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藤正男:
即使你要留985當老師的話,直接去國外讀博也不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國外博士後足夠了!
我說這些是有數據支撐的,我在天大機械學院官網上爬了一下我們動力機械及工程熱物理專業,85後(含85年生人)青年教師的入職前的教育背景,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發現:
首先說明一下,85後是根據本科入學年份推斷出來的,統一認為2003年上大學為1985年生人!以我這種篩選方法我一共篩選出35位,出生年份跨越1985~1995十年間,入職年份分佈在2015年~2023年八年間。
2020年之後,再無以講師身份入職的青椒,應該是徹底實施了非升即走政策!所以我們把2020年作為一個分水嶺:
2020年前:
2020年前入職青椒共18人,佔比達到51.4%,1人為博士後(助理研究員),12人為講師,5人為副教授!
5名副教授,1人為土博+土博士後,2人為土博+海外博士後,1人為海外博士+土博士後,1人為海外博士+海外博士後,海外博士的比例40%。
12名講師,2人為土博+海外博後,2人為海外博士+土博士後,1人為CSC博士+海外博士後,4人為CSC博士,3人為土博士後,海外博士比例經歷比例僅為六分之一。
1名博士後為海外本科+博士
綜合一下,海外博士佔比27.77%
2020年後:
2020年之後入職的青椒共17人,佔比達到48.6%,10人為博士後(助理研究員),6人為副教授/副研究員,1人為教授!
1名教授,博士和博士後均在香港的大學就讀,並拿到了國家級青年人才;
6位副教授/副研究員,4人為土博+海外大學博士後組合,1人為海外博士+海外博士後,1人為土博+土博士後,這其中還有一位是四青!海外博士比例六分之一。
10名博士後,9人在博士階段有海外經歷,CSC和交流都有,1人為本科和博士均為美國知名高校,海外博士比例10%
綜合一下,海外博士佔比11.76%
從教職這個體系上來說,想入職就拿到副教授不必要拿海外博士學位,但至少是要有個海外的博後經歷的,這個規律近8年都是如此!我覺得已經是必選項了!
無論是20年前,還是20年後,土博+海外博後或者是博士聯合培養+海外博士後的組合仍是現在高校教職的主流!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個多讀了幾年書的博士,你的點贊、收藏和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每周五晚10:00視頻號直播,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