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菲說:
1966年,毫無自保能力的加納宣布與中國斷交。6年後,中國卻不計前嫌又援助了它百億美元。而隨後加納的做法也出人意料。
1471年,葡萄牙入侵加納海岸,隨後,法國、荷蘭、英國也接踵而來。他們掠奪黃金、象牙,並把這裡變成了販賣黑奴的據點,還趾高氣揚地稱這裡為「黃金海岸」。
加納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的黃金儲量也異常豐富的。又因為靠近海岸線,海上運輸也很便利,是西非一個非常重要的中轉站。

1897年,英國作為最終的勝利者徹底佔領了加納。但英國在二戰後急速衰落,對加納的反抗無法壓制,到了1951年,英國被完全趕出了加納,結束了對加納500年的殖民統治
。
加納的殖民統治是擺脫了,可是國內政權卻更迭頻繁,礦產資源日漸匱乏,經濟依然得不到發展。
弱國無外交,這並不僅僅只是存在於戰爭時期,和平年代也是依舊如此。
當加納向聯合國求援時,只有中國伸出了援手,兩國於1960年7月5日建交。
中加兩國之間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往來,在1962年的中國對印度自衛反擊戰中,加納在國際社會對中國給予了寶貴的支持。
但卻在六年後,加納因國內局勢動蕩宣布與中國斷交。直到1972年兩國才恢復建交,又開始新一輪的共同發展。

但加納嚴重的通貨膨脹
,經濟結構單一,嚴重依賴原材料出口國。這讓加納人民一直處於食不果腹的狀態。因此,很多加納人民開始偷挖黃金然後低價轉賣,這短期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但90年代末的一場金融風暴
把國際市場的礦物價格打入了谷底,猶如雪上加霜,一夜之間,讓貧困的加納有了上百億的負債。
而此時處於發展中的中國,依舊是竭盡全力地為加納提供各方面的援助,從基礎建設到科技建設,為幫他們培養人才,還讓加納學生到中國讀書,援助總金額高達670億,這也讓加納成為非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中國對於非洲的援助絕對不是要做非洲的領導者,而是承擔起了一個大國應盡的責任。
中國也曾淪為殖民地,長期遭受欺凌,因此,面對加納的貧瘠和遭受的欺凌,中國更感同身受,自己淋過雨,也更願意為他人撐傘,中國也願意儘可能地幫助他們建設新的社會。
因此,加納發現礦產以及石油資源後,第一時間想到了中國,也只把鋁土礦
的開採權交給了中國,感謝中國對加納長久以往的援助。

2018年7月,中國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與加納國達成了《基礎設施換鋁土礦資源協議》中表示,中國在投入20億美元的同時,將取得加納的鋁土礦資源開發權利。
根據加納官方估計,加納的鋁土礦儲量超過15億噸,預估價值為5,549億美元。這無疑是互利共贏的協議。
現代化工業發展,各國對鋁礦資源的需求持續上升,中國也不例外,必要時還需要依賴進口。
加納為幫助中國緩解鋁土礦資源緊張的現狀,頂着各方壓力,將這個「無價之寶」贈送給中國。
助人者人恆助之,中國和加納之間的友好往來被傳為佳話,證明中國合作共贏的對外交往法則確實言之有理、行之有效,提升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