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01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現在人動不動怪罪原生家庭?
361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3 00:22

不怪原生家庭,難道怪自己嗎?




作者:李二戰朱四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349105722160926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62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3 00:22

倪珂Nikki:


因為對求而不得這四個字有了一個排「我」性的完美解釋,卻忽略了所求的壓根兒不存在在這個世界上

363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3 00:22

作者:meme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347974616520447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那情緒總是要有一個出口嘛,最近重讀《阿Q正傳》阿Q作為一個無依無靠的人,每天混吃等死勉強活著,被人欺負了說幾句「被兒子打了」精神勝利一下,旁人這點口舌之快不給,阿Q就自輕自賤「我是蟲豸」,沾上趙太爺的打,那就是「我也算是趙家人」,要麼祖上闊要麼子孫闊,總之就是能夠逃避一些眼前的問題。最後因為向吳媽告白或者說了說一些在當時社會所不容的話,在本地實在混不了,只能去了縣城。至於縣城回來以後那就是後話了,我認為和這個話題關係不大

現代社會壓力本來就大,社會也好工作也罷,亂七八糟的各種規訓,能夠正視問題的肯定能算是魯迅筆下真正的猛士。但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能夠直面一些問題,也會迴避一些矛盾。「精神勝利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心理意識的自我保護機制,情緒的積壓是有極限的,堆滿了沒法往外發泄出去,要麼把自己逼瘋,要麼做出一些偏激的舉動。

為了自己不被逼瘋,只能賴在原生家庭的頭上,對於一般人來說,除了家庭除了父母可以幾乎無限制地包容,其他各方或多或少都有點不能得罪的意味,而且大部分人也就是網上口嗨幾句,也不至於真正給父母造成多大影響。網上口嗨說幾句原生家庭,大家相互抱團取暖,宣洩一下情緒而已。要是口嗨把矛盾指向其他的方向,被指向的一方,怕不是馬上跳起來。

而且就這些想法也真就是自己經歷的事情多了,年紀到了,才會去朝這些方向去考慮。

當然也不排除確確實實有一部分原生家庭有問題,也的的確確給下一代造成了一些影響。那很可惜,這樣的問題只能靠自己化解,能想通的別管生不生小孩那都能算是傷害到我終結,想不通的也是不管生不生小孩,有自己的孩子,小孩倒霉,沒自己的孩子,別人家孩子擔驚受怕。

但願我們的社會能更包容一點,能讓普通人活的更有獲得感,更有滿足感。


364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3 00:23

陳愚:


如果人生是一場越野拉力賽,我能接受別人開各種越野車,我只有一個除了鈴鐺哪兒都響的破自行車。

但我不能接受我騎著破自行車好不容易上路了,父母還要搶我的車把,告訴我應該怎麼怎麼走。

你那麼有能耐那麼有眼光,你咋混到現在這一步的呢?


365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3 00:23

因為有網際網路

在以前,你怪原生家庭,父母還過得去的,你身邊所有的人都會說你不懂事,要理解父母,負面的也不能說太多,因為這樣會得罪你父母,他們又沒錢養你,說太多就是挑撥離間了

如果父母確實非常惡劣的,你身邊的人也只是譴責你父母幾句,然後勸你一些事情忍一下,原因還是他們沒錢養你,只能說幾句公道話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因為網際網路的存在,你的所有觀點幾乎都可以找到支持你的人,畢竟就敲敲鍵盤而已,並且永遠能找到比你父母好一萬倍的別人家的父母

如果有那種特別惡劣的父母,很多人是願意出錢資助小孩的

我不否認有一部分十分惡劣的父母

但是我想說,實際上,還是父母對孩子好的,比孩子對父母好的多的多



作者:合作共贏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346855925180485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66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3 00:23

因為真的很爛,我教書這麼多年,見過的爛家庭不計其數,一個班一般50個學生左右,能有十個和諧家庭就不錯了。剩下的各有各的爛法。我曾經見過父親的小三來找學生讓學生不要騷擾她的父親。見過學生父母在學校激情互毆,見過崩潰的母親打不通父親電話,見過控制欲強到讓人髮指的父親或母親,見過離異分別來騷擾孩子的,見過男方父母在辦公室指著孩子母親打罵的,見過完全不管不顧只讓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管的,見過教孩子欺負其他孩子的,還有男家長騷擾女老師的等等,多到根本無從下嘴。當然值得期待的是大部分孩子儘管受了很多委屈還是想著更好的生活的。



作者:吃瓜缺德猹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34487516427719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67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3 00:23

作者:丫頭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342711530039025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身邊那些家境一般的,可都沒一個和老爸老媽相親相愛的。

越是遠離老家,就越能感覺到自由呼吸的滋味。

你瞧,他們取得的最大進展就是跟那個家庭斷了聯繫,不再被那些消極的東西和愚昧的觀念影響。

他們可沒怨天尤人,只是聰明地看清現實,拚命往遠處逃。

而那幫愚孝的兄弟姐妹,一味聽從父母的教導,結果一個個混得一塌糊塗。

外面被社會揍得死去活來,回家被老爸老媽搞得精神崩潰,這惡性循環一代接一代。

聽他們說起老爸老媽的所作所為,簡直就像是在聽一出重度精神病患者的表演。

有的老爹見不得自己孩子好,甚至怕娃兒太有出息,怕失去掌控力。

我只能說,支持他們逃離,別無他法。

最狠的一個同學一走了之,說寧願在外面死,也不想和老爸老媽有半點瓜葛。

聽了她的故事,真的會讓你覺得她是個精明的選手。

她家庭太可怕了,簡直就是地獄級別。

考試第一高興給家裡報喜,結果老媽直接一巴掌,罵她小婊子。

她給我講的最震驚的一句話是,死在外面她就算成了無名屍體,死在家裡老爸老媽還能給她搞個冥婚,撈最後一筆。

她上大學是因為家裡便宜,有貸款她自己還,學成了回去還能賣個好價錢。

她對老爸老媽的反感,已經到了讓她提起家裡就嘔吐的地步,簡直難以置信。

貧困的孩子真得多讀書。雖然富貴難求,但對於有頭腦的人來說,讀書還是挺有益的。

要是你是個男生,如果碰巧也是這種情況,考慮搞土木專業吧,練好英語,說不定你就是土木界的未來巨星,錢多,事多,離家遠,也許地球的另一端就成了你的第二故鄉。

愛和錢,能給孩子一個,至少能讓小傢伙在這個世界上感受到一些快樂。

兩者都沒有,像我這位同學一樣,投胎到那種家庭,簡直就是在地獄裡生活。

她是老大逃出來的,剩下的幾個小弟弟還在供養著老爸老媽,早早輟學在家裡混。

她父母的思維真是匪夷所思,只有生兒子最榮耀,一點都看不到這幫兒子是個廢物,沒女人願意嫁。

培養她這幾個智商過得去的女兒不好嗎?

非要搞得家裡的女兒活得像個怨婦,簡直荒謬。

哪個家貧的孩子不會怨恨老爸老媽呢?肯定是那些雖然家境貧寒,但父母給了他們很多愛的家庭。

只有這樣的孩子才會覺得家裡雖然條件差,但老爸老媽把最好的都給了他們。

雖然我身邊的同學和同事們都是對老爸老媽有無窮怨恨,但也會有一些人屬於這種情況的。

上學的時候知道她家庭情況的時候真是驚呆了。

寒暑假都不回去,說是洗澡都會被弟弟和老爸偷窺,這簡直是什麼垃圾家庭。

對於那些投胎到不好家庭的孩子,最大的難題不是如何養活自己,也不是怎麼逃離,而是怎麼抑制住激情,別衝動地殺了老爸老媽,鬧得自己也進去。

義務教育可真是功德無量。誰要是投胎到那種家庭,簡直是生不如死,還不如讓社會撫養的孤兒強。

儒家思想可真是把這類人的命給保住了。

家窮了點,但是有愛,從小就能自由發展,就算只有一個雞蛋也留給他吃,全力讓小孩上學過得好。

小孩考試不好,畢業不了,支持他打工找自己的路,別打,把小孩當人看待。

這孩子長大了,哪怕干一天體力活,回家父母給煮碗面,一起開心聊聊天,一個月三千,租個城市的房子,或者在農村有個磚房土廁,那也是他溫暖的家和愛他的父母,才能做到狗不嫌家貧,因為他的精神是不貧的充滿愛。

那樣的貧窮家庭能給他足夠的精神溫暖。

家裡有錢了,但父母冷漠,從小上寄宿學校到大學畢業,家裡關係還是那麼冷漠。

留給他的資源能讓他在社會上立足,享受著富裕的生活。

哪怕親情折磨得他痛不欲生,也是在自己的房子里哭,自己的車上鬧自殺,精神貧瘠,但物質上是富裕的。

兩者都沒有,又沒錢又沒愛,生個錘子。

別說小孩嫌棄這樣的父母,其他人都同情這孩子投胎到了什麼樣的糟糕家庭,從一歲開始就註定了悲慘的生活,直到死。


368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3 00:24

星河入夢:


原生家庭帶來的只有無盡的煩惱,那些都是小事,但是總能當成大事,煩不勝煩。

表面上的吵吵鬧鬧,是能為人知看見的,還有一種是沉默的爭吵。

他們表面是不會吵架,和和睦睦,看不出來,但是只有你在家庭里,你能感受到,沉悶壓抑,但是想要去表達,但是不知道從哪裡入口。

其實原生家庭導致的原因根本就是慾望,各類格式的慾望,慾望得不到滿足。

原生家庭里的孩子,迫切的希望通過一些東西,改變現狀。

但是它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369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3 00:25

作者:煊垚垚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338531688002384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邀,答主來也,今天咱們聊聊這個話題。

在這個問題上,我實名反對票數第一的答案。不是所有人動不動就怪罪原生家庭,但確實有一部分人這麼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讓我們細思極恐地分析一下。

首先,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不容置疑。一個人的性格、價值觀、行為模式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有時候,一些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實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的原因。比如,有些人可能在缺乏關愛或者過度保護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這可能導致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出現問題。這種情況下的怪罪,其實是一種自我理解和自我療愈的過程。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怪罪原生家庭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讓人陷入更深的困境。畢竟,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雖然原生家庭的影響存在,但每個人也有能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生活的不公平之處,也是生活的魅力所在。

再來說說另一種情況。有些人把原生家庭當作借口,為自己的失敗和不足找理由。他們可能覺得,自己的一切問題都是原生家庭的錯,自己無法改變。這種想法,其實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表現。生活充滿了選擇,每個人都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即使原生家庭的影響存在,也不能成為逃避責任的借口。

總的來說,怪罪原生家庭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它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可能成為逃避責任的借口。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無論原生家庭的影響如何,我們都有能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生活的真諦,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挑戰。

最後,我想說,這個回答我給滿分,不怕你驕傲。如果你覺得有道理,不妨點個贊,讓更多人看到。如果你有不同意見,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畢竟,知乎是一個分享知識和經驗的地方,不是嗎?


370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3 00:25

作者:戈文達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301129836459293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實驗,叫做恆河猴實驗。

在學習它之前,教這個的老師說,這個實驗用科學的方式揭露了愛到底是什麼。

實驗過程中,將幼小的猴子和生母分離,讓他們和兩個代理母猴一起生活。

鐵絲母猴:提供奶水。

絨布母猴:不提供奶水,但身體柔軟可觸摸。

實驗發現,幼猴只在飢餓的時候會去鐵絲母猴那裡喝水,剩下的時間都緊緊抱住絨布母猴。

再對比由鐵絲母猴和絨布母猴分別撫養成長的幼猴,在情感發展和社會能力上都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



鐵絲母猴組:缺乏安全感,除了喝奶,剩下時間都對鐵絲母猴表現出冷漠和焦慮。有嚴重的社交障礙,也無法正常的養育後代(會虐待自己的孩子)。長期處於焦慮和抑鬱狀態,注意里渙散,學習能力差。
絨布母猴組 :會長時間的擁抱絨布母猴,能發展出相對正常的設計能力,情緒穩定,可以適應環境變化,探索環境更積極,學習能力較強。

結論:接觸安慰比食物更能建立依戀關係。

上一次自己的家人很熱情的擁抱你,是什麼時候?

距離家人上一次給你積極的情緒回應和包容支持的態度,已經過去了多久?

常常能聽到網路上家長這樣的聲音:我生你養你這麼大,你怎麼這麼沒有良心。我生你養你這麼大,不是為了讓你怎麼怎麼樣。我生你養你這麼大,難到你就不該怎麼怎麼樣。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語,對方在我眼裡,就是鐵絲母猴。

猴子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

看看自己的是不是感受過真實的愛,就測試一下自己對表達愛意的反應。

能不能鼓起勇氣對自己說聲我很愛自己。

又或者,能不能下一次和父母相談甚歡時,對他們說,我愛你們。

想起來22年第一次對自己媽媽說我愛你時,我媽媽表現非常怪異。臉上僵硬的表情和嘴角不知道要不要笑的尷尬,似乎是我做了一件離經叛道的事情讓她極其不自在。

而我說出來的時候,聲音都有些顫抖,說完之後,我只想起身趕緊離開,心虛到分不清楚那句話是不是真的。

後來我強迫自己每次和媽媽電話結尾都說上這麼一句。

兩年多來的變化就是,我媽變得更開朗了,從我要求她說愛你兒子時,出口罵我是個神經病,到了現在會主動說愛你女兒,愛你兒子。

我和媽媽從剛上大學時視頻打不了五分鐘,她就會嗆的我希望趕緊掛斷,到了現在可以通話半個小時,直到分享完了此通電話能想到的所有事情。

我知道會有很多人說,不一樣的家庭展現愛意的方式都不同,可我通過自己體會到的改變,深深地認為,更加健康的親密關係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勇敢的表達愛意。

堅定不移和大膽的愛,應該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從家庭里收穫的第一份技能。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