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5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何看待港科廣官網稱「籌建中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不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分校(校區)或南沙(廣州)校園」?
21楼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2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7650832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月5日更新,對之前回答進行修正:
@圖圖圖


問題:比較好奇去年第一屆港科大廣州的已經在香港呆了一年的跟今年入學可能沒有機會去香港的畢業證學位證會有區別嗎?
科大廣州於昨日政策反轉,前幾屆在清水灣註冊入學的廣州先導計劃學生將會保持香港科技大學學生身份,獲取香港科技大大學本部格式學位,取決於導師可以自由選擇來不來廣州,來廣州的學生將屬於交換學生的身份。
2022屆學生真是冤大頭。


6月4日更新:
這裡我再提出一個新的觀點:港科大和港科廣可以共同組成聯邦制大學。
之前所有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基本上都想用外方學校的一個校區對外進行宣傳,也大多僅僅滿足於成為外方學校的一個內地校區。合作辦學機構大多成為一個留學補習班,成為海外碩博的一個跳板,而大學真正需要的科研卻重心側重很少。
從港科廣現照博士碩士研究生和其獎學金的情況,可以看到港科廣對科研的重視程度。根據倪校長對港科廣的描述:儘管兩校共同使用「港科大」這一招牌,但實際上這兩所學校不是「總校與分校」的關係,而是完全平等的「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關係。位於香港清水灣的港科大和位於廣州南沙的港科大(廣州)將共同構成「香港科技大學2.0」。
上方描述的香港科技大學2.0就很接近於一個聯邦制的大學。港科廣將不會是一個外方大學在內地的校區,而是依託內地和香港的資源新建的校園並對標原有的清水灣校園。並通過「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形成聯邦制大學。
關於具體會成為哪種聯邦制大學。當然聯邦制的定義有很多種類,非常獨立聯盟式的有加州大學系統(逐漸分裂出來的聯邦),倫敦大學系統(分別建校若干年後形成的聯邦)。獨立學院式的比如劍橋大學系統(學院獨立招生但共屬劍橋)。非獨立學院式的比如香港中文大學。
校方申明的「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教授都可以有對方校園的教職,學生可以請兩個校園的教授當導師,還有學生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在對方校園中修讀課程。兩校開設的學科專業不重疊,不會相互複製。使其聯邦體制定位在獨立聯盟大學(如加州大學)和獨立學院式(如劍橋大學)之間。
若能組成獨特的聯邦體制大學,並且共同排名,有望做到真正的1+1大於2,有望解決港科大不斷下降的排名。
以上是我對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最好的展望,當然這個學校未來也無下限,持續觀望中。
同時建議廣州這邊儘早完善規章制度,杜絕朝令夕改,可能目前學校覺得先導計劃生源很好,但是請問多少是被忽悠來的?多少拿了offer還在觀望或者已經準備潤了的?
—————————————
5月14日更新二:
有同學提到了PHD dual degree 和 廣州教授都有清水灣的affiliate教職。之前有寫長回答被吞了,這裡寫一下我的看法。
這兩點體現了「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加強了兩校交流。這兩點同時可以使相關論文加上兩個學校的單位。但是有兩點問題:
1. 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有能力做dual PhD(這裡涉及到二導重新套瓷索要經費),也不是所有的論文都會加上兩個學校的單位。 或許部分廣州的教授和受到清水灣指導廣州學生願意加上清水灣的單位,但人家清水灣的教授學生和廣州沒關係的話是肯定不會加廣州單位的。
2. 學校的排名看的不只是論文,還有僱主評價,國際生佔比,學校規模,學科質量數量。
這時候我們會發現,除了部分論文能對兩校分別排名有幫助外,其他隊排名有幫助的東西都不能分享,因為獨立法人,是兩個大學。大家想像一下,如果香港科大在香港擴建了一個這麼大的校區,影響有多大,有多震撼?還是那個結論,因為是兩個學校,1+1可能等於兩個1.1,但絕對不是一個2.2。
—————————————
5月14日更新
發現評論里還有人不明白港科廣學位,這裡做個解釋:
問題:比較好奇去年第一屆港科大廣州的已經在香港呆了一年的跟今年入學可能沒有機會去香港的畢業證學位證會有區別嗎?
第一,看的是畢業時間而不是入學時間,畢業的時侯港科廣去籌轉正沒完成的話,你就是科大學生科大文憑(學位),總不能讓一個不存在的學校給你文憑吧?(雖然都是港科大的文憑)比如2019屆的廣州先導計劃mphil已經直接在科大清水灣畢業了,科廣還沒成立呢!但2019屆phd馬上就要來廣州了,他們畢業前港科廣去籌轉正成功了的話,他們就得拿港科廣這邊格式的科大學位。
第二,境外學校沒有畢業證,回國都做學歷認證。港科廣成立後根據教育部要求會多給你一張畢業證。沒有出境記錄的中外合辦都拿的是中外合辦學歷認證,有處境記錄的比如前兩屆phd可以認證成科大本部的留學學歷認證。這裡22屆及以後或去籌轉正後的學生滿足處境要求出境學習也可以做留學學歷認證(根據中外辦學條例規定,出境學習滿180天的中外合辦拿到的境外學位按留學進行認證)。
第三,學位都是港科大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沒有碩博點沒資格給碩博學位。港科廣去籌轉正成功後會有學位證上的內容的改動,肯定有的改動是:專業名字,因為兩校的專業不重合。其他的改動可能有校長名字,加不加廣州兩個字。但上面內容的修改,不影響你做海外學歷認證,同第2條里中外合作辦學條例里規定。
——————————————-
截至5月8號能得到的信息:
科大設計的學術架構很好,但很可惜,根據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科大和科廣是兩所大學,獨立排名。
這時候兩所學校就做不到倪校長說的1+1大於2,因為你們單位不一樣,成就成果不能合起來。
非常可惜,如果我們去看同年建校的南洋理工大學,已經躋身世界排名12位(QS),但兩所學校真正的最大差距在哪裡?其實在於規模和專業種類的完整度。
如果這個交叉學科架構能在「一校兩區」的情況下設立,我相信科大能躋身於世界一流大學。而現在,港科廣連傳統學科都沒有,怎麼去排名?科大還流失了小部分精英教授去廣州建校。照目前這個模式下去,科廣或能成為中國一流學校,科大能保持住現在的亞洲一流地位。

22楼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2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6469758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於港科廣的個人理解,2022 FALL博士新生
來的理由,一校兩園(證),3年可畢業,高薪,好的導師(導師太好了,人好又厲害)
最重要的是:不認為花20多萬招的博士的價值會低於無成本博士
求一個新生群
現在咋說呢,結局已定。沒什麼好後悔的。
新生關注點
關注點1 海外學歷
1. 港科廣和港科的緊密聯繫不可分割,180天的境外學習,生活,甚至學術交流,在3到4年內很有希望完成,畢竟老師很多就是本部的,廣也是雙導師,雖然不怎麼管,那也是自己的導師把。
關注點2 畢業證
本身就是港科廣的人,我並不是很在意這個,但是沒有更好對吧。自己拿了高薪且低成本的生活,放棄一些是正常的。
關注點3 學校好壞與申請難度
我不拿港科廣舉例子,拿港中深舉例子把
這麼說,本實驗室和隔壁組的師兄師姐,中科院復旦(專博),浙大,上交,每年都有申請成功的。但是申請港中深,都沒成功。多的3篇sci(一區一篇),少的只有一篇。
只有一個師兄,申請到港理工。
上述的幾個大陸學校,不考慮本科直博,我們就是碩士申請,只要有2篇論文,都可以申的到。
北理北航人大就更容易,有論文都可以申請的到
再說海外,我用個人經歷,因為我沒申大陸的博士,不太喜歡這種氛圍。
我拿到了USNEW排50多的一個offer,70到150之間,也有2個,匹配的華人導師不多,我英語很垃圾。
北歐有一個,英國沒有全獎。qs前100,學校比較差
香港有港城,港中文開夏令營的時候,重要的成果還沒發,所以不確定,後來行不行。
新加坡全軍覆沒
澳洲比較多,8大有幾個,非8也有幾個。
港科廣申了,港中深沒試
根據難度申請
新加坡最難,港3也比較難,感覺和美國國內20名左右的難度有一拼。
澳洲比較簡單,美國靠後的也還行。英國很噁心。港科廣港城港理工好像難度差不多。最後是國內的華5,然後是普通985。差不多是這樣
普通985,1到2篇,華5大概2到3篇(12區要有),清北周圍沒有,所以不清楚。(僅限普通導師,大牛或者海優級別的是申不到,一般華5申請到的就是一般的導師,或者名義上大牛,但讓組裡年輕老師帶,因為導師越好難度越大,很多人不是因為申不上好學校,只是想跟著厲害的導師,哪個學校都有厲害的導師)
注意,我說的是門檻,因為厲害的老師,要求很離譜,超級離譜,並且只喜歡要本校的學生。
因此,國內除了兩所top,其他的入門難度也有限。
大概就是這樣,再說港科廣,讀博去工業界或者去學術界,都還行。就是不適合去體制內。
博士的難度大概在於港城左右,高於大陸和澳洲,低於美新。
純個人申請經歷,僅限參考。
23楼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2
作者:陳某人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6990533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答主HKUST(GZ) 2022 MPhil Offer Holder 背景:中外合辦材料專業本科;HKUST本部CBME專業 MSc
首先說說為什麼選擇HKUST(GZ) 吧,去年剛入學本部MSc的時候,我就堅定了我要繼續我的天坑「追夢」繼續深造的夢,港科大的MSc也可以選Project進實驗室,所以當時我毫不猶豫地選了project, 等到第一個學期結束的時候,我去找我的老闆向他表明了想要跟著他讀博的意願,沒想到他跟我說他的工作重心不在教學 而是在南沙的霍英東研究院,而且我向他提的太晚了 他幾個月前已經guarantee一個candidate了,所以他給我推薦了幾個系裡的新老師 說新老師funding多機會大, 所以放假期間我沒有選擇回大陸而是留在香港進行漫長的陶瓷之路,當然不止本校的老師,CUHK,HKU的老師也是我的套瓷對象,當然讓人失望的是,回復我的老師很少,有也是中立response,然後我就看到了港科廣一個還未入職的老師發的招聘Phd的廣告,我便郵件聯繫他,進行了幾輪面試之後,系裡給了我MPhil的offer,這位老師也告訴我,今年申請的Phd競爭很激烈,很多人都是帶了好幾篇文章來的,問我想不想讀MPhil,也有機會轉Phd,我當然同意,所以便拿到了MPhil的offer。
新學校總是帶來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我那年高考畢業也是誤打誤撞選了第一年招生的中外合辦的大學,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沒錯的。首先別的回答提到的Bar低的問題,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對於一個新學校這是肯定的,但是不乏其中有很多厲害的applicant,我深知自己的水平,所以我反而感激我能有一個瞎貓碰上死耗子的機會。而且,我覺得bar這種東西,只有在申請的時候有用,在入學之後的每個學生的表現才是這所學校的bar,這點在我本科學校體現的淋漓盡致。
其次,說句不好聽的,對我而言,我如果有更好的港校offer,我會來ustgz嗎,我想應該也不會,但是我沒有別的offer了啊哈哈哈哈哈,所以我心態一直擺的很正,我是什麼樣的水平我自己知道。
最後我想說一句,做人不能太貪心,魚和熊掌向來不能兼得,做人不能既要又要,還是花多點時間在科研上吧,Phd師兄們爭取多發paper,MPhil的手足們提升自己兩年後努力申請。
Peace & Love,杠我就是你對。
24楼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2
2022 fall mphil offer holder 利益相關
被ai方向的老師推薦申請了m.phil.,目前的心態不後悔。
其他方向的ap沒有了解過,ai方向的ap師資非常好且學業界connection十分豐富。目前規劃是讀完m.phil.申海外ph.d.,憑導師connection感覺文章達標下申請結果不會差(?
關於bar:m.phil.據說申請正式結束後會出一個生源統計。但根據在新生群里潛水的經驗,如果單從bg看,方差很大,上四分位數和下分位數的差值能橫跨很多階層的學校。ph.d. in ai方向反正是卷爆,基本門檻是頂會一作,同組的都是頂會一作*n。
關於目前形勢:


目前看來學生關心的問題都在去籌申請里,但還在審核不能claim,所以其實現在製造焦慮也沒有什麼用。
unified hkust目前看來雖然沒有具體政策落地,但從組內不少聯培可以看出不是空話(實在不行dual?) 
任何內地相關的訴求(如入選內地的海外人才計劃)在現行中外合作政策下我認為是不現實的(校方也沒有保證過)。遠小於學位證相關的訴求被滿足的可能性。最後,對於不打算留大陸的本人感覺是個不錯的緩衝,大家共勉鴨。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6858851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5楼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3
速水様:


這個模式應該和港中深一樣的。

26楼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3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6615970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2 MPhil offer holder
想在這裡說一下關於個人規劃與院校選擇的想法
1.港科廣主打創新創業與跨學科研究。如果你有創業的想法,這裡有導師和資金,所在的位置也在國家目前大力發展的大灣區。如果你對於自己的定位僅僅是「學生」,那你的目光可能會被局限在證書上有無「廣州」二字上。如果你對自己的定位更加廣泛,學校對你的支持程度會超乎你的想像。作為一個即將入學的學生,我把我的想法發給我的導師後,導師發給了學校的管理層,學校不僅認真看完了我的提案還轉發給了另一位非常相關的教授。無論最終會不會落地成功,我已經深深感受到學校對於每一位學生的重視和支持。
2.個人認為,研究生其實已經不只是學生了,更像是一份工作。不應該光指望著導師有多牛學校有多牛帶你飛,更應該問問自己,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自己為學校帶來什麼。作為學校的第一批學生,有更多的爭議與壓力,也有更多的機遇和可能。有多少學生這輩子有機會能和老師們一起把學校建設起來呀。比起問學校,你到底是港科廣還是港科大呀。不如問問自己,撇開這些Title的自己到底是誰。如果你是一個抓住機遇創造真正屬於自己的成果的人,那麼港科大的頭銜不一定比這個更珍貴。科研和創業的本質就是開發無人區,港科廣能給予你最強的裝備去開發。如果你選擇符合標準,那可能你確實得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態審視這所學校;如果你選擇開創標準,港科廣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27楼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4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6396134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2年5月12日小更
摸魚刷刷知乎,發現各位的戾氣依然是那樣重。
某問題:
乎友的熱心回答:
題主:我成水軍了?


2022年5月5日更新
針對這個問題,以及一系列相關問題下看到的一些不好現象,感慨港科廣同學們近期的焦慮並非無中生有,在內得不到官方給予的確切回應,在外還要遭受各類有意無意的謠言攻擊、冷嘲熱諷。
好吧好吧。我們去港科廣的同學,就是一些背負原罪窮途末路的二本低GPA出身,無paper無獎項,雅思卡線低分飄過,不學無術一心想著蹭HKUST的光環,鼠目寸光渾然不知土博出來走不了孔雀計劃
,最後終會明白辛辛苦苦讀下來的phd含金量不如港三的msc。
滿意了吧?
作為提醒:


quora上存在大量不實言論。不同於人身攻擊等言語上不友好的行為容易得到舉報,匿名造謠、帶節奏的行為卻因平台疏於查證,肉眼可見在各類話題下生龍活虎。
對「編造經歷類不實信息」進行舉報後,被舉報的答主通過修改內容(甚至無須對不實部分進行修改),仍能在原問題下輸出觀點。
在quora
的機制下,任何答主可以對評論區反對的觀點進行刪除、過濾。
單獨開一層樓,引述他人觀點並進行回應不符合quora平台的zzzq。就這樣吧(苦澀)。


來晚了,簡單更新一下,大家五一假期快樂!
聽了副校長在4月30日的答疑,主要對港科和港科廣的關係做出了如下解釋:


港科大和港科廣的差異性,在於二者是法律意義上的兩個大學,財務獨立,不存在任何隸屬關係(再次強調);
港科大和港科廣的一致性,在於設立共同組建的學術委員會,確保兩個學校的學術水平處在同一標準,學位證含金量等價。但是,學位證的格式、內容的一致性,目前不能給出確切答覆。以上是副校長的回答中傳達的意思。其實,關鍵的道理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科大一體,雙校互補」所可能帶來的改變僅限於學術實力,而內地的政策、法規是絕無可能為一個HKUST(GZ)另闢蹊徑的。
因此,港科廣此次的官方聲明也等同於在告誡大家:對於學術能力只是必要不充分條件的求職去向,港科廣不會是一個好的選擇。較為典型的就包括很多答案提及的選調
。做個思想實驗:未來某年港科廣天降猛男,出現PhD就讀期間命中nature正刊的巨佬,那麼他畢業後若是想不開參加廣東省選調時,所被定位的層次也限於與東莞理工大學
等院校畢業生進行競爭。類似地,在教職圈也會因為海外科研工作時長的不足,而無法申請一眾面向海歸的引進計劃。總的來說,不論選調還是教職,無關個人學術能力,系統性的政策歧視首先就是我們這種學校畢業生繞不去的坎。
那麼,未來可預見的幾年,工業界將如何看待畢業於港科廣這一新興高校的求職者呢?在4月30日之前,我的態度仍是較為樂觀的;但經過當日的會議,心裡不免多了幾分疑慮。
通常來說,外界對一所大學的認可度來自於這裡培養出的學生在社會上長期發展所帶來的聲譽積累。作為一所校友資源、聲譽從零起步的新興高校,港科廣給出的令不少背景優秀的同學足以放下疑慮選擇它的重要承諾是:這裡有著與港科大同一標準的學術資源,學位證含金量一致。同時,港科大曾在廣州先導計劃
的宣講會上明確回應港科大(廣州)的學位證將不帶「廣州」字樣,與港科大一模一樣。這也使不少同學們相信除就讀專業外與港科大完全一致的學位證是對港科廣教育質量的背書。憑藉港科大的信譽與認證,讓外界明白畢業於港科廣的學生即便尚無歷史聲譽作為參考,也滿足了與港科大一致的畢業要求,具有與港科大含金量一致的學位。
這才是不少同學真正希望學位證不帶「廣州」的原因。並不是有些人以為的讓外界不知道你在廣州讀,而是通過這種學位證書上嚴格的一致性,體現港科大先導計劃宣講中對港科廣學術標準、教育質量做出的重要承諾。
這也涉及到本人原回答中提出的問題:CV上加gz,是因為咱們的就讀機構,論文的第一單位都是港科廣。教育部留服認證倘若真因為在清水灣呆了180天就寫成就讀於港科大,那也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認定罷了,不改變我們就是港科廣的學生這一確切無疑的事實。我們所追求的一致性,從來不應是讓外人覺得我們就讀的大學就是港科大,而正是先導計劃宣傳中提出的學位含金量一致。這種含金量的一致除了學位證的統一外,我們目前找不到更好的背書形式。
然而,經過4月30日的會議,可以看出校方的言辭已與一開始的宣講存在出入。當同學詢問學位證是否會帶gz字樣時,所得到的答覆是要等去籌轉正且與清水灣溝通後才能作出肯定答覆;當詢問業界求職遇上一些單位只認可香港科技大學時咱們的含金量一致如何呈現,所得到的答覆是單位有單位自己的標準。。。
目前來看,適合留在港科廣的,真的得是一群非常有能力,且有勇氣的傢伙。


學校官方這次確實出現了前後說法不統一的情況。話不多說,參考群友提供的精妙截圖:
於是最近大家猜想會否更多政策說變就變,包括之前有答主給出的b站視頻里答疑環節所說的學位證和本部一模一樣,還特地說了不帶廣州,並較之港中深做了區分。
簡單說一些個人的整理和思考。消息還在不斷更新中,有些內容可能不夠完善、即時,希望大家友善討論。後續動態會爭取實時更新。
就學歷學位的問題,目前大家的焦點主要放在學位證是否會帶上Lionel的簽字(不知他本人看到這些討論如何想…)。這也是我本人感到有些疑惑的:如果考慮內地發展,將來找工作時關鍵看的不應該是留服認證結果嗎(或者是學位證+留服認證
?懇請指正)?如果就留服認證而言,目前查找到了如下的資料作為參考:
西交利物浦畢業後的證書是否是利物浦大學的正規證書?67 關注 · 18 回答問題
圖1. 西交利物浦4+0學歷學位認證
圖2. 西交利物浦2+2學歷學位認證
可以發現,同為中外合作辦學
院校的西浦,如果4年在西浦就讀,則學歷學位認證上的就讀地點是國內的西浦
(圖1);如果兩年西浦+兩年利物浦,則學歷學位認證上的就讀地點是英國的利物浦大學(圖2)。
以此類推,倘若港科廣未來的學歷學位認證也是這樣的情況(只是假設!),那麼一部分到清水灣
交流超過180天的同學,認證得到的文件上將會包含:…在香港科技大學(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學習,…獲得該校授予的…學位…
相應地,交流經歷不滿足要求時長的話,則顯示學位為港科大授予,就讀地點仍在港科廣。
於是問題來了,對於滿足180天交流時長,並成功通過留服認證的同學,將來求職的CV上應該怎麼寫,網申的list應該如何選,qs排名怎樣算,選調怎麼算呢?畢竟一個明顯的矛盾在於:從22 fall開始,各位發表論文的第一機構就必須掛靠在ustgz
而非ust了;並且最開始也說到,即便學位證由港科大發放,即便學校官方前期多次口頭表示學位證和港科大一模一樣,但最終的最終還是有不小可能性參照港中深
模板帶gz字樣的。然而,在上文的假設下,最關鍵的支撐文件境外學歷學位認證上卻赫然寫著的是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
當然當然,以上的一切都是假設,只是提供一個大家進一步探討的方向(而不是局限在gz字樣)。畢竟實際操作上現在就留服認證流程都存在爭議。例如,群里有同學提及認證過程中會有人打電話給學校詢問學生就讀期間的境外交流是否為「需要」;又如,22 fall的學簽大機率是黃了,交流只能申請訪問簽……
誒,不愧是我,寫完回答,發現自己其實是提了個問題()
希望學校能對大家的疑惑給出更多確切的答覆吧。在中外合辦院校就讀過有類似經歷的同學也歡迎來做解答。
以上。
28楼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4
荔枝輔導員​:






本次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比較特殊,和其他高校有本質上的不同,但是對於很多同學是一個機會,值得單列出來講一期,下面進入重點:
1、學校性質。這所高校是香港科技大學與廣州大學合辦的一所所屬內地的高校,他們自己說是新型事業單位,但是這裡需要明確的是,他並不是一所完全的公辦高校,所以想要進體制內或者編製的同學就不用想了。但是跟民辦高校
還有點不同的是,他更像是一所國企,這所學校的合資人和主體是非常有實力的,因此從學校財政來說是很雄厚的,不會像其他民辦高校那麼拉胯。同時學校的管理體制和晉陞路線也與其他高校有所區別,作為行政人員進去的話,你不會覺得是像在高校工作,他更多的體系和機制是按照企業來的,相對而言也比較有活力,但是工作強度也沒有普遍企業那麼大。
2、招聘崗位。本次各類專業崗位總共招聘97人,實在太多,各位可以登錄學校官網自己查看。我這裡要強調的是,為什麼說這所學校是一所企業性質的學校。是因為他面向的業務範圍遠遠不止教學,還包括各類社會項目例如城市基建、人工智慧、新媒體運營甚至是涉及到房地產行業。同時學校處於起步階段,幾乎所有的職能崗都面向社會直接招聘,因此此次招聘涉及範圍之廣,專業之多,完全不亞於BAT或者其他大型企業的綜合性招聘。
3、面試要求。這所學校在4月份的時候有過一次招聘,他們的招聘是沒有筆試階段的。有意向崗位直接申請,校方會對面試者有一次類似於結構化面試
的聊天。主要考察你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同時會在面試的時候把薪資談好。(非常像某些企業)同時,對於所有崗位,該校非常重要的一點要求就是具備較好的英文能力,因為他們的定位是國際化的學校,需要能夠基本日常交流和書面寫作水平,這些是會單列考察的。
4、薪酬福利。首先強調一點,這所學校的待遇是可以談的,一定切記這一點,不要校方開多少就是多少,只能你能勝任崗位,他們現在是非常缺人的,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人才,所以只要你有能力就要有坐下來談的底氣。以我一個剛入職該校環境工程科研助理崗的朋友為基準,稅前12k每月,年終績效2.8w-3.6w。這是校方開的,如果比這個低那麼就建議要繼續談。同時這所學校公積金按12%最高比例來發,還是比較夠意思的,基本會超過3000+。按照學歷,進入南沙
是有額外的補貼,一般研究生都是4萬以上吧。不過這裡需要強調一點的是,這所學校是沒有寒暑假的!沒有寒暑假!我之前也反覆提到,這所學校的性質更像是一所企業,他是有創收指標的,所以在教學之外學校是一年下來需要不斷開展業務的,所以入職的同學不要指望像老師一樣生活,老老實實搬磚。不過相對企業一年下來的假期會相對長一點,除開法定假日有一個22天帶薪年假,基本算是過了一個小寒假了。
最後,學校裡面環境是很好的,我去看過,完全是按照西式風格裝修的,有點霍格沃茨的感覺。不過學校處於黃閣
,周邊是比較荒涼的,距離廣州市區非常遠。如果是非黨員,專業能力比較強,又喜歡學校的工作環境,我認為這所學校還是值得考慮的,同時從主辦方的經濟實力上看,學校日常發展起來,無論是從待遇還是從升職空間上來說都非常可觀,同時在疫情後的蕭條環境下,至少大機率能夠規避裁員風險,也算是一份比較穩定不錯的工作了。

29楼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5
CS Conference:



謝思泓,現任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人工智慧學域副教授,於2016年在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獲得博士學位。在加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之前,他在美國裏海大學
擔任助理教授並於2023年升職副教授(終身教職)。


項目介紹
招生簡介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可靠機器學習、以數據為中心的機器學習、安全的強化學習及其在機器人中的應用
1)查詢:可靠機器學習,包括公平性、可解釋性、魯棒性
、安全與隱私
2)準備:知識密集的大語言模型
3)分析:基於物理和因果規律的機器學習
‍4)消費:有約束強化學習及其在機器人上的應用
5)多模態學習、聯邦學習、生成模型,及其在AI醫療上的應用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可靠機器學習、以數據為中心的機器學習、安全的強化學習及其在機器人中的應用
1)招收多名2024、2025年入學博士(Ph.D)。負責開展導師指定方向的課題研究
2)招收多名科研助理
(RA)和實習生(Interns)。依個人經歷經驗,以及項目推進速度,提供有競爭力的工資待遇。有機會發表高水平論文。表現優異者優先博士錄取資格
學生培養
1)發表頂級學術論文的機會:學生將在機器學習、數據挖掘、人工智慧領域的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並參加國際會議
2)良好的學術氛圍與系統性的指導:每位學生與導師每周至少一次一對一討論。組內科研氛圍融洽,每周一次的組會幫學生潛心研讀最新的科研論文及系統化學習機器學習、優化、統計相關課程,為科研打好關鍵基礎,厚積薄發。我們鼓勵學生間合作以取長補短,並碰撞出更多科研想法。導師尊重學生科研興趣,僅進行領域限定,具體研究問題方法由導師與學生商定
3)科研方法及思維培養:對於有志於科研事業的學生,導師將提高學生在各科研環節中的系統性方法和思維方式,使學生能儘早獨立承擔科研課題和管理實驗室
4)廣泛的合作交流機會:包括但不限於在香港科技大學清水灣
校園長期訪問,以及豐富的世界級大學交換學習和業界研究院實習訪問機會,如學生有機會到騰訊、華為、鵬城實驗室
等頭部網際網路公司或科研機構進行實習和聯合研究

導師學術簡介
謝思泓博士主要研究可靠機器學習、以數據為中心的機器學習、安全的強化學習及其在機器人中的應用。在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約70篇,包括ICLR,KDD
,UAI,ICDM
,WWW,AAAI,IJCAI,WSDM
,SDM,以及TKDE等,獲得了超過2500次引用(h-index 19
)。主持了超過100萬美元的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
科研項目,並於2022年獲得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頒發的CAREER Award。曾擔任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評審委員,並在NeurIPS、ICML、ICLR、KDD、AAAI、ICDM、SIGIR、SDM和TPAMI
等會議和期刊中擔任程序委員會委員或高級委員。導師主頁:https://sihongxie.github.io/


博士招生


申請條件:
(1)興趣驅動:對人工智慧,特別是背後的機制與實現落地,有強烈好奇心與興趣,並能深入到某個研究問題中。
‍(2)結果導向:務實踏實,以代碼和實驗數據說話。對博士期間及畢業後發展的計劃有較成熟的思考。
(3)‍背景:具有良好的數理背景及編程能力,至少熟練使用一門主流程式語言。有頭部公司或科研機構實習經驗並取得突出成果(如作為主要貢獻者發表論文)。(4)英語水平達到學校招生要求(具體要求查詢招生官網)


申請方式
請發送郵件至sihongxie@hkust-gz.edu.cn(標題:Prospective Student – 姓名 – 預期入學時間,如2024 Fall),並附以下信息及材料:個人簡歷(CV)、已發表或待發表論文,或者項目(代碼,demo等形式)、研究經歷(Research experience)、科研陳述(Research statement)、高等教育成績單(Transcripts)。
申請入口:https://fytgs.hkust-gz.edu.cn/

背景介紹
2022年6月29日,國家教育部宣布依法批准正式設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融合內地與香港優質教育資源,探索前沿交叉學科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推動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內地與香港教育融合發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積極意義。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與香港科技大學將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框架下開展合作,兩校法人獨立,財務獨立,地位平等。兩校在學術規範、師資水平、課程質量等方面保持一致,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為了應對世界和人類社會面臨的日趨複雜的重大挑戰,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將採用全新的、融合學科的學術架構,以「樞紐」(Hub)和「學域
」(Thrust)取代傳統學科學術架構的「學院」和「學系」,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同時大力發展新興學科和前沿學科。這在全球高等教育界是一項創舉。
【招生信息來源】
https://sihongxie.github.io/rec
30楼 JosephHeinrich 2024-4-25 19:45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4701/answer/246332241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能正兒八經出去留學就不要來這裡
建議港科大廣州更名為南沙大學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