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5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晋升?
21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05
作者:溪水人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21688307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晋升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以前当个普通小职员,按部就班完成手头那点活儿就行,到点下班还能有点自己的生活。

可一旦晋升了,好家伙,各种任务指标压下来,出了问题第一个找的就是你,手底下人管不好也得挨批,那压力就跟座大山似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为了那点多出来的工资,把自己整得天天焦虑,太不划算了呀。


其次呢,现在的职场环境有时候挺复杂的。晋升可不单单是看你活儿干得好不好,还得懂那些人情世故,得会拍领导马屁,得跟同事各种周旋。

好多年轻人就烦这个,觉得凭本事干活才是正事儿,不想卷入那些勾心斗角的事儿里,干脆就放弃晋升的机会,落个清净。

还有啊,现在年轻人更看重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晋升后忙得没日没夜的,哪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比如旅旅游、搞搞爱好啥的。而且有些岗位晋升了也就是多干些重复又枯燥的活儿,根本没法实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价值,那升上去又有啥意义呢?

再者说,工资待遇这一块,有时候晋升带来的涨幅也没多大吸引力。拼死拼活升上去,工资就多那么一点儿,还不够弥补自己付出的精力和牺牲的休闲时光呢,那自然就不愿意去争那个晋升的名额了呗。

22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06

开水白菜:


哪里的年轻人不愿意晋升?说来听听。

我周围的年轻人十个有八个都削尖脑袋想晋升和当官。

23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06

木羊人:


我之前有个同事亲口跟我说过,人事总监曾经跟她提过关于晋升的事,就加一千块,问她愿不愿意当运营主管,我同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说主管才加一千块,那我肯定选择不晋升,升职之后更忙就会没时间陪她女儿,性价比不高,所以她当时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我听了之后都觉得离谱,才加一千块,就要人家当主管。谁会这么想不开啊?

这年头,晋升的性价比太低了,越来越多年轻人都不屑于晋升,情愿当个小喽啰,每天准时下班。

晋升通常意味着工作量的增加、责任的提升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避免这种额外的负担,因为他们可能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或者更愿意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内容。

24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06
作者:悠悠我心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098337206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晋升的路不好走

晋升特别难,这是一种金字塔往上走的过程。真可谓僧多粥少,几率很小,付出的特别多。有时候经过大量的付出和积累,还不一定能够得到晋升。因为晋升是不光看工作能力,工作付出还要看人际关系,岗位稀缺程度,实力占一方面,机遇占另一方面。

第二,文化的多元性

晋升知识职场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有多大的岗位又有多大的压力。很多年轻人喜欢轻松的工作环境,并不想到晋升的管理岗,给自己带来人际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业绩考核

的压力。

在职场上做一个专业人士,解决专业的问题,这种工作的成就感也挺好的。

有的人就喜欢当士兵,不想当将军。现在职场的文化是多元的,是包容的。

每个人都有权鉴定自己的幸福,定义自己的人生。只要自己觉得开心快乐知足就好,不一定非得攀比。

晋升并不是唯一的出路。社会进步了,价值观多元化,文化多元化,让年轻人的幸福实现的途径也是多元化了!



25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07

作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05131510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晋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工作压力与生活平衡

- 工作强度增加:晋升往往伴随工作责任和任务量大幅增加,如从普通职员升为部门主管,需负责团队管理、项目规划等更多工作,常需加班出差,难以兼顾工作与生活。

- 生活质量下降:过度投入工作会导致个人休闲和陪伴家人时间减少,影响生活幸福感,一些人更看重生活品质,不愿为晋升牺牲生活。

职业发展的顾虑

- 晋升瓶颈与天花板:部分行业企业晋升渠道有限,即使晋升也可能很快遇到天花板,职业发展空间后续受限,使一些人觉得晋升意义不大。

- 专业与管理的矛盾:有些晋升意味着从专业领域转向管理岗位,而部分专业人才更愿专注专业,担心晋升后无法深耕专业,影响职业成就感和竞争力。

个人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 工作的本质追求:一些人认为工作是为获取经济收入维持生活,晋升带来的收入提升与付出不成正比,他们更愿在现有岗位稳定工作。

- 对权力和责任的态度:晋升意味着更多权力,但也需承担更多责任和风险,有些人不愿承担决策失误等责任,也不追求权力带来的地位感,满足于做好本职。

职场环境与氛围

- 公司文化与氛围:若公司文化不良,如存在、内部竞争恶性等,会让员工对晋升反感,觉得晋升靠关系而非能力。

- 人际关系压力:晋升可能改变同事关系,面临更多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如管理曾经的平级同事,若处理不当会带来工作阻碍和心理压力,使一些人对此望而却步。

26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07

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晋升,说白了就是觉得“升职加薪的性价比太低”。说说我的看法:

一、钱没多多少,活儿翻好几倍

升个职工资可能就涨几百块,但天天开会、写材料、背指标,周末加班成常态。领导看着风光,实际累成狗,年轻人一看:“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

二、不想当“背锅侠”

职位越高责任越大,项目出问题领导先挨骂。年轻人精着呢:“工资不够精神损失费,不如在基层摸鱼保平安”

三、讨厌职场“宫斗剧”

以前升职要陪领导喝酒送礼,现在年轻人最烦这套:“让我跪着挣钱?不如躺着刷抖音”

四、人生不止有工作

这届年轻人更会算账:“加班赚的钱不够植发,升职加的钱不够看病,不如准点下班陪对象撸猫”很多人副业搞自媒体、开网店,赚得不比工资少。

五、看透职场真相

很多公司晋升标准玄学,还不如直接摆烂:“反正努力也不一定升职,不如把领导熬退休”特别是体制内,一眼望到头的晋升通道更让人没动力。

说白了,不是年轻人懒,而是他们更清醒——用健康换职级?用尊严换头衔?这买卖早就不划算了。现在流行的是:“你给多少钱,我干多少活”



作者:Smith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05732528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7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07

悟天爱悟空: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钢筋水泥环境恶劣,

气候异变生存不易。

28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08

作者:壮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07021093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阵子参加同学会,发现个魔幻现实:在投行当VP的老王羡慕当自由插画师的阿凯,而身为上市公司总监的琳达正在偷偷备考教师编。这届年轻人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正在职场金字塔前紧急刹车,甚至开始主动后撤。


Excel表格撕碎升职画饼

打开国家统计局《2023年企业薪酬调查》,一个反直觉的数据刺破幻想:管理岗年均收入增幅(9.7%)首次被技术岗(11.3%)反超。更扎心的是某会计师事务所流传的“五年损益表”:


职级

  

薪资涨幅

  

隐形成本

  

净收益

  

高级岗

  

+45%

  

日均加班3h/植发2万/心理咨询1.2万

  

-8%

  

管理岗

  

+68%

  

24小时待机/三高治疗/离婚诉讼

  

-15%

  

在深圳科技园咖啡馆里,95后程序员小陈给我演示了他的“时区切割法”:拒绝晋升后,他利用时差同时承接澳洲和德国的远程项目,收入反超主管30%,还完美避开早晚高峰——毕竟“地铁座位可比总监办公室沙发舒服多了”。


从“向上攀登”到“横向拓荒”

老一辈奉为圭臬的科层制神话,正在遭遇三重解构:



权力通胀:某地产公司的“总字辈”从2015年的7人膨胀到2023年的43人,总监头衔的含金量堪比缩水的年终奖
决策真空:在杭州某互联网大厂,产品总监的实际权限还没ChatGPT的API调用额度大
责任黑洞:教培行业大地震时,最先被优化的中层管理者们突然发现,自己这些年净练就了“替老板群发裁员邮件”的手速

更颠覆性的认知来自Z世代的“职场乐高论”——他们拒绝被钉死在某个固定位置,而是把技能拆解成可拼接的模块。就像B站上爆火的95后UP主“硅谷逃兵李汤姆”,他白天是外企工程师,晚上变身AI绘画导师,周末还能接商业咨询,这种“职场乐高式生存”让他的收入结构比总监更抗风险。


在“燃烧自己”与“滋养生活”间精准卡位

上个月在急诊室撞见前领导,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营销副总,此刻正蜷缩在输液椅上批OA。他苦笑着亮出手机屏保:女儿小学毕业典礼的照片,拍摄者是他花388元雇的跑腿小哥。

年轻人正在觉醒的**“情绪时薪”意识**,让升职诱惑彻底失效:



看见部门经理在团建时躲进卫生间开跨国会议
听说新晋总监为保职位冷冻卵子延期生育
发现领导们的微信运动步数常年徘徊在200步以下

我的瑜伽教练苏珊堪称人间清醒:当教练时她可以边教课边考证,升店长后却被困在无休止的报表和客诉中,“现在时薪涨了30%,但每周末要吞4颗布洛芬,这笔账怎么算都是血亏”。


尾章:
这代年轻人不是丧失了上进心,而是进化出了更精明的“职场ROI计算器”。当发现“升职”这个理财产品实际年化收益为负时,他们果断选择把人生筹码押注在更可控的赛道——可能是打磨独家技能,可能是开拓斜杠身份,也可能是守护住清晨的咖啡香和傍晚的晚霞。

就像《瓦尔登湖》里说的:“我们为何要如此匆忙地成功?”眼前的年轻人给出了新解:真正的职场自由,或许不在于能指挥多少人,而在于能拒绝多少“不得不”。


29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08

作者:伊丽莎白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16035580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晋升提不起兴趣,原因很简单:“性价比太低”,“生活压力太大”。说白了,升职加薪听起来很美,但现实却很骨感。

1. 升职=加班+背锅,工资却只涨“一丢丢”
举个例子,小李升职后,从“朝九晚五”变成了“996”,工资只涨了2000块,但工作量翻倍,还得天天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动不动就背锅。算下来,时薪可能还不如以前。这种“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感觉,让年轻人觉得晋升简直是“坑”。

2. 生活压力山大,没空为工作拼命
现在的年轻人,房贷、车贷、养娃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与其拼命加班,不如多陪陪家人,毕竟生活不止工作,还有诗和远方(虽然远方太远可能也去不起)。

3. 职业选择多了,晋升不是唯一出路
现在的年轻人很聪明,副业、自媒体、自由职业都是他们的选择。晋升?不如搞点自己喜欢的,既能赚钱又能实现自我价值。

4. 职场变数大,升职也不一定稳
就算升职了,也可能因为公司裁员或业务调整被“优化”。很多公司裁员,第一个被裁的就是不上不下又飘忽的中层管理者。这种不确定性,与其冒险升职,不如稳扎稳打,保住饭碗更重要。

言而总之,年轻人不是不想晋升,而是觉得“划不来”。

他们更希望找到一种平衡:既能赚钱养家,又能享受生活。

毕竟,人生苦短,何必为了那点工资把自己逼成“社畜”呢?


30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3 17:09

作者:大大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3170596245/answer/1141577394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 价值观的颠覆:从“官本位”到“生活本位”



“成功”定义的多元化
新一代年轻人不再将“升职加薪”视为唯一的成功标准。他们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个人兴趣的实现以及精神世界的满足。例如,有人宁愿在基层服务中践行社会责任感,也不愿卷入高层权力博弈。
金句:“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这种态度让年轻人拒绝为晋升透支健康或牺牲家庭时间。
对“权力游戏”的祛魅
体制内晋升往往伴随复杂的权责分配和人际关系。许多年轻人发现,即使升职后权力也可能被稀释,反而需要承担更多协调责任和风险追溯压力。与其“背锅”,不如做个“无官一身轻”的普通职员。

二、 职场环境的现实困境



性价比失衡的晋升
公务员每晋升一级工资仅增加几百元,但工作量可能翻倍。有年轻人吐槽:“领导工资比我高500块,但每天比我多加班3小时,这买卖不划算!” 企业中也存在类似现象,管理者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晋升通道的隐形壁垒
虽然“论资排辈”的传统被打破,但体制内晋升仍受限于编制、资历等因素。许多年轻人意识到,努力未必能换来提拔机会,反而可能因表现突出被“按在原地发光发热”。
责任与压力的指数级增长
一位基层公务员直言:“当科员只需对自己负责,当领导却要为整个部门兜底。”晋升意味着更重的KPI、更复杂的危机处理,甚至可能因下属失误被追责。

三、 个人选择的理性转向



“副业刚需”的崛起
年轻人开始追求“斜杠人生”,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副业或兴趣爱好。晋升带来的时间侵占可能切断这些额外收入或自我实现渠道,导致机会成本过高。
风险规避与舒适区依赖
部分年轻人奉行“不犯错哲学”,认为晋升会增加暴露缺点的概率。与其在管理岗上如履薄冰,不如在技术岗安稳发挥专长。
家庭优先的代际差异
90后、00后更重视家庭陪伴。某拒绝下基层的公务员坦言:“我不想为了当领导和孩子变成网友。”这种选择在面临异地调动时尤为明显。

四、 社会结构性变化的催化



职业安全感的重新定义
传统“铁饭碗”吸引力下降,年轻人更看重职业成长性。如果晋升不能带来技能提升或跨界机会,他们宁愿选择横向发展而非垂直攀登。
经济基础的影响
部分年轻人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无需通过晋升改善生活。正如某网友调侃:“家里有矿,上班只为交社保”。
信息透明化与权利意识觉醒
社交媒体放大了职场负面案例(如“画饼式提拔”“背锅侠领导”),使年轻人对晋升保持警惕。同时,劳动法规的普及让他们更懂得权衡权利义务。

结语:从“向上爬”到“向外走”

这种现象并非单纯的“躺平”,而是职场生态演化中的理性选择。当晋升不再等同于幸福感的提升,年轻人开始用脚投票,重新定义职业成功的边界。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我的KPI不是职位高低,而是人生体验的丰富度。” 或许未来的职场改革,需要更多关注个人价值实现路径的多样性,而非单一晋升通道的优化。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