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ongKaYiu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4262238/answer/192536399817553207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9年,我在推特發表雜談推文
「國家發展離不開工業,但工業也要緊跟科技。如果一個國家的工業與科技脫軌,那就會陷入落後局面」。列舉的是英國和日本。
關於日本的內容是:
「在2000年日本人均收入排名是世界第二,工業排名是全球第二。而現在人均收入排名是世界第24,工業排名世界第三。日本工業產值為1.13萬億美元,而德國卻是1.16萬億美元。德國在工業產值方面已經超越日本。」
「當然,世界上也有不依靠工業發展的國家。比如瑞士和盧森堡發,但這些國家結構跟亞洲國家存在很大差異。中國和日本,包括韓國,發展是離不開工業與科技的。而日本工業已經和科技脫軌。」
「簡單舉個例子,在中國,小商店都已經採用了數字支付,而日本的商城找零錢卻需要店員打開保險柜。中國人代步工具是電動單車,而很多日本人代步工具依然是單車。中國一直在研發電動汽車,豐田已經沒落,卻還在堅持燃油車。」
「日本現在唯一能讓中國產生依賴的只有半導體,但這種依賴並不是單方面依賴。因為日本半導體也同樣依賴中國稀土。」
「在2018年,中國在半導體研發產業達到110億美元,一旦中國在半導體技術上取得進步,那麼日本就會陷入被動。」
「當然,日本發展滯後也是因為經濟。畢竟現在的日本已經不是後昭和時代(1957—1989年)的日本,很難在技術方面加大資金投入。」
「儘管安倍晉三首相在任期內推出新經濟政策,但終究屬於凱恩斯經濟模式。」
「在資本主義國家,凱恩斯經濟模式更多時候只能帶來短期效益,比如小布殊的『減稅政策』,雖然填補了財政空缺,但也增長了貧富差距,造成了今天的美國社會分裂。」
「至於日本會不會出現凱恩斯主義帶來『美國問題』,要看安倍首相未來會不會改革。」
「現在美國的特朗普總統實行『美國優先』政策。安倍首相就應早點改革,畢竟特朗普總統的一些列經濟政策,極有可能引發全球經濟波動。」
「很多人談到現代經濟發展,總會想到『全球化』這個詞彙,但經濟話題從來都不包括個別國家。比如20世紀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就很快影響到了全球經濟,同樣也改變了世界的意識形態。」
「提到前昭和時代(1926-1945),日本人總會想到動蕩和瘋狂。可經濟蕭條不止改變了日本社會,還有中國、德國,以及其他列強國家。」
「比如在1929年之後,進入日本東京的帝國大學的普通家庭青年越來越少,而進入軍校的日本青年卻不斷增加。」
「當時的日本青年進入軍校目的是因為不用繳納學費,但也導致軍國主義思想開始出現。」
「隨着日本軍校和軍隊人數不斷增加,軍隊高官在政界更加具備話語權。」
「當時的日本首相犬養毅準備削減軍費,這無疑是動了軍隊的蛋糕。因為日本的軍官和士兵生活支出很大程度依賴軍費,最終導致了犬養首相被刺殺的悲劇。」
「如果全球經濟再次發生波動。日本雖然不會重現昭和時代悲劇。但也很快會陷入艱難處境,進而影響到社會穩定。」
————
日本網友A:「唐君應該看精神科了,因為你的推算完全是癲狂狀態。」
日本網友B:「關於技術落後我同意,但後面完全屬於胡說八道。」
日本網友C:「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學者發表的看法是半清醒和半癲狂,這算不算人格分裂?」
日本網友D:「安倍君作為首相,當然明白要改革,但唐君把中國國情和日本聯想在一起就錯誤了。因為改革也要投入很多資金,這對中國來說不算什麼,可對現在的日本來說卻很難支出。」
日本網友E:「我才不擔心經濟會不會出問題呢,起碼現在不用擔心。」
日本網友F:「現在是令和時代,你這個中國xx為什麼要講昭和時代的事?」
日本網友D:「日本會陷入動蕩?你真該做腦科手術了。」
另一位日本網友回復網友D:「因為中國人盼着日本陷入動蕩,他們好趁機完成佔領。」
——
算了,全部評論我也不公布了,因為根本沒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