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小沟:
谢邀~
今年去了两次日本,春节去的东京,十月又去北九州逛了逛,较2023年少了一次。
凭心而论,第一次去日本前其实对日本挺不感冒的。心想都是东亚的国家,顶天也就和香港差不多。
不过自从去了一趟之后便停不下来了,日本也成了近些年去旅行次数最多的国家。
究其原因,楼上的几个高赞其实都答的挺全面了。
首先是服务质量。体会过日本人的弯腰鞠躬服务再回想香港的白眼服务,至少本人是再也不会去香港花钱买罪受了。
其次是便利程度。遍地都是便利店就不提了,今年去日本明显感受到日本的移动支付普及程度提升了许多,连不少自动售卖机都已经开始支持微信/支付宝付款了,这在之前的回答里也提到过:
去日本后支付宝和微信钱包还能用吗?7 赞同 · 5 评论回答

日本不少公交车也已经支持微信/支付宝付款了
另外,由于日本不论是招牌还是JR的站名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中文字,相较去韩国方便多了,至少对于不认识日语的人而言,不论怎样还是可以辨识到大概的意思(虽然也会有像大阪難波駅故意写成平假名なんば的情况存在)。
但如何也不会有像之前去韩国搭乘公共交通,由于站名都只有韩文,只能靠记住几个方块和圆圈来记站名的痛苦体会。

最后可能是物价的因素。随着日元近些年的贬值,不论是吃饭还是日用品的价格,除了交通费外,综合感受上日本的物价已经和上海差不多。
唯独对游客而言涨幅比较大的是酒店价格,这方面个人感受2024年的价格同比2019年可能涨了有30%左右。
客观地说,网上搜了下,日本政府对于“吸引国外游客”这件事是着实是挺认真的。
下面引用部分新华社https://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6/08/c_1119015493.htm" data-tooltip-richtext="1"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ce-tooltip" style="font-size: 0.8em; color: rgb(9, 64, 142);">[1]的报导:
早在2003年,日本便确立了“观光立国”政策。为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日本不断完善旅游法规体系,出台旅游基本法、旅游专门法规和旅游相关法规等,确保消费者从与旅行团签订合同之时起,其权益就得到法律保护。
比如,日本《旅行业法》就规定,旅行社所刊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漏登影响游客判断的重要事实,不得仅刊登最低旅游费用。旅行社在接受委托后,必须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而且必须事先如实说明所有情况,不得误导消费者。
很多人一提到日本服务,便会想到“耐心”“礼貌”和“周全”等特点。的确如此,高品质的服务让“回头客”在每年访客中占到大半比重。
比如以东京迪士尼为例,他们必须时刻保持微笑,保持与顾客的目光接触;面对小朋友和使用轮椅的残疾人时,他们必须蹲下来,避免“高高在上”形成的压力感。。。
日本旅游业界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法律在上,一旦违规操作被消费者投诉,相关企业或人员将遭到严厉处罚,甚至被吊销执照或被开除。
而仅就“一旦违规操作被消费者投诉,相关企业或人员将遭到严厉处罚,甚至被吊销执照或被开除”这一条或许便是国内的旅游行业未来10年无法做到的罢。
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每次在国内旅行,总会被“坑”个一到两次。
参考
^https://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6/08/c_1119015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