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孫:
挺好,看到高贊答案這種擺數據講道理的吹日本,確實可以確信日本真的沒有未來了。
下面逐條反駁高贊答案。
1,日本消費增加,所以日本有未來。
下圖紅色線是日本實際消費同比增速,增長的不錯。
但是藍色線是實際收入同比增速。
現在日本的狀況是老百姓收入下降,消費增加。
賺的錢在減少,花的錢在增加,用常識評估一下,這叫不叫有未來。

2,日本固定資產投資
連續三年增長。
真的是這樣嗎?
下圖紅色線是日本銀行對固定資產投資進行的貸款貼現。
看著不斷增長,已經超過1989年高點。
但如果去除通脹因素,也就是變換成藍色線。你就會發展上漲非常溫和了。到現在也就到2017年的水平。也就是說,日本的投資增速大幅增長,是因為通脹所致。
事實上投資這個東西,有起有落很正常,過去30多年,日本也有過幾次投資增速上漲。也不妨礙日本GDP停滯幾十年。

3,貿易逆差
也能吹???
下圖紅色線是日本貿易差額。
藍色線是美元日元匯率。
可以看到,2014年到2021年。日元平均匯率在110的情況下(下方綠色線),可以保持每月500億日元左右的順差。
結果現在日元匯率已經貶值到150的情況下(上方綠色線),日本堪堪做到貿易上盈虧平衡。
你說這叫好轉???

4,豐田很厲害,外國對日本投資連續十年增長,軟銀
既投OpenAI
,又是阿里巴巴
大股東。所以日本很厲害,日本沒完。是這樣嗎?
1995財年,豐田營業額1000億美元,2024財年,豐田營業額3150億美元。增長3.1倍。
1995年,日本GDP5.2萬億美元,2024年4.06萬億美元。
是不是哪裡有點不對呢?
如果豐田厲害就是日本厲害,那日本現在的GDP應該是15萬億美元,對不對。就算日本增速趕不上豐田增速,10萬或者8萬億美元總應該有吧。
為啥出現豐田增長三倍,日本GDP反倒下滑呢?
其實對於日本來講,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日本的全球企業逐漸去日本化了。
也就是說日本企業的發展逐漸脫離日本本土市場,其發展模式由立足本土,出口全球。轉變為到市場所在國建廠設廠,創造就業。
經過幾十年的轉型,結果就是日本企業去日本化。日本企業發展了,不會給日本創造就業,創造稅收,創造GDP,不會給日本創造好處,反倒有壞處,因為日本企業在他國打拚,是需要本土的資本,人才,技術支撐的。
另一方面,則是日本經濟再怎麼停滯下滑,再怎麼完蛋,也不會對日本企業發展產生影響。
這種轉型的具體表現就是日本的股市,從2012年開始,日本股市開始持續上漲到今天已經突破1989年前高。為什麼日本GDP在4萬多億美元長期不動,但日本股市持續增長?原因就在於日本股市中的權重股的利潤來源已經和日本本國關聯不大了。
日本停滯無法影響日本增長,而日本企業增長也無法帶動日本走出衰退。
精日天天吹噓,日本打造出了一個海外日本,這是事實,不能否認。但是這個海外日本可以讓真正的日本獲得多大利益呢?海外日本越做越大,也不妨礙日本GDP長期不動,也不妨礙日本人實際工資幾十年不變,而且還在下降。
這種情況下,你拿豐田很厲害,軟銀很厲害來論證日本很好,這不很可笑嗎?他們好不好,和日本有關係嗎?
而外國對日投資連續十年增長,同樣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外國投資日本,是投資企業,看重的是日本企業的全球價值,而不是日本企業的身份。就像巴菲特投資日本四大商社
,那是看中了四大商社遍布全球的礦產基礎設施投資,和日本本國有什麼關係。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雖然日本的大企業在經濟,實業,民生領域對日本的貢獻越來越小。但在金融上的貢獻還很大。日本企業利潤迴流雖然不會惠及老百姓,但是對維持日本金融安全穩定還是意義很大的。
而特朗普的關稅戰,等於向日本砍出了殺傷力極大地一刀。等於逼迫日本企業把更多的生產資源,以及利潤放在美國。等於進一步逼迫日本企業去日本化。並且給日本企業利潤迴流上了一把鎖。
特朗普現在上台才8個月,日本的好日子還在後頭。
5,應屆生就業的就業率。
如果依靠前面的論據來論證日本有未來姑且可以歸結到蠢的行列。
把這一條拿出來顯擺那就是標準的壞了。
日本畢業生就業率高如果是因為日本經濟不斷增長,對人力需求不斷增加導致就業率高,畢業生起薪高。當然很好。
不過,如果真的是這個原因。應該是全社會的實際收入同步增長。事實上則是全社會的實際收入下滑的。就看第一張圖就可以。
所以,日本畢業生就業率高的原因在於持續幾十年的老齡化少子化導致年輕人供應嚴重不足所導致。
如果你認為這是可以吹噓的,可以論證日本有未來的正面因素。
那只能說你認為老齡化少子化是一條通往光明未來的康庄大道。
你可以去問問日本人是否同意這個觀點。
所以,為啥說日本真的沒有未來了?
因為一個對經濟非常了解精日,當他花費巨大精力,找了無數數據理由論證出的日本有未來都可以被逐字逐句駁倒。
是不是說明日本真要BBQ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