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13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部分同学倾向土博+国外博后而不是直接国外读博?
2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1

哈哈哈:


对有门路的人来说:院士/杰青门下读博+海外博后是可以把所有便宜都占一遍的。


2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1

平凡:


博士的能力天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大学的同一届入学同一个实验室的个位数的几个人之间,他们的能力也想差非常的大。

有些人的能力非常的强,理论上可以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学读博,能拦得住他们的最大问题一般只有签证。

我认识的大佬,国内硕士申请美国Top博士,签证死活下不来,遂投了简历到剑桥大学,收到offer,后来因为方向不是那么喜欢,也没去,最后去了中东某所土豪大学,因为那边老师说了资源管够,你想研究啥就研究啥。

说白了,这既是一个选择题,也是一个能力问题。

有能力的会觉得在哪里读博都无所谓,但问题是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国内读博的难度相对来说就是要逼国外读博低很多,不需要学英语,不需要陌生的申请方式,以及可能的各种面试以及各种paper work。

当然也会有其他人说的抱紧国内大腿的现象,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在大佬名下读几年博士就能稳固的。

别的不说,你去看看那些高校的大佬搞科研的子女,他们的子女是在国内读的博还是国外读的博?

现在国外博后确实也变难了,因为国内的博士每年毕业的太多了,多到全世界范围内投简历都显得多的程度,倒也不是国外要求有多少,只要能力适配就能满足基本要求,但问题就是人太多了。

平凡:AI写毕业论文:半天内写完初稿|本硕通用|包含多款AI工具

平凡:普通人如何抓住ChatGPT 风口?(附工具+教程+提示词)


2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1

夜色:


除非博士期间工作做得比国内大组好不少,否则大组牛导土博加海外大佬实验室博后

才是目前国内混的最优解。

至少我的身边统计学是如此。

2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2

咔咔咔咔:


很多人都是从未来发展说的,我就从普通人申博的角度说吧。

因为非top学校top团队的学生,没这个本事,没这么优秀。外加家里没钱,没资源,没路子。

选择土博+国外博后而非国外博的理由就以下几个:

1.大部分人其实根本不懂出国留

出国又不像出家门一样,我国至少90%的人都没有护照,出个国门都费劲,还出国留学呢?当然,我身边也有几个出国的,但我深入了解了才明白两句话:

果然几乎每个留子都有一个国外的亲戚。

以及,真的想读国外博的,硕士阶段就跑了

土博就简单多了,学校官网会发招生简章。

2.对海外留学经历的硬性要求

如果不是很多工作要求海外留学经历,大部分人其实连海外博后都不想读。

3.钱和年龄

至少对于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来说,海外博后最多两年,哪怕拿博士期间的工资自费混经历也可以。但读博三年起步,钱和年限未知,并且不保证能拿到学位。

至于土博申请国外博后的难度,难道申请国外博士的难度很低吗?

同时,非大佬团队的硕士研究生其实就是25岁小孩,根本无法做出成人的决定,把自己送出去。而经历博士毕业后,至少身心都是成年人了。

4.其实很多读博的人根本不知道10043

我也是申土博后的某天,突然心血来潮想起来的。因为我们学校的性质,大概率进制裁名单,所以才去查了。

于是我问了周围一圈的人,大部分竟然都不知道。

5.其实大部分人本身就没那么优秀


2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2

TroyXC:


安慰自己罢了

真能申到美国前50谁读土博...

而且说白了那些读土博的 把时间花在申请上 估计成果直接大幅度降低 根本申不到


而且注明一些还没读土博的

土博去海外做博后的难度非常高 想去海外做博后就早点出去


2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3

董不懂在摸鱼:


根据我了解到的一手资料,香港的几所学校里最近几年招了好多个清华博士来做AP,让我很是羡慕。

最近看到好几个年轻的清华phd到港校做AP…​

www.zhihu.com/pin/1756115978583412736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侧面,一方面说明土博已经不会因为背景而减分了(至少是在号称追求国际化的港校),更重要的是说明主要还是看成果、看和研究方向跟系里的招聘是否match。

老董在这里不负责任地大胆预测一下,随着咱们国家的迅速发展和影响力急速扩大,将来大概率土博和海外博士的区别会越来越小,直到毫无任何区别。

2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3

陈安研究员:


国外的博士淘汰率太高了,课程阶段就干掉相当大的一个比例,我熟悉的学科达30%,在进阶阶段又是近乎半数。

所以最后能拿到学位的也就是30%以下,那些被干掉的人去了哪里啊?只好胡乱找个工作干。

而中国的博士生淘汰率就相当低了,甚至某种意义上说你即便稍微努力就能拿到学位

2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3

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割裂。

据说本土博士想去刷一个海外博后难度已经很大了,但是讲难听的是因为自己凭自己的能力去刷难度大。

如果在国内真的是有粗大腿的话,还是抱着大腿最好使,因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对于过招聘关来说,真10043的可以解释敌人越反对我们要越支持。另外也不是非得要刷一个美国的博后才算数,欧洲那边实力也不算差,也满足了规定。还可以导师发动面子果实,因为不是敏感学科的话国外导师最看重的就是能力问题害怕找到不靠谱的,有导师用名誉背书的话会好很多。尤其如果老师是校友或者跟那边的学校有关系的话,非常好使。比如说老师和想念的博士导师是同门的话,一句“这孩子要是不好使的话我出门让泥头车创死”录取率已经快拉满了。

对于戴帽关来说,国内的青长也是帽啊!

所以割裂就出现了。

对于很看重海归经历的学科打算走海博路线的很多硕士就出去了,不然就很难出去了。

对于一些文科完全不看重海归经历的,出去了反而对于在国内找教职很不利。



作者:ytbytlxmd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12025/answer/34741070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4

見崎花陽:


国外2023起为了给拜登政府无限发债擦屁股博士生经费消耗量涨了快一半(原来5万多的博士培养年预算变成7.5万往上了),搞得很多学校今年根本没钱招学生。

没钱读个毛,招自费博士是当学生傻么?

3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 16:54

工藤正男:


即使你要留985当老师的话,直接去国外读博也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国外博士后足够了!

我说这些是有数据支撑的,我在天大机械学院官网上爬了一下我们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专业,85后(含85年生人)青年教师的入职前的教育背景,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发现:

首先说明一下,85后是根据本科入学年份推断出来的,统一认为2003年上大学为1985年生人!以我这种筛选方法我一共筛选出35位,出生年份跨越1985~1995十年间,入职年份分布在2015年~2023年八年间。

2020年之后,再无以讲师身份入职的青椒,应该是彻底实施了非升即走政策!所以我们把2020年作为一个分水岭:

2020年前:

2020年前入职青椒共18人,占比达到51.4%,1人为博士后(助理研究员),12人为讲师,5人为副教授!

5名副教授,1人为土博+土博士后,2人为土博+海外博士后,1人为海外博士+土博士后,1人为海外博士+海外博士后,海外博士的比例40%。

12名讲师,2人为土博+海外博后,2人为海外博士+土博士后,1人为CSC博士+海外博士后,4人为CSC博士,3人为土博士后,海外博士比例经历比例仅为六分之一。

1名博士后为海外本科+博士

综合一下,海外博士占比27.77%

2020年后:

2020年之后入职的青椒共17人,占比达到48.6%,10人为博士后(助理研究员),6人为副教授/副研究员,1人为教授!

1名教授,博士和博士后均在香港的大学就读,并拿到了国家级青年人才;

6位副教授/副研究员,4人为土博+海外大学博士后组合,1人为海外博士+海外博士后,1人为土博+土博士后,这其中还有一位是四青!海外博士比例六分之一。

10名博士后,9人在博士阶段有海外经历,CSC和交流都有,1人为本科和博士均为美国知名高校,海外博士比例10%

综合一下,海外博士占比11.76%

从教职这个体系上来说,想入职就拿到副教授不必要拿海外博士学位,但至少是要有个海外的博后经历的,这个规律近8年都是如此!我觉得已经是必选项了!

无论是20年前,还是20年后,土博+海外博后或者是博士联合培养+海外博士后的组合仍是现在高校教职的主流!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每周五晚10:00视频号直播,敬请关注!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