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0.9K大官人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10997931838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實有緊迫感,他們那邊的新聞也會說日本排名下降了,憂國憂民,不安黛絲,但是無可奈何,沒轍。
首先,日本沒錢,懂行的都知道科研靠的是錢,給你買台冷凍電鏡你也能發CNS。我有朋友去日本國內十名左右的學校,那邊的實驗儀器是tm他碩士導師20年前去日本用的還沒還更新呢。而且日本不僅沒錢,日元還貶值,他那邊各種測試分析表徵也很貴,不像國內很多東西已經可以流水線操作,價格打下來了,我們課題組以前國內過來做JSPS的老師為了給老闆省錢,不僅是省錢,效率還低,樣品都寄回國測,效率快。國內的國產儀器尤其是耗材有很多便宜的平替,對於青椒來說比較利好,國產儀器10萬塊以下的,普通青椒可以負擔的起,本子那邊島津的動輒幾十萬,我們回國後的同門幾乎都用國產的,省錢還好用。我老闆以前跟我算過,組裡產出一篇一區SCI(中科院分區)大概要投入60-80萬日元,按照現在匯率也要3萬多了,而且我們組算產出比較多的,一年平均20篇一區,日本一些別的團隊,那是經常花幾十萬經費最後就投個三區文章甚至還有投日文的。但是我現在回國在國內做相同的實驗花1萬都屬於比較浪費的了。你就說這個成本投入和效率,他怎麼比得過國內?
再次,日本沒人,日本出了名的「遠離博士」,日本大學內部根本沒人讀博,現在各大日本高校團隊內的博士大部分都是留學生,撐死了能存在三七的比例,三個是日本博士。日本的學部生(本科)如果有讀修士(碩士)的打算一般大四都會去科研團隊里提前預科,類似於我們的保研,然後直接就「進學」成修士了。國內我們考研率超過50%甚至全員考研,他們不知道有沒有10-20%。後面願意讀博的人就更少了,我在日本呆了6年,我們是個30多人的大組,也是經歷了好幾屆日本修士,五六十人里最後讀博的日本學生一個巴掌都數不滿,而國人留學生至少80%要進學博士。你出去開學會,遇到的博士生不是國人就是印度和東南亞的。我博士期間還發了十幾篇一作,咱就是說,如果不是靠我們國人留學生因為要回國找教職還在那邊還繼續發論文,要是國人留學生不發,那日本的排名估計還得繼續大幅度下降。
最後,評價體系不一樣。日本的確是不看重論文,比CNS比頂刊分一區二區那是我們國人喜歡玩的,日本人教職是蘿卜坑,上面不退你就上不去,我見過一個發了4篇CNS的助教,40歲了還是助教,你這放國內他豈不是立刻傑青了,造也要給你新造一個教授啊,但是沒坑他就得等他上面准教授升了才能接替准教授。具體可以看我上一篇回答:
在日本當教授是種怎樣的體驗?
www.zhihu.com/question/35656472/answer/2282316270?utm_psn=1877729366789734401
當然這一點上不能說孰優孰劣,從功利性角度當然是國內這一套比誰的論文牛逼誰就能獲得特權和資源更有效率,但是日本人他們的確不喜歡炫耀論文,我記得我們以前開學會,最後我們學一個師姐上去裝比最後ppt結尾把這幾年發的十幾篇一作論文列出來,我們自以為自己很屌,結果日本人就跟看啥叼一樣看我們。而且他們非常專一,不喜歡跨行的,我曾經在日本研究所投簡歷人家根本不鳥你十幾篇文章的,因為你稍微跨了一點領域,他們就不太想要,最後他們招了一個一篇論文都沒發的本專業對口的,這種情況在國內是難以想像的,國內多的是那些發子刊搞材料的跑去土木機械電子領域搶飯碗。
這幾輪行情比較下來,日本大學排名下降以及科研水平下降也是在所難免,現在日本唯一沒得黑的優勢,也是國內望塵莫及的,那就是——畢業生就業率,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