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糯媽慢成長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71993285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起丹麥,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安徒生童話。安徒生筆下美麗的小美人魚,她的銅像一直守護在哥本哈根的海邊,現已成為丹麥一道獨特的風景。
丹麥這座神秘的北歐國度,除了有童話,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玩具製造商——樂高公司。樂高公司市值約為146億美元,現存的樂高積木有5600億片,平均每人86片,每秒鐘就會賣出7套樂高玩具。這裡絕對稱得上是樂高愛好者的天堂。
即使你既不愛童話,也不愛樂高,也會被丹麥另一個名字所吸引——全球最幸福的國度。聯合國首次發佈「全球幸福指數」報告,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幸福程度,丹麥成為全球最幸福國度,於10分滿分中獲近8分。
丹麥還擁有許多的之最,都彰顯了這裡的自由與包容:這裡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餐廳——哥本哈根的諾瑪餐廳;世界上信任度最高的國度,對等級制度容忍度極低;世界上第一個成立環保部的國家;歐洲法定工作時間最短的國家;歐洲結婚率最高的國家;世界上第一個承認同性夫妻為合法伴侶的國家;第一個允許無須變性既可依法變更性別的歐洲國家等等。

坐擁如此高評價的丹麥,既讓人神往,卻也帶給人一種神秘之感。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丹麥、了解丹麥人的生活、了解丹麥作為最幸福國度的原因,由英國作家海倫·拉塞爾的寫的《丹麥一年》絕對會帶給你想要的答案。
海倫·拉塞爾之前是一名時尚雜誌記者,看似光鮮充實的生活下,其實是一顆疲憊緊張的心。拉塞爾與丈夫住在倫敦郊區,每天往返的通勤時間就足以毀掉一天的好心情。剛剛還清的助學貸款的經濟壓力與工作壓力,讓拉塞爾33歲還一直沒有自己的孩子,為此不得不連續兩年,每天注射荷爾蒙,這也是她內心的一根刺。
偶然的機會,拉塞爾決定跟隨丈夫一起喬遷到丹麥生活一年。在這一年中,拉塞爾一直以記者的好奇心從多個維度去探索丹麥成為世界上最幸福國家的原因。全書以一年為期,分為12個月,在每個月中拉塞爾都會從自己在丹麥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試圖找到的答案來詮釋丹麥幸福的原因。這也讓讀者更加接近丹麥的生活、文化和習俗。
那麼,生活在童話中的丹麥為何成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度呢?
01. 完美的工作-生活平衡點
拉塞爾的丈夫在丹麥的樂高公司工作,所以在書中拉塞爾喚他為樂高男。樂高男初到丹麥,很快就適應融入到這個異鄉的企業中。
在丹麥,上班的時間是早八晚四,每天下午四點是當地的交通擁堵時間。丹麥公司不主張全勤,如果是周五的話,八點半之前到公司就行,下午下班的時間會更早。
丹麥人愛烘焙,愛蛋糕,所以即使是開會,都會供應很多的咖啡和麵包,隨便一個慶祝的理由,都會準備蛋糕,不停的吃吃吃。慶祝不僅要有美食,還要有音樂,樂高男的公司有一支辦公室樂隊,隨時準備演出。
如果在這樣的氛圍中工作,是否會增加你的幸福感呢?
其實,丹麥人幸福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工作-生活平衡。工作時,丹麥人就全身心工作,其餘時間就是享受生活。
丹麥每周法定工作時間是37小時,是歐洲國家工作時間最短的。根據丹麥統計局數據顯示,丹麥人實際的工作時間更短,只有34小時。而且每年有5個星期的帶薪假期,13天的公共假期,折合下來,丹麥人平均每個月只需要工作18.5天。
丹麥人儘管工作時間不長,但由於他們十分享受工作,所以總是全身心投入。
丹麥人很注意自己選擇工作的權利,所以如果覺得自己的工作不幸福,或者沒有意義,他們會果斷選擇離開。
丹麥人辭職如此果斷勇敢,得益於福利系統提供的安全保障。丹麥人辭職後有五個星期的留驗期,之後便可以跟遭到解僱的人一樣獲得同樣的福利待遇——兩年之內領取原薪水的80%-90%。丹麥的勞動力市場有一種「彈性安全」模式——一個富有彈性且相對安全的勞動力市場意味着僱員很容易遭到解僱,但是他們會受到政府保護和照管,直到他們找到喜歡的工作,期間的支出全部由財政負擔。統計數據顯示,25%的丹麥勞動力每年跳槽一次,40%失業人員會在3個月內找到新工作,而丹麥的失業率僅為5%。
可見,丹麥極具人情味的工作福利系統,不僅讓大部分丹麥人敢於嘗試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刺激了丹麥人享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熱情。
02. 不畏離婚,嚮往結婚
在這個幸福的國家,丹麥的離婚率高居歐洲第四,丹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42.7%的夫妻最後會以離婚收場。
如此之高的離婚率,究其原因是因為在丹麥,兩性都能獲得體面的工資,女性不必依賴她們的丈夫。大多數母親生完孩子之後就會返回職場,政府會負擔3/4的撫育費——所以如果兩個人合不來的話,也不用因為經濟原因而勉強在一起。
而且丹麥的離婚手續非常簡單,如果雙方同意,只需要在網上填寫一張表格,1-3周後申請被受理,離婚令就會被寄出。
所以,在丹麥,人們不會因為外在經濟問題而影響自己對婚姻的判斷,如果不愛了,就選擇分手,絕對不會委曲求全湊合生活。
與歐洲排行第四的離婚率相比,丹麥人的結婚率卻是歐洲最高的。丹麥人不會因為離婚就畏懼婚姻,再婚對於他們來說,是選擇幸福的權利。
丹麥式天倫之樂的秘訣似乎在於,如果你對每天跟你一起醒來的枕邊人不滿意,那就換一個——要是你喜歡上別的東西(或其他人),那就去大膽追求。正如友善的鄰居說的那樣:「丹麥人非常熱衷於結婚,所以我們不介意多結幾次。而且大多數人相當自由。」
對於婚姻,丹麥人嚮往結婚,卻也不畏離婚,除了好的福利制度做後盾,丹麥人自由、不委曲求全的性格也註定不會讓他們被困於不幸福的婚姻之中。
03. 最適合生孩子的國度
丹麥不僅鼓勵公民生孩子,還具有一套完整的教育育兒系統。
「丹麥寶寶」從六個月到六歲之間,就可以安排進入日托幼兒園。孩子在幼兒園生活上不僅可以得到細心的照顧,在娛樂上也可以玩的盡興。老師從來不會限制孩子自由玩耍的天性,反而會一直帶領孩子去探索好奇的世界。這也讓父母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去工作。
六歲以後,丹麥孩子們就要進入公立學校學習,未來的十年內都會與相同的同班同學一起學習知識。求學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跟相同的人做同學,據說有助於孩子們建立安全感,也能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去發現丹麥教育的支撐:平等與自主。
丹麥教育的主旨是發展孩子們的社交、認知能力和基於經驗的學習能力。學校鼓勵學生對現有的體系提出批評。因此,自我成長史丹麥教育的重頭戲。
丹麥看似寬鬆的教育制度,應該算是成功的,因為從丹麥全球人才指數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數據來源於海德思哲
全球諮詢公司的研究)的數據上看,它是顯而易見的。
這樣完整的教育系統,如果你認為是建立在金錢的代價上,那就錯了。
丹麥政府認為教育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人們不該為此花錢。所以政府會承擔孩子教育費用的75%的,也會提供很多免費的開拓思維的教學,提供助學金等手段來減輕開支。這意味着在丹麥,學生是沒有金錢方面的擔憂的,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而不是為了掙錢而讀書。
所以說,丹麥人一出生就把其他人甩了幾條街,餘生只是幸福的延續而已。
04. 物有所值的重稅
在丹麥,生活成本是很高的。其中最讓人感嘆的就是交稅。
收入低於42800丹麥克朗
的人,可以免稅;收入在42800到449000丹麥克朗的人,需要交納37%的稅;高於這一收入的需要交51.7%的稅。而且每個都要自動交納8%的社會治安稅,所有商品徵收25%的附加稅等等。
面對如此高昂的稅收,丹麥人的態度很明確,他們認為自己交納的稅是物有所值的,因為丹麥人的生活是離不開政府服務的。
在丹麥,政府將12%的GDP用在醫療上,這樣非常有效而且足以覆蓋所有人。這讓丹麥人享有專業、高效、且價格低廉的醫療系統。
而且對於高收入人群的高稅收,也被政府充分利用於公民教育與福利政策。這也保障了丹麥人自身幸福指數的提升。
可見,丹麥人幸福的最根本源於政府的保障,高稅收對應了健全的政府服務,這讓丹麥人贏在了起跑線上。
《丹麥一年》作者嘗試從多個角度帶領讀者找尋丹麥人幸福的原因,而在這個過程中拉塞爾自己就收穫了幸福。在結尾,樂高男與公司續約,要在丹麥繼續生活一年,而且拉塞爾有了自己的小紅毛兒子,人生迎來期待已久的母親角色。
如果你想了解丹麥,建議你可以讀《丹麥一年》,丹麥遠比童話王國更加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