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hon:
“红圆”之误:高校仪式不容历史盲点
武大开学典礼椅背惊现“红日”图案,舆论炸锅。校方称“只为拼字”,却难平众怒。白底红圆本无原罪,但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刚过的节点,它自动对接集体创伤,触发警报。符号一旦进入公共视野,就不再是设计师的私产,而是历史的回声、民族情感的试纸。
大学是价值高地,更应敬畏历史语境。物料审核若有一道“史感”闸门,便不会放任相似标识堂而皇之。道歉之外,须建立敏感清单,把国家纪念、争议图腾纳入事前否决,让“考虑不周”不再成为常态。
一次小小的贴纸,提醒所有管理者:公共传播不是美学游戏,而是政治责任。唯有把文化敏感锻造成制度本能,高校才能真正担当“社会良知”,而非舆情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