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鼎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62709/answer/704269684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戴维·迈尔斯在其《社会心理学》中提到的“自我障碍策略”或许能帮助你解答这个问题。
自我障碍策略
为了保持自尊,个体常常会使用一些策略,其中自我障碍策略(Self-handicapping)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比如在考试前,张三预计到自己考不好,为了避免被他人认为自己笨,他就使用了自我障碍的策略。在考试的前一个礼拜他有点感冒,家里来信说奶奶生病了,再加上他宿舍边上晚上还在施工。张三会把这些原因都摆出来,告诉他的同学这些事情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学习,并预测说自己这一次肯定考得一塌糊涂。参加完考试之后,如果张三确实没考好,由于上述原因,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他比较笨才没考好;相反,如果他考好了,人们就更有理由把他的成功归于能力。遇到这么多不幸的事情,他还成功了,你能不承认他的聪明吗?很多人说自己脾气不好,我认为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从自我障碍策略角度来看,提前说自己脾气不好,有一层意义是为可能将要发生的后果作出解释,将后果归因为性格而非不理智。即我不是无缘无故做出这样的行为或动作,而是因为“我的脾气不好”,而你恰好惹怒了我,或是其他行为、现象使我的脾气爆发。
二是在特定场景中,“脾气不好”在对话中带有一种威胁的意味,即“我的脾气不太好,你最好对我礼貌一些”。在人际关系中,有一个话语权理论,某种程度上这句话是夺取话语权或占领交谈制高点的一个体现,如对方不配合、不稍微退让则意味着对话的破裂。
因此,很多人说自己“脾气不好”也许并不是真的脾气不好,只是使用一种有利于自己的社交语言,从而为自己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行为作出解释、为沟通增加威慑的筹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