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必须出去工作,涉及到现代社会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即个人工作年限年限与生命全年龄的占比问题。
在古代,普通人10岁甚至更小就可以当做童工,然后基本干到四五十岁去世。工作年限与寿命的占比可以高达80%。
可是到了现代,一方面需要学习技术和知识,另一方面出于对儿童的保护和关爱,还有叠加多种因素导致的教育的普及与教育年限的提高。一个人生命中的前20年,基本上就与工作无缘了。这意味着要达到古代的工作年与寿命的占比,一个人必须从20岁开始干活到100岁。
诚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个普通现代人的生产效率可以远远高于古多人。那是另一方面,现代人可以享受远为丰裕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意味着现代人需要做远比古代人多得多的等量付出。况且一个现代人小时候要长期学习,因此虽然不需要劳动,但却并不悠闲,甚至承受更多的竞争压力。
于是综合下来,尽管普通现代人相比古人,可以说是有一段时间的退休年龄,却仍然难以体现出比之古代有划时代的优势。(少数人是可以呈现这种优势的。另一方面,对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通人而言,物质享受的丰裕程度确实有划时代的优势。)
作者:釆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8321665/answer/468676170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