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27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人為什麼吃得很清淡?
201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1 18:29

鍋包肉:


一點不清淡,難吃還差不多。日本人的炸串不是世界文明嗎,還有一蘭拉麵

又油又鹹的,怪不得要配米飯吃,不配米飯難以下咽。

202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1 18:30

杠精滾粗:


日本是島國又不缺鹽

怎麼可能清淡?

而且還搞了全國很久吃素的法令

要是真的吃素還不吃鹽

哪有力氣種地打漁

203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1 18:30


熊貓:


自己家裡吃的會清淡些,外面那些平價(大眾消費的意思)餐飲店和清淡沒關係。

204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1 18:30

草莓派謀殺案:


我去日本玩了十天,從第四天開始上火,回國才好。在一個蔬菜都做成油炸天婦羅的地方滿大街找不上火的菜吃,好不容易找到個有沙拉的店,還是土豆沙拉。最後不得已在超市裡買青汁喝。


205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1 18:30

孟思齊:


哪裡清淡了,日式拉麵油的我完全吃不下去第二口。

206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1 18:31
作者:神奇大叔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6709680/answer/195962298681966724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日本吃過一次梅子蓋飯,一碗白飯上面有一顆腌制的大梅子,大概就是圖裡這樣,配上個味增湯,一個套餐價格不高好像4、500日幣的樣子。

我好奇的一口啃了半個梅子,頓時後悔了,一股子齁鹹的腌制味道瞬間充滿口腔,鹹的我腦仁都木了,趕緊咔咔咔扒拉了半碗米飯,幹了一杯白水才算壓下去,這時候我才明白,這顆梅子的威力大致相當於一塊王致和醬豆腐(只強不弱)。

但是從觀感上,這套餐簡直太tm清淡。

207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1 18:31

原賓:


因為日本不產香料。曾經,香料是奢侈品。

208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1 18:31

Space X:


說日本人吃的清淡,就跟說上海的本幫菜清淡,一樣的扯淡。

不過說日本人跟上海人一樣吃得少,這倒是對的。

209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6 19:19

作者:師匠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6709680/answer/196217843374121814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不完全是,日本人很喜歡中華料理--麻婆豆腐

日本人可是很愛吃的

麻婆豆腐如何跨海飄香征服日本人的胃?

如果問日本人中華料理,他們都會提到川菜的麻婆豆腐,但川菜其實很晚才傳入日本。

如果問日本人中華料理,他們都會提到川菜的麻婆豆腐,但是四川料理其實是二戰後才進入日本的菜系,相較廣東料理的點心、上海料理的東坡肉、小籠包等名菜的傳入是十分晚的事。 川菜在日本享有名氣來自陳建民父子的努力。

陳建一繼承了父親陳建民的「四川飯店」,由於富士電視台《料理鐵人》的節目在日本的收視率相當好,從1993 年到1999 年陳建一在節目中的戰績是六十三勝十七敗二平。連續幾年在節目中表演,沒有紮實的功夫是無法勝任的,而這些手藝也是來自他的父親。

川菜在日本之所以享有盛名,是因為陳建民(左)、陳建一(右)父子的努力。

本來不大吃辣的日本人因為一個廚藝精湛的廚師東渡日本,在異地努力的打拚,而且遇到貴人,加上電視的吹捧,將麻婆豆腐從四川的大街小巷傳進了日本的家庭里,其中還有異國婚姻、大時代的分離、情感和認同的糾葛,讓我們從料理鐵人的父親:陳建民的旅程開始看起。 

陳建民的旅程

陳建民出生於四川的富順(20世紀初),是十個兄弟姊妹中的麼兒,本來家境富裕,但三歲時父親就離世。喪失一家之主的陳家也家道中落,家族中的兄弟姊妹四散各地,仍是幼兒的建民也得下田工作,八歲時還得從事搬運煤炭的工作換取飽餐的機會。十歲的時候,因為伯父不忍年紀尚小的建民就得背負如此的重擔,將他帶到宜賓。宜賓是四川的大城,長江的船運發達,來來往往的人多,機會也比較多。從宜賓開始,建民開始了他人生長長的旅程,輾轉各地。 

浪跡天涯

陳建民從重慶沿著長江下到了武漢、南京到上海,在不同的餐館當廚師,本來想在上海安定下來,但是民國36 年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內戰開始,貨幣也產生波動,通貨膨脹非常嚴重,本來當廚師一個月拿到兩百萬,下個月變三百萬,最後薪水雖然到一億元,但也只能買得起十四公斤的白米而已。 對於中國的局勢感到不安,陳建民在友人的介紹下,前往台灣尋求發展。陳建民覺得如果能在台灣推廣四川料理的話也不錯,當時台灣料理主要以福建料理為基底,沒有太多川菜的餐廳。

後來,陳建民從上海搭船到台灣,先在衡陽街,後來也到高雄擔任廚師,隔年又轉往香港。 陳建民回憶說他年輕時有種流浪癖,只要環境不如己意,就想出走,他想到了日本的友人陳海倫,便想到日本闖一闖。 在日本生活的前幾年,由於薪水的問題,或是和別人處不來,工作總是換來換去。作為一個廚師,他只想把自己的料理呈現給顧客,厭倦受雇於人,於是萌生自己開店的夢想。

四川飯店的誕生

1958 年讓建民夢想實現的機會來了,新橋附近的田村町有間中國台灣人經營的洋食屋,由於生意經營不好,陳建民打算將它改成川菜的餐廳,當時只拿得出四分之一的錢,但和店主說好將負責全部的料理和經營。 由於這間店鄰近東京政府單位的集中地霞之關,相當多的公務員中午會到附近用餐,建民思考自己的經營策略,他堅持使用「四川飯店」,想要在日本成為賣四川料理的第一人。

陳建民堅持使用「四川飯店」,想要在日本成為賣四川料理的第一人。

NHK 的節目《今日的料理》1957 年開播,有相當多的觀眾。由於1964 年東京舉辦奧運,這個節目除了日本料理外,也介紹很多外國的料理,讓觀眾熟悉即將來訪的很多外國觀光客,看看他們的文化、他們吃什麼。 

六本木四川飯店的開設,讓大家注意到這位從中國來的廚師,加上建民的店就在NHK 附近,很多節目製作人都到此用餐,讓大家注意到川菜,並且於1961 年開始邀請他上節目,當時的節目將料理分為和式、洋式和中式,中式料理由陳建民上菜。 

為了日本人而生的麻婆豆腐 正宗的麻婆豆腐強調麻、辣、鮮、香等風味,豆腐表面撒上的花椒還有調味的豆瓣醬和甜麵醬都是麻婆豆腐的重點,但是人在日本的陳建民卻沒有這些原料,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陳建民父子的麻婆豆腐。正宗的麻婆豆腐強調麻、辣、鮮、香等風味,豆腐表面撒上的花椒還有調味的豆瓣醬和甜麵醬都是麻婆豆腐的重點,但日本人喜歡較甜的食物,調味必須有所調整。

日本人喜歡較甜的食物,調味必須有所調整,後來他找到了八丁味噌代替麻婆豆腐的甜麵醬,並且調整到日本人可以接受的口味。不只麻婆豆腐,四川知名的菜色回鍋肉所需的蒜苗,陳建民也用日本較容易買到的高麗菜代替。 

由於日本人無法接受正宗川菜的辣度,所以陳建民在辣味減了兩三成,而四川知名的擔擔麵本來是乾麵,但日本人習慣湯麵(拉麵的飲食習慣),所以將擔擔麵加了湯,以符合當地的飲食習慣。 陳建民所調整的口味和食材都是為了讓川菜更容易走進日本人的家庭。

「我的料理和正宗的川菜有點不同,但不是假的。」他還說:「料理是因為人才存在的。」在日本就得做出讓日本人接受的川菜。 陳建民在1987 年獲得「現代名匠」的頭銜,評選傳統工藝和飲食文化上的職人,陳建一也在2008 年獲得這樣的榮耀,而建一的兒子陳建太郎也追隨父祖的腳步,繼續在日本傳播中國川菜,訓練出日本的中國料理人才。

2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6 19:19

聖堂防衛者:


天婦羅又不是油炸食品了?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