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9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LSE) 就讀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31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53
作者:WordSunny留學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345867043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剛來這裡,覺得這不過是一所普通的大學,可直到畢業後參加工作,我才發現,這短短的留學生涯,對我的改變還是挺大的,從一開始的普通華裔,到可以獨自做很多項目,在這裡掌握的資源,確確實實給我的職業發展以更多機會。此外,我在這裡遊歷了很多國家,見識到很多風土人情,體驗是非常快樂的!
今天的分享來自於wordsunny 導師Louis Xu,希望對你有幫助!我是Louis,一個加籍華裔。小時候跟著爸媽去了溫哥華,九歲那年我們又回到了四川成都,我學中文就是從那兒開始的。初中時我在七中嘉祥外國語度過的,高中去了成都美國學校。本科是在加拿大的首都渥太華大學
讀的。這些年走了不少地方,中國大陸、香港、日本、加拿大、英國、比利時。語言方面,我四川話、英語,國語、粵語都還不錯,法語和日語也都能對付兩句。
去年九月,我踏進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大門,去年十一月我拿到了全球媒介與傳播理學碩士學位。其實,我本來是打算在倫敦政經讀傳播學,同時在復旦大學新聞學拿雙學位的,可惜因為疫情,我就沒去復旦大學繼續讀碩士了。
給大家大致說說我的就讀情況:
LSE 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8門課 Taught Masters(實際為7門課,一學期2-3門課,一節課0.5個學分,畢業論文算2門課為1個學分)MC408傳媒理論,MC4M1媒體與傳播方法論
(定量定性),MC499 畢業論文 三門為系內所有學生必修課,其餘專業內可自行選擇,兩門可從專業外選擇。
一共三學期,秋冬兩學期修完六門課,暑期寫論文,總共一年時間。
上面所述的三門課程為必修也是傳播媒體系的核心課程。接下來我概括一下這三門課的特點和核心內容
MC408 Theories and Concepts in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主要是教授講解,每周主講一個西方媒介傳播研究的一個理論框架為主題,例如,女權主義,後殖民主義Bourdieu的symbolic power,、Habermas的public sphere 等等
MC4M1 Methods of Research in Communications
這門課會比較有難度,兩學期都要上也是為畢業論文做鋪墊,前期學習R Studio 編程為quantitative定量 ,後期學習理論qualitative定性,還有workshops 輔助。
MC499 Dissertation in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結和所學的媒體相關的研究方法和自己喜歡的研究主題製作出10000字的碩士論文。
我的碩士論文題目是:運用符號學研究媒體表徵—垂簾聽政
:慈禧太后在中國螢屏中的影視形象。其餘三門課程我自己選了一下課程,包含,全球化與媒體表徵,介導女權主義,媒體全球化,以及專業外的心理行為系
的企業傳播, 其餘課seminar形式為主流。
Simi教授的論文workshop 課堂都是20人以內的小課堂,碩士階段人不會太多尤其是seminar
形式的。
Simi老師的課堂在歐洲的這一年,,即便在疫情的陰霾下,我還是沖了許多國家。蘇格蘭的壯麗山川,愛爾蘭的迷人田園,威爾斯的古老傳說,西班牙的熱情陽光,葡萄牙的浪漫海濱,希臘的古老文明,義大利的文藝氣息,甚至還遠赴摩洛哥,感受了不一樣的北非風情。參觀了許多博物館,特地前往了Tudor王朝的王宮Hampton Court。這個過程中,認識了很多國外的朋友,見識到不一樣的世界。
我和Jenny的合照絢爛的街頭夜景如果你想留學申請我的母校——LSE,可以直接點擊下方卡片,有什麼文書撰寫方面的需求,我會儘力幫助你的!
WordSunny留學申請​
www.wordsunny.com/index/join/newpg?flag=WS%EF%B
32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54
作者:是Ruicy呀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236917794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LSE倫敦政經22Fall新增五個研究生專業】2021年11月,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在官網公布了2022/23的五個新開設研究生專業項目,共涉及四個學院,


分別為:經濟管理學院
新開設MRes/PhD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經濟歷史學院新開設MSc in Financial History;國際歷史學院新開設LSE-NUS Double Degree MA in Asian and International History [MA in Asian and International History (LSE-NUS)],這個專業是LSE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教學的雙學位專業;公共政策學院新開設兩個專業,分別是LSE-Sciences Po 公共管理
雙碩士(這個專業是LSE和巴黎政治學院
聯合教學的專業)和LSE-Columbia Double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申請語言要求都是雅思總分7.0且各單項最低7.0。
33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56
作者:核桃英語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06677915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律政劇中毒,夢想當律師
從小開始,每個假期最愛做的事就是看律政劇
。九七以後,看了好多TVB律政劇,從《壹號皇庭V》、《鑒證實錄》,到《法證先鋒》,劇里那些鮮活的角色,那種對於正義契而不舍的堅持,讓我深受感觸!
後來,美國律政劇引進國內,從《Boston Legal》、《Silk》到《The Good Wife》,那些大牛律師的引經據典、口若懸河、據理力爭,更讓我大感爽翻!夢想自己將來也能成為一名思維縝密、唇槍舌戰,捍衛司法正義的律師。
律師形象里,我最喜歡的是《The Good Wife》中的Will Gardener,Will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出庭律師,不僅庭辯技巧出色,對於證據的解讀角度也很犀利毒辣,擅於發現別人不易發現的證據材料,為當事人力挽狂瀾。
Btw,Will對待感情也是非常執著,心中真愛一直都是電視劇女主,很可惜的是沒有等到電視劇完結,Will在法庭辯護中被射殺了,感覺蠻失落的。不知道是不是演員沒辦法繼續出演了,否則編劇的這個安排我挺不能理解的,沒有了這個核心人物,電視劇失色很多。
| 一早決定畢業先工作
真正從事法律專業,是在本科四年的學習實踐中慢慢確定的。本科在華東政法的紮實學習奠定了我對於這個專業的真正了解與熱愛。
法律專業需要提出最佳問題並解決棘手問題,雖不像理工科專業會創造影響時代的技術發明,但法律的進步始終是推動歷史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資本主義的產生,市場經濟的到來,國家制度的建立,始終需要法律的強制規範。文明社會的建立永遠離不開堅實的法制基礎。
對我自己而言,法律專業的學習也培養了我更加縝密有條理的思維,以及快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法律專業是需要深刻洞悉社會的,法律條例的遠見性與有效性都取決於對於社會民情的透徹把握。上本科期間我也參加了很多實踐與專業實習,法律專業是十分需要理性思考與理性意識的,實踐才能出真知。
我建議同學們在讀書期間,平衡分配時間,積極參與不同的實習,律所、法院、檢察院、公益組織等等都去試一下,了解具體工作流程與工作內容是什麼,感受自己是不是喜歡對應的工作內容,向有經驗的職場人士多取經,加快自己成長的速度。
作為男生,希望自己早點獨立,出國留學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積累工作經驗的同時,也努力存了一筆支付國外學習的費用。


| 在職申請十所名校
本科畢業後選擇去律所工作,負責外國直接投資(FDI)方面的法律業務,在跨境交易項目中會接觸到不同國家的法律,因為美英等國是國際貿易的主體,所以接觸最多的是英美法系,以公司法、證券法為主。
漸漸地對西方法律文化越來越有興趣,很有慾望去深入鑽研,加之很多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需要更專業的法律知識作支持,所以就決定繼續讀研,同時思考更進一步的職業發展。
選擇英國,首先是因為英國很多優質法學院,教授很多都是業內頂尖大咖,同時學校的就業指導
服務體系也十分完善;其次個人很喜歡英國文化,除了律政劇之外,著名的偵探小說福爾摩斯系列,和阿加莎克里斯蒂
筆下的神探波羅,也是我的酷愛;最後就是因為我最愛的足球俱樂部曼聯也在英國,現場觀戰曼聯比賽是我多年夢想了。


研究生申請了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LSE、UCL、KCL、Queen Mary、Edinburgh、Glasgow、Durham、 Bristol的LLM項目,十個offer全部拿到了。
申請的每個環節都是自己DIY,每個學校的申請系統都從頭到尾走了一遍,有人覺得很麻煩,我倒是覺得很有趣,無非是多一點耐心與思考而已。
最終選擇去了LSE,首先因為是LSE法學院師資的強大,大多數老師在從事教職前具備豐富的行業從業經驗,在實踐閱歷上及理論造詣上都成績突出。其次,優秀的教師隊伍也使得法學院課程在理論教學與司法實踐間有很好的平衡性,課程設置對於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和應屆畢業生都很適合。再者,LSE畢業生在英國和國內的就業市場上都有不錯的口碑和競爭力,對畢業後就業大有裨益。
在LSE,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自己的career hub的賬號,學校會不時在平台上更新一些全職或兼職的就業機會或實習機會。另外,學校有career center,大家可以把寫好的CV或者cover letter交給career center
的老師,預約免費的簡歷求職信修改服務。如果有擇業的困惑,也可以和就業中心的老師預約一對一的專業指導。


| 獨立思考&團隊協作
在LSE接受專業西方法律體系的學習後,我也開始思考中西方法律差異的根源。西方法律在大社會小政府的背景下,經歷多次資產階級革命和社會變革,民商事和貿易領域的法律發展很快,部分規則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成為了一些在國際商事、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原則及規則。


中國法律自古發展而來,重刑輕民。隨著中國參與世界經濟貿易的程度越來越深,中國的角色正在逐漸從參與者向規則制定者轉變。中國正在改變重刑輕民的法律思想,全面地調整各項法律制度,以解決新出現的法律關係和社會爭議。
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幫助我upgrade了思維方式。
首先,西方法律教學非常注重邏輯思維與觀點論證.
學生首先要求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其次要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嚴密論證,這樣的學術要求無論在課堂提問,課後作業還是考試和畢業論文上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每一個學習環節,都需要不斷追問自己為什麼是這樣的?我的論證足夠充分嗎?條理足夠清晰嗎?這樣的思維訓練對於專業學習無疑幫助巨大。
其次,在具體實踐中,除了個人努力,團隊協作也很關鍵。
幾個人組成一個team,完成一個小組課題的課件製作,大家自由討論大膽激辯,吸收不同觀點總結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結果或方案。
比如在「Security Regulation」這門課上,我和幾個外國同學一起討論各自國家的證券監管制度,大家相互介紹本國的證券監管制度及自己對制度優缺點的看法,隨後我們將本國制度與英國的制度進行比較,找到二者差異,及英國制度中值得借鑒的地方,大家各抒己見,頭腦風暴,氣氛熱烈融洽,彼此相互啟發,獲益良多。


| 收穫諸多異國友誼
除了課內學習,課外也有著多元的學習機會。一年的學習中,相遇了很多很優秀的同學同行,至今保持著親密的友誼,彼此分隔異國異地,但經常通信互訪,還受邀參加了外國好友的婚禮。
很幸運的是,在LSE還學習第二外語——日語。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要交流才能活學活用。在國外讀書,是接觸各種母語人士非常好的機會,我和一位日本同學關係非常好,我們每周會花幾個小時相互教授對方自己的母語。
如果你想學習而沒有語伴,LSE的language center網站也搭建了專門的語伴配對平台,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希望學習的語言尋找合適的語伴,豐富自己一年的學習生活,也有機會認識更多有趣的小夥伴。
特別提醒一下,LSE法學院
還提供學習二外的獎學金,雖然不多,但也是學院的一種福利,大家開學後就可以開始申請。


| Keep calm & carry on
我們在國內學習的主要都是美音,剛來接觸不同的英音,差異很大,很不習慣,理解上也有不少困難。這時候一定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哪怕犯一些小錯誤或遇到小尷尬,也不要覺得丟臉,就像英國人經常說的「Keep calm and carry on」。


學習上可以進行課堂錄音,課後反覆或慢速播放加深理解。生活中也可以大方的請對方再說一遍,習慣一段時間後會越來越適應。
中西方文化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東方民族偏內斂的特質與西方激情外放式的氣質截然不同。這點在相遇陌生人時感覺尤為明顯,在國內,不認識的人剛接觸都比較謹慎含蓄,而在英國,對方會主動直接和你打招呼,或者積極邀請你參加一項活動。
但在這點上,大家也要提高警惕,有些熱情背後隱藏著陷阱,要小心甄別,避免上當受騙,蒙受損失。
身邊曾有同學遇到陌生人搭訕,陌生人表示自己沒有現金給汽車加油,希望同學借20英鎊用於加油,並告知銀行賬號以便還款,還要求同學一起上車去附近加油站。在這種情況下還是要保留戒心,避免人身和財產遭受損失。


| 時間管理是第一要務
努力工作與認真備考,對我而言都很重要,前者獲得工作經驗與攢學費,後者是成功申請的必要條件,為了兼而有之,必須有很好的時間規劃和高度自律。一邊工作一邊備考是鍛煉這種能力與品質的大好機會,我決定藉機好好挑戰一下自己。
作為在職考生,我的雅思考試經歷總結起來就是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高要求的目標分數。因此首先需要百分百了解考試,重中之重是雅思評分標準;其次是精準掌握自己的英語學習狀況。
最後,就是戰勝困難的決心,在備考的四個月里,每天下班回家後,拒絕一切無意義的社交娛樂,堅持每晚複習2-3個小時,從頭至尾嚴格執行制訂的複習計劃。
整個雅思備考與學校申請的進程中,最重要就是保持平穩的心態與良好的執行力。困難和意外肯定是無處不在的,暫時停滯不前也很正常,這時候一定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保持好心態,相信自己可以克服這些困難,實現留學夢想。


| 學生的夢校就是我的目標
很多同學首次備考托福雅思,複習不充分,基本只做了劍橋真題的聽力閱讀,口語寫作缺乏訓練,也沒有很好的訓練方法。
很多人沒有認真了解雅思寫作評分標準,還是按照大學四六級的方式準備雅思寫作,沒有專業寫作的經驗積累。大作文寫作沒有時間感,審題不准,偏題跑題問題都存在,小作文在常用圖表解讀和數據選取方面都有問題,數據表達句式和常用連接句式也並不熟悉。
練習雅思寫作,第一步就是緊緊抓住四大寫作評分標準,每個標準逐個突破,比如cohesion & coherence——提升文章的連貫與銜接,就是很多學生存在問題的重災區。很多同學喜歡用模版,整個文章自己寫作的部分和模版部分完全沒有順暢的起承轉合,導致分數也很不漂亮。
所以在一對一寫作課程的一開始,我就會要求同學完成規定的作文寫作,教學方案唯有建立在精準的問題定位上,才可以真的幫助學生高效提升分數。
很多同學覺得我要先學習才能開始寫 ,這種想法不正確!備考雅思的同學都是高中生及以上,大家都有一定的英文基礎,最簡單的句子肯定是寫得出來的,很多同學不願意寫是因為畏難情緒或者是偷懶心理,我是一個要求嚴格的老師,不會縱容大家的小毛病的!哈哈哈!
拿到學生們自己寫的作文,就可以對症下藥了,認真剖析作文存在的問題,再一對一結合雅思寫作每一條評分標準,進行專業輔導。
從審題、寫作結構、建立分論點及思考論據、開頭段及結尾段寫作方法、主體段擴展方法
、重點句式及表達積累、精準用詞等方方面面,全面提升該學生的寫作能力。
為保證個人教學跟緊官方考試的變化,需要緊密追隨雅思題庫的更新,教學者需要首先自己寫作打磨最佳新題範文,並不斷更新自己的教案。作為一個老師,我的目標永遠非常明確,幫助學生攻克寫作難關,決不因為寫作成績與夢校失之交臂。
本文作者:
34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57

某匿名用戶:



35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57
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3699850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不明白為什麼樓上的一位要長篇大論的抨擊LSE校友的造神,雖然總有些地方是言之成理的。但我只想說,如果沒有在LSE讀過書的人,是不配以這樣的方式回答「在LSE讀書是什麼感覺」這個問題的。因為LSE的中國學生雖然近幾年來確實越來越多了,特別是Finace, Management,Economics, Maths&Statistics方向,但它的冷門專業,是真正淨下心好好做學術的。而且我的一位朋友,自身是非常優秀的,高中畢業保送進的國內一所top 985,大學還有去海外交換, 然後LSE錄取的con都是985,均分85+, 雅思7+,這也就是說,這些都是基本條件,很簡單麼?而且申請的時候如果985院校的均分85分不到,基本悲劇的可能性90%+,不如不遞送申請。她在LSE就是學的Gender studies,我知道她master的一年是非常努力學習的,但最終還是沒能拿到merit,我不覺得她個人能力有什麼問題,只能說,在群雄學霸的圈子裡,是一群學霸的較量。因為另外有一個學術能力比她不如的同學去了一個排名15-20的英國大學,都輕鬆拿merit畢業。我知道我的朋友,在剛剛過去的12月拿到畢業證書的時候,感慨,finally, I survived..而據我所知,management department,中國學生最多的系,反而課程給分是非常容易給Merit的。因為gender institute的老師,他們的心態就是:你們這些浮躁的中國人。而management department的老師,並不是這種心態,他們主要的funding
已經來自中國學生了。US確實是學術殿堂,但在LSE,也不乏很多美國學生和本科讀美國top20的,我就認識一個小哥,本科讀的伯克利
的金融,現在在LSE讀AF。LSE的career fair
這邊確實做得還不錯,但這並不是LSE浮躁的表現吧。再學術的學校也還是要考慮畢業生就業率的,畢竟,人本內心功利性動物,真正讀書不為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吧,所以這又讓我想起之前很早流傳的一個說話,說是有些專業是高帥富白富美專業,比如哲學,比如歷史。大多數中國學生,應該沒有人覺得3年花120-150w人民幣出國來LSE讀學士,或者花40-50w一年讀個碩士只是不痛不癢的玩玩吧?大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很長的打算。我在LSE認識了一些中國學生,他們是各種各樣的背景,有3年本科LSE+1年碩士LSE的,有3年其它英國本科+1年碩士LSE的,有國內985(C9)本科+1年碩士的,有國內985本科+工作經驗+1年LSE碩士的,有國內普通211本科+1年英國其它學校碩士+1年LSE碩士的....在LSE認識的外國學生,有日本一橋大學經濟系過來的交換生,有歐洲大陸top商學院本科+投行工作經驗+1年LSE碩士的,有加州伯克利
金融本科+1年LSE碩士的.....讀書本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更不要說用second language讀書寫作業做presentation.沒有毅力的人,都會倒在路上,有毅力的人,才會survived吧。我還記得,有一個學social policy
的好友,第一個formative essay被老師fail後她的失落。畢竟,英語思維,學術英語,雅思考9分到這裡都不夠用。只能慢慢摸索,國外的模式。假期,朋友圈確實會被各種歐洲游,美食刷爆。但為什麼要以一種酸葡萄
的心理看待它們?他們deserve這些啊。難道在熬過final後不該寵愛自己一下麼。我自己寫一個summartive essay
的時候也是一周沒怎麼好好睡覺,寫完還要找native speaker的同學給我做prof-reading
, 因為對自己的英語還是沒有自信,而presentation skills 確實是老師評分的一個細分標準。LSE的圖書館很小,但一般如果不是周五晚上,想要在地下一層圖片上俗稱網吧的地方找台電腦其實挺難的。說這麼多,要總結,在LSE讀書是什麼感覺呢?我想說,就一句話,備受打擊然後奮發圖強。
36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57
TheAmazingSeb:


實習時碰到過LSE畢業的同事,只能說LSE的畢業生水平參差不齊.
一位Bristol畢業的英國大姐對LSE的評價是"It's more like a college other than a university".
也許是我見識短.
歡迎反駁,坐等打臉.

37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58
作者:末末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2760608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體來講,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是真, 但還沒到逼死人的節奏。有很多知識面寬廣思維深刻論證嚴謹的大牛,也有不少主修做飯輔修旅遊,在中國人圈子裡混吃混喝到頭來英語都說不溜的。學校乍一聽能唬人,是騾子是馬還是要拉出來遛遛的。 
對於我個人而言,作為一個本科非名校出身的人,凡是來自北清復交的在我眼中都自帶大牛光環,我從來只有仰視的份,哪裡自信得起來。但是當系裡全是各大牛校畢業的牛人時,這種自己假想出來並刻意加在別人頭上的光環就會慢慢散去,幾個seminar和project下來,一個人原本的能力就會浮出水面。北清復交也不過如此嘛,大家都是普通人而已。
這件事對名校畢業從小到大優秀成習慣的人可能沒什麼,但是對我來說卻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它讓我以一種更客觀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能力,而剔除掉了原本不該加給自己的上限和已不如人的自卑感。 現在的工作身邊更是一群大大牛叉的人物,個個拉出來身上的標籤能閃瞎我的鈦合金狗眼。 但經過LSE的歷練,我不再像之前那樣誠惶誠恐,小心謹慎,生怕別人嘲笑我的蠢笨。 而是碰到疑惑時能靜下心來想一想,相信自己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敢於心安理得的發問, 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 
當自己不再給人生設限,就好像整個世界都澄明開闊了起來。 感謝LSE,你是我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以上。獻給母校。
38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58
作者:小索說留學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52059452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我從小到大獃過的所有學校里,我最喜歡的就是我現在的學校LSE,它帶給了我非常美好的大學生活體驗,在我心中它代表的就是「自由」「尊重」和「包容」。記得時常被家裡的親戚問起「你在英國讀的什麼大學呀」,我每次回答倫敦政經時都有些尷尬巴雖然倫敦政經在國內並不家喻戶曉,但它的確是一所僅次於牛津劍橋,和帝國理工
並列全英第三的世界名校,今天我就來為它正名一下~
LSE全稱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Political Scienc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是一所專註於社科、文科和商科的學校,唯一的理科就是數學和統計了回所以呢,在理科和工科欠缺的情況下,LSE的綜合排名並不是很高。儘管我們學校的規模不大,開設的科目不多,我們學校卻出了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和英國首相,很多老師都任職於世界各大銀行、組織。如果你想未來從事金融、經濟相關的工作,那LSE一定是你的不二選擇。投行在英國一共有四個target school,分別是牛津劍橋LSE和LBS,每一年LSE輸送到各大投行、四大、諮詢的人數都基本是全球前三的,比如GoldmanSachs高盛每年招聘的新人LSE一般就佔了20%+,相應的LSE應屆畢業生的起薪也是數一數二的。所以LSE經常被戲稱為「投行工廠」or「倫敦金融技校「。我有一個朋友就曾吐槽說「all LSE people are the same onlythinkofIB」哈哈哈哈哈~我們的校訓是「rerumcognoscere causas
」,是很高大.上的拉丁語,意思是to know the cause of things了解萬物的起源,說來慚愧在學校都這麼久了,還不知道怎麼讀哈哈哈作為懶人,我經常打uber上學,好幾次司機看到的我的目的地是LSE,都會問我是LSE的學生麼,然後就會瘋狂誇「wow,you must be a top student」(感到不好意思和瑟瑟發抖哈哈哈)由此可見LSE在英國的地位。
關於Les課程 一些乾貨來了英國的本科只有三年,每一年都分成三個學期,在LSE分別是Michaelmas Term ( MT ),LentTerm (LT ),和Summer Term ( ST)。MT和LT是十一周,第六周的時候是Reading Week,這時候讀文科的小夥伴們就可以帶著他們的Reading愉快地去旅行啦,但是像我這樣的理科生就只能繼續在學校上課。。(這裡要說的是經濟這門學科在LSE是非常quantitative非常理科的,和牛津劍橋很不同,我們學校經濟學的世界排名基本都是世界前五超越牛劍的)


在LSE,MT是純上課的,放完聖誕假後LT的第一個禮拜Week 0是專門用來考試的,也就是說放假的時候也必須好好學習,因為這個成績是會計入總成績的,佔比根據學科不同一般是25%或50%。放完復活節緊接著就是ST,這個學期是完全沒有課的,只有專門用來複習的lecture,放完假的第二周就開始考試,壓力就特別大,學到頭禿。。。。但是早考完的人就可以先走了,就很flexible很chill~我覺得倫敦政經的學業壓力在G5中總體相對應該是算小的,基本上像放養,所以自律是非常重要的。


這裡要講到英國的成績劃分了,這和國內非常不同,每個科目考試在英國70就被定為一等first (最好的等級,相當於A),而只要過了40分就算pass考試了。我個人認為的話考first的確需要一些運氣,因為很可能卡在68、69這樣的分數上,但很認真學的話拿個2.1 ( 60+)是沒問題的。
大一
在LSE每年要學4個unit,大一的4個unit會自動選擇三門最高成績的課平均成一-個均分作為大一最後的成績;
大二大三
而大二大三每個unit都是單獨的,所以一共就是九個成績。九個成績中拿到5個及以上的first最後的學位就算為一等。不管多麼認真,身邊總能有成績比你更好的人,所以LSE的確是一個很能激勵人進步的地方。


LSE的教學方式總的來說有class、lecture和seminar三種。

Class:Class就是小型課,一般是10-15人左右( 但經常有同學翹課,最誇張的時候是放假前最後一周好多同學翹課旅行或回家了,我上過一個class只有6個人的,和老師面面相覷)。
時間1h、1.5h、 2h都有,是強制性的。在入學的時候,每個同學都會分到一個academic mentor
,基本都是職位和資歷很高的professor
,任何生活或學習.上的問題都可以找AM溝通~class如果一周不去,你就會收到警告,兩周不去你的mentor會收到郵件,他們會請你去喝茶進行思想教育;三周不去的話,系主任也會收到郵件,這就很嚴重了,最壞的結果就是取消簽證強制退學,但一-般系主任都很好,會進行更深刻的思想教育,讓你徹底醒悟。不過我還沒見過三周不去上課的人母像我這種膽小的,每周都會去,上課,就算誤課了也會在不同時間段補上一節。比如我的經濟class在9:00到10: 00 ( 一般都是起不來的),但我的老師在10: 30-11: 30還有一節課,我就會提前打個招呼去上這節.


Lecture:

就是整個年級選擇這門課的人一起上的大課,基本都是500人起步,尤其是LSE上lecture在peacock theater,一個沒有桌子環境惡劣的地方,所以開學以後去實地.上lecture的人越來越少因為我們學校有非常完善的網上教育
系統moodle,lecture和seminar都會 被錄下來放到網上,可以隨時看,但class沒有,錯過就錯過了。我的話全年所有lecture加起來去的次數不會超過一隻手,我都在宿舍或者空教室反反覆復地聽recording
。一節lecture上課的話是2h,數學類的習題課是1.5h,但我聽+做筆記的時間起碼3.5h以上了。Class和lecture
的關係就是lecture. 上課,class講作業和補充,意味著如果不聽lecture作業是寫不出的class也是坐著混時間,所以:lecture真的很重要!


Seminar:


有很多形式,我之前是以係為單位,分享關於求職、讀phd內容,還會開設只有女孩子的seminar,非常重視女性的發展。還有額外的教學方式office hour
,這不是強求的,誰有問題都能去,像我的話基本每周都去,和老師一對一答疑,一般是phd
在讀學生即我們的class teacher解答。有時候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他們回答不上來的,就可以去教授的office hour,而且他們人都很好,發郵件都會很認真回復。我的一個classteacher就特別好,她回答不.上來的問題會通過內部網
直接幫我問professor,特別感謝和想她!




在LSE,作業雖然會在系統里被記錄,但是不計入最後的總成績中。關於作業,數學和統計是需要每周都交的,老師們批完會在這一周上課的時候發下來,打分一般按等級VG、G這種;經濟類的作業每周網上上傳,但只有week5和week10老師會批改和給反饋,剩下都是自己校對;文科寫論文的話也是一個學期批兩次。其他的作業形式還有group project,presentation等。 LSE的師資和教育質量毋庸置疑,行走在校園中可能擦肩而過的就是諾貝爾獎得主,所有任職的老師都是頂尖名校phd畢業or在讀。他們不僅學術能力強,人也很謙遜友善,有問必答。總的來說LSE是一個非常有學習氛圍的環境,學霸會越學越輕鬆開心,學渣會被虐的有點慘。
一切全憑自覺。很多朋友都有「 我到底是選擇LSE還是牛劍呢」的疑問。
我認為LSE比起牛津劍橋特別的一點是,牛津劍橋在讀期間是不能換專業的,除非重新申請或者從數學轉到數統這種小範圍變化 ;
而在LSE,大一時大部分專業學的基礎課都是一樣的,你會對所有學科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只要大一final考得好都是可以換專業甚至換系的,這給高中時專業選擇迷茫的我們多了一個選擇的機會,非常的人性化。


在LSE避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求職了,學校有非常多的求職社團,贊助商都是頂級投行,並且經常會來學校舉辦一些活動,學校的career center可以幫你改cV、cover letter、做mock interview ,甚至假期都會不分晝夜地發送數不清的郵件。
motivate你找工作;同時學校也會專門開可選修的學習excel、python等社畜必備技能的課程。別人打招呼的方式是「你好,吃了麼」,而LSE的學生往往都是以「hi, spring/summer申的怎麼樣了」.開始話題e所以在LSE有清楚的定位和規劃是很重要的啦,不要被大環境所影響。
坐落在市中心的LSE旁邊就是Holborn地鐵站,步行十幾分鐘就是Covent Garden和中國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課餘生活豐富有趣。( 大家感興趣的話給我們留言哦~人多的話我會專門開一篇文章寫一寫)
LSE真的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學,在這兒有最高等的教育和最先進自由的理念。(還有最高的顏值哈哈,坐在圖書館
看來來往往的小姐姐們真的太賞心悅目)歡迎大家申請我們學校鴨~


記得給我點贊關注哦 
39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59
作者:河馬留學課程輔導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335723071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LSE管院算是對於商科比較友好的
整體課程偏向於商業戰略,但帶有一些經濟學
不要求強數理,但最好有經濟學基礎。


課程設置:
必修:
Incentives and Governance in Organisations* 組織中的激勵和治理*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Organisations* 組織的設計和管理*
Behavioural Strategy* 行為策略*
Strategic Competitive Analysis* 戰略競爭分析*
Dissertation: MSc Management and Strategy* 論文:管理與戰略碩士*


選修:
Valuation and Security Analysis* 估值和安全分析*
Account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 全球經濟中的會計*
Management Accounting, Decisions and Control* 管理會計、決策與控制*
Financial Accounting,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 財務會計、報告和披露*
Financial Markets* (FM473L) 金融市場*
Financial Markets* (FM473M) 金融市場*
Managerial Finance* (FM474L) 管理金融*
Managerial Finance* (FM474M) 管理金融*
Auctions and Game Theory* 拍賣與博弈論*
Firms & Markets in Emerging Economies 新興經濟體的企業和市場
Negotiation Analysis* 談判分析*
Strategy for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信息經濟戰略*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 Strategic Approach* 國際營銷:一種戰略方法*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世界貿易體系*
Brand Strategy* 品牌戰略*
Topics in Management Research* 管理研究主題*
Public Management: A Design-Oriented Approach 公共管理:一種面向設計的方法
Corporate Strategy 企業戰略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Management 進化心理學與管理

Principles of Pricing 定價原則


課程解析(來源於網路資料):
Incentives and Governance in Organisations*
主要是以case和理論相結合,lecture一般是理論+少數的case,seminar基本也是以討論case為主。涉及到一些簡單的經濟學模型。課程內容包括如何設置激勵政策,如何影響組織中的決策,公司的組織架構設置和治理方式等。
重點在 contract theory和 motivation這些話題上 有點接觸到HRM類似的話題難度不大,會要求一些簡單的計算 掌握邏輯和規律即可拿高分。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Organisations*
管理學概念和理論非常密集的一門課 從企業創始到發展擴招到組織架構等等課題都有涉及 。
主要都是理論模型和計算,難度不算高。會涉及到具體的管理學問題,比如利用模型分析個人和團隊決策。


Behavioural Strategy* 
主要是managerial economics 話題,純理論,主要內容就是博弈論和行為經濟學的基礎知識。會設計一些入門的博弈論和 behavioural economics 例如 mixed NE, prospect theory等等 難度不大。
考試不難 規律性強 邏輯理順後 比較容易懂 做題順手


Strategic Competitive Analysis* 
應該是整個項目里最難的一門課,理論和case參半。匯聚了 managerial economics,econometrics
 以及 game theory 所有相關領域並且要求融會貫通 不僅要求會計算比較複雜的 cournot bertrand
 stackelberg 混合的題目 也要求有 qualitative 理解 
需要花比較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理解。




就讀體驗分享:
四⻔必修的考核⽅式都是100%的final exam,理論佔70%,有的課除了lecture會有seminar,就會在seminar上討論⼀些現實中的case;平時每⼀兩周會有problem
 set但是不計分也不強制交選修範圍還算⼴,management什麼都沾點但都不深,
像act的corporate finance,valuation這種課,搞⾦融的同學上上就挺好,mkt也有brand strategy這種課,strategy相關的就偏理論了,基礎的machine learning也有…還有⼀些特別的課程!⽐如我下學期要上的negotiation,教你怎麼談判,並且整個學期都有互相打分。


因為平時沒有作業和quiz,所以課業壓⼒不會很⼤,課程難度其實case by case,像上學期的incentive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就很簡單,但是behavioural strategy涉及很多微經和博弈論,還是有難度的;


此外看教授個⼈⻛格,有的教授會講很慢很細緻,也有教授默認你本科已經有⽐較好的微經基礎了,講得會⽐較快。知識本身對數學要求不⾼,主要是需要理解模型背後的邏輯。


總體課時還是很少的,每⻔課每周三⼩時,⼀學期三⻔課,⼀學期四⻔,基本上⼀周只有四個半天需要去學校上課。




總結個人建議:
最後難度肯定是因人而異的,當然涉及到一些微經或是博弈論之類的肯定還是有難度。
作業考試那些只要好好學好好寫,畢業拿distinction還是沒問題的!






最後如果大家對於課程上有疑問有難點都可以找我們。
我們可以進行海外同步課件課程輔導,作業輔導,考前衝刺輔導、筆試面試考試等


全方位解決留學生課業難題~
40楼 JosephHeinrich 2024-4-10 00:00
作者:Shirley學姐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27365552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Shirley學姐今天為大家邀請到了碩士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數學系運籌學與數據分析(Operations Research & Analytics)專業,將於20 fall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
攻讀二碩的Frank學長。今天他會和大家分享她選擇法國的理由以及解答申請上的問題,希望能給有留學英國 / LSE 的同學⼀些幫助,如果對英國留學有興趣的同學就請繼續看下去吧!


大家好,我是Frank Wang,19年年底碩士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數學系運籌學與數據分析(Operations Research & Analytics)專業,將於20 fall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攻讀二碩,專業為理論運籌學。本文將給計劃在英美港新荷等國家和地區攻讀運籌學與工業工程(Operations Research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ORIE)、統計學(Statistics) 和數據科學(Data Science)專業的同學提供一些方向上的意見。同時,對於申請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計量經濟學
(Econometrics)、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tics)和金融工程與金融數學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專業的同學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註:本專業非常歡迎各類具備較強數學與計算機基礎的理工科(數學、統計學、經濟學、計算機、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機械工程等等)同學跨專業申請。
個人背景:魔都雙非一本,管理科學專業
,大二開始輔修一年半計算機,後跨專業選修數學與智能科學與技術的一些課程,Weighted GPA: 90/100,托福101(S24),雅思7(S&W6.5),GRE: 155+169+3.5
申請流程成績單
語言成績 & GRE (英國部分高校要求必須提供GRE或GAMT成績)
CV
Personal Statement
推薦信
註:關於成績單有一些補充的解釋。我在進入大學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研究生留學的事項,大一大二保證自己績點,並通過數學類課程、運籌學和輔修專業的資料結構等相關課程確定運籌學作為之後的方向,大二結束後分流至管理科學專業。大三計算機的輔修課程開始接觸硬體類和軟體開發類的課程,對此並沒有興趣,也就停止輔修學習,同時,結合管理科學主修專業,有針對性地跨專業選修了一些數學專業、計算機專業和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
一些課程,三個學期一共選了十門課,得益於學校教務處靈活寬鬆的轉學分
制度,我因此用這十門課的學分替換掉主修專業中所需要的一些工商管理類課程的學分。從最終的成績單可以看出儘管我是管理學位畢業,但我所學的課程還是硬核的數學與計算機課程為主,除了主修運籌學的一系列課程,選修的課程使我擁有比本專業其他同學接受了更多且更好的數學、統計與計算機
方面的訓練。我記得曾在某論壇看過,相比較一味追求高GPA,一個完整的課程訓練體系會對申請更有幫助。
選校申請與結果1st master
美國
波士頓大學, PhD in System Engineering, 降為Master錄取
喬治亞理工
, Master of Analytics, offer
英國
LSE, Master of Science, Operations Research & Analytics, offer
IC, Master of Computing (Management Science), offer
UCL, Master of Business Analytics (in CS Depart.), offer
2nd master
荷蘭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 Master of Operations Research Theory, offer
英國G5高校留學簡述



英國是一個非常主流的留學國家,教學語言也是英語。費用上來講因為是一年制碩士所以說這個費用上相比美國來說會低一些。就業的角度,從2020年秋天開始,恢復碩士生畢業時拿到的一年工簽。那這個政策在15年之前也是有的,中間停止了一段時間,直到今年恢復,整個就業環境和就業政策
會好很多,這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英國的G5高校比較適合擁有比較好的學歷和實習背景,同時希望結束後儘快工作的同學,金融、會計類專業10個月的項目能夠全心投入暑期實習,其他一年制的專業時間也很快,G5的教學質量、學術聲譽、僱主評價
和校友資源在整個全球範圍來看都非常優秀。
如果有打算念完碩士後攻讀博士,那麼需要你去對項目和專業做一個斟酌,要注意一下是否有規範的論文要求(比如說LSE的部分專業對於畢業論文要求不高),如果畢業論文完成得非常好,那麼論文導師將會為你提供一封最重要的推薦信,這位導師會為你的科研潛力做一個背書,這個在申請博士的時候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教學計劃
最後一項是final project這種比較practical的形式,我覺得這個項目相對來說會比較不合適讀博。
選擇LSE大四秋天,我申請了兩所美國大學(波士頓大學,喬治亞理工)和三所英國大學(LSE, IC, UCL),在過年前都拿到了錄取,最終選擇LSE的原因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地理位置,個人觀點相比較波士頓和亞特蘭大,我更喜歡倫敦;其二是學費,IC和UCL錄取的專業都在計算機系,CS專業的學費一般來說是會多一些,LSE的運籌學專業在數學系,學費大概比其他兩個專業少將近30%,當然學費不會是最重要的因素,倫敦這三所學校畢業後回國後認可度區別不大,否則儘管學費貴一些也要選擇排名和聲譽更好的;最後一點是LSE的社會科學非常強,最近的QS排名中,LSE在社會科學排名全球第二,我也比較喜歡這種人文社科氛圍比較濃厚的地方,我當時住在學校的宿舍,八人住在一個大的套間,共用一個廚房,除了我是數學系以外,其他室友的專業包括國際關係、法學和經濟學,平時在廚房一塊做飯或吃飯時,我樂於聽他們講一些專業上的問題,外國室友也會經常問我一些中國方面的問題。
關於LSE的優勢,我主要介紹校友網路與就業指導
,公認的學術地位不再贅述。作為英國的G5高校之一,LSE在全球範圍內的投行、私募、諮詢、律所、政府機構、非營利組織
有非常好的校友網路,big name的招聘宣講活動非常多,由於LSEer之間非常強的紐帶關係,在學校提供的networking活動上學生很容易就能拿到內推和面試邀請。同時LSE的就業輔導也相當給力,學生中心有一個非常專業的Career Consultants Team,成員由大公司的高管、HR以及專業的學生職業顧問組成,為提在校生和畢業兩年內的校友提供cv & cover letter寫作指導與修改、面試指導與模擬以及薪資談判等方面的技巧,只要預約好時間,都可以和顧問進行一對一且面對面溝通。
LSE的Operations Research & Analytics在課程安排上也很有亮點,第一學期三門必修課,涵蓋常用運籌學模型介紹、統計學與R語言以及一門建模與模擬課程;第二學期都是選修課,理論方面有數學優化、組合優化、數據挖掘技術
、高等演算法、分布式計算、深度學習、時間序列等等來自數學系和統計系的課程,應用方面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修經濟、金融、管理類的課程,作為LSE的優勢學科群,這三個系開課的數量非常多,幾乎涵蓋所有的領域,因此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想學習的內容。
關於運籌統計與數據科學的專業方向本部分將介紹一些運籌統計與數據科學的專業方向。
最優化理論與演算法




連續型優化:隨機高性能計算機的發展,此方向的大部分學者近期將重點放在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方面的優化演算法,即設計針對非凸非光滑問題的高性能優化演算法,最為經典的就是隨機梯度下降演算法

離散型優化:調度問題、物流路線、電力輸送等問題都可以運用離散優化
進行建模,對於小規模的數據我們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求得精確最優解,但對於實際問題,數據規模使得不得不放棄精確解,轉而設計一些近似與隨機演算法進行求解。
此外,由於學科的交叉性,也有很多計算機方面的學者耕耘於優化領域。
隨機模型



風險與不確定性廣泛存在於實際問題,因此理解系統中的隨機性就變得十分重要。眾多學者廣泛研究馬氏鏈、馬氏決策過程、排隊理論
、更新理論、Martingale、布朗運動

比如熱門的自動駕駛技術所採用的強化學習技術,其基礎就是馬氏決策過程,強化學習在運籌學領域也叫做近似(或自適應)動態規劃,歸屬於隨機優化。
應用統計學與大數據分析



很多學校也將基礎數理統計學
作為OR項目的QE的科目,難度一般在Casella編著的統計推斷,OR與數據科學中的統計學與屬於應用統計(區別於統計系的數理統計學,課程難度一般在Shao Jun的數理統計學),同時也包括應用型的線性模型、時間序列、貝葉斯方法
、非參數等統計方法,廣泛應用在金融計量與經濟決策分析、統計質量管理、新藥研發等等。
統計機器學習



區別於模擬人腦認知與學習過程的機器學習,我們可以roughly認為統計機器學習=統計+優化。對一個數據集進行統計建模
,學習的過程使得模型能夠更好地反映實際數據,這個過程也是最小化loss function的過程。
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



隨機模型中Martingale、Brownian Motion和Ito Integral被應用在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領域,金融工程師使用機率統計和數值計算的方法進行金融風險管理、投資組合優化以及衍生品定價,在被眾多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熱捧的金融科技(FinTech)中,也可以看到各種運籌統計與數據科學的身影。
運營管理與製造工程




運營管理是運籌學與商科的結合,問題涉及生產計劃於調度、庫存控制、收益管理、供應鏈管理以及可持續運營戰略等方面。製造工程廣泛採用計算機、自動化和數據科學的技術,開發能夠生產多種批量產品的生產系統,兼顧生產的效率和生產的靈活性,以便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數據驅動型方法
的引入,也使得該方向有了新的發展。
Healthcare



本領域的許多技術與方法同樣可以適用於醫療系統。比如開發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解決方案:安排兒童及成人疫苗接種的時間;臨床醫生的決策支持:通過統計技術告知一生哪些病人更容易發生急性病;醫療運營優化:實習醫生調度、呼叫中心
人員安排以及重大災難中公共醫療響應。
選擇阿自由讀二碩



在LSE期間以上課為主,對於科研接觸的比較少,為了彌補科研的不足,以及打算日後在荷蘭念博士,所以就把2nd master選在荷蘭。因為我已經從LSE畢業,所以在這次的申請中的,對於院校的選擇我更加傾向於更適合自己的,而不是單純追求排名。運籌學在荷蘭的發展得非常好,比如阿大、阿自由、3所TU(代爾夫特、艾因霍芬、特溫特)以及蒂爾堡大學
,都有很多運籌學領域的知名教授,此外由荷蘭的所有大學和位於阿姆的CWI(荷蘭數學與計算機研究中心)中所有運籌學領域的教授和研究員組成的LNMB(荷蘭數學運籌學合作網路),每年都面向全荷蘭運籌學專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開設專業基礎課
以及前沿專題課。CWI每年也會面向全荷蘭相關專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提供科研實習機會,這個機會可以說是最吸引我的,住在阿姆的話從交通上會方便很多。當然不可能只因為交通方便就選擇學校,阿大的運籌學偏向運營管理,而阿自由運籌學系側重於確定與隨機優化的演算法設計,這點也和我的專業興趣最相符。因此我在申請時,只準備了這一所學校的申請材料(相比較之前英美學校的申請,多了一項課程描述),提交申請的一周後毫無意外地拿到offer。
求職建議對於找工作的建議,我覺得還是要儘早做規劃,儘早去做一些有含金量的實習,保持端正踏實的的態度,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去做實習。在正式找正式工作的時候,面試官隨便和你聊幾句,就很清楚你的情況都很清楚你到底實習做的怎麼樣。實習經歷在找工作中確實是比較重要的。以我個人的經歷來說,19年7月初回到上海,在一家500強美資醫療器械公司開始做暑期實習生,期間我的工作態度和方法得到直線經理
和團隊成員的一致認可,在9月底時,順利通過三個月的彙報考核,拿到了校招的return offer,在有畢業證後即可正式入職。隨後我又在十月份面試了全球範圍內醫療器械行業最Top的兩家公司,各自四輪面試後也都拿到了校招錄取。最終我選擇了儘管薪資不是最好的,但十分重視員工個人發展的公司,並於今年元旦後入職。或許會有同學對我為什麼選擇醫療器械行業以及我所學的專業和工作有什麼關係。對於醫療行業的選擇是基於看好這個行業的前景,所學專業和工作基本沒有關係,但專業帶給我更多的是思維上的訓練,我認為這比專業知識本身重要的多。這也從另一個方面給大家一個建議,很多行業和工作對於專業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嚴格,對於喜歡的行業和工作都可以去嘗試,只要在面試前做足準備,工作後踏實認真即可,其他不懂的都可以在工作中逐漸學習。
結語願各位同學在申請和留學的道路上都能一帆風順~當然有什麼關於英國/荷蘭/LSE申請的問題都可以通過Shirley學姐找到我!




謝謝我們Frank學長的詳細介紹,大家看的過不過癮?
怎麼說呢,還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留學是一種態度,是走向成熟的歷練,很少聽到因為出國留學而後悔的,卻聽說太多因為錯過留學的機會而遺憾的。只要你敢,只要你想,就有機會,而機會來了,就是你該把握的時候。所以,如果你看到了我們的故事受到了啟發,那麼加油吧!少年們!向你瘋狂熱愛的事情沖吧!
如果你還想看到更多關於專業,申請以及生活類的分享,請點個贊看讓我看到哦!有什麼問題也可以隨時留言cue我,也都會儘力回答的!
PS:現在這裡有一個歐洲留學大家庭等著你,需要的話可以cue我拉你加入,讓你的留學路上不孤單❤️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