, hosts A.A. Milne』s manuscript of Winnie-the-Pooh, books from Isaac Newton』s personal library, and early Shakespeare editions.
4. Cambridge humour
When you don』t have your nose in the books, Cambridge is a great place to enjoy some classically British humour. The 『Footlights,』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dramatic club, is famous for its comedy shows. Previous Footlights members have come to dominate British comedy, forming groups such as Monty Python. Past presidents have included Eric Idle of Monty Python, Tony Slattery of Whose Line is it Anyway and Douglas Adams, author of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5. The college system
The University has 31 colleges. In addition to being admitted to the university itself, students must also be admitted to one of the colleges. Each college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 oldest college of the University is Peterhouse, which was founded in 1284. Three of the colleges admit only women (Lucy Cavendish, Newnham, and Murray Edwards).
6.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popular culture
The University is referenced in many novels, poems, television shows, and films. Scenes from various television shows and films have been filmed at the University, including the opening scenes of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Voyage of Dawn Treader (2010), and many scenes from the recently released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2014).
7. A plethora of Nobel prizes
Affiliates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have won 90 Nobel Prizes, the most of any institution in the world. Nobel Prizes have been won by Cambridge affiliates in every category. Frederick Sanger, Nobel laureate in Chemistry from St John』s College, and a fellow of King』s College, is one of a very small handful of Nobel laureates who has won the Nobel Prize twice!
8. Academic dress
Member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n often be spotted strolling through the streets of Cambridge proudly displaying their college scarf or wearing robes (official academic dress). In fac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as a long history in academic dress. While academic robes are slightly less common at the University these days, members of the University still wear academic robes to special events and college formal dinners.
9. The array of sports
Whether you are hoping to dip a blade into the River Cam–the main river flowing through Cambridge-as a member of one of the rowing teams, or you want to participate in something else, the University offers a wide array of sports. It even offers sports like real tennis, and fives, which have gone extinct everywhere else in the UK. Students can try out for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teams – 『the Blues』 - or participate at their colleges.
10. Formal hall
At the end of a long day in the library, there is nothing quite like the experience of a formal hall. These are formal meals held at the colleges. The nature of formal hall varies at the various colleges in terms of the dress, and how often they are per week. Generally, they are three or more course meals that take place in beautiful college dining halls and are complete with beverage and great conversation. University members are expected to dress in formal attire and often to also wear their academic dress.


BTW, here's my first Zhihu Live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Cambridge ;)
Check it out!
從芝加哥大學到劍橋大學:我的文書秘籍


www.zhihu.com/lives/96200196009066086

40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29
作者:彬彬英國留學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13976151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劍橋大學達爾文學院生物技術專業碩士、彬彬教育海外名校導師——Mentor Mei,從專業、實習、選課、生活等多方面介紹,他在劍橋大學的就讀體驗。
以下為原文:
我與劍橋的不解之緣2018年11月14日收到了第一份來自UCL的offer
2018年11月26日/28日接受了另一個UCL 的MRes的面試,因為需要和導師討論課題,前前後後視頻討論了三次,在聖誕前最後討論了一次課題,於2019年1月/2月份拿到了這個MRes的offer。
12月5日開始收到劍橋大學的錄取消息,在12月7日的時候面了試,在2019年1月初的時候收到了預錄取(但是被Gmail放進了spam,我在1月下旬才發現那封郵件)。發現那封郵件的時候得知需要雅思成績,我就趕緊報了2月初的雅思,了解了一下題型後就去裸考了,成績出來後發現寫作小分沒到。於是我兩手準備,一方面去複議了,另一方面去做了劍橋的語言測試並通過了。
2019年1月初左右,也收到了IC和KCL的offer...
2019年5月份畢業前,我拒掉了除了劍橋的和UCL MRes之外的其它offer。
2019年6月份,滿足了劍橋所有的預錄取條件後,在7月份最終決定去劍橋。我來劍橋的初衷劍橋大學人文比較強勢,牛津大學是自然科學,其實去劍橋讀碩士的初衷就是為了過渡PhD,我們系對顯微鏡的研究很強,特別是Prof Clemens Kaminski是領域的大佬。在機理方面,有很多研究神經科學與神經退行性疾病
的,藉助各種顯微技術有很多有意思的課題。還有研究藥物遞送系統的和生物感測器
的,在生物感測器方面,Dr George Malliaras是個很厲害的人物,很多PhD因為是他上課也來上這門課。另外還有computational
的研究。
再說下關於選課,首先得看你自己有什麼興趣,其次看課程的評估方法。一般有course work和exam兩種評估,一門課可以只採用一種,也可以兩種都採用。因為劍橋(至少我們系的課程)考試時間有點奇怪,我第一學期需要考試的課程和第二學期需要考試的課程都放在了5月份月底,所以選課的時候也得考慮想要在那段時間考多少門試。
而關於專業介紹下面也有很多校友回答了,簡單說下PhD吧。PhD會以科研為主,因此我更偏向了科研成分大的program,比如純科研的MRes,以及我現在就讀的MPhil,除了教學之外,從一入學就有個人的課題,六月份開始會有團隊的課題。
我的就業之路說起來也是有些慚愧,經過一段時間的就讀之後,我的初衷變了,一開始是打算讀PhD的,因為生活中發生了一些事情和個人的選擇,我會畢業後直接工作,也再介紹下關於就業這塊:
就業的話,我們專業是沒有問題的。我國內大學,就業率常年榜首,一般畢業後,(就我本科畢業工作的同學來說)從事醫藥代表和藥企科研崗位的人比較多,醫藥代表走了銷售的路,比科研崗位容易賺錢。
科研崗位的工資與學歷的高低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如果很愛科研的話,讀PhD吧。我上海實習期間了解到,科研崗位,本科生起始工資5000左右,研究生9000左右,博士就不一定了,小道消息稱我們組的組長據說一個月十幾萬(當然她是元老,共同創立了公司的這個部門)。
就我的話,我從聖誕回來後就開始找工作了,除了科研崗位,我還申請了諮詢師。諮詢師是會和一些經濟學家一起做分析,為藥企和生物公司提供專業的見解,這個工資還挺高的。
而在碩士階段實習這塊,我是走了條捷徑:我聯繫了我已經工作的大學室友,他幫我問了組長有沒有實習機會,然後我就交了簡歷,沒有面試就進了。所以呢,還是需要人際關係吧,通過已經工作的同學來拓展自己的人脈,發現更多的機會。
我的劍橋大學生活在劍橋的生活很享受!劍橋的學院和系是分開的,我生活在Darwin College,學習和科研是在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每周每個學院都會有自己的formal dinner,需要穿正裝出席,聖誕的時候還有聖誕專場的formal,我們Darwin的飯是所有院里排名靠前的!

到劍橋第二天就和我大學最好的朋友見面了專業的第一個合照每個學院還有自己的酒吧,我們的叫做DarBar,劍橋還有may ball,是以學院為單位的狂歡,此外劍橋有名的就是划船了。
punting聖誕主題formal專業同學一起的Xmas party這裡是彬彬英國留學,有任何關於英國留學的問題,都可以留言哦~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