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tWrite線上英國留學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209050/answer/297799873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背景簡述
北京聯合大學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平均分85
投資管理公司Co-Founder
IELTS: 6.5
GMAT: 680
Offer
MBA:
CEIBS MBA, Fellow B scholarship
Master: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 Financ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 Banking and Finance
University of Exeter - Finance
Swansea - Financial computing
Oxford Brooks -Computer science
Horray! 2007年我畢業了前言
一路走來,留學——工作——創業——上學——工作,留學生活雖已久遠,但過程中遇到的人,經歷的事,一路的成長影響着我的一生,當下或許有美中不足,但是我驕傲於一路的精彩,感嘆於人間值得。
(一) 背景介紹——我不是「好學生」,要讀研,想轉industry
關於我,人稱小K,土生土長北京人,二十歲以前,我不知道什麼是優秀的人,只知道什麼是好學生,不巧的是,我並不嚮往成為他們。
曾經覺得「放棄」大好青春去做個「好學生」是件丟臉的事,當然若是做「差學生」也很沒面子的,所以我學習成績排名長期處於班級中上游,無論是在「二流」小學,還是「一流」的中學,均是如此。
課餘時間彈鋼琴,初中學習單簧管後就進了校管樂團,各種排練、比賽、演出、還灌制過CD出版發行,蹦極跳也是初中時代就嘗試了,那時候覺得興趣愛好廣泛、會玩的同學比較酷,後來也慢慢涉入了其他的戶外活動。
人生是公平的,「舍」和「得」一定是相對的,對北京小孩兒來說,讀個大學基本都不是事兒,但是不夠努力,就讀不上理想的專業,我的priority是應用數學和應用物理,無奈成績讓我與理科無緣,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工科——電子信息工程。
對於本科畢業後的考慮,主線非常清晰,國內考研肯定和我格格不入的,那時候準備考研是非常苦的,而且做工程師也並不是我希望的方向。所以,出國轉專業讀研究生是一個順其自然的決定。
一個在本科時候就可以生活經濟獨立的我,已經完全有能力做到「我的人生我做主」,做出」去哪讀?讀什麼?」的決定,有理有據地講給爹媽,並且說服financial sponsor (就是爹媽)的過程也非常順利。
擇校伊始,我要堅守的只有專業,我還是想讀數學。
可能現在很好理解為什麼我當初執念於學理科,但十年前,國內專業錄取分數高的都是國際貿易、經濟類的專業。
首先,邏輯思維對人的一生太重要了,一切結論都是基於條件和假設支撐的,而物理和數學就是研究「因為blabla,所以blabla」的,由邏輯推導貫穿始終。
其次,無論是自然科學問題、還是社會科學問題,都基於大量的數據,要尋找統計規律解決問題,就需要建模,所以會學這個會很好找工作。那麼,現在看來big data, data science也確實運用在各行各業。
我要讀Mathematics或者Mathematics related,那麼去哪個國家呢?
我沒有語言天賦,除了英語我很難再涉入另外一門外語的學習,雖然歐洲一些國家提供的也都是全英文的program,然而不學其母語,無法更多融入當地,個人認為會讓留學留有遺憾。
其次,相較英式的沉穩,美國文化的外放和包容更適合我的性格。所以依次將美國、加拿大(英語區)、英國、澳洲作為備選。
噴泉是經典的聚集地(二) 擇校 – 其實沒那麼複雜
十多年前,在那個並不注重校友信息共享的年代,沒有微信,也沒有各色勵志論壇帖,獲取信息渠道主要靠留學展和學校官網,school info session都很少,也沒有校友分享環節,是海外院校marketing的非常初期階段。
當時我認為官方的requirement就是申請的底線,北美的Mathematics, Financial mathematics和Statistics,就連MSc in Finance都要有數學背景,所以我未加反抗地就放棄了,選擇了英國的金融。
作為申請者,我的硬件可以說並不好,非985/211本科, GPA(80多分)、IELTS(6.5)成績也是平平,電子信息工程轉金融類專業,所以申請策略偏保守。
Scotland地理條件和語言條件相對England差一些,所以學校就申好的一些,只申請了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Finance;England的傳統top school當初都沒碰,申請了Loughborough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Exeter的Finance,和Southampton的Mathematics;另外還看上了Swansea的financial computing,課程設計是最接近我喜歡的Financial Mathematics;還有Oxford Brooks的computer science,主要是學校來做宣傳,免application fee,嘻嘻,就隨便提交了一下。
畢業多年再來看擇校,排名重要麼?
海外本和單一的海外碩在認可度上還有非常大的不同,但說到學校,在好學校有默默無聞的讀完的,在一般學校也有能力優秀的,關鍵是找到自己的位置,方法很多,以後再慢慢介紹。
2016年我又回到了教室,另一種方式-MBA申請essay篇
重頭戲來了!擇校大家各有不同,而申請的策略卻殊途同歸,找到自己的優勢,顯示出自己的亮點,說服考官你是一個有能力,有潛力,成熟的申請者。
我IELTS/TOFLE成績不高申不了tier 1的學校,我聽說名校只收985/211的學生,我聽說沒有背景轉專業很難吧?
我聽說……不要在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
我也曾經乖乖的認為任何的官方requirement都是一道坎,差之毫厘都不行。非也!
西方對passion的注重,遠超你的想像,萬事皆可達,唯有情無價,千萬別給自我設限。
GMAT、IELTS/TOFLE、GPA等量化指標肯定是能高就別低,但也別迷失在分數的追求,清晰的目標與明確的行動方案,更能向學校顯示你是個成熟的申請人。
因為如果只有成績重要的話,還要寫PS,寫Essay做什麼?
當然,如果成績不重要,也就不會有GPA和語言成績的requirements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本質特別接近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努力重要還是天賦重要?
大部分人都知道並相信:天賦非常重要。但大部分普通人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認為自己必須努力,並且用各種有說服力的理由來激勵自己。一個叫Angela的學者給出過兩個公式,充分展示了,為什麼努力就是比天賦重要,而且它的重要程度是天賦的兩倍。
公式一: Talent × Effort = Skill 我們通過努力學習,在天賦的基礎上習得做一件事情的技能。
公式二:Skill × Effort = Achievement 我們通過努力使用自己的技能,取得成就。
簡單地代入法,我們就知道,在成就這個等式中,努力的右上角有個平方。因為努力不僅在第一次我們獲得新的技能的時候發揮了作用,還在我們習得技能後實用技能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
作為申請者,「又紅又專「的背景,或者是「不紅不專」的背景都是我們的「天賦」,無論哪種,在申請過程中要取得成就的最大化,就要最大化我們的「努力」,深入挖掘我們soft skill, 我們的potential。所以,文書的部分至關重要,尤其是文書的內容。
當我們開始準備申請材料時,不可避免的一題:
What』s you』re your term and long term goal? How will you achieve them?
你是否誠實面對你的初衷?還是為了迎合學校,趨勢之所在,寫了一篇又一篇辭藻華麗但最後你自己也不認得你自己是誰?誠實面對自己是留學申請一個重要的步驟,在準備申請前期,你就要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痕迹,我是誰?我的長處在哪?我欠缺什麼?我未來想做什麼?我適合什麼?以及我不適合什麼同樣也很重要。
在回顧過往,審視自己的過程,可以藉助常用性格分析工具協助你更加了解自己:MBTI、DISC、Color性格分析。當然也不能一味的閉門造車,透過Johari Window可以看到,別人了解而自己忽略的部分即為盲點,需要透過和他人的相互溝通和他人的反饋得知,而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需要透過自我揭露讓他人更了解自己。
所以在準備的過程中,不妨花點時間好好跟親人、朋友、同學聊聊,或是跟社會經驗豐富的前輩(如何approach這些人,也有一些小tips),他們會在談話中引導你有針對性的思考,也許會挖掘出意想不到的東西。
了解自己的長處短處,過往的經歷,接下來便是對長短期目標的設定,一樣反覆詢問自己what do I want? Why? 因為可以賺很多錢?因為可以常常出差?因為聽說是未來的趨勢?因為不想再當打工仔?一樣,答案沒有好壞,只要你誠實面對自己,熱情是會感染的。
對於涉世未深的同學,談目標可能有些模糊,其實每個人的目標都至少分為上、中、下三個層級,上層目標應當有且僅有一個並且是不可撼動的;中層目標有若干且不能輕易撼動;下層目標無所謂,甚至是在過程中不斷地放棄和改變,越多越好,這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通往中上層目標的道路。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於同學們來說,中層目標是在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下層目標是通過什麼方式去學習。無論是認真聽每一堂課,熟讀書中的所有公式,又或者不聽老師的課,自己出去請家教,都是達成中層目標的底層嘗試,覺得老師講課還不如自己看書快的學生還是趁早放棄課堂上的聚精會神,才是對自己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
其實想通了目標的層次,就可以更多專註於長遠目標,不用在乎一時的得失和彎路。而想明白自己當前需要決策的事件對應的到底是哪個層面的目標,會給自己決策帶來意想不到的簡單輕鬆。
MBA是怎樣一種體驗?CASE CASE 還是CASE總結
留學生活將開啟同學們另外一段人生的旅程,我們要做的準備不僅僅是遠渡海外,適應新環境的心理建設,而是在重新回顧認識自己後,找到前進的方向。
我們一生見過很多很多的人,但卻很少遇見自己,只有見到自己才能「悟「出人生,這也是「悟」這個字的含義-「見吾」。
留學申請不是一個形式,可以交給他人代筆,而是一個引導我們思考的非常好的契機,由內而來的passion會體現在字裡行間,散發出光芒的。
除了膠原蛋白和青澀,最重要的就是「土」導師背景
複合型專業的典型,EE(Electronic Engineering)北京聯合大學電子信息本科+Finance英國Loughborough University金融碩士 +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全日制MBA。
2006年DIY完成研究生申請,方向Computer Science, Finance, Financial mathematics;
畢業留英工作一年後回國,金融資產管理行業從業近十年(2009年至今),創業公司HighUnion聯合創始人兼CFO(2014年至今);
2016年DIY完成MBA申請,主要方向北美S16學校、Insead和中歐商學院,由於職業發展規劃,沒有再次出國,選擇中歐並獲Fellow Scholarship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