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urora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575575/answer/33906947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到這個問題還是忍不住想回答一下。
我爸媽很愛很愛我,一室一廳我永遠都住「室」,爸媽住廳,兩室一廳我永遠住陽面大屋,搬了很多次家,從來都是這樣。
我一直以為全天下的爸媽都是這樣的,直到上大學聊天,我才知道原來大多數孩子都是住在北面小屋的。
從小到大我從沒借過錢,因為我不缺,看到別人有的好東西,我要是喜歡就回家跟媽媽要,然後我就有了。
其實我家就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媽媽是公立醫院的護士,爸爸打零工,而已。算不上多富裕,更不是上流社會那種二代,但我覺得我好像從來都沒有在「錢」的問題上缺過一點兒。
大學剛畢業我媽就在我大學附近給我全款買了房子,這幾乎是家裡的全部積蓄了。一畢業就在這個城市有了家,不需要考慮任何房租的問題。
我媽從小到大給我做的飯,各種花樣數不清,會用火龍果汁苞米面菠菜汁
弄出來5、6種顏色扭在一起的花捲,會把魚肉給我剔成泥和藕泥混在一起炸丸子,會包各種千奇百怪的餃子就為了讓我多吃一點點菜。
說這些我只是想說,我是在愛里長大的孩子,家庭和睦爸媽恩愛,沒有任何家庭問題。
再說說我自己。
7年前和愛人結婚,我目前在高校工作,愛人在銀行。
我的婚房買在我這邊最好的小學旁50米的位置,三室兩廳,有躍層,兩層面積一樣大。
媽媽前年退休,和爸爸一起來到我的城市,住在大學畢業給我買的房子。因為閒不住,又多找了一份不算太忙的工作打發時間,算上退休金,兩人每月收入萬+。
我今年33歲。
但我不想要孩子。
在外人看來,我和愛人可以算是具備要孩子的條件,但只有我自己知道,遠遠不夠。
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我想說。
這33年我衣食無憂一帆風順很快樂很美滿,但如果在我出生的那刻我有選擇,我還是不會選擇來這人世一趟。
這並不是悲觀,而是生活的本質就是悲觀的。
我們普通百姓這個層級,生下來就是註定要一生吃苦拼搏求生存的。
在這些環境壓力之下,你必須要起早貪黑的讀書考大學,要四處找工作賺錢,同時要經歷病痛,經歷生死離別。
世間七苦,是人就要經歷。相比之下上層社會的選擇更多一些,而上層社會以外,除了精神上的苦,還有物質上的壓力。
我並不想因為我需要家庭圓滿或者讓長輩安心或者為了自己的養老,就讓一個生命經歷我經歷的這一切。
當然,很多人會說,你心理陰暗,這世界上的快樂也很多,但我說快樂的人生應該是享受生活而不是工作賺錢,你認可嗎?
我有假期,但我的假期冬冷夏熱,最適合旅遊的春秋我都在工作,為了生活。
我有工資,但我的工資都用來生活了,我沒有更多餘下的資金去支撐我的其他興趣愛好,比如騎馬射箭潛水衝浪。
所以我這一生儘管幸福快樂,可仍舊沒有餘力去體驗更多新鮮的事物,我尚且如此,那我的孩子依附我而長大,至少在他人生的前18年,也體會不到。
我會覺得很抱歉。
我已經很努力了,我沒有強大的背景,只能靠學習改變我的現狀,但我能改變的也只是做我喜愛的工作,物質的富有並不是靠我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說這些不是我不熱愛生活,相反,我很熱愛生活,我會在我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多地體驗生活,給自己許多不一樣的身份去探索生命的寬度。
同樣,我也很愛我爸爸媽媽和愛人。但我並不是抱着「不生孩子就會讓我變得更好」的心態而選擇不生(雖然事實也是如此),相比於我自己,我更加覺得不生孩子會對孩子更好一些。
我想用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陪伴爸媽,不想在「孩子」和「媽媽」同時生病該照顧誰這件事上做選擇。
曾經,媽媽選擇了我,所以對姥姥一直感覺很虧欠,總是念念不忘,常常提起。
只希望我這一生,能愛好身邊的人,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堅定地做自己就好。
當然,生不生小孩只是一種個人選擇,無關「自私」還是「無私」,真的不用上升得那麼高。
我也從來不會勸別人不生,在我眼中勸生的人和勸不生的人本質都是一樣的,你做好你自己就得了,別人的選擇干你屁事?
這世界上,不是大多人做的事情就是對的,也不是你跟大多數做的不一樣你就不對。我建議大家去讀一本書,叫《烏合之眾》
,雖然裡面有一些觀點落後於現在,但是大多數觀點我還是認可的。
一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之中,為了得到群體的認同,為了在群體中找到歸屬感,他們會拋棄自我的認知。退一步講,即便他在進入群體的一開始,能保持清醒,但時間長了,也會「同流合污」,只有極少數人能始終保持清醒。其實有點跑題了,是因為剛剛看到有人回復說:喊着不想生的人都是剛畢業20歲出頭家庭關係不和諧爸媽從小都對着不好的小孩,這想法可有點狹隘了,我研究生同學一共7個人,目前就一個有寶寶的,平均年齡都30+,還有3個未婚。
生不生咱暫且不說,晚婚晚育現在確實是常態了。
另外,我想強調,我並沒有在灌輸任何「生孩子不對」這個觀點,我只是在解釋「為什麼我這個年紀的人可能在外人看來擁有生寶寶的條件但卻不願意生小孩」的這個心態。
現在的我只想盡全力認真教好學生,公平地對待他們,給他們儘可能多的溫暖和關愛,在我能力之下護佑他們開心快樂地度過大學四年時光,也算是為國家教育做了一點貢獻;
同時也在能力範圍之內盡量多做一些公益,幾年前我簽了遺體捐獻,也在努力發展更多可以幫助到別人的副業。希望能在不同的領域帶給不同的人希望和快樂,哪怕一點點我都覺得很有意義。
總之,這一生還是想回饋這社會一些什麼,這是我很小時候就有的願望。
匆匆幾十年,認認真真過好自己的這輩子,讓它盡量有價值、有意義,坦坦蕩蕩、無愧於心,足以。
24·2·8
五年後我會再回來更這篇文,那時再分享我的現狀以及心態。
--
2.11補充
有點長,這段可以不用看,主要針對評論區作一些回復。
評論區里有很多聲音,回復了一些我覺得值得回復的,也看到了很多大家不同的看法。
在我的認知中,公共場合里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但有格局、有思想、有高度的人在表達中會只會闡明自己的看法,直接否定對方的人,在我看來很狹隘,也很沒有禮貌。
當然,這類人很多。
簡單回復兩個點,一是關於「痛苦」的概念,一是關於「溺愛」的理解。
我這一生到現在,病痛很多。從小嚴重的鼻炎咽炎,每晚睡覺鼻子都不透氣,打噴嚏一起能打十個,鼻子經常出血;咽炎嚴重時候咳嗽到吐,憋得全是眼淚;濕疹一到冬天起滿身,打字的這會兒還是滿腿都是,手指上也有,不好根治,冬天出門必須戴手套,風一吹回家立刻長滿手。生理期疼到起不來床,一身身的冷汗,有一次自己在家差點打120,因為疼得有點神志不清了。
身體上的痛苦我幾乎每天都在承受,但我從不覺得這有什麼。
皮囊而已,越是身體不好,才越要好好生活,珍惜每一天,讓它精彩和快樂才對得起自己。
所以,「對痛苦毫無承受能力」,不知道您口中的「痛苦」指的是什麼。
我也是早6點20出門晚10點到家只為努力考上好大學改變命運的普通女孩子,也為了能夠進入更好的工作環境而努力靠研,現在也正為了擁有更好的生存環境努力考博中,工作上也有偶爾加班到10點回家的壓力。
可能是我比較命好,生在城市,沒有隻能每天干農活父母不讓讀書上學的經歷,不知道這是否不符合您認知中承擔「痛苦」的必要條件。
至於那些痛苦的「996」,我確實沒有經歷過。因為我知道這着實讓人痛苦,所以一直在努力學習,想要有機會避開這種痛苦。
和我一樣的女孩子有很多,我們都在很努力地擁抱生活,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只有「在痛苦中求生存、練就吃苦耐勞的本領,明明生存條件沒有那麼優越依舊要讓孩子繼續在吃苦耐勞中長大」的人生才是有激情有意義的?
抱歉,不敢苟同。
另外是關於「溺愛」這一點,爭議很多。
我媽媽對我的成長確實過於愛護了,這點我承認。我算是被「富養」的女孩,但就是因為這些愛,讓我有十足底氣和自信,無論是在生活、工作還是擇偶上,我都擁有絕對的主動權,也讓我的人生一帆風順。
我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人,不會因為被追幾天就輕易感動,也不會因為別人對我好一點就掏心掏肺,當然,也不缺朋友。
我的媽媽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永遠的訴說對象,從小到大我從沒有任何一件事瞞着她過,而她也相信我的全部選擇;
同樣,我也有底氣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兒。
這些年我幾乎所有的工作面試都一次過,因為我從不覺得自己低他們一等,工作是雙向奔赴,跟擇偶一樣。
我認為我值得,我的能力配得上這份工作,所以我面試都是大大方方坦坦蕩蕩,抱着「不要我是你的損失,但你要我我就能為你創造價值」的心態。
再說說我的考研經歷。
大學畢業我考入了銀行,這確實是大部分人都覺得還不錯的工作,但卻不是我認可的,所以我選擇辭職考研。
我想進入高校,一是覺得教書育人可以讓我奉獻一點點對於社會存在的意義,另外是覺得和更高層次的人一起工作,環境氛圍會比較好。
我為什麼有裸辭的勇氣?因為家人就是我的底氣。若是沒有從小到大家人給予的這份你們口中的「溺愛」,我可能永遠都是一個按部就班本本分分不懂爭取只為生存的人。
雖然本本分分也沒有什麼不好,但到目前為止,我認為我的人生是精彩的、是無愧於心的。
我為自己爭取過,努力過,沒有任何遺憾。
至於我媽媽,她的付出確實不求回報。在她的認知里,她的寶貝就是要住在滿是陽光的大屋子,寶貝要的東西只要在能力範圍內並且有用,就一定要滿足;
她不求我報答任何,只要我快樂成長。
她對我做的這些確實大多數爸媽做不到,但也不是沒有。
每種愛都是選擇,人本性大都是自私的,做不到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因為你自己做不到、給不了,或是沒有感受過這種愛護,就說是「溺愛」。
人只能接受自己認知範圍內的東西,超出的東西很難認同接受,這句話真的沒錯。
前年,在媽媽退休的當月我就將他們接到自己的城市,現在住在當初給我買的房子里,我的新房買在離他倆家15分鐘車程左右的地方。
爸爸很開心,每天去海邊釣魚;媽媽閒不住,在家獃著總想收拾收拾這收拾收拾那,到這一段時間後找了一個地方的小醫院,不是很忙,一天幾個點滴,在單位可以跟患者聊聊天,每天跟我講班上的趣事兒,過得也很開心。
一休息我就帶他們出去玩兒,物質上我也是能買就買,過生日五位數的轉賬,沒事兒就回家,盡我所能給她們最大的陪伴和愛。
愛爸爸媽媽這件事,本不需要向誰證明,但不能因為區區幾千字的敘述,就覺得我在一味索取,這樣真的太褻瀆父母與子女的愛了。
我愛爸媽,並不只是簡單的回饋和報答,而是因為我從小便沐浴在這份愛中,所以長大之後也是發自內心地想要表達我的愛。
愛一個人是沒有理由的,不是因為得到了才要報恩,這不是簡單的授受關係
。文字太匱乏,我不知道你們是否真的能理解這種感覺。
我想要一直陪伴他們,對她們好,成為她們的驕傲。
雖然這麼說有點不要臉,但我現在確實也成為了媽媽的驕傲,至少在媽媽老家親戚和周邊工作這群叔叔阿姨中,她講起我時永遠都是一臉自豪,也永遠是被羨慕的那個。
唯獨在「生孩子」這點上,確實會是一個遺憾,雖然媽媽爸爸都理解我、尊重我、支持我的決定,但我還是覺得虧欠,要讓他們跟我一同承擔我的「與眾不同」。
可即便如此,我仍不覺得為了滿足父母家人的期待而讓未來的孩子來到我並不完全認可的這個世界,是一件正確的事。
我要為寶寶的一生負責,這個責任除了我任何人無法背負。
所以在我慎重考慮清楚並具備足夠的能力之前,不會因為所謂的「孝道」或是外界的「輿論壓力」改變看法。
「你以為你爸媽喜歡三四十歲的你嗎?」問出這句話的人回去問問你媽媽,會不會因為你年紀大了就不喜歡你?
還有說「不生孩子」就對不起爸媽的,抱歉我爸媽沒這麼覺得,您對得起爸媽就好了,可以多生幾個,多對得起爸媽一點。
至於那些覺得「溺愛孩子就是害孩子」的,不作回復。若是你覺得不溺愛孩子就是讓孩子生孩子的話,我也無話可說。
——2.20日補(也有點長,可以跳過)
這問題熱度10多天還沒下我是萬萬沒想到的。其實回答這個問題的初衷上面有寫,但是看評論抓不住重點的還真是不少。
留着頭兩條熱評就是想看看多少人認同這個觀念,嗯,好像也不少。
那些義憤填膺忿忿不平質問我的回復我每條都認認真真看了。辛苦了,鞠躬,能想到螢幕背後的你們是如何氣呼呼地奮筆疾書長篇大論來苛責我這種對你們而言的「反社會」觀念。
但在我看來,「絕嗣」還真不是什麼大事,李健那基因和財產都不怕絕嗣你說我一個微不足道的「芸芸眾生」怕啥呢?
什麼年代了,還推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套呀?
還有說兒子如果住在陽面房會「坐立不安」的。
我的天呀,我一直以為這個詞彙只有在犯了多大的錯或者極度緊張焦慮的時候才會用到。因為住陽面屋子而「坐立不安」,嘖嘖,父母身份的壓迫感瞬間就來了。
說來慚愧,我媽媽從來沒有教過我「所有好的都要讓給爸媽媽媽才是對的」這個概念。
小時候我真的不懂,理所當然地接受爸媽所有的愛,現在想來實有虧欠,但現在我可以把最好的都給他們了,我覺得也不晚。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嘛。
儒家文化認為生身父母是個體生命的來源,所以對父母極其感恩,父母在家庭中地位神聖。我不主張這個說法,認為它大錯特錯。
身教大於言教。你向孩子表達愛意,他自然也愛你,不用你去強調你應該愛我。
同理,也不要告訴孩子,我生養了你,你要感恩我,所以要把最好的留給我,這才是孝順。
爸媽真的不多什麼,不能仗着這個身份讓孩子「服從」還沾沾自喜。
教出來的孝順,換來的只會是子女長大後的疏離。
即便子女善待你,也覺得是應該孝順你,他有這個責任,這和發自內心的愛你是完完全全的兩回事。
說多了,尊重他人命運。
這個話題不再回應了。
再就是關於「痛苦」這個話題,再多說幾句。
說真的,有些人說的對,生活上的苦我確實沒太嘗過,最多也就是生生病然後曾經學生時代起早貪黑讀書學習了。
大學之後我一直在摸索,怎麼才能找到「熱愛的事業」而不是「為了生存奔波」。
學習可以避免996,是真的。
我現在的工作早晨8點半上班,下午3點45下班,中午兩個小時午休,周末雙休,節假日休息,有寒暑假。
從家到工作地點開車15分鐘。學校在海邊,中午可以去看看海吹吹海風,同事和領導都是同齡人,關係特別好。
學校附近的海,距離學校200m左右但是我也為夢想努力過。
讀研期間,自學了很多軟件,發了好幾篇論文,建了自己的公眾號,做了個人IP,還開了個淘寶店。
因為大學時候比較活躍,擔任學校官方主頁的網絡編輯和校報的專欄記者,創建微電影社團帶幾十號人滿城市的取景拍小短劇,在讀研期間在我就又回到本科大學繼續實習帶學生,一直都在圍繞高校工作。
也是運氣好,研究生畢業正好現在工作的高校招人,我的經歷完完全全對口,我也很喜歡這個工作環境,一拍即合,就來到這裡工作了。
我會攝影,單反各個型號我都會;我會寫故事,兒童文學的,成人文學的,前年加入作協,作品發表在各種雜誌和書刊上。
我會寫劇本,會用pr、edius
剪視頻,拍的短劇得過獎;會用ps做海報,會用lr調色修圖,會用id做雜誌,會用au剪音樂,會用秀米
排版,也會指導學生播音。
我還會騎馬,學過一段時間,因為真的有點貴呀,就沒有一直堅持下去。我還學過網球,喜歡唱歌,會彈鋼琴,結他也會一點點。興趣愛好廣泛,對世界充滿好奇。
並不是在炫耀啥哈,別誤解。我會的這點東西在很多人眼中不值一提,啥都不是。
我只想對那些覺得「人生就應該學會承擔痛苦」的人說:其實不用的,你只要換個思路,再多努力一點點,人生真的選擇很多。
有些生活的苦不是非走不可的,你完全可以避開。
我之所以覺得生活沒有那麼苦,是我付出過,我對生活很認真,很有熱情,很努力,所以它回饋我,善待我,獎勵我。
但歸根結底,我如今積極的性格和熱愛生活的勇氣,全都來自於爸媽給我的愛,這些愛於我而言一生受用。包括我能遇到如此愛我的先生都得益於此,他對我也像我爸媽對我一樣細心呵護。
包括但不限於:安排我喜歡的草坪婚禮,婚房買我喜歡的躍層、裝修風格是我喜歡的新中式
,包攬了日常的家務等等。
戀愛的時候他對我說過,你爸媽這麼寶貝你,我得更加寶貝你才能讓你覺得不委屈。
他也真的做到了,他為了我調到我的城市,婚房買在離我單位更近的地方,自己每天通勤1個半小時。班上同事送來些沒吃過的好吃的特意拿回家留給我,生病了無微不至地照顧,跑來跑去一宿不睡給我物理降溫。
細節太多,總之,遇到我先生,我一直覺得很幸運。
敲字的這會兒老公把剛煮的咖啡端給我,很好喝喲讀過弗洛伊德《性學三論》的人應該知道,孩子在擇偶標準上,童年時母親的影響有多大。
講了這麼多自己的經歷,是想告訴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被從小愛到大的孩子真的會一生幸運、順遂,也會遇到很好的貴人。你們的尊重和愛護會影響他們一生,你將來的女婿和兒媳婦也都會看在眼裡,這會讓ta的家庭也格外幸福。
別一邊給予不了孩子更多的愛,一邊拿「不能溺愛孩子」當借口。你可以自欺欺人,但相對的,以後老了也別怨怪孩子不體貼入微。
跑遠了。
回歸正題。
我不想要小孩,總結起來最主要的兩個原因,一是覺得這個社會並不公平,以我的能力不能讓我的小孩具備太多試錯的空間,他依舊需要靠他自己拼出一條生存之路。人生本苦,他還要被迫經歷這些本可以用金錢解決的苦,我會覺得虧欠;二是我並不需要小孩來填補我的任何缺憾。
即便他要來,也一定是帶着我最美好的祝福而來,擁有相對的自由,可以不被世俗所縛。
不是為了補足我家庭的圓滿,不是為了給我養老送終,更不是帶着我生命的寄託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的期待而來。
他只是他。
不需要背負任何來自我的「任務和責任」,只需要感受和體驗世界美好的一面,健康快樂長大。
再回答一下大家一致的問題。
目前為止,先生尊重我的決定,父母沒意見,倆人天天忙活自己那點事兒,開心着呢,我媽現在追劇比我都誇張,晚上12點不睡覺;婆家方面是覺得總歸應該有一個孩子的,但是不催。
現在催得最多的反倒是我領導,陰陽怪氣地天天,說有些人呀啥時候就該幹啥事兒,可抓點緊哈!我就沖他翻白眼,有些人呀比我大5歲還沒娃呢還好意思天天催別人,可不得了喲。
我領導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的哥哥,跟親人一樣,遇見他也是我的幸運,這裡就不多說了。
至於那些問我「為什麼你說你很幸福但仍覺得如果可以選的話不來人間這一趟」這個問題,不多解釋了,只能說跟閱歷和認知的層面有關,多說無益,理解不了就別硬理解了。
互相尊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