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0篇帖子。
(轉載知乎)西班牙為什麼全國都是「自治區」?
2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35

雲中閣主雲中子:


類似部分皇漢的漢族自治區提議

2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36

BluE:


西班牙之所以對建立自治區,這跟他的歷史發展有着重要的關係。

一、自治民族觀念

地處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東北部是比利牛斯山脈,西側的大西洋,因為山脈阻擋,故而西班牙與歐洲大陸往來較少,但南側卻只與北非相隔直布羅陀海峽,這也造成了西班牙極易受到北非的干擾。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伊比利亞半島的早期歷史與環地中海居住地區歷史區別不大,都是有着被殖民的歷史。來自北非和東南歐的強大國家人經常會運用武力的手段企圖征服伊比利亞半島,在公元前218年,羅馬人終於將其收入囊中,這塊土地也就成了帝國的邊遠行省。

與其他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邦國一樣,這裡的人也不得不被迫接受着優勢文明的輸出,這時候這塊土地上強烈的獨行傾向並沒有被開發出來,而且當時這裡的其化形態也與人們所知的西班牙文明形態有着很大的不同。

甚至那時這塊土地的首府也不是巴塞隆拿,而是如今的次級城市塔拉戈納。一切都從羅馬帝國衰落開始有了很多大的改變。

起初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西班牙只是作為一個邊遠行省存在,接受着羅馬帝國帶來的文明。跟歐洲大陸居民一樣,這裡的人也是信奉基督教,甚至在公元前19年後,在羅馬帝國500年統治下,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人也被徹底"拉丁化"。

5世紀初時,羅馬帝國中部分哥德人

叛變,橫掃已經油盡燈枯的羅馬帝國,而伊比利亞半島作為邊遠行省的邊遠地區,也逐漸從帝國管理系統

中失控了。就這樣,隨着羅馬帝國的衰落

,日耳曼人中的一支——西哥德人在飽嘗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之後也在帝國的默許之下,選擇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上生存了。

在民族融合中,西哥德人對基督教的領悟也達到了新的高度,更是在後來將基督教定為了國教,就這樣在羅馬文化與西哥德人的入侵下,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形成了卡斯蒂利亞

、加泰羅尼亞、加利西亞等多個不同的民族。

在西哥德王國

的統治下,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那一時期國力鼎盛,其實之所以西哥德帝國

能夠這麼快的發展,也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地緣因素,西哥德帝國地處伊比利亞半島,扼守西北地中海沿岸的貿易通道——直布羅陀海峽,控制歐洲與北非貿易進出,自然在經濟發展上就有了先機。

其次,民族因素,西哥德王國在佔領伊比利亞半島近百年的時間中,驍勇善戰,直接讓伊比利亞半島脫離了羅馬帝國的管控,使西羅馬帝國

能夠獨自發展,自主權大大增強。

就這樣,西哥德王國管轄範圍大增。在迅速發展的同時,西哥德王國四周危機重重。在其統治的後期,一股來自地中海東側東西方商品集散地的勢力自阿拉伯半島興起。

此時的地中海東側儼然是塊肥肉,多方勢力虎視眈眈,雖有東羅馬帝國

控制,但東邊伊朗高原與兩河流域的波斯帝國

也想要分一杯羹,就這樣兩大帝國為爭奪阿拉伯半島爆發了長久的戰爭。

到8世紀時,整個阿拉伯帝國

已經成為了歷史上最具有擴張性的倭馬亞王朝

,成為了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帝國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另一個最為強大的國家是與之遙遙相望的東方大唐。有了這樣的基礎,阿拉伯帝國盯上了與其相距13千米海峽的伊比利亞半島。

西哥德王國失守之後,原有的西哥德王國貴族逃到比利牛斯山脈以南,看起來佔領伊比利亞半島的北非阿拉伯人

與西哥德人之間只存在着國家紛爭,但實際上二者還有着強烈的宗教衝突,基督教徒與北非阿拉伯人之間戰事連連。

逃離的西哥德貴族與伊比利亞半島上因為宗教政策壓迫的西哥德人在宗教的旗幟下,開展了艱苦的失地收復戰爭。在這一過程中,西哥德人

也逐漸在那裡重新建立了信奉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亞、阿拉貢

、加泰羅尼亞等王國。

後來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選擇聯姻,以強大基督教,通過聯姻,這兩個國家也成為了基督教中最強大的國家,但因為各種原因,兩個國家還是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聯姻從來不只是局限於一代,後來的兩個王國也一直保持着聯姻的傳統,而到了1469年,兩國再次進行聯姻。因為兩國實力懸殊,所以在十年之後,兩國進行了聯合,雖有明確控制權,但還是各自管轄各自國家。

至1492年,北非阿拉伯帝國的首都格拉納達

陷落,西班牙完成光復與統一。而西班牙也因為一直以來自治的民族觀念而形成了雙王領導下的鬆散聯合,其推行的自治政策更是進一步的導致了各王國之間各自為政,甚至在西班牙王國

之下的各個王國都會徵收過路費。

從西班牙悠久的歷史中,這種民族自治觀念由來已久,從西哥德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開始,這塊土地就有着民族差異的因素,而到信奉伊斯蘭教的北非阿拉伯人入侵。

兩個宗教之間的歧義徹底激發了半島矛盾,讓宗教信仰極強的西哥德人成立了不少小的王國,而這些王國在西班牙成立之前的強烈獨立性,也影響了後來西班牙數百年的政治生活,西班牙中央與地方的權力,也是一直在博弈。

二、中央集權與地方民族主義

西班牙是帝國,既然是帝國,就一定會想辦法加強自身中央集權,統一之後的西班牙王國因為地處地中海自然對大西洋虎視眈眈,再加上葡萄牙海外擴張帶來了大量的財富,深深刺激了西班牙國王的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這一代西班牙國王想的早已不是通過聯姻這種手段趕走北非阿拉伯人,而是擁有一個真正有凝聚力的西班牙王國。西班牙國王就想到了好辦法,原本在歐洲大陸普遍存在的地方主義

也在西班牙顯得尤其厲害。

在16-17世紀,統一的西班牙王國境內,卡斯蒂爾、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等各個小王國,都有自己的等級會議和總督,擁有着極大的自治權,甚至可以說,西班牙國王對其約束時少之又少的,最重要的是,各個王國之間法律、貨幣和稅制也是獨立的。

三十年戰爭期間,西班牙國王終於下定決心攬回權力——全國徵稅,但自由慣了的各小王國人民又怎麼會聽他指揮?他的舉動直接激起加泰羅尼亞人

的反對,而卡斯蒂利亞更是將軍隊開往該地,試圖一決勝負。

在三十年戰爭之後,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

看到了地方權力過大的危害,而為避免類似的情況再發生,他取消了反抗地區的自治立法等特權,這也讓西班牙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步入了正軌。

但西班牙的中央集權過程並不徹底,取得的結果也不盡人意,像巴斯克

因為戰爭的時候效忠菲力而保留下了自治特權。

此後西班牙進入穩定時期,後來再次出現王位爭奪,反抗軍們又是以地方的名義向中央索要權力,試圖再次維護地方自治

,但戰爭以國王勝利告終,國王在戰後進一步收回加泰羅尼亞、巴克斯

等地區的自治權利,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

從幾百年數代西班牙國王回收權力的歷程中不難看出,收權之路困難重重,這歸咎於上文中提到的歷史淵源,本身就是各個小王國聯合而成,自身鬆散,各自為政,稍強加壓力就會激起更深層次的民族主義,所以無論中央再想集權,也不敢邁出這一步。

三、地形

以高原為主的西班牙地勢,平均海拔在600-800米,北邊是長約430公里的比利牛斯山脈,形成西班牙與法國的界山。而在西班牙內部地區,穆拉森山

海拔是伊比利亞半島的屋脊,伊比利亞半島中部的梅塞塔高原

是一個山脈環繞的閉塞性高原,故而整個西班牙王國與外界聯繫就極為不便。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對於西班牙來說,群山一直是其近代西班牙國家試圖整合時面對的頭號強敵。更是因為這個原因,從17世紀以來,民族市場就遲遲無法形成、生產要素及產品跨地區流動成本過高、各族群的相對隔離狀態難以打破。

在國家治理的時候,加上一開始採用的小王國聯合的歷史傳統,加之天然屏障阻隔,小王國"不服管教"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自治區的傳統也就這樣一直被保存下來了。

四、如今西班牙

後來西班牙在1978年將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自治區自此成為西班牙地方最高一級的行政區劃,這種模式也延續至今。西班牙也因此成為了唯一一個全國都是自治區的國家。

西班牙之所以走全部自治區的道路,既有着歷史、地形等不得不的原因,也有一些故意為之的原因:

首先,各個自治區各有特色,雖各自為政,但每個自治區都有自己本地區最強的特色,有利於地區間文化發展;其次,權力下放的緩解了中央、地方的矛盾,也發揮了地方的自主性,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2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36

本質是西班牙這個國家缺乏統一的民族認同缺乏作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的合法性。西班牙的領土範圍是通過條約以及聯姻形成共同統治而確立缺乏同一個民族同一個國家的認同感。

在第二共和國期間的因為西班牙內戰的爆發強行打斷了西班牙的現代化道路導致統一民族認同崩潰。隨後就是佛朗哥進行了對於加泰羅尼亞及其他民族地區的殘酷鎮壓強行推行西班牙語以及西班牙民族認同。

在民主化的過程原本應該解決西班牙的非主體民族地區的問題。非主體民族地區的訴求是自治然後通過地區公投獨立。

西班牙的執政當局通過在全國的自治化運動事實上掩蓋了非主體民族地區的分離危機。導致非主體民族地區得到了部分安撫畢竟已經自治了邁向獨立或許可以期待。

但是自治化運動的導致的非主體民族地區的獨立傾向被固化使一個統一的西班牙民族的認同幾乎不可能實現。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危機導致中央政府失能或者崩潰非主體民族地區能夠很簡單地利用自治當局的組織架構迅速完成獨立公投甚至組織武裝力量。到時候自治區難免不會兔死狐悲一起架空西班牙政府導致西班牙徹底分崩離析。




作者:WUYEYOUMING時代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2291748/answer/333261899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36

曾幾何:


猜猜為什麼最近十年,尤其2024年歐洲杯拿冠軍的板鴨國家足球隊,主體幾乎清一色的巴薩(加泰)+皇社/畢爾巴鄂(巴斯克)球員教練,以皇馬和馬競為代表的卡斯蒂亞球隊反而大踏步搞國際化?


2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36

焦木頭:


你既然要開窗子,那我就開個門好了。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2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37
作者:19 11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2291748/answer/363314533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當年伊比利亞半島還是歸穆斯林管的時候,北邊就有一堆基督教小國了,比如卡斯蒂利亞、阿拉貢、納瓦拉、萊昂,經常從穆斯林手裡拿地盤。到12世紀已經收復了半個伊比利亞,甚至把穆斯林都趕到了格拉納達

西班牙國家怎麼形成的。1479年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和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聯姻,建立共主邦聯西班牙,繼續對穆斯林進行征伐,直到1492年攻陷格拉納達,穆斯林統治結束。期間兩國都保留自己的政體,人搞自治區是有歷史淵源的

2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37

xytyyy:


這是對佛大帥體制的徹底反攻倒算。

2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37


西日韓留學呂老師:


西班牙的政體就是君主立憲。那麼就是大部分的西班牙的這些大區都是有自己的獨立權。也就是說這種獨立的自己來決策自己大區的政策的權益或者是權限,只要不違反整體國家的基本的要求或者是基本給的政策就可以。

而且不同的地區確實語言會有差異,同時也會有生活或者文化上的差異,那確實不同的政策不可能全部在每一個區域都要執行。甚至就是這個國家很多的地區的不同移民的文化也不同。那自然就是貧富差異或者是說這種實際的經濟上的差異那還是要有不同的制定的標準。



很多的你都能看到,就是包括教育或者文化的政策都是有國家的教育部或者是不同的部門來去進行指導和進行規定,但是具體的政策的執行或者具體的一些安排,那可能都有不同的變化。

2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37

瓷末:


和一級行政區全是王國的帝國時代比起來,全是自治區已經是很大進步了

3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38

Cyber commander:


倭馬亞王朝

收復失地運動

加泰羅尼亞叛亂

西班牙內戰

伊比利亞半島的事為什麼總是這麼糟糕.jpg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