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tjp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52170/answer/22625001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日本工作,您大機率有面臨轉職換公司的時候,那麼在選擇公司之前,您一定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下日本公司的特點、職業前景、福利待遇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從而從其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公司。本篇我們講的是日本公司種類介紹(一)之日本本土公司,我們將從日本公司的特點,以及日本公司的三大種類進行詳細說明,接下來我們開始吧。

本篇文章目次:
1. 日本企業的特點
2. 日本企業的分類
①財閥企業
②事業型公司
③業務委託(Sler)公司
這裡所說的日本企業,廣泛指企業的實際控制人為日本人或者實際控股為日本企業的公司。那些CEO是日本人但是實際出資是日本國外的個人或團體的企業不算日本企業。
1. 純日本企業的特點

■ 保守
大和民族是一個非常保守的民族,所以日本人控制的日企也都非常保守。比如接受新事物新技術的速度非常慢,年功序列(升職加薪的時候按資歷排序而不是按能力),等級森嚴導致決策效率底下,下情傳達不到上層等等。
■ 穩定
日本企業很少主動開除員工,也很少實行末位淘汰等制度。因此,只要公司不倒閉,員工不違法違規,工作的穩定性就很好,不用操心丟工作的問題。而且,得益於政府的監管,現在的日本企業都會充分考慮員工的工作心情,都會努力營造一個相對和諧穩定的工作氛圍。
■ 低工資高福利
同等條件下,日本企業的工資要比外資企業低一些。但是考慮到一般日本企業都有退職金,沒有的話也會有企業型確定處出年金,而外資(包括中國公司)只有工資和獎金,很少有年金等福利,因此雖然單純從年收上來看日企收入低於外企,但是算上退職金,年金以及其他福利待遇,日企的綜合收入不比外企低。
2. 日本企業的分類
我們在這裡把日本企業分為三類:財團企業,事業型企業和業務委託(SIer)企業。以下一一介紹。
一、財團企業

這裡所謂的財團企業,是能夠左右日本政治經濟政策的財團的下屬企業。日本財團是「以資本為紐帶」的「財團型」企業集團,其特點是:各成員企業之間呈環狀持股,是「以資本為紐帶」的。但是,各成員企業之間只是一種橫向聯合,主要是為了相互提攜業務,因而它只是鬆散的聯合體。雖然集團也有核心(主要以大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主),最高權力機構是「經理會」,但集團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集團本身不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
日本財團以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勸銀等六大財團最為龐大,從而構成日本著名的六大財團型企業集團。三菱財團、三井財團、住友財團是在原三菱銀行、三井銀行、住友銀行的基礎上,聯合原財閥的一些企業再加上一些新加入的企業組合而成。
而富士財團、三和財團、第一勸銀財團沒有以前的銀行組織基礎,是分別以富士銀行、三和銀行、第一勸業銀行為中心聯繫其它企業組成的新財團。
● 三菱財團
成立於1954年,共有28家大企業組成,是日本最大的企業集團。其核心企業有:東京三菱銀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三菱汽車、三菱電機、本田技研、麒麟啤酒、旭玻璃等。
該集團主要以汽車、成套設備、軍火、電子、石油化學、飛機、造船、核能等產業為重點,並致力於城市住宅開發和新材料開發等,控制著日本的軍火工業。經理會稱「金曜會」(金曜會,每月第二個星期五聚會,日語星期五為「金曜日」)。
● 三井財團
成立於1961年,目前有25家大企業組成。其中三井銀行、三井物產、三井不動產公司是財團的三大支柱企業。其核心企業有櫻花銀行、三井物產、新王子製紙、東芝、索尼、三洋、豐田汽車、三越、東麗、三井不動產等。
該財團在化工、重型機械、綜合電機、汽車製造、房地產、核發電、半導體、醫療及辦公電子設備等行業擁有優勢。經理會稱「二木會」(「二木會」,每月第二個星期四聚會,日語星期四為「木曜日」)。
● 住友財團
成立於1951年,目前有20家大企業組成。該財團在金屬業、金融業以及電力產業方面有較強的實力。其核心大企業有住友銀行、住友金屬、住友化學、住友電工、住友商事、松下電器、日本電器(NEC)、三洋電機、朝日啤酒等。
在石油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精細化工等部門有基礎,後來又經營海洋開發和核能。經理會稱「白水會」(白水會,住友財閥起源的「泉屋」的「泉」字分拆為「白水」)。

● 富士財團
日本人稱富士山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集團又稱芙蓉集團,成立於1966年,目前有29家大企業組成。該財團在日本製造業、商業和金融業等各重要領域有較大的影響力。
其核心企業有富士銀行、日產汽車、日本鋼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紅、佳能、以及日本生產軸承最大企業「日本精工」 及農業機械最大廠家「久保田」等。
以紡織業起家的丸紅商社為日本的大型綜合商社,是廣東省的「省長顧問」企業,在廣東省的投資企業有10多家。經理會稱「芙蓉會」(芙蓉會,得名於「芙蓉集團」)。
● 三和財團
成立於1967年,目前有44家大企業組成。其核心企業有三和銀行、日商岩井、日本電信電話(NTT)、日綿、科思摩石油、神戶制鋼所、夏普、日本通運、積水化學工業等。
其中日商岩井及日綿居日本九大商社之列。該財團在鋼鐵製造業、通訊業、液化氣、陶瓷、橡膠等行業有較強實力。經理會稱 「三水會」(三水會,每月第三個星期三聚會,日語星期三為「水曜日」)。
● 勸銀財團
成立於1978年,目前有48家大企業組成。該財團是六大財團中成立時間最晚但卻是成員最多的一個財團。其核心企業有第一勸業銀行、伊藤忠商事、富士通、兼松、清水建設、川崎制鐵、旭化成工業、富士電機、橫濱橡膠等。該財團在化工纖維、金融、光通訊、計算機、石油開發、食品等方面較有優勢。經理會稱「三金會」(三金會,每月第三個星期五聚會,日語星期五為「金曜日」)。
另外,日本興業銀行、富士銀行、第一勸業銀行宣佈於2000年9月組建瑞穗銀行,成為當年世界第一大銀行。三和銀行、東海銀行和東京信託銀行宣佈於2001年4月合併,組成日本聯合銀行。住友銀行和櫻花銀行也宣佈於2001年4月組成三井住友銀行。
2005年10月,三菱東京金融控股集團和日本聯合金融控股集團合併,組建三菱東京UFJ金融集團,成為日本第一大金融控股集團。至此,六大財團的核心銀行,已經通過合併和混業經營,重組為三大金融控股集團。

入職財團企業的優勢:
■ 穩定
財團下屬企業幾乎都是日本經濟的支柱,因此輕易不會倒閉。退一萬步說,即使經營不善倒閉了,為了維護社會穩定,日本政府也會出手拯救。因此,能夠入職這些財團的下屬企業,基本就是端了鐵飯碗。
■ 福利
這些企業明面上的年收一般不會太高,但是因為福利待遇好,例如高額的退職金,各種補助等等,收入還是很可觀的。另外,因為這些企業加入的員工保險組合都是日本最好的,因此福利厚生方面的待遇也很好。而且,這些財團企業評價員工的標準基本都是年功序列,呆的時間長了,即使績效一般工資也會漲,而且很少有降工資的情況。
■ 社會地位
因為進入這些財團企業的日本人幾乎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因此日本人普遍認為能夠在裡面工作的都是大和民族的精英,會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如果能幹上管理職,那更會高人一等了。

入職財團企業的缺點
■ 工作氛圍
這些企業都是傳統的日本企業,所以都有傳統日本企業的通病:職場凌霸。這裡有著極其強烈的上下級區分,下級對上級要絕對服從,上級欺負下屬,對下屬呼來喝去,甚至高聲喝罵也是屢見不鮮。
但是,隨著日本自殺率逐年提高,以及電通東大女畢業生跳樓等社會影響極大的事件,日本政府逐漸加強對職場凌霸的監管。現在的日本企業都比較重視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但是相比歐美企業,對外國人就沒那麼友好,社風也沒有那麼開放。
■ 入職難度
前面說過,入職這些企業的大學生都是日本名牌大學畢業的,因此中途入職這樣的公司,至少也是日本名牌大學差不多檔次的大學出身,而且要在水平差不多的企業工作過並且有突出的成績。對於外國人來說,進入這樣的企業首先要完全了解日本文化,尤其是要了解日本人。
其次,日語必須要達到接近日本人的水平,最好是在日本念過書有日本大學的學位。最後,這樣的企業需要的人才大多是管理型人才,需要有極強的溝通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因此,對於中國人來說,進入這樣的企業需要有過人的工作能力和極高的語言能力,入職難度相當大。
二、日本事業公司

這裡所說的【事業公司】,日文稱為【メーカー】是指財團企業以外,由個人創立,公司主業是開發自己的產品(包括自社開發的軟體或app),或者自己提供服務的公司。但是,那些主業是業務委託/人員派遣的,只是有點閒錢搞點產品作為公司副業的,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內。
日本事業公司的特點主要有:
■ 產品驅動
日本事業公司基本都是產品驅動型公司。公司高層負責戰略布局,只提出需求,就是「我要個什麼東西,能實現什麼功能」,然後給出一個時間點,要搶在什麼時間點上線這個產品。
如果有現成的團隊,那麼由這個團隊去完成。如果沒有,那麼就要現招聘人員或者從別的團隊抽人來組成團隊。因此事業公司的工作都是跟公司內部人士打交道,工作都是圍著產品或者服務展開。
■ 高福利
事業公司的產品或者服務都具有特殊性,因此留住員工是各個事業公司的第一要務。為了保持員工的穩定性,公司都會想方設法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
比如除了紙面上的收入以外,很多公司會提供兒童補助,住宅補助等不用交稅的收入。另外,事業公司會有退職金或者企業處出年金等退休後保障福利。
■ 壓力小
上面提到過,事業公司的工作內容,大部分是社內工作,也就是說,平時主要和自己公司人打交道。在日本,相比對應客戶,對社內調整就會容易很多。納期,資源,甚至哪天不想加班都可以調整。
因此,相比那些業務委託公司天天和客戶的人打交道,社內工作的期限相對寬鬆,要求相對較低,對員工的容錯程度較高,可調整的範圍也相對較大,工作起來壓力小很多。

日本比較有名的事業公司主要有:
● 樂天株式會社
樂天株式會社(英語:Rakuten, Inc.,日語:楽天株式會社),是三木谷浩史於1997年2月7日創辦的一家經營網際網路服務的公司。旗下企業橫跨金融、通信、旅遊、不動產、運動等領域。
包括:日本電商平台「樂天市場」、以及樂天旅遊、樂天銀行、樂天信用卡、樂天移動等。是一家橫跨中國、台灣、日本、韓國、美國、歐洲各國都有業務的超級集團。
● 軟銀集團
軟銀集團(日語:ソフトバンク株式會社,中文翻譯軟銀)在1981年由孫正義在日本創立並於1994年在日本上市,是一家綜合性的風險投資公司,其業務包括寬頻網路、固網電話、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服務、網路電話、科技服務、控股、金融、媒體與市場銷售等。
● 大塚商會
大塚商會雖然名字聽起來是一家商社,不過實際上它是一家IT企業,主要從事的業務是系統集成業務以及後續的服務業。不過,大塚商會的系統集成業務包括了諮詢業務、軟硬體的銷售業務、外包開發業務、機器的安裝、網路設置等業務,屬於一家獨立系且業務範圍廣泛的綜合性IT企業。
1961年,大塚商會由大塚實創立,主營的是複印機以及周邊商品的銷售;1970年,開始從事計算機事業。

● 理光
理光(日文:株式會社リコー、英文:Ricoh Company, Ltd.),是日本的事務機器及光學機器製造商,由市村清在1936年成立理化學研究所,主要研究感光紙,其後於1963年正式易名為理光。
● 星野集團
星野集團是具有百年歷史的日本度假村管理公司,由星野國次創始於1904年的輕井澤地區。星野集團在日本全國經營高端奢華度假村品牌【星野】,精品溫泉旅館品牌界、家庭度假村品牌RISONARE、城市觀光酒店OMO、滑雪度假村星野TOMAMU、婚禮教堂品牌星野夢緣等共39家度假設施。
星野集團將自己的目標定為「成為度假村經營的高手」,擅長「生態旅遊」經營,並且注重地區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協調發展。

入職事業公司的的優點
● 入職難易度較低
相比財團企業,入職事業公司的難易度相對較低。但是,為了維持員工的穩定性,進入公司除了筆試面試,還要做適應性測試,就是為了看員工的性格和公司文化是否相符。因此,性格不符的員工,即便面試通過了也會被刷下來。所以,通過難易度相比SIer公司還是高一點。
● 高福利
事業型企業基本都有退職金或者企業處出年金,保障員工退休後的生活。平時也有各種名目補貼,因此事業型公司工資雖然相對較低,但是總體收入還是不錯的。另外,事業型企業的有給休假都比法定的多,也是高福利的一種體現。
● 工作穩定
事業型公司基本都有自己成熟的市場,如果沒有特別大的經營問題,一般不會倒閉。所以員工也不用操心丟工作的事情。
● 加班費合理
得益於日本政府的嚴格監管,事業型企業都會嚴格遵守【36協定】,也就是每個月加班不超過40小時,每年不超過360小時。加班也會依法給足加班費。

入職事業公司的缺點
● 職業發展方向單一
事業型公司對員工的要求主要是兩方面,一個是公司業務,另一個是溝通能力。因此,從工作內容來看,主要是做業務的企劃,設計,以及同各個部門各種員工之間的溝通。而具體的實施則由業務委託方來做,基本不用自己動手。
所以,入職事業型公司後,職業發展的方向就定死在所在公司的業務範圍內了,今後跳槽基本上也只能跳去相關業務的公司。
● 不重視技術
這裡只對IT行業來說明。各個事業型公司都有IT部,負責公司日常系統的開發和維護。但是,系統開發方案,設計,代碼的實裝,測試,甚至是本番移行這樣的技術活兒,都會交給專業的SIer(業務委託)公司來做,自己公司IT部的員工主要負責項目的企劃,日常管理和驗收。
因此,對於IT部員工來說,不需要會技術,需要的是業務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如果你希望走技術路線,那麼入職事業型公司以前要三思。當然,在樂天,軟銀等集團中,有很多技術職位可以考慮,但是這樣的公司在日本是非常少見的。
● 對日語要求高
因為事業型公司的主要工作是企劃和管理,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比較多,因此對日語要求就比較高。不僅僅是需要滿足工作的要求,日常會話也要達到接近日本人的水平。日語不好的話,工作很難展開不說,大家一起出去吃飯的時候都會很難受。
三、業務委託公司

所謂業務委託公司,就是自己公司的主業並不是生產產品或者提供獨立的服務,只擔當外包業務的公司。大部分公司公司的工作地點就在客戶現場,因此業務委託和人才派遣表面上來看並沒有區別。不同的是,人才派遣在理論上算是客戶公司的員工。
接下來以IT業務委託:SIer公司為例,SIer公司全稱是system integration 公司,簡單介紹其特點。
SIer公司的特點:

1)幫助客戶開發系統
主要都是承包系統的開發。如銀行後台的手續費計算系統,電力公司的節能系統,機密機關的人臉識別系統等。
2)多重承包構造
SIer類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從上流(理解客戶需求/設計)到下流(製造/測試/運維)都是層層的外包下去。因此除了一些代表企業以外,其實還有很多處於中下流的中小企業也是SIer。如果能待在總包商或是靠近上流的大企業的話,待遇會比下流好。
3)成長空間
SIer主要是幫客戶開發系統,因此按照客戶的需求並在指定的日期內交貨是首要任務。因為有按期交貨的壓力,並且開發的系統不是自家產品(興趣和動力比較低),因此很難有動力花額外的時間學習IT的新技術。
4) 穩定性低
SIer公司都是項目驅動型公司,沒有項目就沒有職位。因此,如果一個客戶的項目結束了,就可能會換到另一個客戶的項目,工作地點也會換到另一家客戶的現場(自社開發除外)。如果沒有項目接受你,那麼你只能面臨被開除的結果。
5) 福利低
SIer公司除了給員工法律規定的帶薪休假以外,很少會有贈送的假期。另外除了必須繳納的保險和後生年金,也很少會有什麼其他的補貼等福利。另外,SIer公司內部升職,加薪的速度要比其他類型的公司慢。

日本主要的SIer公司:
下面以公開的2020年平均年收為序,介紹排名頭10位的日本SIer公司。
【1位】野村総合研究所(NRI)
NRI是從野村證券集團分離出來的SIer公司,因此其穩定的業務來源保證了其高營業額。另外,金融系統諮詢業務是NRI的強項,也保證了其員工的高單價。2020年平均年收:1235萬。
【2位】ISID
ISID(電通國際情報服務公司)是日本電通和美國通用電力(GE)的合資公司,其業務來源主要是電通集團,因此他的業務源也相當穩定。ISID的強項是金融領域和製造領域的系統解決方案。2020年平均年收:993萬。
【3位】オービック
オービック有自己的產品開發和直接營業體系,能夠廣泛提供各行各業的系統解決方案。其代表解決方案是【雲服務解決方案】和【個人番號解決方案】。2020年平均年收:993萬。
【4位】伊藤忠テクノ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伊藤忠(CTC)的前身是1972年設立的伊藤忠データシステム株式會社。2006年與株式會社CRCソリューションズ合併後,改名為伊藤忠テクノソリューションズ。合併後,該公司連續5年刷新營業額最高值,其業績也就能反映到平均工資上。2020年平均年收:896萬。

【5位】大塚商會
由大塚実於1961年7月17日創立。公司成立之初以銷售重氮複印機和光敏紙為主,後來發展成為辦公設備和傳真機等OA設備貿易公司。
大塚商會通過【系統集成】和【服務與支持】兩大核心業務,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服務,在信息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從諮詢到信息系統的建設、實施、運營支持,都是通過一個聯絡點來解決客戶的問題。
此外,還採用【多廠商、多領域】的形式,將電腦、伺服器、通信設備、多功能設備等各種辦公設備和各種軟體結合起來,不拘泥於特定的廠商,為IT的整體優化提供綜合方案。2020年平均年收:851萬。
【6位】日鉄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日鉄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是從新日鐵住金集團的解決方案部門分離出來的SIer公司,主要業務來源是新日鐵住金集團,因此其強項是製造業的系統解決方案。一方面業務來源穩定,另一方面公司擴展了除製造業以外領域的市場,因此廣泛的客戶來源也是其高收益的原因之一。2020年平均年收:845萬。
【7位】ネットワンシステムズ
Net One株式會社成立於1988年,一直在網路基礎設施的設計、建設和運營方面具有優勢。它還擁有日本在處理 Cisco Systems 產品方面的最佳成就之一。
近年來,除了一直以網路基礎設施為主的網路基礎設施外,他還從事安全諮詢、統一通信(UC)、伺服器、存儲以及整個ICT平台的設計、建設和運營。2020年平均年收:837萬。

【並列7位】日本ユニシス
日本Unisys成立於1958年,是專門提供業務解決方案的IT集團,有自己的產品,並且提供系統集成,人才派遣等業務。2020年平均年收:837萬。
【9位】NTTデータ
NTT DATA是一家在日本業務穩定的公司,由於向美國和歐洲擴展海外業務,其業務業績穩步增長。憑藉良好的業績,過去五年平均年收入增加了約30萬日元。2020年平均年收:834萬。
【10位】NEC
NEC是一家以年收入高著稱的公司。安全和國防業務的擴張也是支撐高年收入的一個因素。2020年平均年收:815萬。
在您選擇或入職公司前,一定是做足了功課,考慮了諸多的因素做出的最優選擇。閱讀完本篇後,您應該對日本本土公司的相關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
比如什麼是財團公司,什麼是事業型公司,什麼是業務委託公司,以及各個種類的企業特點,入職企業的優缺點等,相信您已經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如果您對入職日本本土的企業感興趣,希望本篇文章能夠給您帶來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