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30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同樣是東亞發達國家,日本是廢宅躺平,而韓國卻內卷嚴重?
21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2 18:34
愚伯:


如果以日本的自殺率都叫做躺平,全球還立着的國家沒幾個了。

22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2 18:34
首先人群中分,卷,躺,普通三種人。不管是卷,還是躺都只佔很少一部分人。但是不同國家卷躺比例肯定有區別。這個跟地區面積,人均資源會有關係。例如人均資源少的香港,新加坡,韓國躺平成本高,相對較卷。人均資源豐富的日本,北歐相對較躺,(日本本土資源不豐富,但是日本的海外資本到處投資,已經在海外形成第二個日本了)。人均資源中等的國家,美國有卷有躺。而我們人口較多,人均資源嚴重不足,我們應該永遠都無法滋生出像日本那樣的躺家裡幾十年不出屋的人了。


作者:無用的廢話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0764994/answer/317248197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3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2 18:34
Nashi:


很明顯韓國人和日本人是兩種品種,不可相提並論。

24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2 18:38
Harpae:


日本的版本不光超前國服也超前韓服,等版本更新大家一起躺平。

25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2 18:38
作者:生活羅盤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0764994/answer/330319417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寫下這篇文章是有感於在前幾天在飯桌上,和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其中一個忙着拿着手機嗯這嗯那的,偶爾抬起頭交談幾下。我很好奇地問,你在幹嘛呢?開開心心吃飯就吃飯吧。朋友說,我在打卡,今天不能斷,否則系統會提醒我失去某些功能地使用。我頭湊過去一看,哎呀,這款APP,我也有,只不過,我沒有那麼嚴格地去執行,想打就打,漏了幾天就漏幾天吧,很隨意。
寫下這篇文章是有感於在前幾天在飯桌上,和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其中一個忙着拿着手機嗯這嗯那的,偶爾抬起頭交談幾下。我很好奇地問,你在幹嘛呢?開開心心吃飯就吃飯吧。朋友說,我在打卡,今天不能斷,否則系統會提醒我失去某些功能地使用。我頭湊過去一看,哎呀,這款APP,我也有,只不過,我沒有那麼嚴格地去執行,想打就打,漏了幾天就漏幾天吧,很隨意。
你看,市面上的那些學習APP軟件,主打的一個就是讓你自覺或不自覺地停不下來。有些人,一打卡,就上癮了。先給自己立一個Target,就相當於給自己上套了,連出去遊玩都還惦記着這回事。搞的好像人人都那麼熱愛學習,個個都是學霸。好像將熱愛學習從小到大刻進了骨子裡,融入了血液里。難道從小到大,還學的不夠嗎?
事後,我問自己,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後來思考一下,我大概是怎麼猜測的,因為在人生的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是自己無法完全來掌控地,你的年薪、你的職業、你的人際、你的小孩、外部大環境的變化,這些,都是你無法掌控的(當然,你越強,跪舔你的人越多,你也許會覺得老子可以掌控所有)。這就好像我早上吃早餐時,就覺得自己像個君王,來到早餐店,點上幾樣,然後安心地找一張桌子坐下,開始劃劃手機。因為我知道,馬上我的早餐就被端過來了。這個事,是確定的。那在人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基本上都是屬於一種期望值可不能100%被落實。在在人生這道大題里,隨機多選答案太多,太煩。還有從小到大的教育讓我們習慣了去尋找一個正確的答案。那麼,好像,只有回到小時候,保持做題、學習的專註狀態,因為,你今天打完一次卡,系統就會馬上顯示,你今日畢了,賺的了多少銅板,再過幾日,就可以上升到某某段了,你即將登上某某寶座。就像成績,好好學習、好好做題,成績總歸會確確定定地顯示給你,你給帶來某種心理暗示,那是一種摸得着的確定感,被肯定感。試問,當今,還有比做題更能確定的事嗎?

普通家庭的東亞小孩,對於做題,有一種執念、習慣、常態、深入骨髓。也許並不一定是真心熱愛做題,只是一種下意識的舉動,從小被植入的密碼,好像做題就能包治百病。我有時為了防止痴呆,也會做做數學題,做完後,感覺自己又神清氣爽了,又找到生活中的某一個支撐點了。
我們是否真的100%都愛做題呢?鑒於一些原因,已經不便於細細展開。
我經常雙休日在地鐵上看到一些孩子,蠻是疲憊的狀態,和同學一起聊,呆會兒回去,還得有多少多少張卷子還要做。然後又說,他們群里,某某已經在學高中數學了。試問,這些孩子有多少是真心實意地熱愛刷題呢?不過,就是中高考指揮棒橫着那裡,不得不加速上路。管它好不好吃,先吃飽。也只有等他們成年後,在某個時刻,回想起來,笑一笑,拿起題也好,各種APP也好,重新埋頭做題,去尋找一種確定感,那時的做題已經算是一種舒適區了。
但我們的生活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生活比做題複雜多了。

26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2 18:38
前田左衛門利家:


一個有加班文化、自殺率世界第一、工會每年都要談判漲工資、義士一言不合天誅國賊的國家,你說它不卷?

2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0 23:17
作者:思維檔案室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0764994/answer/8341456970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年輕人越來越累了。國家統計局有一個新的數據統計,全國企業就業人員每周平均工作時長為48.6小時,接近49小時。

按一周6個工作日算,每天平均工作時長都超過了8小時;如果按一周5個工作日算,那每天的平均工作時長就是9.7小時,接近10小時。

如果算上外賣員快遞員,滴滴司機這種靈活就業人員的話,平均工作時長會更糟糕。




由此可見,朝九晚五是奢望,大城市畢業的年輕男女甚至很難找到一份雙休的工作,內卷與躺平成為了今年的主旋律。甚至放眼到整個東亞也是如此。

雖然全世界的年輕人不約而同走上內卷與躺平之路,但是這種現象在東亞更為明顯。有趣的是,我們發現,內卷與躺平明明是兩個極端,卻在這個地區和諧共存。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土壤肥沃,自然資源並不差的東亞走上了自虐之路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試着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卷」是文化?

東亞三國除了地理位置接近,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文化相近,同屬於儒家文化圈。想要破解東亞年輕人為什麼活得累?自然要分析一下儒家文化。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年輕人都以此為自己的人生目標。顯而易見,這不是一個容易達成的目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根本不可能達成。

但是一旦懈怠下來,就有一種強烈的愧疚感襲來。放鬆和娛樂是對自己人生的不敬,「這個年紀你還好意思睡覺?」睡得着嗎?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回頭一看,我去,我都30了,居然還是個單身,甚至連個房子車子都沒有!要知道,在大城市30歲啥都沒有實在是太正常了,因此在一線大城市,年輕人的內卷更加明顯。



這種焦慮和自我否定,很難說能與儒家文化脫開關係。

但是這裡說的儒家,可能和事實上的儒家也不是一回事。實際上的儒家是是一種比較積極進取的、非常注重實際生活的一種處事哲學。

孔孟距今都已經2000多年了,自從西漢之後,儒家吸納了融合了其他思想,以適應歷朝歷代,到了宋朝,已經和孔孟時期的儒家已經大相徑庭了,比如孔子就說「富而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意思是如果能賺錢,那就努力賺錢吧,如果不想賺錢,干點自己想乾的事也好!

所以說,儒家文化不等於卷文化,現如今的儒家思想,是一種適用於中國人生存的哲學。

是一種在有限資源,有限空間,眾多人口背景下的生存哲學,也是封建時代的職場哲學。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內卷呢?

內卷化這個詞,最早是格爾茨用來描述他觀察到的印尼農業經濟,他發現人口增長到一定數量後,耕地資源無法擴大,人力成本卻大幅下降,因此選擇了一種大量投入人力以換取糧食總量小幅度增長的行為。



在這之後,這個概念又被引入社會學,用來形容國家組織、政權等等。東亞社會結構完美符合了內卷模型:人口過多而資源有限。

「卷」資源

中國從古以來資源匱乏,人口眾多,競爭壓力大。雖然我們一直都說中國地大物博,但實際上,古代的氣溫大多數時候要比現在低。如今氣溫炎熱的華北地區在以前都被人稱為苦寒的冀州地區。而氣溫炎熱,蠻荒荊棘的南方地區,也並不適宜人類居住。

在資源如此有限的中原地區,農業國形成了嚴重的內部競爭。往往在灌溉季節,各個村落之間會發生搶水暴力事件。

資源這個東西不單單指自然資源,還有教育資源,上升通道,機會資源等等。

這些有限的資源和儒家文化中對更高追求的渴望,造成了一種現象,那就是無法和友商共存,就像黑暗森林法則一樣,這些個體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乾死對方!

舉個例子。

比如一個小鎮的消費能力只能容納5家超市,那麼後來者想要在這個小鎮開超市,只能選擇接手既有5家中一家或者多家,有個華人老闆盤下了5家超市中的一家。



五家超市的老闆原來達成了默契,大家都是每周營業五天,每天營業十個小時。但這位華人老闆的超市24小時營業,最後結果就是其他4家被迫參與24小時營業。小鎮的消費力有限,每家的營業額並沒有增加多少,反而造成了超市員工超負荷的工作,小鎮居民是唯一獲益的群體。

這些有限的資源與對更高目標的渴望組成了東亞內卷現象的基石。

對於資源有限的社會來講,為了能夠篩選人才,也會設置一個比較困難且狹長的上升之路,以此來完成社會分層和有限的資源分配。

對於普通人來說,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這種模式一直都長盛不衰,歷久彌新。

三國殺

雖然東亞年輕人一直很累,不過中日韓三國還是各有差異的。

日本人均漫畫家,200w人彈鋼琴,29w小學生登陸為足球選手,棒球比賽一年6次大賽,日本700-800所大學,你甚至只需要隨大流,都能擁有不錯的學歷和生活體驗。

但如果你想要在這其中成為頂級,那確實很難。

想逆天改命,去考頂級學校會很卷,想在工作上收入遠超常人、當上領導高層會很卷。如果你就是個普通員工或者在家躺平了,反而沒什麼感覺,畢竟日本是個發達國家,福利待遇上保障你生活沒什麼問題。你也可以成為200萬鋼琴手中的一個,30萬足球小將中的一個。



這種頂級領域的封閉,讓日本年輕人已經放棄了內卷。反而享受這種穩定的生活,也就是躺平族。作為三國中版本最快的國家,日本的未來幾乎也就是中國未來。

由於教育資源,上升資源,婚戀,房產等資源分配不平等,大部分中國年輕人也已經開啟了躺平之路。2021年只有400萬一胎誕生,2023年只有750萬對結婚。日本躺平文化跨越了日本海,來到了大陸。

韓國的卷則是繼承了中國上升道路少,以及日本上升難的雙重buff。韓國有三所超級大學,把持韓國的政治和經濟命脈,真正的韓國主人大部分都是從這三所學校畢業,三所大學分別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合成SKY,天空之城。



政治上,任期從2012年開始的韓國第19屆國會的300名議員中,90%都出自這三所高校,尤其是首爾大學,可以說是政治人的黃埔軍校。

經濟上韓國企業經營評價機構ceoscore曾調查過韓國500大企業的624名CEO,結果顯示有50.5%(296人)畢業於SKY。

2017年韓國前10大企業的銷售額為6778億美元,占韓國整體GDP的44.2%,這個數字在日本是24.6%,美國是11.8%,中國則更低。

上大學這條狹窄的上升通道是韓國普通年輕人唯一能逆天改命的機會,2023年,在高物價、高利率導致韓國家庭勒緊褲腰帶,削減支出的情況下,課外教育支出,是唯一在持續增長的。

概括起來,韓國人的內卷其實就是超級壟斷,這種壟斷在資源貧瘠,國土狹小的韓國,表現的更加明顯,所謂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在韓國是行不通的。天和地早已被瓜分,韓國年輕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出走。



韓國移民局統計,十年里,韓國每年穩定向外輸送60萬人口。而2023年全年,韓國出生人口只有23.5萬人。

至於中國,中國的內卷是版本最低的,也是最有可能突破這個歷史輪迴的國家。

中國的內卷是在經濟大環境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產業淘汰過程中,發生的勞動力競爭。

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集約化產業的轉型,會導致一部分人掉隊。所有人都想乘上快車道,而座位是有限的。而且,我們的上升通道還沒有像韓國那樣狹窄,多領域強實力的民營企業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依然發揮着作用。

就因為普通人可以看到希望,看得見曙光,所有人才會為了下一代更好的生活,不斷卷自己。

最怕的是已經開始不卷了,那就說明,大家已經看不到任何希望了,處於絕望狀態了。

因為東大龐大的產業群和出生人口的減少,社會將留下大量真空崗位,未來的孩子是可以趕上一波紅利的。

2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0 23:18

飛天魚:


只能說,階段不一樣。

日本是率先進入發達國家,以前一樣卷,接着就是韓國,再之後是中國,你努力點,10,20後就不用卷了。

2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0 23:18

見見:


日本這種天災多的國家,根本上就沒什麼卷的基因

3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0 23:18


momn:


韓國政府都發錢鼓勵家裡蹲的年輕人出門了,這叫沒有躺平嗎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