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跟着小Q去留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9910948203893720/answer/19263564235556465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能理解你听了舅妈的事心里多不是滋味 —— 以前那么光鲜的人,为了孩子落到这步,换谁听了都得揪心。
其实留学这事儿,倒也不能说 “时代彻底过去了”,只是 “闭眼跟风就能赚回成本” 的日子,确实慢慢翻篇了。
早几年留学火,一部分是因为信息差:国外有些专业、资源国内少见,镀个金回来,确实能在就业市场占些便宜。但这些年不一样了 —— 国内高校发展快,很多领域的水平追上来了;加上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
” 不再是稀缺标签, employer 看的更多是你真能做什么,而不是 “留过学” 这三个字。
你表弟的情况,可能刚好踩了几个坑:花了大价钱(大概率是没算清投入产出比),选的专业可能和国内就业市场不太匹配,或者出去这几年,自身能力没跟上预期。当然,大环境也添了堵 —— 这两年不光海归,国内毕业生找工作也难,薪水预期上不去,成本回收自然就慢。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认识的一个姑娘,去德国学精密制造
,学费低,还能半工半读,回来进了车企做技术,起薪不低;还有个朋友去英国读教育学,专门研究国际课程体系
,回来在国际学校当老师,发展也稳。他们的共同点是:目标明确,选的专业要么是国外有优势的,要么是自己真喜欢、能沉下心学的,不是为了 “留学” 而留学。
说到底,留学更像一笔 “个性化投资”:选对了方向、自己肯使劲,它能给你打开些新视角、攒些特殊的本事;但要是跟风瞎选,把它当成 “必走的捷径”,那风险确实越来越大了。
至于经济,谁不盼着它好起来呢?大环境松快了,不管是海归还是本土毕业生,机会总能多些。眼下能做的,或许是劝舅妈慢慢跟表弟说开家里的难处 —— 孩子要是能懂事些,哪怕一起攒钱、踏实干活,日子总能缓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