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14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何看待留學群體中的訪問學者?
21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3

高旭:


一些訪問學者,有心玩耍無心學術,有心鍍金無心學藝,沒學點東西回國就亂吹噓,平時就做做代購。主要是半年到一年的訪問期限,除掉適應期,很難系統的進行一個深入的研究。

22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3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5755226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匿了

坐標北美,讀書加工作8年多,所讀的學校全美公立學校前20,不好但也絕對不差,因而斷斷續續認識不下2位數位國內來的訪問學者,樣本足夠我有信心寫下如下結論。

訪問學者絕對浪費國家的錢,浪費納稅人的錢。

我的結論基於以下事實:

1)這2位數的學者們能夠開口和人交流的個位數,來美以後基本就是混互稱老師的訪學圈子,圈子走的稍遠點的就是偶爾去去本地的美國教會或者華人教會。基本生活安排就是,找個好點的學區,購物比較便利的安頓下來,每個月留學基金委給的2000美金+的補貼,足夠支付房租,好點的學校還再給一筆. 

2) 日常生活基本上就是造娃,帶娃,整天逛超市,OUTLET 購物,釣魚,打獵,然後不管娃放假或沒放假的帶家人去美東美西的玩一圈。樣本中有為了造娃申請延期一年,和學校鬧的不愉快,自己花錢留了一年把娃生了再回去的。

3)沒幾個去實驗室或者學校,即便去就是去基本上就是給實驗室打打零手,幹些清潔工的活

4)學校的資源,圖書館或者本地社區的圖書館基本上沒去過,偶爾去了也是晒晒微信朋友圈。 

不一棍子打死,我相信有想出來學點東西的學者,雖然我的2位數樣本里沒有看到過這樣的。


1/17日 更新剛想起來的一個樣本:

樣本中還有一位奇葩奇女子訪問學者,女兒已經在美國某大學上學,老公在國內,這位奇女子一年內「招」了一位糟蹋塌美白老男人,一年訪學結束後再次申請出來,準備和美白老頭結婚的感覺

23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3

謝凝:


一群博士生以為訪問學者是過去也是該做實驗的,殊不知一大部分訪問學者已經帶著四五篇論文的數據量了,只需要借個平台發文章而已。


24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3


Pikalulu:


你是還沒見過孔子學院的

25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4

坐標美國中西部還算不錯的公立大學,認識的中國訪問學者基本只做五件事:

一,帶孩子來美國上學,送孩子接孩子;

二,給親朋好友做代購,奧萊貨

三,在美國各地旅遊

四,在教堂帶著父母,配偶,小孩蹭吃蹭喝

五,身體和年齡允許的情況下,生個美國國籍的二胎

沒有故意黑的意思,本人有兩三位親屬也是這麼過來的,基本沒學到什麼東西,留學基金委是真正冤大頭,有這點錢補貼給沒有funding的博士生不是更好~



作者:楊小果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67752249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6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4

王佼宇:


@狐狸先生 老師,你好。因為答覆字數有限,我重開一道答題來回答你的一些疑惑。我在國外待了有10年,從讀書到工作。本人父母都是老師,並有出國留學經歷,我家從祖父輩開始就已經接觸西方文化,祖父的飲食都是西式的。在我年幼的時候,祖父就已經開始用英語跟我交談,但一是因為當時我年紀太小,二是還是中國的環境,因此只能斷斷續續的了解西方文化。後來出國留學讀書,到工作,才開始慢慢理解西方文化,雖是10年,但還是不透徹。儘管如此,我想我還是能自信的回答你一些疑問。



首先,我想說的是,要從中式英語, 開始了解西方文化到a 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和接受西方文化,是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因為中西文化差異太大了。起碼要在國外待上5年或以上,才能初步了解。我可以看得出你文章里的照片,訪學笑得還是很含蓄。西方人凡是拍這些Party照,都是開懷大笑的,各種古怪姿勢都有。


其次,你文章里講的大部分是你學術上的內容,我們不需要了解你的學術,這個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國外大家一起相處,認識是一種緣分,我們都很珍惜這種緣分,因為自己人總是能給人溫暖。因此大家在一起要的是互相尊重,僅此而已。


三,我們不會無聊到在知乎網上荒謬的指責訪學,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例子,這個問題,現有44個回答,答題者我們大家都是不認識的,在不同的國家做不同的事情。沒必要為了訪學而去污衊誰。也不是我們讀書人的作風。


四,訪學和真正的留學生是有差別的。從英語考試,到申請學校,到選課和學校老師談方向,和西方朋友相處,到寫作業和論文,到畢業考試拿證書,這些都是需要過程來學習的。訪學的短短1,2年是不可能完全理解這些東西。理解是需要時間的。


五,中國人有個通病,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西方人能坦然的接受批評,並添加自己的意見,或一笑了之。西方人看一個國家人民的素質,不是幾個重點院校就能代表一切,而是看老百姓的素質,才能真正體現問題。


六,其實我們也有類似你文章里的相片,一起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室友生日,甚至同學朋友結婚等等這些都有。看了你寫的這篇文章,我好像又重新過了一次和訪學在一起的日子。


七,訪學是有好的,但是我也可以很老實的跟你說,相對較少。一是時間問題,二是個人在異國投資問題,三是英語問題,四是沒有任何負擔,五是名譽和信譽問題,這些都會使訪學在學術方面比起留學生壓力相對較少。


八,你列舉的一些「荒謬指責」,其實你誤會了,人各有各的自由,我們管不著,也沒有必要去理會,我也經常去買折扣物品。但是平時相處,肯定會產生矛盾,那麼如何解決矛盾,才是我們最為看重和需要理解的。


九,看得出來,你還是中國思維,你並沒有了解到西方的文化。在你的答題里你已經給你自己劃清界限。其實討論歸討論,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沒有絕對的合理和絕對的荒謬,肯定會出現不同的答案,要嘗試著去接受。


大家出國都不容易,應該互相理解和包容。本人的言論比較膚淺,也希望能聽到不同的聲音和你本人的意見。


27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5

沒有名字:


訪問學者真的是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其中的一些真的讓人一言難盡無X可說。

我遇到過超級好的訪問學者,那個姐姐(阿姨?)還包包子給我吃,經常開導我。她和她老公都是訪問學者,一起過來還帶了小孩,小孩才1歲,特別擔心小孩會吵到同住的人,租房子的時候也是各種被限制。開銷很緊,省吃儉用的,但是能讓人非常能感覺到清貧的知識分子的那種感覺,挺受教的。這樣的訪問學者挺多的。

我也見識到了讓我真的一言難盡的訪問學者。我在中餐館打工的時候,來了四個訪問學者(他們聊天自己說的),中年男性。先是對我呼來叫去,沒有一點尊重,感覺上他們心目中的服務員=沒錢+沒文化+只能干這個。一開口問我:你這邊什麼好吃,我們剛從中國過來,你要好好服務哦?然後讓我大概站在那邊講了10分鐘菜品。(不好意思,真的不是我不想服務,這邊一個人手一個小時就10多刀,老闆根本雇不了那麼多人,所以約定俗成的就是,客人盡量不佔用服務員太多時間,我是真的沒辦法陪你在哪裡慢慢聊天好嗎?)然後他們要喝酒,叫我推薦,我推薦了一個店裡面賣的比較多的,然後其中一個男人說:「如果不好喝,你要過來陪我們喝哦。」我感覺當時我臉都綠了。然後中途好幾次叫我去陪他們喝酒,我都說我在上班不能喝酒拒絕了。問我幾點鐘下班,我說我晚上12點才下(實際上11點就下了,但是當時被問的感覺真的很噁心很詭異,當時已經快10點了,怕他們說出一些有的沒的,故意說很晚)。然後幾個人露出了讓人很不舒服的表情,那種詭異的笑,我完全不知道high點在哪裡。我感覺我已經憋不出來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了,于是之後就跟一起上班的人商量再不去那個區了。最後結賬的時候高潮來了,滿目狼藉,我真的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然後,他們消費了150.X(原諒我真的記得到現在),然後給了我一張100,一張50,(加拿大這邊很少流通100和50面額的,通常剛來的人才會有)。我愣住了,一分小費沒有,還想讓我抹去零頭。我解釋我們不能抹去零頭,然後就不高興的走了。

訪問學者中的「真訪問真學者」和「假訪問真旅遊」的比例,應該就和國內的「真學者」和「酒桌上的學者」一樣吧。我殷切的希望假學者無論在哪裡,只是少數。

講真,我不管你是以什麼心態來訪問的。能不能出門之前稍微學一下這邊的禮儀或者複習一下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講真,我覺得中西餐桌禮儀差別不應該來背這個鍋,小費這個事情除外,其餘以上那種行為在中國餐桌禮儀里可以接受??講真,食不言!吃飯時要付小費的!零頭不能抹去的!吃完東西要大概收拾一下,吐出來的東西是不能扔在地上的!請盡量在獲取你需要的服務後不要過度佔用服務員的時間!還有,服務員是不陪酒的!

服務員是不陪酒的!

服務員是不陪酒的!

28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5

說實話,美國排名50之後的就不要去了。我在史丹福做訪問學生的時候,周圍的人特別努力,有清華的,浙大的,中科院的。qq群不談學術談生活不是常識嗎?你要是談實驗怎麼做我才覺得你有問題吧。

我覺得題主既然如此清高並有學術追求,卻連訪問這種不需要對方學校出錢的項目都找不到好的學校,學術是不是可以考慮quit了?

對了,去史丹福的時候,那邊老闆還幫我每個月交1000刀學費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22416119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9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6

作者:DontGU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58631930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認識的訪學老師倒都還好,因為我們是文科,很多老師英文雖然不是特別好,但是平時還是能說的,上課基本都會到,普遍是青教吧,沒什麼架子,系裡辦活動他們都挺熱心的,我們都叫他們一聲老師,他們對我們也很客氣。

想吐槽的是他們的小孩,怎麼說呢,帶孩子過來很正常,不知道這些小孩在國內怎麼樣,是不是家長聽信了美國孩子都放養這種說法,這些訪學的孩子真的讓我感覺普遍很野,沒什麼禮貌,吵鬧,哎怎麼說,沒什麼教養的感覺,訪學老師本身把孩子在這的一年當作他們的體驗和解放,孩子有些習慣他們不太會管。

另外有些訪學的太太文化水平好像不是很高,很多人在美國的生活就是整天就是蹭便宜,搶特價東西,朋友圈每天發圖展示美利堅生活,不是壞人,只是沒法讓人respect。

總體來說,我對訪學老師印象還好,只是他們的家屬有時候頗為煩人。

我想吐槽的是訪學的博士,看了他們我老感嘆國內的博士這麼好進的麼,聽他們講話,就是討論發文章,讀博就是為了發文章,沒有學術熱情也沒有計劃,就是為了發文章。好多人上課紀律不好,從不參與討論,英語差,上課喜歡看手機,有事沒事經常不來,有一學期我常年坐在一個國內訪學女生後面,見她每節課數次打開自拍攝像頭照鏡子,大多數時候埋頭刷微信,有兩次微信視頻突然打進來,下了大家一跳。另外就是明明和我們都不熟,也從來沒跟我們好好社交過,但我們一說起去那裡就提出想蹭車,彷彿自來熟,頗為尷尬。最討厭的是佔座,我們按時到教室,是付了學費的,結果沒法坐那個作為,因為她放好了自己的書包,要留給之後那個可能要遲到20分鐘的訪學夥伴,不是一次兩次這樣,大家都很有怨言。

有些來交流的博士女孩可能是活了二十五年第一次出國,之前的生活圈子也很小,感覺眼皮子好像比較淺,具體不說了。

總之我好感度最高的是單身的訪學女老師,遇到的幾個都不錯。


30楼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6

我是做訪問學者項目的,目前工作三年了。

這三年來,上百形形色色的訪學和申請者刷新了我前20多年的三觀。

鑒於我工作原因,不想說太明白,只能說,每個個體都是複雜的,不能從某一方面來評價。有的訪學拿著國家的錢,來了上課淨髮表反黨反社會言論;有的訪學放著國內優越的生活和家庭不要,過來把項目當了跳板離婚嫁了美國人;有的訪學英語一句不會,卻在短短一年內自如交流並且引進項目回國發展;有的訪學讓這邊的項目老闆給她發綠卡她要回國建立我們招生分部的;有的訪學在國內是大領導,過來因為性騷擾被告了。。。還有生孩子的帶孩子的想移民的做生意的。。太多了,我能說一個星期不重樣。但是有一點,能放棄自己的舒適圈勇敢出來學習和體驗的人,我都尊重並且儘力幫助他們。



作者:知乎用戶TcuPcs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57553834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