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跟著小Q去留學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9910948203893720/answer/192635642355564651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能理解你聽了舅媽的事心裡多不是滋味 —— 以前那麼光鮮的人,為了孩子落到這步,換誰聽了都得揪心。
其實留學這事兒,倒也不能說 「時代徹底過去了」,只是 「閉眼跟風就能賺回成本」 的日子,確實慢慢翻篇了。
早幾年留學火,一部分是因為信息差:國外有些專業、資源國內少見,鍍個金回來,確實能在就業市場占些便宜。但這些年不一樣了 —— 國內高校發展快,很多領域的水平追上來了;加上留學的人越來越多,「海歸
」 不再是稀缺標籤, employer 看的更多是你真能做什麼,而不是 「留過學」 這三個字。
你表弟的情況,可能剛好踩了幾個坑:花了大價錢(大機率是沒算清投入產出比),選的專業可能和國內就業市場不太匹配,或者出去這幾年,自身能力沒跟上預期。當然,大環境也添了堵 —— 這兩年不光海歸,國內畢業生找工作也難,薪水預期上不去,成本回收自然就慢。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我認識的一個姑娘,去德國學精密製造
,學費低,還能半工半讀,回來進了車企做技術,起薪不低;還有個朋友去英國讀教育學,專門研究國際課程體系
,回來在國際學校當老師,發展也穩。他們的共同點是:目標明確,選的專業要麼是國外有優勢的,要麼是自己真喜歡、能沉下心學的,不是為了 「留學」 而留學。
說到底,留學更像一筆 「個性化投資」:選對了方向、自己肯使勁,它能給你打開些新視角、攢些特殊的本事;但要是跟風瞎選,把它當成 「必走的捷徑」,那風險確實越來越大了。
至於經濟,誰不盼著它好起來呢?大環境鬆快了,不管是海歸還是本土畢業生,機會總能多些。眼下能做的,或許是勸舅媽慢慢跟表弟說開家裡的難處 —— 孩子要是能懂事些,哪怕一起攢錢、踏實幹活,日子總能緩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