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7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願意吃苦了?
21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4 19:50

山北: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好重的爹味!

願意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吃苦要吃有價值的,有成長值的苦,不是沒苦硬吃

人長腦子是解決問題的,而不是來體驗味覺刺激的

一味的重複模仿吃苦不解決問題,吃那種苦有什麼意義?

感覺到苦的時候就應該停止,這麼多年進化出來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

22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4 19:50

作者:花海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9268098453730067/answer/194160867857999534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非但不是年輕人不願意吃苦,而是00後這一代的苦不見得比70.80少。從工地到外賣,從滴滴到快遞。越來越多高學歷高知識的年輕人在加入無產階級,在接替老一輩工農的錘子鐮刀。但他們成長階段面對的是初步完成工業化,正在步入現代化的中國,是以信息技術為依託引導的人類文明新的工業革命,互聯網時代。是不同於老一輩人在改革開放遇到的時代浪潮,那時候面臨的技術革新,理念轉變,並不像00後所面對的巨變。當時的特定歷史時期,很多時候就算路線出問題了,只要腦子轉的過彎,道德下限拉的下去,你就能成功,時代的潮頭有着大把的機遇,那時候但凡膽子大點的,現在都是中產。同樣的,時代的一粒塵埃砸到普通人身上都是大山。以往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時代紅利。這一批00後,除了那些搖花手的,直播炒作,帶貨的。大多數吃到的唯一福利就是外賣大戰了。大多數00後們過得怎麼樣,不是取決於自己努不努力,而是取決於他們的父母,在80,90年代吃到紅利沒。

但凡多接觸接觸底層生活,勞苦大眾。不會說的出來年輕人怎麼不吃苦這句話。相反,年輕人的擺爛正是生不逢時的無聲反抗。95後被時代拋棄,但是願意上學的還是可以輕鬆的去讀個大學順利步入各行各業,很多人也還能趕上公務員缺口。即使不讀書,各個行業依舊缺人,這是經濟上行周期的末期福利。00後開局就是各種內卷,玩過泥巴打過手柄,用過翻蓋機玩的轉蘋果。他們既是互聯網時代受益的第一批年輕人,也是經歷變革,見證變革的第一批年輕人。巨大的社會變革伴隨着他們的成長,但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教育,價值觀念,工作經驗,卻並不完全適用了。

說的走資一點,以前的老師描述工人的時候是,你不好好讀書,你就只有去搬磚。現在的00後,卻是普遍讀完了本科,大專,經歷各種考驗和內卷,出來還是「搬磚」。生不逢時在此刻具象化了。


23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4 19:51

Alex:


因為以前吃苦,你能熬出來,現在吃苦就只是吃苦,還可能一夜之間錢被騙光,不吃苦沒有錢挺好的

24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4 19:51

喝奶要喝長壽奶:


因為不好吃,也沒回報……

什麼,你覺得有回報?

那你去吃唄,你管別人呢……

25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4 19:51

77號監聽者:


煙會留向願意抽煙的人

酒會流向願意喝酒的人

辣會流向願意吃辣的人

苦最終也只會流向願意吃苦的人,這是最簡單的供需關係,不會有例外。

有一坨翔,這個世界讓我吃,我躲開,躲不掉寧死不屈,我只是躲了,又或者死了,這坨翔還在這,那是一定會有一個願意吃翔的人把它吃掉的。

26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4 19:51

踐行者:


吃苦耐勞的前提是,有勞有得,勞得分配公平,日子有盼頭。

27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4 19:51

秋風客:


余華知道吧,余華在描述自己為什麼走上寫作道路時這樣說過:余華走上文學道路是因為他在1978年參加工作時被分配到一個衛生院做牙醫,他非常不喜歡這份工作。而當時縣文化館的人整天在大街上遊玩,他覺得很不公平。因此,他開始寫小說,小說發表得很順利,最終調到了文化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文學道路。

兩個點:第一個點分配工作,第二個點縣文化館的人每日狀態。

這個叫老一輩人的愛「吃苦」,能「吃苦」。他們這一輩現在退休金至少上萬,這個叫能吃苦。

而同時代那些種地的農民呢?他們退休金一月一千多,他們肯定沒吃一點苦吧?他們種地應該純純在享受生活吧?


28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4 19:52

任何生物都不喜歡吃苦,這是生物天性。

我們人類之所以能主動吃苦,是因為有一個回報的期望,為了更大的回報可以短時間內吃些苦,但是付出一定要比收穫小,否則就是賠本。其他生物也是,獅子不會為了抓老鼠拼盡全力,因為付出的能量比得到的多,這麼乾的獅子都餓死了。

我們最喜歡的是不付出就能得到,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可惜做不到。那就儘可能少付出多得到,這個是人性的常態。

現在的人不願意付出了,是因為他們收穫的期望變小了,至於為什麼收穫期望變小了,這就是社會發展的規律了,我們實際已經走到類似封建時代嚴重的時期了,我們總是驕傲自己的發展速度,可這也讓我們社會衰老速度變快了。按照規律發展, 我們要能緩解「土地兼并」,那我們就能延續,要是不能,那就很複雜了,恐怕我們擔心就不是年輕人躺平的問題了。



作者:地產接盤俠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9268098453730067/answer/194271553187977275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9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4 19:52


掘墓人:


一個新的科學真理取得勝利並不是通過讓它的反對者們信服並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過這些反對者們最終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長起來。 ----普朗克科學定律

30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4 19:52

黃悅8216:


不要隨便下定義,我所見的很多人還是很樂意自主吃苦的,變着花樣吃。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