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14篇帖子。
(转载知乎)如何看待留学群体中的访问学者?
21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3

高旭:


一些访问学者,有心玩耍无心学术,有心镀金无心学艺,没学点东西回国就乱吹嘘,平时就做做代购。主要是半年到一年的访问期限,除掉适应期,很难系统的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

22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3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5755226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匿了

坐标北美,读书加工作8年多,所读的学校全美公立学校前20,不好但也绝对不差,因而断断续续认识不下2位数位国内来的访问学者,样本足够我有信心写下如下结论。

访问学者绝对浪费国家的钱,浪费纳税人的钱。

我的结论基于以下事实:

1)这2位数的学者们能够开口和人交流的个位数,来美以后基本就是混互称老师的访学圈子,圈子走的稍远点的就是偶尔去去本地的美国教会或者华人教会。基本生活安排就是,找个好点的学区,购物比较便利的安顿下来,每个月留学基金委给的2000美金+的补贴,足够支付房租,好点的学校还再给一笔. 

2) 日常生活基本上就是造娃,带娃,整天逛超市,OUTLET 购物,钓鱼,打猎,然后不管娃放假或没放假的带家人去美东美西的玩一圈。样本中有为了造娃申请延期一年,和学校闹的不愉快,自己花钱留了一年把娃生了再回去的。

3)没几个去实验室或者学校,即便去就是去基本上就是给实验室打打零手,干些清洁工的活

4)学校的资源,图书馆或者本地社区的图书馆基本上没去过,偶尔去了也是晒晒微信朋友圈。 

不一棍子打死,我相信有想出来学点东西的学者,虽然我的2位数样本里没有看到过这样的。


1/17日 更新刚想起来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还有一位奇葩奇女子访问学者,女儿已经在美国某大学上学,老公在国内,这位奇女子一年内“招”了一位糟蹋塌美白老男人,一年访学结束后再次申请出来,准备和美白老头结婚的感觉

23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3

谢凝:


一群博士生以为访问学者是过去也是该做实验的,殊不知一大部分访问学者已经带着四五篇论文的数据量了,只需要借个平台发文章而已。


24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3


Pikalulu:


你是还没见过孔子学院的

25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4

坐标美国中西部还算不错的公立大学,认识的中国访问学者基本只做五件事:

一,带孩子来美国上学,送孩子接孩子;

二,给亲朋好友做代购,奥莱货

三,在美国各地旅游

四,在教堂带着父母,配偶,小孩蹭吃蹭喝

五,身体和年龄允许的情况下,生个美国国籍的二胎

没有故意黑的意思,本人有两三位亲属也是这么过来的,基本没学到什么东西,留学基金委是真正冤大头,有这点钱补贴给没有funding的博士生不是更好~



作者:杨小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6775224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6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4

王佼宇:


@狐狸先生 老师,你好。因为答复字数有限,我重开一道答题来回答你的一些疑惑。我在国外待了有10年,从读书到工作。本人父母都是老师,并有出国留学经历,我家从祖父辈开始就已经接触西方文化,祖父的饮食都是西式的。在我年幼的时候,祖父就已经开始用英语跟我交谈,但一是因为当时我年纪太小,二是还是中国的环境,因此只能断断续续的了解西方文化。后来出国留学读书,到工作,才开始慢慢理解西方文化,虽是10年,但还是不透彻。尽管如此,我想我还是能自信的回答你一些疑问。



首先,我想说的是,要从中式英语, 开始了解西方文化到a 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和接受西方文化,是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中西文化差异太大了。起码要在国外待上5年或以上,才能初步了解。我可以看得出你文章里的照片,访学笑得还是很含蓄。西方人凡是拍这些Party照,都是开怀大笑的,各种古怪姿势都有。


其次,你文章里讲的大部分是你学术上的内容,我们不需要了解你的学术,这个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国外大家一起相处,认识是一种缘分,我们都很珍惜这种缘分,因为自己人总是能给人温暖。因此大家在一起要的是互相尊重,仅此而已。


三,我们不会无聊到在知乎网上荒谬的指责访学,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例子,这个问题,现有44个回答,答题者我们大家都是不认识的,在不同的国家做不同的事情。没必要为了访学而去污蔑谁。也不是我们读书人的作风。


四,访学和真正的留学生是有差别的。从英语考试,到申请学校,到选课和学校老师谈方向,和西方朋友相处,到写作业和论文,到毕业考试拿证书,这些都是需要过程来学习的。访学的短短1,2年是不可能完全理解这些东西。理解是需要时间的。


五,中国人有个通病,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西方人能坦然的接受批评,并添加自己的意见,或一笑了之。西方人看一个国家人民的素质,不是几个重点院校就能代表一切,而是看老百姓的素质,才能真正体现问题。


六,其实我们也有类似你文章里的相片,一起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室友生日,甚至同学朋友结婚等等这些都有。看了你写的这篇文章,我好像又重新过了一次和访学在一起的日子。


七,访学是有好的,但是我也可以很老实的跟你说,相对较少。一是时间问题,二是个人在异国投资问题,三是英语问题,四是没有任何负担,五是名誉和信誉问题,这些都会使访学在学术方面比起留学生压力相对较少。


八,你列举的一些“荒谬指责”,其实你误会了,人各有各的自由,我们管不着,也没有必要去理会,我也经常去买折扣物品。但是平时相处,肯定会产生矛盾,那么如何解决矛盾,才是我们最为看重和需要理解的。


九,看得出来,你还是中国思维,你并没有了解到西方的文化。在你的答题里你已经给你自己划清界限。其实讨论归讨论,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绝对的合理和绝对的荒谬,肯定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要尝试着去接受。


大家出国都不容易,应该互相理解和包容。本人的言论比较肤浅,也希望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和你本人的意见。


27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5

没有名字:


访问学者真的是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其中的一些真的让人一言难尽无X可说。

我遇到过超级好的访问学者,那个姐姐(阿姨?)还包包子给我吃,经常开导我。她和她老公都是访问学者,一起过来还带了小孩,小孩才1岁,特别担心小孩会吵到同住的人,租房子的时候也是各种被限制。开销很紧,省吃俭用的,但是能让人非常能感觉到清贫的知识分子的那种感觉,挺受教的。这样的访问学者挺多的。

我也见识到了让我真的一言难尽的访问学者。我在中餐馆打工的时候,来了四个访问学者(他们聊天自己说的),中年男性。先是对我呼来叫去,没有一点尊重,感觉上他们心目中的服务员=没钱+没文化+只能干这个。一开口问我:你这边什么好吃,我们刚从中国过来,你要好好服务哦?然后让我大概站在那边讲了10分钟菜品。(不好意思,真的不是我不想服务,这边一个人手一个小时就10多刀,老板根本雇不了那么多人,所以约定俗成的就是,客人尽量不占用服务员太多时间,我是真的没办法陪你在哪里慢慢聊天好吗?)然后他们要喝酒,叫我推荐,我推荐了一个店里面卖的比较多的,然后其中一个男人说:“如果不好喝,你要过来陪我们喝哦。”我感觉当时我脸都绿了。然后中途好几次叫我去陪他们喝酒,我都说我在上班不能喝酒拒绝了。问我几点钟下班,我说我晚上12点才下(实际上11点就下了,但是当时被问的感觉真的很恶心很诡异,当时已经快10点了,怕他们说出一些有的没的,故意说很晚)。然后几个人露出了让人很不舒服的表情,那种诡异的笑,我完全不知道high点在哪里。我感觉我已经憋不出来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了,于是之后就跟一起上班的人商量再不去那个区了。最后结账的时候高潮来了,满目狼藉,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然后,他们消费了150.X(原谅我真的记得到现在),然后给了我一张100,一张50,(加拿大这边很少流通100和50面额的,通常刚来的人才会有)。我愣住了,一分小费没有,还想让我抹去零头。我解释我们不能抹去零头,然后就不高兴的走了。

访问学者中的“真访问真学者”和“假访问真旅游”的比例,应该就和国内的“真学者”和“酒桌上的学者”一样吧。我殷切的希望假学者无论在哪里,只是少数。

讲真,我不管你是以什么心态来访问的。能不能出门之前稍微学一下这边的礼仪或者复习一下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讲真,我觉得中西餐桌礼仪差别不应该来背这个锅,小费这个事情除外,其余以上那种行为在中国餐桌礼仪里可以接受??讲真,食不言!吃饭时要付小费的!零头不能抹去的!吃完东西要大概收拾一下,吐出来的东西是不能扔在地上的!请尽量在获取你需要的服务后不要过度占用服务员的时间!还有,服务员是不陪酒的!

服务员是不陪酒的!

服务员是不陪酒的!

28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5

说实话,美国排名50之后的就不要去了。我在斯坦福做访问学生的时候,周围的人特别努力,有清华的,浙大的,中科院的。qq群不谈学术谈生活不是常识吗?你要是谈实验怎么做我才觉得你有问题吧。

我觉得题主既然如此清高并有学术追求,却连访问这种不需要对方学校出钱的项目都找不到好的学校,学术是不是可以考虑quit了?

对了,去斯坦福的时候,那边老板还帮我每个月交1000刀学费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2241611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9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6

作者:DontG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5863193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认识的访学老师倒都还好,因为我们是文科,很多老师英文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平时还是能说的,上课基本都会到,普遍是青教吧,没什么架子,系里办活动他们都挺热心的,我们都叫他们一声老师,他们对我们也很客气。

想吐槽的是他们的小孩,怎么说呢,带孩子过来很正常,不知道这些小孩在国内怎么样,是不是家长听信了美国孩子都放养这种说法,这些访学的孩子真的让我感觉普遍很野,没什么礼貌,吵闹,哎怎么说,没什么教养的感觉,访学老师本身把孩子在这的一年当作他们的体验和解放,孩子有些习惯他们不太会管。

另外有些访学的太太文化水平好像不是很高,很多人在美国的生活就是整天就是蹭便宜,抢特价东西,朋友圈每天发图展示美利坚生活,不是坏人,只是没法让人respect。

总体来说,我对访学老师印象还好,只是他们的家属有时候颇为烦人。

我想吐槽的是访学的博士,看了他们我老感叹国内的博士这么好进的么,听他们讲话,就是讨论发文章,读博就是为了发文章,没有学术热情也没有计划,就是为了发文章。好多人上课纪律不好,从不参与讨论,英语差,上课喜欢看手机,有事没事经常不来,有一学期我常年坐在一个国内访学女生后面,见她每节课数次打开自拍摄像头照镜子,大多数时候埋头刷微信,有两次微信视频突然打进来,下了大家一跳。另外就是明明和我们都不熟,也从来没跟我们好好社交过,但我们一说起去那里就提出想蹭车,仿佛自来熟,颇为尴尬。最讨厌的是占座,我们按时到教室,是付了学费的,结果没法坐那个作为,因为她放好了自己的书包,要留给之后那个可能要迟到20分钟的访学伙伴,不是一次两次这样,大家都很有怨言。

有些来交流的博士女孩可能是活了二十五年第一次出国,之前的生活圈子也很小,感觉眼皮子好像比较浅,具体不说了。

总之我好感度最高的是单身的访学女老师,遇到的几个都不错。


30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36

我是做访问学者项目的,目前工作三年了。

这三年来,上百形形色色的访学和申请者刷新了我前20多年的三观。

鉴于我工作原因,不想说太明白,只能说,每个个体都是复杂的,不能从某一方面来评价。有的访学拿着国家的钱,来了上课净发表反党反社会言论;有的访学放着国内优越的生活和家庭不要,过来把项目当了跳板离婚嫁了美国人;有的访学英语一句不会,却在短短一年内自如交流并且引进项目回国发展;有的访学让这边的项目老板给她发绿卡她要回国建立我们招生分部的;有的访学在国内是大领导,过来因为性骚扰被告了。。。还有生孩子的带孩子的想移民的做生意的。。太多了,我能说一个星期不重样。但是有一点,能放弃自己的舒适圈勇敢出来学习和体验的人,我都尊重并且尽力帮助他们。



作者:知乎用户TcuPc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3848/answer/5755383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