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5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計劃引進 5 萬名印度技術人才,此舉主要目的是什麼?
21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2 16:39

進來逛逛:


不是這怎麼還搶上了?

22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2 16:39

藍詩梓:


大家怎麼看待K字簽證?


23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2 16:40

到岸讀行者:



前幾天我們公司開會,領導就提到一個現實問題:我們公司是做國際項目的,但是中國的技術人員技術沒問題,但是英語這塊,總是不能跟外國客戶直接溝通,導致效率降低。再一個,就是很多資料都是英語的,能全程用英語閱讀的,還能用英語做設計文件的技術人員,還是很少。

那麼,解決方案就是:尋找印巴工程師。

其實這種做法目前很多中國公司都在幹了。

印巴工程師的好處是:



能在印度巴基斯坦那些國家讀書讀出來的,本身就已經很優秀了。
他們英語綜合能力好。
比同樣的中國員工便宜。比如在中東一些項目上,派中國工程師去,成本很高,要有國內五險一金、基本工資、海外出差補貼、海外的住宿吃飯、人多的情況下還要配備中餐廚師。而印巴工程師,只需要在當地找,價格比中國同類人才便宜一半,不用管他們吃住,他們都是自己租房子,就算管他們吃飯,他們飯菜也很便宜,一頓飯就是一碗糊糊,加一個洋蔥大餅----

在海外競爭中,中國公司最大競爭對手也是印度公司,因為他們成本是目前最低的。

有次在杜拜,遇到一個印度公司銷售,他自信地跟我說,我們成本是你們干不過的,因為我們工人都是監獄剛放出來的,給口飯吃,可以50度天氣下幹活,你們能麼?

所以,印度人口紅利非常好,從高級人才到低級勞工,都很便宜,可以隨意榨取。

日本目前也是因為人口下滑嚴重,高級人才短缺,只能想出這個辦法了---

但是引進他們的風險就是可能會長期滯留在日本,印度人是很能生的,就會很快出現印度人社區,假如控制不好,未來日語就是咖喱味兒了哈------


24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2 16:40

作者:文猴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751989599269071/answer/195688263504232492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移民這件事,必須要說一下。


2025年8月,相關媒體發布了標題為《印度人到中國佔地盤,居然利用假結婚賴著不走》的文章。


內容指出:一個叫做拉吉的印度商人,通過與中國女人結婚,獲取了居留權後,在5年時間內,分批次引入了197名自己的印度同鄉,並以滲透的方式,一步步掌控了中國岳父的家族企業。


到了2024年,他中國老婆家裡3人接連「意外死亡」,後被查明,是因為投毒所致,再因為他子女屬於未成年,且遺囑內容被篡改,所以中方家族價值38億元的巨額資產實際由拉吉掌控。


緊接著,該企業的印度員工佔比從3%激增到了61%,實際成為印度在中國的「商業飛地」。


好一個鳩佔鵲巢。


這件事,觸目驚心。


卻也竟僅僅是移民問題的一個個體縮影而已。


移民問題,是世界性的難題。


不單是中國,英、法、美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帝國,都在飽受移民的困擾。


英國總人口約6400萬,其中穆斯林佔比約7%,達到450萬,倫敦的市長薩迪克·汗就是個穆斯林——他是選民一票票選上去的——選民的民族成分自不必多說。


法國總人口約6400萬,其中黑人佔比約10%,達到680萬,「白巴黎」成了「黑巴黎」。


美國總人口約3.42億,其中白人佔比已經跌到了62%,而在1960年,白人佔比卻是89%,美國如今的動亂,「驢象兩黨」的激烈競爭,都緣於人口比例的變化。


除此之外,還有德國引入的土耳其移民;澳洲、紐西蘭引入的穆斯林移民;加拿大引入的印度人移民,也各自對各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


德國因為土耳其移民問題,導致了青年一代開始重新擁抱「新納粹主義」,強調日耳曼人優先,日耳曼人種族優秀。


加拿大自民間開始,自發發起了反對印度人移民的運動,聲稱要將國內的全部印度人驅趕回老家。


而紐西蘭在2019年3月15日發生克賴斯特徹奇市的清真寺槍擊案,更是導致了51人死亡、50人受傷——澳洲籍槍手布倫頓·塔蘭特使用突擊步槍射殺穆斯林移民,並通過社交媒體直播槍擊過程,同時發布白人至上主義宣言。


所有這些,都在說明,各國原住民都強烈反對外國移民,他們認為移民多了是壞事,是國家動亂的根源。


但為什麼還是會有源源不斷的移民進入他國呢?


原因就是:知道危險的人,和恐懼危險的人,靠自身,是無法阻止移民入侵的,所以只能面對現狀唉聲嘆氣。


他們無能為力。


因為他們無法阻擋「經濟發展」。


也就是說,一切的一切,還是為了經濟發展。


為什麼要引進移民?


因為移民是低廉的勞動力,要的工錢少,做的工作多,性價比是高過本國人的。


那誰在主張引進移民?


這一範圍很廣,可以簡單歸納為:想掙錢的人,和需要掙錢的人交稅的人。


這兩撥人中,掙錢的人,需要要價少的勞動力來生產商品,並通過高價賣出商品,來賺取差價,獲得高額利潤。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賺到了錢,同時通過商品的賣出, 工資的發放,也讓錢流入社會,錢的不斷流通,就是經濟發展的根本。


任何經濟措施,都為實現這一點。


而需要掙錢的人交稅的人,則是需要稅收的錢來供養相關人員,實現社會各個職能的正常運轉,例如,醫院,學校,軍隊等等。


這點,直接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所以是重中之重。


但為何這兩撥人,要用移民來參與社會生產,而不是本國人呢?


原因很複雜,卻也很簡單……


因為人都是追求幸福的,都想要工資越掙越多,職位越來越高,職業越來越高大上。


而且是只能增,不能降。


就像那句老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樣,一些初創的小企業,工資給的少的企業,就會陷入招工難,生存難,進而被淘汰。


因為沒人去這些企業里打工,原因是工資少,職業「低賤」,行業冷門。


他們看不上。


但沒有這些小企業,大企業從何而來呢?


各個企業由小到大的更新換代怎麼辦呢?


而且小企業的減少,行業缺少競爭,就會讓大企業開始壟斷,壟斷的結果,就是物價高,消費低,錢又不流通了。


大企業自己賺不到錢,便開始裁員,降工資,不招工,造成普通人失業,掙錢少,找不到工作,就更加不會消費了……


再者,人們都去大企業工作,就會增加競爭,大企業也會降低工資門檻,給錢少——時間一長,人們就會覺得大企業也不過如此——掙錢也少,沒了希望,那我乾脆辭職躺平好了……


辭職躺平,就更不消費了,錢就更不流通了。


如此,便行成一個較為複雜的惡性循環。


所以,總結下來:各個國家需要的,是一群一直不要高工資,並且心甘情願在低端苦累崗位上無怨無悔辛勤耕耘的人。


這群人,自然就是外族移民了。


所以愛好文學藝術的法國本土白人們,是不會喜歡干粗活累活的,但那些活又要有人干,怎麼辦呢?


當然是讓黑人移民們幹了。


而英國的紳士們,也只願意穿著西裝三件套出入夏天都開著16度空調的辦公樓里辦公,斷然不願意去工廠流水線上耗費時間——那不紳士,更不高雅。


所以只能讓穆斯林移民辛苦一下了。


再者,美國的紅脖子們,想要的是美蘇冷戰時期的一人掙錢就能養活全家的高薪工作,而不是如今這可憐的一點點施捨,所以幾乎所有工作的薪酬待遇,他們都不滿意,他們都不想干,只會天天在工會的組織下罷工遊行……


那麼美國國內的底端工作又由誰來解決呢?


當然是少數族裔們了。


他們不挑……


所以他們佔比越來越多。


再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一個北京本地人,辦一個小企業,工資少,活累,加班多,那麼他招工時,是會優先考慮北京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呢?


當然是外地人。


因為即便他想要招收本地人,也都招不到……


本地人沒人看得起這工作。


原因是這工作的性價比太低了,對自己來說,這就是剝削——自己作為本地人,沒有任何理由干這活。


而外地人,卻會因為想要在北京落穩腳根,先有份工作來糊口,解決最基本的吃住問題,而無怨無悔地選擇這份明顯看起來就是「吃虧」的工作。


那麼辦這小企業的人,為什麼不提高職工的待遇,好招攬更多人入職呢?


因為職工的待遇提高,他自己的收入就會降低,那麼他干這企業掙錢的慾望就會降低,創業的激情就會減退……


所以他猛賺職工錢的想法,是不可逆的,因為違背趨利避害的人類本性。


那麼本地人不「吃虧」,自然就得外地人「吃虧」,而且是心甘情願地「吃虧」,純自願的……


綜上所述,移民的危害說了,引進移民的原因說了,主張引進移民的群體是誰也說了,那麼,剩下的,就是抵制移民的群體了。


他們是誰呢?


當然是本國居民了,特別是本國男性。


因為移民的到來,約等於是「搶錢、搶工作、搶女人」。


這讓各國本就低的就業率、結婚率、生育率,更加地雪上加霜。


但他們為何阻止不了呢?


看一下英、法、美這幾個典型的國家,他們本國的白人男性,為什麼始終沒能組織移民的浪潮愈加洶湧呢?


因為他們沒有統戰價值,他們的聲音不會被聽到。


他們沒有深度參與到社會生產中——底端產業的發展,全仰賴移民來「苦苦支撐」。


那麼把「底端」產業轉移出去,在國外進行製造,本國男性只從事「高端」產業,不就能阻止移民進來了嗎?


這種「跨國剝削」不可以嗎?


不可以。


因為這就會造成製造業外流,產業空心化——美國就是這樣乾的,後果美國也正在承擔——後果就是造成更多美國人失業。


原因是即便被瞧不起的低端產業遷出本國,那些本就不屑於做低端產業的本國人,依然是找不到「高端」的高薪工作。


他們會失業,並與從事「高端」工作如金融業的人形成階層對立,令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增大。


所以「低端產業」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用來「保底」的,是必須存在的。


就像是某些「打螺絲」的工作,這當然不是大學生們的「第一選擇」,但卻是大學生們的「保底選擇」,是為解決他們的生存,糊口而存在的。


而在沒有成為大學生們的「保底選擇」之前,維持這些低端產業在本國不消亡的主要手段,大概就是靠著外族移民來消化了。


所以引入外族移民,幾乎是不可逆。


這也是英、法、美等國家國內精神分裂的主要原因——既大張旗鼓反移民,又源源不斷引進移民。


而更黑色幽默的一點是……


大家都沒錯,大家都是在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想掙錢的人,和想讓想掙錢的人交稅的人,要的是價格低廉的勞動力,所以他們主張引進移民,盤活經濟。


而抵制移民的人,要的是減少移民的惡性競爭,和爭取自己能有高薪工作能做,讓人生的自我價值能實現。


雙方都覺得自己的需求正當合理,雙方都不會主動讓步。


因為讓步,就意味著自身的利益被侵犯。


那麼主要矛盾點在哪呢?


還是老生常談的分配問題——企業想要賺得更多,打工人想要掙得更多。


這個問題能解決嗎?


解決不了,雙方只能在各自的爭取利益的道路上不停狂飆。


包括國內,也一樣。


因為很多路,別的國家已經走過了。


有的沒走出去,有的走完了,但一個不可避免的共性是:該走的路,一步都不能省,省也省不了。


而且走的方式也一樣。


我們不會不一樣,我們都一樣……


也許很多人會納悶兒,國內怎麼也會這樣呢?


泱泱大中華,連幾個低廉價格的勞動力都沒有了嗎?


有,當然有。


但他們現在不願意干。


因為結果,不划算……所以他們選擇躺平,開始「非暴力不合作」。


首先所謂的低廉勞動力,自然是身體強壯的男人,這些男人自己掙錢自己花錢,是花不了多少錢的。


養活自己一個人,用得著起早貪黑嗎?


當然不用。


但就是因為他們需要結婚娶妻,需要養活老婆孩子,所以就得不斷燃燒自己,用生命健康換取金錢來供養一家人。


所以無論什麼活,無論這活有多累,都有男人去干。


所以國內的低廉勞動力,其實是婚戀、家庭孩子所催生的「力工」——只因為女人想要過上「好日子」,男人就必須得過上非人的日子。


這群男人,就是所謂的「供養者」群體。


但為什麼就連這個任勞任怨的群體也開始消亡了呢?


當然是因為女人。


女人們「覺醒」了,單方面撕毀了契約,打破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男耕女織的家庭傳統。


她們不會因為男人給家裡掙錢養家,就會安分守己地過日子,而是把男人們當成力工,當成供養者,當成冤大頭。


這樣,婚姻能穩定嗎?


當然不穩定。


婚姻不穩定,離婚增多,男人回歸單身狀態,還會那麼拚命嗎?還會臟活累活一鍋炖,全盤接收嗎?


不會。


所以自然對相關產業造成衝擊,導致用工緊張。


這還不算完,眾所周知,如今「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裡大齡剩女們的數量,都快要趕上歐洲一些小國家的國民數量總和了。


如此龐大的未婚女性群體們,是因為什麼不結婚呢?


當然是還沒等到那個令她滿意的「優質男」了。


怎樣算優質男?


當然是年薪天文數字,並且從事的職業屬於「高大上」的男人了——這屬於金字塔頂端的一小撮。


這樣令人絕望的婚戀成本,自然會讓大批男人望而卻步,因為他們在自身能力所及範圍內掙到的錢,是永遠達不到這個水準的,如此,便喪失奮鬥的動力,乾脆躺平,主動單身。


那這樣,他們還會去卷低端產業崗位嗎?


想想都不會。


這便會進一步加劇用工緊張。


而低端產業想要生存,就得動用移民來填充了……


這也移民問題棘手且難解決的根本原因。


好多人總說:中國歷史上把亡國的責任推給女人,是極為不負責的。


女人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能量?


但結合現實情況,那些真正發生的歷史事件的重演,像是響亮的耳光一樣打在臉上時……


那些人又沉默了。


因為事實勝於詭辯。


25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7 17:45
作者:知識泡泡糖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751989599269071/answer/19587052549138035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日本引入印度人目的是對沖中國潤人空間

你像日本搞的這個快樂教育平成廢柴,對吧?他本國民不教育,中國人如果去了那兒好好學習升上去了,那是日本人很難接受的。

今天我們再講一下日本的移民政策的巨大變化。你們如果大家知道的話,日本是很難移民的國家,甚至結婚了以後都未必能移民。比時人說有時候移民女的可以,男的不可以。他移民是比較限制的,因為日本是個單民族的國家,它不像中國還是多民族的,他比較單一。

但是最近日本移民政策的巨大變化是什麼?他要想引進印度人了。

對此,我們先看一看相關的報導。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在莫迪訪問東京後,日本外務省很快將引入50萬印度人的協議內容公開在官網上供全世界下載。這份協議的文字非常直白,完全不符合外務省一貫的修辭習慣。

所謂的50萬印度人中,只有5萬是技術人才。也就是說,外務省實際上是在引進可供生育的人口,而非此前宣稱的IT從業者。這是日本與印度高層領袖會談中,日本政府公布的引人注目的新提議。

未來5年內,雙向交流人才目標定義為50萬人以上。按照官方說法,這包括印度向日本派遣高度專門的技術人才,以及其他研究人員、學生、實習者等。

日本為什麼要引入這麼多印度人?實際上技術人員並沒有那麼多,這與日本人口下降有關。而人口下降還有一個關鍵點:日本實際上是用印度人來擠占華人的空間。尤其是很多精英分子仍將日本視為理想目的地。

曾經還有好多人到日本打工,或者勞務派遣到日本。但現在中日關係非常微妙。而且日本國民對於中國人的態度,其實可以看最近不是還有一個中國大叔日本救人,對吧?但這樣的行為在日本全是風涼話。如果你知道這樣的報導,日本全都是風涼話。他們對於中國人進入日本是高度警惕的。而印度人的特點是什麼?

印度有個特點,其實印度的種姓制度

,有些時候低層勞動者會安於在底層勞動。

中國可不是中國,一般來說都要通過學習,儘可能實現階層躍升。

你像日本搞的這個快樂教育平成廢柴,對吧?他本國民不教育,中國人如果去了那兒好好學習升上去了,那是日本人很難接受的。所以啊,別看那些今日分子在中國這兒當著潤人,但日本人把他們看得還是低人一等,對吧?日本的很多地方現在反華情緒很高,他這次引入這些印度人,實際上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是替代中國人在日本的工作。

所以好多這些閏人要明白,實際上這裡頭不是你民族的國家。人家對你的友好就是有限的。

除非你看當時中國比較弱的時候。在比較低的時候,你可能不覺得這是一個玻璃天花板

。就像當年好多上海人所謂的留學日本,實際上到日本是刷盤子背死屍,然後掙的錢回來在中國可以當人上人,對吧?

現在,上海等地的一些高收入者,收入其實比日本人高,是這樣一個狀態。所以上海的高收入者肯定不會滿足於在日本從事低端工作。

那麼印度人就可以去填補。而印度人的特點就是他們在這

種姓之下,他會有一些人在印度是賤民,他們比較安於在下邊。所以他引進大量的人才,而且他說了10%,對吧?

10%是技術人員,剩下的都是什麼呢?能幫助日本生育的人口。當然其中一點是日本女性大量不婚,他也引入了一些可以結婚的。因為印度女性不像在中國,中國的女性結婚要彩禮,印度女性結婚不但要不了彩禮,還要貼嫁妝,得貼得夠,否則的話還沒準還受到虐待呢。

這是跟中國完全兩個概念。所以這樣的狀態你就可以知道,日本引入印度不是那麼簡單的,引入它也是像印度的一個示好。

他等於是將來想讓印度也站在一條線上,去遏制中國。你要明白日本對

於中國的這個非常複雜的心態。

他一方面看不起你,一方面對中國的崛起實際上非常恐懼。他自己也知道幹了很多壞事兒,對吧?雖然他嘴上不承認。所以現在日本大量引入印度人,我們應該高度關注日本和印度的一些動向。我一直認為印度是中國崛起過程中一個長期的對手,而且他得到了西方勢力的扶持。

而在東亞,日本對印度那也是不遺餘力地支持圍堵中國,這就是日本的狀態。

他能讓那麼多印度人進來,那麼他也就是一種在印度走進的重要的表態。他進來以後把這個華人在日本社會的空間給你擠出去,所以很多潤人實際上認不清楚形勢,對吧?他是講的很美好,但實際上人家不把他當人看。這樣的話呢,當狗的永遠是狗。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