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3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何看待「中國超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21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30

作者:醫師報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03444765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融媒體記者賈薇薇


近日,中國疾控中心李新華、丁鋼強、吳靜等在《柳葉刀》雜誌發表研究稱,近十年來,國人體重不斷攀升,2018年,中國18~69歲成年人中的肥胖人數約為8500萬,其中男性約4800萬,女性約3700,總肥胖人數約為2001年的3倍。


總體上看,2004年國人平均體質指數(BMI)是22.7 kg/m2,2018年則達到24.4 kg/m2,肥胖患病率從3.1%升高至8.1%。


不過,研究者表示,雖然肥胖率在增加,但肥胖增速已放緩。2004-2010年,中國成年人平均BMI的增長速度為0.17 kg/m2,2010-2018年,增速有所放緩,僅為2004-2010年的一半(每年增加0.09 kg/m2)。


同樣,2010年後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年度增幅略低於2010年前(6.0%與8.7%)。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我國成人BMI的增速減緩,但呈現更加多元化的趨勢,尤其是城鄉及男女存在明顯差異。


研究顯示,2004-2018年,男性的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率增長速度均大於女性。


圖1. 2004-2018年中國分性別、城鄉平均體質指數(A)肥胖(B)和超重(C)流行率


2018 年,農村女性平均BMI高於城市女性(24.3 kg/m2與23.9 kg/m2),但農村男性仍低於城市男性(24.5 kg/m2與25.1 kg/m2)。


2010年以來,中國城市居民男女平均BMI、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上升速度均放緩;中國農村男性居民的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上升幅度略低於城市,但中國女性居民仍呈上升態勢。


圖2. 2004-2018年中國分性別和受教育程度城市(A)和農村(B)居民平均體質指數


有趣的是,受教育程度也與肥胖密切相關。研究顯示,相比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的平均BMI持續較低,但男性的BMI則相反。


研究者表示,雖然中國成人肥胖率還在增長,但與2010年之前相比,增長趨勢已放緩。


此外,城鄉肥胖的變化趨勢不同,反映了經濟發展和人群受教育水平、身體活動和模式的差異,以及食物總熱量攝入和動物食品攝入的增加。


研究基於6次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危險因素大規模調查,累計納入約65萬名18~69歲成年人進行分析。


22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30

Arceus:


把超重和肥胖放在一起討論是完全不科學的,我國BMI標準定的過低,我認為標準體重可以改為25以下。

生活水平已經提高了,不應該繼續用麻桿的標準要求所有人,我感覺身高高一點,骨架子大的人幾乎不可能不超重。

23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30

作者:減重中心 王存川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48019239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肥胖和糖尿病外科醫師委員會 、中國肥胖代謝外科研究協作組聯合發佈的《中國肥胖代謝外科數據庫:2021年度報告》中,共統計164家(91.1%)醫院有專職減重外科醫生(共513位),141家(78.3%)醫院有專職減重個案管理師(共242位),146家(81.1%)醫院成立了多學科團隊(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100家(68.5%)醫院建立了院內減重手術數據庫。

根據多個數據庫資料,經多種途徑例如文獻搜索、企業資料、醫院及醫護人員提供的信息等,綜合推算開展減重手術的醫院約為650家,減重外科醫生約為900位,減重個案管理師約為450位。

近年來,專職的減重外科醫生及個案管理師人數持續增加。參與此次統計的醫院中,91.1%的有專職減重外科醫生,78.3%的有專職減重個案管理師。「肥胖與代謝病外科」「減重和代謝手術治療」及「外科減重治療」等相關內容分別寫入了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教材《外科學(第9版)》、《睡眠醫學》和《睡眠呼吸障礙治療學》中,供醫學生及臨床工作者參考使用。然而,我國仍缺乏較為系統的專科培訓,大多數減重外科醫生通過參加學術會議、繼續教育項目或到國內外醫院進修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

一項多中心大樣本研究顯示,中國護士對肥胖相關的代謝性疾病了解較為不足,對減重手術的接受程度也較低;建議加強護士對肥胖症、代謝病和減重手術的繼續教育和培訓,以更好地開展和推廣相關工作。

美國肥胖代謝外科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ASMBS)建 立 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減重專科護士(Certifified Bariatric Nurse,CBN)培訓考核和資格認證體系。我國同行也對減重個案管理師提出了建議和要求,需要對減重外科專業知識、個案管理師的工作內容充分掌握。

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肥胖和糖尿病外科醫師委員會(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CSMBS)、中國肥胖代謝外科研究協作組(Chinese Obesity and Metabolic Surgery Collaborative,COMES Collaborative)聯合發表了肥胖代謝外科個案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2版),涵蓋了肥胖代謝外科個案管理定義、管理內容、模式、成效指標等方面,為我國肥胖代謝外科個案管理工作提供指引、參考及研究證據。

據悉,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減重中心於2009年開始從事肥胖代謝外科減重專項工作,是全國第一個擁有個案管理師的醫院,是中國最早發表減重個案管理SCI減重論文的團隊。體重管理中心主任陳笑梅是全國第一個赴台灣地區進修個案管理師及減重中心管理的專業人員,也是中國第一位被邀請在IFSO全球大會做學術報告的個案管理師。





在患者管理方面,個案管理師工作內容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術前諮詢,專人回復患者疑惑,二是院中指導,一對一給予患者術前術後護理幫助和營養知識普及,三是術後隨訪,終身跟蹤患者術後恢復效果,對不同人群進行個性化管理,包括提醒定期複查、後續注意事項等,如果隨訪過程中發現問題,個案管理師會及時反饋給醫生。此外,個案管理師還承擔臨床課題研究和科室建設工作。


24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31

叫我紅梅:


我的看法:

這些超重超胖的人大部分都沒有正確的健康觀念

25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31

明治營養健康生活館:


社會現代化高速發展必然產物,歐美國家更嚴重,包括世界上最健康的國家日本,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肥胖,主要跟攝入,日常生活習慣,運動缺乏,不注重腸道生態菌群的調整,有直接關係。

26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32

作者:菁媽育兒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48055965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菁媽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

為什麼要把肥胖當成一個重要的日子呢?因為體重過重對於身體的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

體重過重不僅影響顏值,還會影響健康,體重過重會影響我們的關節,影響我們的血壓,血糖,血脂,尿酸。



而我們中國有超過一半的成年人超重或者肥胖,而對於女孩子來說,如果能在這三個關鍵的時期控制好體重,肥胖的幾率就會大大地降低!



女性朋友若在三個時期控制好體重,大機率終生苗條,記起來

第一個時期:嬰幼兒時期

研究發現,孩子在6歲之前體重增長過快,增長的大機率是脂肪細胞,而脂肪細胞是儲存大量脂肪的一種結締組織細胞。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肥胖脂肪細胞增長得快,那麼長大之後,體重控制會非常的難。

比如正常人有10萬個脂肪細胞,如果孩子在6歲之前肥胖的可能會有12萬個脂肪細胞,那麼他有更多的脂肪細胞來堆積脂肪,那肯定就更容易肥胖。

長大之後減肥的困難度就會非常的高,我們說的有些人喝水都會胖,更可能是因為他的脂肪細胞含量比較多。



【菁媽提醒】

胎芽期避免胎兒過大,嬰兒出生之後儘可能純母乳餵養,母乳餵養到孩子一歲甚至是兩歲。

母乳餵養有助於控制孩子的體重,給孩子吃輔食的時候儘可能是清淡少油,避免孩子吃太多零食,監測孩子的體重,避免孩子體重增長過快。



第二個時期:青春期

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會變得胃口大開,什麼都想吃,胃整天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

那是因為激素的刺激,加上生長發育的需要,這時候如果家長放任孩子吃零食,專門吃一些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就容易導致孩子的肥胖,還營養不良。

建議多給孩子喝奶類,全麥麵包以及一些粗糧類的食物,避免孩子體重增長過快。

【菁媽提醒】

青春期的孩子,在飲食上多喝牛奶豆漿,多吃水果,粗糧,少喝奶茶,少吃各種甜食,還要注意多運動。



第三個時期:妊娠期和哺乳期

媽媽在懷孕早期很多時候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體重是不增長甚至是變瘦的。

而到了懷孕中晚期,很多媽媽就整天覺得餓,如果放任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吃大量的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導致體重增長過快。

有些人懷孕就胖了30斤甚至50斤60斤的都有。

事實上,我們整個孕期一定要注意體重的控制,如果你懷孕之前體重正常的話,懷孕期間體重增長25斤左右就比較合適了。



體重增長過多,到時候減重就很困難,很多女性在沒生孩子之前很苗條,生完孩子之後就變成了「胖大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懷孕的時候沒有注意控制體重。

除了懷孕的時候要注意控制體重之外,還有哺乳期也要避免大吃大喝。

比如坐月子,有些地方的風俗就是要多吃肉類,多喝肉湯,各種老母雞湯,魚湯,豬腳湯,這些脂肪含量很高的大補湯,經常喝容易導致媽媽肥胖,甚至導致乳腺炎。

【菁媽提醒】

在哺乳期的時候飲食一定要均衡,每天攝入肉類的食物在七兩左右就夠了,其他的要多吃一些蔬菜粗糧,避免生完孩子之後反而變得更胖了。



女性要想避免肥胖,在這三個時期做好了,以後肥胖的機率就會更低。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27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32

普通人:


才「超一半」,還有很大的潛力。

28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32

這就是社會文明化進程的弊端之一,不用辛勤耕做就可以吃飽穿暖,更多動的都是腦力勞動者,加上經濟起來後,動得更少了,更別說積極運動了,尤其中老年人,吃完飯就更沒事做了,隨着大家健康意識提高,所以才會興起廣場舞大媽,一起圍繞小區競走這些運動方式也算是有了積極的改善



作者:圖圖兔兔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7306777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9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32

營養師小青:


摘自中國居民肥胖防治專家共識2022

30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33

作者:星火保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48063765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在本草綱目風靡全國的這段時間,看起來大家的健身意識都很強。可是你知道嗎?我國居然有超過一半的人超重或肥胖。眾所周知,肥胖會導致多種疾病,此外,胖的人還做不了這件事。

怎麼才是肥胖?

我們一半用BMI指數來衡量一個人的肥胖程度。BMI指數的計算公式為:BMI=體重(公斤)÷身高(米)²,BMI指數越高,意味着人越胖。

一般來說,BMI指數有這樣幾個標準:

BMI<18.5:體型屬於過輕

18≤BMI<24:體型屬於正常

24≤BMI<28:體型屬於超重

BMI≥28:體型屬於肥胖

一旦BMI超過24,就有肥胖的風險。



除了BMI之外,腰圍也能體現一個人的肥胖程度。

一般來說,建議男性腰圍不要超過85cm,女性腰圍不要超過80cm,否則也可能出現腹型肥胖。



肥胖會導致哪些疾病?

肥胖會帶來不少健康問題,其中這幾類疾病極有可能出現在肥胖者的身上。

1、 高血壓、高血脂

肥胖者脂肪層較厚,耗氧量大,心房做功量增大,使心肌增厚,加重左心室負擔。據相關調查表明,超過標準體重15公斤的人中,有30%患有高血壓。

據相關研究表明,大多數的肥胖患者身體內的脂肪代謝都會發生紊亂,那麼這時就會出現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高脂血症的危害性很大,因為它隨時會引發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病。

2、 糖尿病

糖尿病也可能是由於肥胖引起的,當人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麼就會導致其肌肉和脂肪會對胰島素不敏感,即胰島素抵抗現象。這時,胰島細胞就會代償性地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對抗這種現象。大約數年至數十年後,過度工作的胰島細胞就會出現衰竭,發展為糖尿病。

3、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肥胖者的頸部脂肪堆積過多,引起上呼吸道狹窄,導致睡眠時呼吸暫停。

4、 心腦血管疾病

冠心病也是肥胖的嚴重併發症之一,除此之外,肥胖還會加大心梗、中風的發病率。

5、骨關節病

肥胖還會引起骨關節病,這是由於過度增加的體重往往會對骨骼和關節是一種額外負擔,容易發生關節炎或者是脊神經根壓迫,此時就會出現腰腿肩背酸痛的癥狀,嚴重者還會引起關節變形,嚴重影響肢體活動。

肥胖的人,可能做不了這件事

BMI高的人在買保險的時候,在購買重疾險、醫療險和壽險時,拒保的機率要大很多。

雖然BMI不會作為單獨加費的依據,但是如果被保人BMI偏高,保險公司可能會要求體檢,加查血壓、血糖、血脂、肝腎功能、B超等。而有些保險產品,雖然沒有明確的BMI要求,但是投保界面會要求填寫被保人的身高體重,以此來判定被保險人的BMI,有的可能會給出加費承保的結論。

肥胖會引起多種問題,如果自己的BMI指數過高,建議要科學減肥,管住嘴、邁開腿,這樣才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