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猴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751989599269071/answer/195688263504232492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移民這件事,必須要說一下。
2025年8月,相關媒體發布了標題為《印度人到中國佔地盤,居然利用假結婚賴著不走》的文章。
內容指出:一個叫做拉吉的印度商人,通過與中國女人結婚,獲取了居留權後,在5年時間內,分批次引入了197名自己的印度同鄉,並以滲透的方式,一步步掌控了中國岳父的家族企業。
到了2024年,他中國老婆家裡3人接連「意外死亡」,後被查明,是因為投毒所致,再因為他子女屬於未成年,且遺囑內容被篡改,所以中方家族價值38億元的巨額資產實際由拉吉掌控。
緊接著,該企業的印度員工佔比從3%激增到了61%,實際成為印度在中國的「商業飛地」。
好一個鳩佔鵲巢。
這件事,觸目驚心。
卻也竟僅僅是移民問題的一個個體縮影而已。
移民問題,是世界性的難題。
不單是中國,英、法、美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帝國,都在飽受移民的困擾。
英國總人口約6400萬,其中穆斯林佔比約7%,達到450萬,倫敦的市長薩迪克·汗就是個穆斯林——他是選民一票票選上去的——選民的民族成分自不必多說。
法國總人口約6400萬,其中黑人佔比約10%,達到680萬,「白巴黎」成了「黑巴黎」。
美國總人口約3.42億,其中白人佔比已經跌到了62%,而在1960年,白人佔比卻是89%,美國如今的動亂,「驢象兩黨」的激烈競爭,都緣於人口比例的變化。
除此之外,還有德國引入的土耳其移民;澳洲、紐西蘭引入的穆斯林移民;加拿大引入的印度人移民,也各自對各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
德國因為土耳其移民問題,導致了青年一代開始重新擁抱「新納粹主義」,強調日耳曼人優先,日耳曼人種族優秀。
加拿大自民間開始,自發發起了反對印度人移民的運動,聲稱要將國內的全部印度人驅趕回老家。
而紐西蘭在2019年3月15日發生克賴斯特徹奇市的清真寺槍擊案,更是導致了51人死亡、50人受傷——澳洲籍槍手布倫頓·塔蘭特使用突擊步槍射殺穆斯林移民,並通過社交媒體直播槍擊過程,同時發布白人至上主義宣言。
所有這些,都在說明,各國原住民都強烈反對外國移民,他們認為移民多了是壞事,是國家動亂的根源。
但為什麼還是會有源源不斷的移民進入他國呢?
原因就是:知道危險的人,和恐懼危險的人,靠自身,是無法阻止移民入侵的,所以只能面對現狀唉聲嘆氣。
他們無能為力。
因為他們無法阻擋「經濟發展」。
也就是說,一切的一切,還是為了經濟發展。
為什麼要引進移民?
因為移民是低廉的勞動力,要的工錢少,做的工作多,性價比是高過本國人的。
那誰在主張引進移民?
這一範圍很廣,可以簡單歸納為:想掙錢的人,和需要掙錢的人交稅的人。
這兩撥人中,掙錢的人,需要要價少的勞動力來生產商品,並通過高價賣出商品,來賺取差價,獲得高額利潤。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賺到了錢,同時通過商品的賣出, 工資的發放,也讓錢流入社會,錢的不斷流通,就是經濟發展的根本。
任何經濟措施,都為實現這一點。
而需要掙錢的人交稅的人,則是需要稅收的錢來供養相關人員,實現社會各個職能的正常運轉,例如,醫院,學校,軍隊等等。
這點,直接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所以是重中之重。
但為何這兩撥人,要用移民來參與社會生產,而不是本國人呢?
原因很複雜,卻也很簡單……
因為人都是追求幸福的,都想要工資越掙越多,職位越來越高,職業越來越高大上。
而且是只能增,不能降。
就像那句老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樣,一些初創的小企業,工資給的少的企業,就會陷入招工難,生存難,進而被淘汰。
因為沒人去這些企業里打工,原因是工資少,職業「低賤」,行業冷門。
他們看不上。
但沒有這些小企業,大企業從何而來呢?
各個企業由小到大的更新換代怎麼辦呢?
而且小企業的減少,行業缺少競爭,就會讓大企業開始壟斷,壟斷的結果,就是物價高,消費低,錢又不流通了。
大企業自己賺不到錢,便開始裁員,降工資,不招工,造成普通人失業,掙錢少,找不到工作,就更加不會消費了……
再者,人們都去大企業工作,就會增加競爭,大企業也會降低工資門檻,給錢少——時間一長,人們就會覺得大企業也不過如此——掙錢也少,沒了希望,那我乾脆辭職躺平好了……
辭職躺平,就更不消費了,錢就更不流通了。
如此,便行成一個較為複雜的惡性循環。
所以,總結下來:各個國家需要的,是一群一直不要高工資,並且心甘情願在低端苦累崗位上無怨無悔辛勤耕耘的人。
這群人,自然就是外族移民了。
所以愛好文學藝術的法國本土白人們,是不會喜歡干粗活累活的,但那些活又要有人干,怎麼辦呢?
當然是讓黑人移民們幹了。
而英國的紳士們,也只願意穿著西裝三件套出入夏天都開著16度空調的辦公樓里辦公,斷然不願意去工廠流水線上耗費時間——那不紳士,更不高雅。
所以只能讓穆斯林移民辛苦一下了。
再者,美國的紅脖子們,想要的是美蘇冷戰時期的一人掙錢就能養活全家的高薪工作,而不是如今這可憐的一點點施捨,所以幾乎所有工作的薪酬待遇,他們都不滿意,他們都不想干,只會天天在工會的組織下罷工遊行……
那麼美國國內的底端工作又由誰來解決呢?
當然是少數族裔們了。
他們不挑……
所以他們佔比越來越多。
再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一個北京本地人,辦一個小企業,工資少,活累,加班多,那麼他招工時,是會優先考慮北京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呢?
當然是外地人。
因為即便他想要招收本地人,也都招不到……
本地人沒人看得起這工作。
原因是這工作的性價比太低了,對自己來說,這就是剝削——自己作為本地人,沒有任何理由干這活。
而外地人,卻會因為想要在北京落穩腳根,先有份工作來糊口,解決最基本的吃住問題,而無怨無悔地選擇這份明顯看起來就是「吃虧」的工作。
那麼辦這小企業的人,為什麼不提高職工的待遇,好招攬更多人入職呢?
因為職工的待遇提高,他自己的收入就會降低,那麼他干這企業掙錢的慾望就會降低,創業的激情就會減退……
所以他猛賺職工錢的想法,是不可逆的,因為違背趨利避害的人類本性。
那麼本地人不「吃虧」,自然就得外地人「吃虧」,而且是心甘情願地「吃虧」,純自願的……
綜上所述,移民的危害說了,引進移民的原因說了,主張引進移民的群體是誰也說了,那麼,剩下的,就是抵制移民的群體了。
他們是誰呢?
當然是本國居民了,特別是本國男性。
因為移民的到來,約等於是「搶錢、搶工作、搶女人」。
這讓各國本就低的就業率、結婚率、生育率,更加地雪上加霜。
但他們為何阻止不了呢?
看一下英、法、美這幾個典型的國家,他們本國的白人男性,為什麼始終沒能組織移民的浪潮愈加洶湧呢?
因為他們沒有統戰價值,他們的聲音不會被聽到。
他們沒有深度參與到社會生產中——底端產業的發展,全仰賴移民來「苦苦支撐」。
那麼把「底端」產業轉移出去,在國外進行製造,本國男性只從事「高端」產業,不就能阻止移民進來了嗎?
這種「跨國剝削」不可以嗎?
不可以。
因為這就會造成製造業外流,產業空心化——美國就是這樣乾的,後果美國也正在承擔——後果就是造成更多美國人失業。
原因是即便被瞧不起的低端產業遷出本國,那些本就不屑於做低端產業的本國人,依然是找不到「高端」的高薪工作。
他們會失業,並與從事「高端」工作如金融業的人形成階層對立,令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增大。
所以「低端產業」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用來「保底」的,是必須存在的。
就像是某些「打螺絲」的工作,這當然不是大學生們的「第一選擇」,但卻是大學生們的「保底選擇」,是為解決他們的生存,糊口而存在的。
而在沒有成為大學生們的「保底選擇」之前,維持這些低端產業在本國不消亡的主要手段,大概就是靠著外族移民來消化了。
所以引入外族移民,幾乎是不可逆。
這也是英、法、美等國家國內精神分裂的主要原因——既大張旗鼓反移民,又源源不斷引進移民。
而更黑色幽默的一點是……
大家都沒錯,大家都是在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想掙錢的人,和想讓想掙錢的人交稅的人,要的是價格低廉的勞動力,所以他們主張引進移民,盤活經濟。
而抵制移民的人,要的是減少移民的惡性競爭,和爭取自己能有高薪工作能做,讓人生的自我價值能實現。
雙方都覺得自己的需求正當合理,雙方都不會主動讓步。
因為讓步,就意味著自身的利益被侵犯。
那麼主要矛盾點在哪呢?
還是老生常談的分配問題——企業想要賺得更多,打工人想要掙得更多。
這個問題能解決嗎?
解決不了,雙方只能在各自的爭取利益的道路上不停狂飆。
包括國內,也一樣。
因為很多路,別的國家已經走過了。
有的沒走出去,有的走完了,但一個不可避免的共性是:該走的路,一步都不能省,省也省不了。
而且走的方式也一樣。
我們不會不一樣,我們都一樣……
也許很多人會納悶兒,國內怎麼也會這樣呢?
泱泱大中華,連幾個低廉價格的勞動力都沒有了嗎?
有,當然有。
但他們現在不願意干。
因為結果,不划算……所以他們選擇躺平,開始「非暴力不合作」。
首先所謂的低廉勞動力,自然是身體強壯的男人,這些男人自己掙錢自己花錢,是花不了多少錢的。
養活自己一個人,用得著起早貪黑嗎?
當然不用。
但就是因為他們需要結婚娶妻,需要養活老婆孩子,所以就得不斷燃燒自己,用生命健康換取金錢來供養一家人。
所以無論什麼活,無論這活有多累,都有男人去干。
所以國內的低廉勞動力,其實是婚戀、家庭孩子所催生的「力工」——只因為女人想要過上「好日子」,男人就必須得過上非人的日子。
這群男人,就是所謂的「供養者」群體。
但為什麼就連這個任勞任怨的群體也開始消亡了呢?
當然是因為女人。
女人們「覺醒」了,單方面撕毀了契約,打破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男耕女織的家庭傳統。
她們不會因為男人給家裡掙錢養家,就會安分守己地過日子,而是把男人們當成力工,當成供養者,當成冤大頭。
這樣,婚姻能穩定嗎?
當然不穩定。
婚姻不穩定,離婚增多,男人回歸單身狀態,還會那麼拚命嗎?還會臟活累活一鍋炖,全盤接收嗎?
不會。
所以自然對相關產業造成衝擊,導致用工緊張。
這還不算完,眾所周知,如今「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裡大齡剩女們的數量,都快要趕上歐洲一些小國家的國民數量總和了。
如此龐大的未婚女性群體們,是因為什麼不結婚呢?
當然是還沒等到那個令她滿意的「優質男」了。
怎樣算優質男?
當然是年薪天文數字,並且從事的職業屬於「高大上」的男人了——這屬於金字塔頂端的一小撮。
這樣令人絕望的婚戀成本,自然會讓大批男人望而卻步,因為他們在自身能力所及範圍內掙到的錢,是永遠達不到這個水準的,如此,便喪失奮鬥的動力,乾脆躺平,主動單身。
那這樣,他們還會去卷低端產業崗位嗎?
想想都不會。
這便會進一步加劇用工緊張。
而低端產業想要生存,就得動用移民來填充了……
這也移民問題棘手且難解決的根本原因。
好多人總說:中國歷史上把亡國的責任推給女人,是極為不負責的。
女人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能量?
但結合現實情況,那些真正發生的歷史事件的重演,像是響亮的耳光一樣打在臉上時……
那些人又沉默了。
因為事實勝於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