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5篇帖子。
美国形象 (Portrait of the USA)
11樓 張樹人 2011-1-1 14:50
第十章 特色鲜明的美国艺术

Photograph © Chris Lee

美国诸类艺术音乐、舞蹈、建筑、视觉艺术和文学-的发展,历来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在欧洲的高精尖与本土的独创性这两大灵感的源 泉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张的关系。最优秀的美国艺术家通常能设法驾驭这两种源泉。本章将涉及到诸类艺术在美国的一些主要人物,其中有些人则在各自的作品中解决 了这种旧世界与新世界的冲突。



音乐

美国的"严肃"音乐在20世纪之前都是用欧洲的标准和术语来建立的。最明显的例证要算作曲家刘易斯.莫劳.戈特沙尔克 (1829一l869)的音乐了。戈特沙尔克的父亲为英国人,其母则是克里奥耳人,而他的音乐中却活跃着曾在家乡新奥尔良听到的种植园的旋律和加勒比海的 节奏。他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钢琴家,但他的英年早逝却使他鲜为人知。

早期美国音乐的更好代表是爱德华.麦克道尔(1860一1908),他不仅用欧洲的模式规范了自己的作品而且坚决抵制"美国作曲家"的标记。他无法超越这个同样也妨碍了许多美国早期作家的概念。他认为,所谓彻底的美国化,就是乡土化。

真正具有美国特色的经典音乐,直到乔治.格什温(1898-1937)和艾伦.科普兰(1900-1990)这些作曲家将土生土长的旋律和节奏融入了借自 欧洲的形式之际,才得以形成。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和歌剧《波吉与贝丝》受到爵土乐和美国黑人民歌的影响。他的一些作品也拥有某种自觉的都市意识:比如 说歌舞剧《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的开场,就模仿了出租车的喇叭声。

正如哈罗德.C.舍思伯格在《大作曲家的生平事迹》一书中所写,科普兰"协助打破了德国人一统天下对美国音乐的极大束缚"。科普兰曾求学于巴黎。也正是在 那里受到了与传统分道扬镳的鼓励,并沉浸在对爵土乐的兴趣之中(关于爵士乐,详见第11章)。除了写出多部交响曲、协奏曲和一部歌剧之外,他还给数部电影 作过曲。但他的功成名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以美国民歌为基础,给芭蕾舞剧写的谱子,比如《比利小于》、《牧场情火》和《阿帕拉契亚的春天》。

另一位具有独创性的美国作曲家是查尔斯.艾夫斯(1874-1954),他综合了广为流传的古典音乐成分和刺耳的不协和音。他解释说: "我发现自己无法继续使用那些早期熟悉的和弦。我听到了其它的东西"。他那些个性鲜明的音乐在他生前很少有人演奏,但艾夫斯如今却被公认为预示了20世纪 后半叶音乐发展的改革家。步艾夫斯后尘的作曲家们实验了12声音阶、微量主义和其它新事物,而一些音乐会的听众则与之相距甚远。

在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出现了一种回到令作曲家和听众双方都愉快的音乐潮流,这种发展或许与美国交响乐团处境艰难相关。与诸国政府普遍承担交响乐团和 歌剧团费用的欧洲不同,美国诸类的艺术从国家得到的支持相比之下可谓微乎其微。交响乐团为了生存,大多得依靠慈善机构和入场券。

有些乐团团长找到了某种既能使主流观众高兴,又能为公众引入一些新音乐的方式。他们不是将新作品孤立起来,而是将它们和传统节目放在同一台音乐会中。与此同时,老歌剧与新歌剧均相当活跃。但由于上演费用过高,歌剧在很大程度上得依赖于公司和私人捐助者的慷慨解囊。




舞蹈

现代舞这种极具美国特色的崭新艺术形式的问世,与美国音乐在20世纪初叶的发展密切相关。早期的改革者中有依莎多拉.邓肯(1878-1927),她强调的是单纯而松散的动作,以便取代古典芭蕾的不同体位。

然而,主要的发展路线来自露丝.圣丹妮丝(1878-1968)及其丈夫和舞伴泰德.肖恩(1891 -1972)。丹妮丝的学生多丽丝.汉弗莱(1895-1958)向身体之外,即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冲突中寻找灵感。圣丹妮丝还有一位学生叫玛莎.格莱姆 (1893-1991),她寻求表现以内心为基础的激情,而她于纽约为基地的舞蹈团在现代舞中则或许是名声最大的。格莱姆最受欢迎的作品中有许多产生于同 美国一流作曲家们的合作,比如与艾伦.科普兰合作的《阿帕拉契亚的春天》。

此后,编导家们则寻求新的表现方法,默斯.堪宁汉(1919一)将即兴编舞和机遇编舞这两种方法引入舞蹈演出。阿尔文.艾利(1931-1989)将非洲 舞蹈的成分和黑人的音乐融入了自己的作品。近年来,诸如马克.莫里斯(1956-)和莉兹.勒曼(1947-)等编导家则蔑视所谓舞者必须苗条且年轻的观 念。他们认为,优雅感人的动作并不受到年龄和体型的限制。并在招聘舞者的实践和演出中将这种观念付诸于行动。

20世纪初期。美国的观众通过巡回演出团体的欧洲舞者,也接触到了古典芭蕾。首批美国芭蕾舞团创建于30年代,而此刻的舞者和编导则得到了像林肯.科尔斯 坦(1907-1996)这样具有远见的芭蕾发烧友的配合。科尔斯坦邀请俄罗斯编导家乔治.巴兰钦(1904-1983)于1933年来到美国,两人携手 创建起了美国芭蕾学校,而该校1948年则成为纽约市芭蕾舞团。芭蕾舞团经理和宣传代理人理查德德.普莱森特(1909一1961)于1940年创建了美 国的第二大芭蕾机构-美国芭蕾剧院,与其携手共建者则是舞蹈家和赞助人露西姬.蔡斯(1907-1986) 。

貌似荒谬的是,诸如普莱森特这种生在美国的团长们,却将俄罗斯的经典作品包括在各自的演出剧目中;巴兰钦则宣称,他新建的美国舞团将使用音乐名曲和古典芭 蕾的语汇去创作新作品,而不去跳以往标准的保留剧目。自此,美国芭蕾舞台上融合了复排的古典剧目和新编的芭蕾作品。编导家们则包括了诸如杰罗姆.罗宾斯 (1918-)、罗伯特.乔夫雷(1930-1988)、埃利奥特.费尔德(1942-)、阿瑟.米切尔(1934-)和米哈伊尔.巴里什尼科夫 (1948-)这些才华横溢的前舞者。




建筑

美国对建筑所作的贡献无疑是摩天大楼,其无所畏惧且高耸入云的线条使之成为资本主义能量的象征。由于新的建筑技术以及电梯的发明,第一座摩天大楼于1884年在芝加哥拔地而起。

在最为优雅的早期塔式建筑中有许多均由美国第一位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刘易斯.沙利文(1856-1924)设计。他的学生中最有才华的当数弗兰克.劳埃德. 赖特(1869-1959),他在自己的建筑生涯中,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设计私人住宅上,其中配有家具,并慷慨地使用了户外空间。然而,他最出名的建筑却 是一座公共建筑,即位于纽约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移民美国的欧洲建筑师们在建筑领域中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并取名为"国际风格"的运动。这些移民中最具影响力的或许是路德维希.米 斯.范德罗厄(1886-1969)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两位均为德国大名鼎鼎的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他们的建筑风格以几何形 式为基础,既被誉为美国公众生活的纪念碑,也被贬为"玻璃盒子"。迈克尔.格雷夫斯(1945-)等美国年轻的建筑师们对此作出了反应,他们反对这种风格 简朴、盒子状的外形,而偏爱 "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其特点是轮廓醒目,装饰大胆,并暗示了建筑史上的各种风格。

 


视觉艺术

美国第一座著名的绘画学校哈德逊河学校成立于1820年。同音乐和文学一样,这种发展直到艺术家们感到这个新世界为自身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素材之时才姗姗来迟,也就是说,开拓并定居于西部的经历,给画家们的注意力带来边疆风情画所特有的那种超凡脱俗的美。

哈德逊河出来的画家在视觉上的那种一目了然和简单明了,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家,如温斯格.霍默(1836-1910),他描画了田园情调的美国大海、高山以 及居住在附近的人们。中产阶级的都市生活在托马斯.埃金斯(1844-1916)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这位决不妥协的写实主义画家刚正不阿、对崇尚 浪漫主义多愁善感的时髦倾向大加抨击。

论战很快便成为美国艺术家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事实上1900年以来的许多美国绘画和雕塑本是一系列反传统之作。罗伯特.亨利(1865 -1929)就曾宣称:"让艺术价值见鬼去吧!"他是评论家称 为垃圾箱画派的领袖,依据是该派描绘了都市生活中肮脏的一面。不久,垃圾箱画派的美术家让位于来自欧洲的现代主义由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列茨(1864-1946)在其纽约市291画廊推广的立体主义者和抽象派画家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岁月里、一批纽约的年轻美术家形成了第一场美国的本士运动:抽象表现主义,对外国的美术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场运动的领袖中杰克逊.波洛克(1912 -1956)、威廉.德库宁(1904 -1997)和马克.罗斯科(1903 -1970)。这些抽象表现主义者摒弃了常规的构图方式和对真实对象的再现,而集中精力,凭借本能,去表现空间和色彩的布局,并展示绘画在画布上产生物理反应的效果。

美术界下一代的成员青睐于一种形式不同、采用混合画法创作的抽象作品,其中包括了罗伯特.劳生伯格(1925 -)和贾斯珀.约翰斯(1930 -),他们在作品中使用了照片、新闻纸和废弃物。波普画家如安迪.沃霍尔(1930 -1987)、拉里.里弗斯(1923 -)和罗伊利希滕斯坦(1923 -1997),则别具匠心且带讽刺意味地进行了再创造,采用的材料是各种日常用品和美国流行文化中的种种形象可口可乐瓶、肥皂盒、连环漫画等等。

目前,美国的美术家们倾向于不把自己限制在任何流派、风格或某种单一的手段之中。一件艺术品可以是在舞台上的一场演出,可以是一篇手写的告示,可以是一幅 镶嵌在西部沙漠中的庞大设计图稿,或是一组气氛肃穆并刻有越战中美国死难士兵名字的大理石板。或许美国人在20世纪对世界关术作出的最具影响力的贡献是某 种喜笑怒骂式的游戏感,即一部新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去加入那场关于艺术自身定义的正在进行中的论战。

 

文学

早期的美国文学中,不少是演化而来的:欧洲的各种形式和风格转而来到了新的地域。比如查尔斯.布罗克登.布朗 (1771-1818)的《兰》等小说,可谓对当时正在英国撰写的哥特式小说的有力模仿;即使是华盛顿.欧文(1783-1859)那些精雕细刻的故事。 读起来也依然让人感到某种令人愉快的欧洲味道,尽管其背景是新世界的。这些作品中,名气最大的是《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

第一位大胆推出了新型小说和诗歌的美国作家或许是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1835年.坡开始撰写包括《红色死亡假面舞会》《地狱与钟 摆》、《厄舍古厦的倒塌》和《莫格街凶杀案》等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探索了以往隐蔽在人们内心的那些层面,而将小说的疆界推向了神秘和幻想。

与此同时的1837年,年轻的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将自己的短篇小说收集成册,取名为《故事新编》,其中充满了象征与神秘莫测的事件。霍 桑一鼓作气,写出许多长篇的"传奇",即带寓意件小说,这些作品探索了在其故乡新英格兰的犯罪、傲慢和感情压抑等主题。他的杰作《红字》赤裸裸地写了一位 女性的人生戏剧,这位妇女因犯通奸罪而被驱逐出了自己的社会。

霍桑的小说对其友人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者最初成名是因为将航海经历中的素材变成了多部异国情调的小说。在霍桑的 激励下,梅尔维尔继续努力,写出了数部充满哲学思辩的小说。在叫《白鲸》中,一次捕鲸的海上冒险成了他思量诸如走火入魔、邪恶的本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 抗争等主题的手段。梅尔维尔还有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叫《比利.巴德》,他在其中戏剧化了责任与怜悯之间在一艘战舰上相互冲突的论点。他还写了一些更为深刻 的书,但销售量却少得可怜,而他早在辞世之前便已为人们所遗忘。20世纪初的几十年中,他才重新被人发现。

1836年,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1803-1882),这位前牧师出版了一部令人惊讶的非小说性作品,取名为《论自然》,他在书中宣称,有可能通过有序的宗教进行分配,通过学习并对大 自然作出反应,去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他的作品不仅影响了那些聚集在他周围的作家,形成了一场名为先验主义的运动,而且影响了那些曾听过他演说的公众。

爱默生最具才华的同辈思想家叫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是一位坚决的反享乐主义者。梭罗在树木繁茂的沃尔登湖畔一座小屋里独居了近两年之 后,写出了《沃尔登》这部回忆录,以鼓动抵制有序社会中爱管闲事的各种命令。他那些观点激进的作品表达了深深植根于美国人性格中的对个性的追求。

马克.吐温(塞缪尔.克莱门斯的笔名,1835-1910)是第一位出生于东海岸之外-密苏里州边界上的美国大作家。他反映小地方生活的杰作中,有回忆录 《密西西比河上》和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些作品已在第2章中有所提及。吐温的风格受到新闻业的影响,并融合了方言的特色,开门见山且朴实无 华,但却动人心弦并喜笑怒骂,改变了美国人使用自己语言的方式。他的人物使用当地方言土语,新发明的词语和当地口音,因而谈起来像真实的人,听起来则美国 味十足。

亨利.詹姆斯(1843-1916)由于需要直接讨论的原因,而直接面对了旧世界与新世界之间的两难状况。他尽管出生于纽约市,却在英格兰度过了大部分的 成年岁月。他的许多小说集中描写了那些居住或旅行于欧洲的美国人。詹姆斯的小说错综复杂,用词考究,感情剖析尤其细腻,读起来可以令人为之震颤。他的作品 中比较容易理解的得数中篇小说《黛西·密勒》和《螺丝在拧紧》,前者描写的是一位令人着迷的美国少女在欧洲的生活,而后者则讲述了一个令人莫名其妙的闹鬼 故事。

美国19世纪的两位最伟大的诗人,在性格和风格上相差无几。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本是位工人、旅行家、美国南北战争期间 (1861-1865)自告奋勇的护士,以及诗歌上的改革家。他的主要著作是《草叶集》,他在其中使用了自由流动的诗体和长短不一的诗句,描写了气象万千 的美国民主。这位诗人将这个主题继续深化,从而使波澜壮阔的美国经验与他个人等同起来并设法使自己听起来不像个爱草如命之人。比如在《草叶集》中的核心长 诗《自己之歌》中,惠特曼这样写道:"这真是各时代各地方所有人的思想,并不是从我才开始的...."

惠特曼还是一位宣扬肉体的诗人- 他将之称为"带电的肉体"。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在《美国文学经典》-书中写道:惠特曼"是打碎所谓人类灵魂'优越'且'超乎'于肉体之上的陈旧道德观之第一人"。

在另外一个方面,埃米莉.狄更生(1830一1886)则在马萨诸塞这个小城里,过着未婚妇女那种文雅且安全的生活。她的诗歌结构规范,机敏灵巧,精雕细刻,并具有心理上的穿透力。她的作品对于同时代而言是不落俗套的,但生前得以出版的却微乎其微。

她的许多诗歌讨论的是死亡,并常使用了某种顽皮的手法。其中的一首诗是这样开篇的: "因为我无法停步等待死亡,而死亡却仁慈地停步等我"。狄更生另一首诗歌的开端则耍弄了她作为一位男性统治社会中的女性和无名诗人的地位: "我是无名鼠辈/你是谁?/你也是无名鼠辈吗?"

20世纪初,美国的小说家均将小说的社会范畴加以扩大,以包容上流社会和底层社会这两类生活。伊迪丝.华顿(1862-1937)仔细考察了上层阶级,即 她成长起来的东海岸社会。她最优秀的著作之一《天真的时代》重点描写了这样一个男人,他选择的新娘是一个循规蹈矩并为社会所接受的女人,而非一个令人着迷 的外来者。大约在同一时期,史蒂芬.克莱思(1871-1900)在《街头女郎梅季》中描写了纽约市妓女的生活,而他最出名的作品则是《红色英勇勋章》这 部描写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在《嘉丽妹妹》中,描画了一位移居芝加哥后给人做妾的乡村少女。

对风格和形式加以实验,迅速地步入了题材上的新自由。1909年,当时移居巴黎的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1946)出版了《三个女人的一生》,这部具有革新意义的作品受到了她所熟悉的立体主义、爵士乐和当代美术与音乐中其它运动的影响。

诗人埃兹拉.庞德(1885-1972)出生于爱达荷州,成年后却在欧洲度过了大部分时光。他的作品错综复杂有时晦涩难懂,涉及到其它多种艺术和东西方广 阔的文学领域。他影响了其它许多诗人,其中广为人知者为同为侨民的T. S.艾略特(1888-1965)。艾略特写的诗歌简练而理智,密集的结构中凝聚着大量的象征。在《荒原》中他用支离破碎且挥之不去的各种形象预见到了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偏见。同庞德的诗作一样,艾略特的诗歌也具有高度的暗示性,而有些版本的《荒原》还附有诗人亲自提供的脚注。艾略特于1948年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大战之后,美国作家也表现出了那种幻灭感。F.斯格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的短篇与长篇小说捕捉住了20年代那种忐忑不安寻欢作乐和蔑视一 切的基调。菲茨杰拉德的典型主题是年轻人的金色梦想幻灭在失败和失望之中的倾向并痛快淋漓地表现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之中。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救护车驾驶员,亲眼目睹了暴力与死亡,而麻木不仁的残杀则使他心悦诚服地 懂得了抽象的语言最空泛无力并能使人误入歧途。他从自己的作品中砍去了不必要的词语,简化了语句结构,而集中描写具体的对象和行为。他坚持这样的道德观 念:在压力之下,必须鼓足勇气,他的主人公们均强悍有力却沉默寡言,在同女性交往时显得笨拙不堪。《太阳照样上升了》和《永别了武器》通常被看作他的最佳 小说。1954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除小说之外,20年代也是戏剧丰收的时期。在尤金.奥尼尔(1888-1953)开始撰写剧本之前,美国还不曾拥有任何一位举足轻重的剧作家。作为 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奥尼尔主要从古典神秘故事、《圣经》以及新兴的心理学之中获取灵感,以探索内心的生活。他坦率地描写性与家庭争执,但其偏 爱的主题则是个人对特性的寻找。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是《进入黑夜的漫长一天》这部悲剧,它规模小巧,但主题却宏大,主要以家史为基础。

另一位独创精神令人叫绝的美国剧作家是坦纳西.威廉斯(1911-1983),他用轰动一时的诗剧形式表现了自己的南方遗产,通常是关于一位敏感的女性陷 入了某种凶残环境中的故事。他的剧作中有好几部均被拍摄成电影,比如《欲望街车》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另一位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 (1897-1962)比海明威早五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设法在约克纳帕托法这个由他杜撰出来的密西西比州的小县城内大面积地融会了人性。为了再 现其人物的内心状态,他记录了他们那些貌似未经裁剪的胡思乱想-这种技巧被称作"意识流"(实际上,这些段落均经过认真的打磨,而那种表面的随意性只是某 种幻觉)。他还打乱了时间顺序,以便表现往事-尤其是南方蓄奴时期-是如何延续至今的。他的大作中有《声音与疯狂》、《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 西》和《不可征服者》。

福克纳是南方文学复兴的一部分,这场运动还包括了杜鲁门.卡波特(1924-1984)和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尽管卡波特写的小说中有短篇的和长篇的、虚构的和非虚构的。 但他的杰作却是《冷血》这样一部纪实性的作品,其中记录了多重谋杀及其严重后果,并融合了顽强的新闻报道,凭惜的却是一种小说家敏锐犀利的心理,并采用了晶莹剔透的散文
体。 "非虚构小说"的其它实践者还包括诺曼.梅勒(1923-)和汤姆.沃尔夫(1931-)。前者在《黑夜的军队》中记述了一次发生在五角大楼的反战游行,而后者则在《品质精良》中描写了美国的宇航员们。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位天主教徒,因而成为盛行新教的南方她的故乡的局外人。她笔下的人物都是新教的忠实信徒,迷恋于上帝和撒旦两者。她最出名的是那些悲喜剧短篇小说。

20年代纽约市的哈莱姆地区,目睹了黑人艺术群体的崛起。这个阶段被称作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并推出了诸如兰斯顿.休斯(1902-1967)、康提卡伦 (1903-1946)和克劳德.麦凯(1889-1948)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小说家佐拉.尼尔.赫斯顿(1903-1960)根据美国黑人的口头传 统,并将其讲故事的天赋与人类学的研究融为一体,写出了多篇栩栩如生的短篇小说。赫斯顿通过小说《他们的眼睛注视着上帝》(讲述一位浅肤色的英国黑人妇女 的生活与婚姻)等书籍,影响了后一代的黑人女性小说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接纳多种声音的新趋势使黑人作家进入了美国文学的主流。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在《乔瓦尼的房间》中表达了自己对种族 主义的鄙弃和对性爱的讴歌。在《隐身人》中,拉尔夫.埃利森(1914-1994)则将美国黑人的困境与人类在现代世界中寻找特性这种更大的主题联系在了 一起,但黑人的种族却常常将他们销声匿迹于占人口大多数的白人文化之中。

50年代,西海岸出现了一场文学运动,描写"垮掉的一代"的诗歌和小说。所谓"垮掉的一代",同时可指三重意思∶爵士乐的节奏、战后社会疲惫不堪的感觉, 以及通过吸毒、酗酒和东方神秘主义去体验各种新形式的兴趣。诗人艾伦.金斯堡(1926-1997)在《嚎叫》这部惠特曼式的作品中,为社会的抗议和疯狂 的幻想一锤定音,而该书是这样开始的:"我目睹着同辈中最优秀的人才被疯狂所毁灭...."杰克.凯鲁阿亚(1922-1969)则在其情节小说《在路 上》中,歌唱了"垮掉的一代"那无忧无虑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

从欧文和霍桑到如今,短篇小说一直是深受美国人青睐的形式。其20世纪的大师当数约翰.奇弗 (1912-1982),他将美国人生活的另外一个方面,即在大部分大都市周围崛起的富足的郊外带进了文学的领域。奇弗曾长期为《纽约人》撰稿,这个杂志素有机智精良的美名。

尽管随波逐流的文学依旧在撰写之中,并且危害极大,但少数民族群体成员近年来推出的小说却令人吃惊。这里仅举几个例了。美国本土作家莱斯利.马尔蒙.西尔 科(1948-)采用了从口语和传统故事到时装热和《在冰冷的暴风雪之光中》等抒情诗等手段。华裔作家埃米.谭(1952-)在《好运俱乐部》中,描绘了 其父母早年在加州的奋斗史。祖籍古巴的作家奥斯卡.黑杰罗斯(1951-)1991年因小说《曼波王奏情歌》而获普利兹奖。在以《一个男孩儿自己的故事》 打头炮的系列小说中,埃德蒙怀特(1940-)捕捉了美国同性恋崛起过程中的苦恼和喜剧。最后需要提及的是,美国黑人女性出版的小说中,有些已进入近几十 年来的强力小说行列。其小一位名叫托尼.莫里森(1931-),出版了《心爱的人》等小说,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第二位获此殊荣的美国女 性。


12樓 張樹人 2011-1-1 14:50
第十一章 输出流行文化

Photograph by Gene Sweeney, The Baltimore Sun

米老鼠、巴贝.鲁思、白痴喜剧、G.I.乔布鲁斯、辛普森、迈克.杰克逊、达拉斯牛仔、《飘》、梦幻队、印第安纳.琼斯、第22条军规 - 这些来自美国体育和娱乐圈的名字、风格和词组,已经加盟比较有形的美国产品,并通行于全球。是祸是福,反正许多国家已经拥有了两种文化:各国的本土文化和 包括体育、电影、电视节目和音乐,其能量和广泛的诱惑力具有典型美国特色的项目在内的文化。

本章将集中讨论美国对世界娱乐圈作出的几大独特贡献:棒球和篮球这两个体育项目;电影;以及三种流行音乐 - 爵士乐、摇滚乐和乡村音乐。




棒球

能在美国人心目中唤起更多思乡之情的体育项目,非棒球莫属。数量如此之多的成年人像孩子那样玩这种比赛(或者玩它的近亲球类垒球),以至于使它成了"国球"。这也是一种民主的比赛。与足球和篮球不同,棒球完全可在拥有普通身高和体重的人们之间进行。

棒球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186l -1865)之前,最初只是作为跑柱式棒球这种简陋的赛事,在市郊的沙地上进行。早期赛事的冠军们对它进行了改良,并将一些技巧和理性的裁判包括进来,进 而使这种公平的行为在美国受到尊重。尤其是得分和保持记录使得棒球更有吸引力。约翰·索恩在《棒球百科全书》中写道:"如今,棒球如果没有得分记录就无法 想象"。毫无疑问,有更多的美国人知道罗杰.马里斯196l年的61次本垒打打破了巴贝.鲁思1927年60次的记录,而对罗纳德.里根总统1984年在 选举团得票525张,打破了富兰克休.罗斯福总统1936年523票的记录,则知之甚少。

1871年,第一个职业棒球联盟诞生。到20世纪初,美国东部的各大城市中,大部分均拥有一个职业棒球队。这些棒球队分为两个联盟∶全国联盟和美国联盟。 而在定期的赛季上,比赛只能在同一联盟内部的不同球队之间进行。每个联盟中获胜最多的那个球队据说会分别获得"锦旗";而两个联盟中的锦旗得主则在定期赛 事结束后,于世界职业棒球锦标赛上相遇。赢得至少四场比赛(总共大概有七场)的球队即为当年的冠军。这种程序至今依然有效,尽管现已分成了更多的联盟,而 锦旗得主则在赛季打完之后于各组的获胜者中产生。

棒球于本世纪20年代进入成熟期,此时的巴贝.鲁思(1895-1948)率领纽约的扬基队,赢得了若干世界系列大赛的冠军,并因其本垒打(这时的球不能 再打,因为已被打出了外场)的力量而成为民族英雄。几十年的时间里,每个队均拥有自己的伟大球员。最值得注意者当是布鲁克林.道杰斯队的杰基.罗宾逊 (1919-1972),这位才华横溢且勇往直前的运动员1947年成为各大联盟中的第一位美国黑人运动员(在罗宾逊之前,黑人球员只能加入黑人联盟)。

自50年代起,棒球扩大了其地域范围。西部城市有了球队,要么是吸引东部城市的球队移居西部,要么则由著名球队派遣其成员,去成立所谓的扩充队。直到70 年代,由于严格的合同,棒球队的所有者们依然拥有运动员;而此后,各种规章制度均发生了变化,因此,运动员们在某些范围内,可将自己的服务自由出售给任何 球队。结果是竞相喊价,明星运动员们每年则能获取数百万美金。运动员联盟和所有者之间的纠纷不时会导致比赛一次停止达数月之久。如果说棒球既是体育,也是 商业,那么到了20世纪末,许多不满的发烧友们则认为,其商业的一面已占了主导地位。

棒球自二战后由美国士兵引入日本以来,己在日本流传开来。到了90年代,日本棒球手Hideo Nomo成了洛杉矶道杰斯队的明星投手。打棒球在古巴和其它加勒比海国家也相当普遍。在1996年的奥运会上,金牌的争夺赛居然跑到美国以外的日本和古巴 两队之间(古巴队获胜)去了的事实,足以证明棒球的魅力之大。




篮球

美国另一个广为流传的比赛项目是篮球,目前已有2.5亿人有组织地在打篮球,同时还有数不胜数的人在参加临时比赛。篮球起源于1891年,当时有一位即将走马上任的长老会牧师,叫詹姆斯.奈史密斯(1861 -1939),他被派往基督教男青年会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一所训练学校去教一堂体育课。这门课一直以纷乱不堪而出名,因此,奈史密斯的任务便是发明一种新型比赛,使小伙子们有事可干。当时正值冬季,室外非常寒冷,需要一种能在室内进行的比赛。

奈史密斯回想起自己早年在加拿大时的情形,他曾和自己的朋友们玩过一种叫"岩石上的鸭子"的游戏,具体过程是竭力用小块石头将大块的石头从鹅卵石上砸下 来。他还回忆起曾看到橄榄球运动员在体操房里将一个球扔进一个盒子。于是,他想出了这样的主意:将加高的若干个盒子紧紧地钉在一起,然后让大家往里面投 球。由于找不到那么多的盒子,他便使用了装桃子的篮子。据亚历山大.沃尔夫在《篮框百年》一书中说,奈史密斯花了"大约一个小时",便为这个新兴项目制定 了各种规则,其中的大多数规则至今依然以某种方式在使用。

篮球广泛流传开来,因为基督教男青年会学校的毕业生们四处旅行,因为奈史密斯自由自在地传播其规则,还因为需要有一种简单的比赛,能够在冬季的室内举行。奈文密斯的遗产中包括了第一位伟大的大学篮球教练福雷斯特."福格".艾伦(1885 -1974),他为奈史密斯在堪萨斯大学打球,作为堪萨斯的教练,一鼓作气赢了77l场比赛。艾伦的球星中有位威尔特.张伯伦,他成为职业篮球的首批超级球星之一 - 1962年的一个晚上他在一场比赛中创下100分的记录。

第一个职业篮球联盟形成于1898年,运动员们在国内打球可得到2.5美金,外出打球则可得到1.25美金。大约在100年之后,华盛顿子弹队(现在的华盛顿魔术师队)的明星运动员朱万.霍华德从子弹队和迈阿密热队得到的竞争性开价是7个赛季1亿多美金。

全国篮球协会的许多球队目前都有外国运动员,他们在奥运会期间都会回家,代表各自祖国参赛。所谓的梦幻队,是由美国一流职业篮球运动员组成的,并代表美国参加了最近的奥运会。1996年,梦幻队紧追诸对手,直到比赛接近尾声时才告结束,这表明篮球的国际地位在日益增长。




电影

美国电影批评家保林.凯尔为其1968年的评论集起了这样一个书名:《接吻 -接吻 -刺激 -刺激》。她对此解释说,这些词语来自一幅意大利的电影广告,而"对于人们去想象电影的基本魅力,或许是个最为简洁的说明"。当然,这些词语也总结了许多美国电影的原始能量。

如果说,电影不是美国人的发明,那它也是美国对世界娱乐业作出的卓越贡献。1900年代初,当这种传媒尚属新生事物之时,许多移民尤其是犹太人。便在美国 的电影工业找到了工作。他们因为纳粹的种族偏见而失业,但却能在这个崭新的行业里留下自己的印记:展播电影照片的沿街电影院被称作5分硬币电影院,因为当 时的入场券是一个硬币(5分钱)一张。几年时间内,雄心勃勃的人们,如塞缪尔.戈尔德温、卡尔.莱默尔、阿道夫.朱科尔、刘易斯.B.迈耶,以及华纳兄弟 - 哈里、阿尔伯特、塞缪尔和杰克- 则转向了这个行业的制片方面。很快,他们便成为一种新兴企业 - 电影制片厂的领袖。

重要的制片厂都集中在加州洛杉矶的好莱坞。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曾有几个城市生产电影,但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电影制片人都被吸引到了加州南部。那里温和的气候吸引了他们,这种气候则保证一年四季都能在室外拍片。吸引他们的还有随处可见的各种景色。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从欧洲来了另外一些电影工作者:欧内斯特.卢比奇、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弗里茨.兰和让.勒努瓦等导演,鲁道夫.瓦伦蒂诺、马林. 迪特里希、格里塔.嘉宝、罗纳德.科尔曼和查尔斯.博耶等演员。他们加盟到土生土长的美国演员队伍之中-这些人受到有声电影的吸引后,走下了纽约市的舞 台,一路西行来到此地,形成了20世纪成长速度最为惊人的工业之一。到了40年代中期,当电影的普及程度达到高峰时,这些制片厂一年拍摄的影片总量约达 400部之多,而每周则有9,000万美国观众前去观看。

在所谓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即30和40年代,好莱坞制片厂发行的影片很像从亨利.福特的组装线上跑下来的汽车那样源源不断。没有哪两部电影是完全一样的, 但大多数电影都遵循了一个模式:西部故事、通俗喜剧、黑色电影、歌舞剧、动画卡通、传记片等等。不过,每部电影都有点儿不同,而且,与汽车制造者不同的 是,许多生产电影的人都是艺术家。《有与无》(1944)闻名于世,原因不仅在于首次使汉弗莱.博加特(1899 -1957)与洛朗.巴考尔(1924)这两位演员联袂演出,而且还由于电影剧本出自两位后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 -1961)和威廉.福克纳(1897 -1962)之手,前者的小说是这个剧本的蓝本,而后者则对电影剧本进行了改编。

然而,电影生产仍然是一种商业,电影公司则通过所谓的制片厂体制的动作来赚钱。各大制片厂雇用了数千名拿工资的人--演员、制片人、导演、作家、特技替身演员、工匠和技师,并在全国各个大小城镇拥有数百家电影院 - 这些电影院专门放映它们的影片,并总是需要新片。

令人叫绝的是,严格的组织管理过程居然生产出了如此之多的高质量娱乐产品。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既然有如此之多的影片在生产之中,那就不可能要求每一部都得 产生轰动效应。制片厂可以在一部中等预算的故事片上,用优秀的剧本和相对不知名的演员来进行冒险:由奥森.韦尔斯(1915 -1985)导演的《公民凯恩》(1941),便适合这种说法,并被广泛公认为所有美国影片中最伟人的一部。在其它情况下,意志坚定的导演们如霍华德.霍 克斯(1896 -1977)和弗兰克.卡普拉(1897 -1991),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同制片厂进行过斗争。制片厂体制或许是在1939年达到的最高点,当年发行了这样一些经典的影片:《奥斯巫师》、 《飘》、《舞台教练》、《史密斯先生前往华盛顿》(卡普拉导演)、《只有天使才有翅膀》(霍克斯导演)、《尼诺奇卡》(卢比奇导演)和《半夜》。

到了40年代末,制片厂体制屈从于两股力量: (1)联邦政府的反垄断条例将电影的生产与放映分离开来; (2)电视的出现。电影的产量骤然下跌,即使平均的预算上涨也无济于事,因为好莱坞想给观众提供的是他们那种无法在电视上看到的宏大场面。

这种巨型炸弹综合症继续影响着好莱坞。加上工资飞涨的演员、制片厂负责人和片商,也就是说,如今发行的影片要么是大获成功,要么是一败涂地,一切全依赖于其钜额的开支同公众趣味相吻合的程度。

制片厂依然存在,但常常得同其它中介公司合作,但目前最有意思的美国影片中,有许多是独立的制作。比如说伍迪.艾伦(1935 -),便是这一类影片。批评家们对这些影片评价甚高,而其中的大部分也能获利,加上优秀演员都愿意同艾伦一道工作,只要较少的报酬,因此,拍片的成本不 大。这样,即使某位导演不留神赔了钱,也不至于一蹶不振。相比之下,由汤姆.克鲁斯或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故事片,仅支付这一位明星的第一笔片酬就高达 l,000万美金甚至更多。好莱坞制片厂的制片主任为谨慎起见,在紧急关头手中都把握着几倍于此的资金。




流行音乐

斯蒂芬.福斯特(1826 -1864)是第一位具有鲜明美国特色的流行美国音乐作曲家。他形成的模式将欧洲音乐传统的各种成分同美国黑人的节奏和题材融为一体,构成了此后的美国音 乐。福斯特的祖籍是爱尔兰,成长于美国南方,并在此听到了黑奴的音乐,也看到过吟游艺人的表演,但后者是由白人装扮成黑人,去表演美国黑人的歌舞。这些素 材成为福斯特一些最佳歌曲的灵感,对这些歌曲许多美国人至今仍然烂熟于心:《哦!苏珊娜》,《坎普顿赛马》、《弹起班卓琴》、《故乡的亲人》(其首句唱 词:"顺着斯旺尼河往下淌"使这首歌曲流传得更广)。

在电影和无线电广播问世之前,大多数美国人不得不自娱自乐,或者等待着演说者、马戏团,或者名叫歌舞杂耍的流动舞台歌舞表演之光临。美国有许多名演员,当 年都是从歌舞杂耍表演中起步的。W.C.菲尔兹、杰克.本尼、乔治.伯恩斯和格雷西.艾伦、巴斯特.基顿、索菲.塔克、范妮.布赖斯、艾尔.乔尔森,以及 三大丑角等等即是其中的几位,而传媒也要求稳定地提供新歌。19世纪末,音乐出版成为美国的一宗大生意,许多这类出版公司都云集于纽约市的锡盘街。

歌舞杂耍和欧洲风格的轻歌剧孕育了百老汇的歌舞剧,这种表演形式将唱歌和跳舞合二而一,成了一种带对话的连续性故事。这种风格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 至今依然是最好的作品之一 - 就是杰罗姆.克恩的《演艺船》,首演于1927年。有趣的是,《演艺船》歌颂的是黑人对美国主流音乐的影响,故事集中在种族通婚问题上展开,而其中最感人肺腑的歌曲又是那支黑奴的悲歌《老人河》。

词作家欧文.伯林(1888-1989)从锡盘街顺利过渡到了百老汇。作为俄罗斯 -犹太人出身的移民,他写出了一些最为流行的美国歌曲∶《愿上帝保佑美国》、《复活节大游行》、《白色圣诞节》、《没有哪个行业能像演艺行业》和《面贴面》。科尔.波特(1891 -1964)将机智的歌词和撩人的旋律融会在《任何事都会过去》、《我的心属于爸爸》、《你乃至上》、《我非把你踢出去》和《可亲可爱》等歌曲中,从而将百老汇表演中的歌曲提高到了一个崭新而精致的高度。

斯科特.乔普林(1868 -1917)和尤比.布莱克(1883 -1983)等黑人作曲家,从自己的遗产中汲取灵感,创作了许多歌曲和拉格泰姆的钢琴曲,而乔普林还创作过一部歌剧。乔普林逝世后完全被人遗忘,但他的音 乐却自70年代以来重归故里。布莱克为《曳步舞》作了曲,这是第一次由黑人创作,并使用了黑人题材的百老汇歌舞剧,并且一直演到他90岁高龄。自黑奴劳动 歌曲发展而来的布鲁斯歌曲在20和30年代风靡纽约市和其它地方;而两位最出色的布鲁斯实践家则分别是玛.雷尼(1886 -1939)和贝西.史密斯(约1898 -1937)。




爵士乐

W.C.汉迪的《圣刘易斯的布鲁斯》写作于20世纪,是录制次数最多的歌曲之一。在所有这些唱片中,有一张可谓独树一帜,那便 是贝西.史密斯1925年的版本,用短号为她伴奏的是刘易斯.阿姆斯特朗(1900 -1971),这是三位伟大人物(作曲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在一种称作爵士乐的新兴音乐上的合作。尽管爵士乐的内涵模糊不清,但有一点是十拿九稳的, 最初肯定与性相关。这种音乐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来自拉格泰姆、黑奴歌曲和铜管乐队的各种成分汇聚在一起。爵士乐最显著的成分是其流畅性:在现场 演出中,乐手们几乎从不会用同样的方式演奏一首歌曲,他们会在其音符和歌词即兴变奏。

多亏了杰利.罗尔.莫顿(1885 -1941)和埃林顿公爵(1899 -1974)、刘易斯.阿姆斯特朗、本尼.古德曼(1909 -1986)和比克斯.贝德贝克(1903 -1931)、比利.霍利戴(1915 -1959)和埃拉.菲茨杰拉德(1918 -1996)这样一些天才的作曲家和表演家,爵士乐从20到40年代一直在美国流行音乐中独占鳌头。30和40年代最为流行的爵士乐形式是"大乐队摇 摆",主要是根据与格伦.米勒(1909 -1944)和威廉."伯爵".巴锡(1904 -1984)风格相同的音乐家指挥的大型乐队来命名的。40年代末,一种新型、更加理性、大多为器乐而取名为"比鲍普"的爵士乐形式开始吸引观众。其演奏 者包括小号手迪济.吉莱斯皮(1917 -1993)和萨克斯管演奏者查里.帕克(1920 -1955)。小号手迈尔斯.戴维斯(1926 -1991)对大范围的音乐影响进行了实验,其中包括古典音乐,并将古典音乐吸收进了《西班牙速写》等作品之中。




摇滚乐与乡村音乐

然而,到了50年代初,爵士乐对大部分观众来说,已经失去了以往的某些魅力,摇滚乐这种新型流行音乐从名叫节奏和布鲁斯的黑人 风格中脱颖而出,而布鲁斯本是一种带有强烈节奏的歌曲,其歌词则常常是有伤风化的。尽管由黑人写作,并且是为黑人而写,但节奏与布鲁斯也吸引了白人青少 年,对他们来说,晚上从黑人广播电台收听这种音乐,简直是一种神秘的快乐。为了使这种新型音乐更能为主流观众所接受,白人演奏者和改编者开始"占领"节奏 和布鲁斯歌曲领域,但演唱时使节奏柔和了一些,并对歌词进行了净化。典型的例子是《多么遗憾》,这首摇滚版的歌曲1955年由黑人作曲家安托万."胖 子".多米诺创作时曾红极一时,经由白人歌手帕特.布恩民谣式的演唱之后,则更是大红大紫。

当时,精明的唱片制作人意识到,-位能用黑人的能量演唱,并有磁性般魅力的白人,一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在南方贫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1935 -1977)便是这样一位人物。除了一副演唱起来富于激情的好嗓子之外,普雷斯利还长了一副性感的好模样,而每当他和着摇滚乐颤动臀部时,成年人会觉得淫 荡不堪,青少年则觉得自然天成。一开始,普雷斯利也唱黑人歌手的作品。比如他首批走红的曲目之一《猎狗》,就曾由布鲁斯歌唱家大妈妈桑顿演唱过。不过,没 过多久,普雷斯利就演唱起富于独创性的东西来,提供者则是新一代摇滚乐的歌曲作者。

摇滚乐问世之后,仅用了几年工夫,便走上了成为美国流行音乐的阳关大道,尤其是在年轻人中一路顺风。它很快传播到了英国,而那里的甲壳虫乐队和滚石乐队则 诞生于60年代初。然而,与此同时,一种对摇滚乐的挑战却以民间音乐的形式出现,它的基础主要是来自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的民谣,并保存于美国北卡罗来 纳和西弗吉尼亚的群山之中。吉他或班卓琴演唱家如伟弗兄弟、琼.贝兹、朱迪.科林斯,以及彼得、保罗和玛丽等等,他们常常是在自己的伴奏下,为摇滚乐提供 了一种技术水平较低的替代品。

鲍伯.迪伦(1941 -)通过写作引人注目的新歌,拓宽了民间音乐的领域,而这些歌曲讨论的则是当代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拒绝给美国黑人以公民权的问题。1965年在纽波特 民间艺术节上,当迪伦"过电"(用电声吉他为自己伴奏)而导致观众起倒哄时,摇滚乐的发烧友和民间音乐的纯粹主义者这两大阵营间的分歧达到了顶点。迪伦没 有被吓倒,他最终将整个民间音乐运动带进了一种摇滚乐与民间音乐的混合体。

这次结合是一次分水岭式的事件,它所设立的模式至今依然效。摇滚乐-直是风行美国-也是世界其它大部分地方 - 的流行音乐,主要原因就在于它能将几乎任何种类的音乐以及新颖别致的各种各样外来技艺吸收进自身那强大的节奏框架之中。每当摇滚乐的创造力显示出枯竭的迹 象时,似乎都能从美国黑人那里得到某种补充,就像拉普在80年代的崛起一样、这种表演形式的歌唱非常压韵、歌词很粗俗,曲调则属微量主义。

像民间音乐一样,乡村音乐也产生于从英伦三岛来到美国的歌曲。乡村音乐的最初形式叫做"老时光",由弦乐队伴奏(典型的构成为小提琴、班卓琴、吉他和低音提琴),每年依然可在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和其它南方各州的艺术节上听到。

现代的乡村音乐 -歌曲是原来的,但关注的对象却是当代人的发展于20年代,时间上大致与大批乡下人去城里找工作同步。乡村音乐倾向于拥有某种忧郁的声音和情调,而许多经典的歌曲都是关于去或分离的 - 失去家园、将父母撇在身后、失去情人等等。同其它许多形式的美国流行音乐一样,乡村音乐很容易适应摇滚乐节奏的需要,而乡村摇滚乐则成为又一种成功的美国混合体。总体来说,乡村音乐在流行程度上仅次于摇滚乐,而乡村音乐歌手加思.布鲁克斯(1962 -)出售的影集则多于美国音乐史上的其它任何一位艺术家,包括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和克尔.杰克逊。




评论

有些国家怨恨美国文化主宰了世界。法国人定期开展运动,以便从其语言中驱逐入侵的英语术语、而加拿大人则对美国在加拿大的出版物加以限制。许多美国人也抱怨传媒的倾向要将节目的水准往最低的共同标准上定。

然而,这个共同的标准却不必是低下的,而美国制作最终能吸引全人类的娱乐节目之诀窍,也决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式的天赋。在《好莱坞的眼睛》这本书里,作家和 制片人乔恩.布尔斯廷捍卫了电影面向大众市场趣味的策略,而这种策略可适用于美国流行文化的其它分支:"通过其头脑简单、贪得无厌和民主的方式,好莱坞的 电影生产者从骨子里深深懂得,他们可以把一部电影拍得两全其美,既能使自己感到百般的骄傲,又能使广大的民众愿意去看。这就是说,他们能调动起自身极细腻 的情感,并且用这种情感去同自己的父母子女分享,去同华尔街的律师、小城镇的"扶轮国际"成员、餐厅侍者和工程专业的学生分享,去向警察、和平主义者、洗 车的小伙子,其至二年级的学生,还有收破烂儿的和固执己见的人分享……分享那人类有的欢乐、悲伤、愤怒、激动、失去、痛苦和爱情之流。"
13樓 張樹人 2011-1-1 14:51
第十二章 媒体及其传播的信息

Photograph by Steve Liss, Time Magazine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人在家里,在工作中或在汽车上平均每天花八小时用于印刷品传媒和电子传媒。这其中,有四小时用于看电视,三小时听广播,半小时听音乐录音,另外半小时读报纸。

信息在美国社会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可以追溯到当年美国宪法起草者的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充分了解情况的民众是其自由的最强有力的捍卫者。起草者将这一想法 落实到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明确指出:"国会不得制定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这条法律的必然结果便是,新闻成了政府行为的监督者,并使 公众关注民选官员的不轨行为和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侵犯。

宪法第一修正案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使得美国的传媒在新闻报导和发表观点方面有极大的自由。1970年代,美国记者揭发了水门事件,这-丑闻以美国总统理查 德德.尼克松辞职而告终。同在70年代,美国报界发表的《五角大楼文件》,将美国越战的有关文件分类公诸于众。在某些国家,报导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导致被捕 或查封报馆,但在美国却可以自由地进行这类报导。在美国,不可以查封媒体,也不可以诽谤政府,而政府官员必须证明对他的报导不仅都是不实之词,而且完全是 恶意中伤,之后才可以挽回名誉损失。


本章我们将讨论四个题目: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与传媒有关的时事。




报纸:新闻自由的先锋

1990年,报纸庆祝自已在美国创立300周年,1690年殖民地的第一张报纸《海外与境内公众事件》只存在了一天便被英国官 员查封。但其它报纸却纷纷出台,到1730年代,殖民地报纸的力量已壮大到足以批评英国总督的地步。1734年,纽约总督指控《纽约周报》的出版商约翰. 彼德.曾格犯有诽谤煽动罪。曾格的律师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据理力争;认为"事实确凿无误",完全有理由发表报导。陪审团作出决定,支持出版自由,宣布曾格 无罪。

到1820年代,美国已有大约25家日报和400多种周报。霍勒斯.格里利于1841年创办的《纽约论坛》报很快便成了全国最有影响的报纸。约瑟夫.普利 策和威廉.伦道夫.赫斯特这两位媒体巨人,在美国内战(1861-1865)后分别开始缔造自己的报业王国。迫于激烈的竞争,他们求助于"花边新闻",即 用耸人听闻却往往不很准确的报导来吸引读者。20世纪初,报纸编辑们认识到,吸引读者的最佳办法莫过于不带偏见地将故事的各个侧面完整地告诉读者。客观报 导便是当今美国新闻界最重要的传统之一。20世纪早期,新闻界的另一重要特点便是赫斯特集团管理下的多家报纸连锁经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趋势逐步升 级,目前报业连锁集团已拥有美国75%左右的日报。

随着电视在40年代和50年代的出现,这一新的电子传媒开始吞食报纸的发行量:读者因为可以在电视中看到当天的新闻,便开始漠视下午的报纸。在1971年,66个城市中至少有两份日报,一份在上午出版,一份在下午出版,到1995年,只有36个城市拥有两份以上的日报。

总的来说,日报的数量仅有少量减少,1946年时为1,763种,到1994年为1,534种,而周日报纸却从1946年的497种增至1994年的 889种。两者相加,美国报纸的数量排世界第一,发行量也居世界第一,达13,500万份。然而,美国几家最大的报纸近年来的发行量却在下降,原因可以解 释为人们越来越多地从电视和其它媒介获得新闻。

以发行量计算,1995年美国最大的五家日报为:《华尔街日报》(1,823,207),《今日美国报》(1,570,624),《纽约时 报》(1,170,869),《洛杉矶时报》(1,053,498)和《华盛顿邮报》(840,232)。《今日美国报》是这五份报纸中最年轻的一个。 1982年,甘尼特报业连锁集团在进行了大量调研之后发行了这份全国性报纸。它依靠大胆的版面设计、彩色照片和简短的文章来吸引厌倦了传统的长篇大论而喜 欢新闻"快餐"的城市读者。

《今日美国报》的诞生得益于新科技,而其它报纸也依靠新技术扩大自己的国内、国际读者群。《今日美国报》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编辑排版,然后通过卫星传送到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2个印刷点和设在欧洲及亚洲的两个印刷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合办的《国际先驱论坛报》是一份国际性报纸,通过卫星传送到全 球11个城市印刷,在164个国家发行。

1992年,《芝加哥太阳时报》开始通过"美国在线"向读者提供文章。"美国在线"是最早将个人计算机与网际网络相联系的公司之一。1993年,《圣何塞 信使报》开始从每日文章中选出一大部分,并将照片和插图缩小,提供给"美国在线"的订户。1995年,八家传媒公司宣布成立一家新公司,联手创办网上报纸 网络。现在,多数美国报纸都可以在网际网络上找到。任何人只要将自己的计算机与网际网络联网,就可以在家里或办公室里浏览全国的报纸。




杂志的位置

美国第一份报纸诞生之后过了半个世纪,才有了美国第一份杂志,又过了更长一段时间,杂志才有了广大的读者。1893年,美国有 了第一份大量发行的杂志。1923年,亨利.卢斯创办了美国第一份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电视的出现分流了大发行量杂志的广告收入,致使一些周刊最终停 刊:《星期六晚邮刊》于1969年,《观察》于1971年,《生活》于1972年。(后来《星期六晚邮刊》和《生活》又以月刊的形式复刊。)

为了与电视抗衡,杂志出版商尽力使自己的杂志适合于某一特定的读者群,而不再面向广大读者。人们可以想到的任何一个专题,几乎都有了相应的杂志,包括《网 球》,《汽车屋生活》和《铁路经营模式》。还有一些杂志将读者划分成区段,分别对待,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电视导刊》、《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 都出版地区版。有些杂志还试着将每一期杂志的内容个人化,以迎合某一位读者的兴趣。

杂志专门化的趋向导致美国杂志数量从1970年的6,960种猛增到1994年的1.1万种。1994年有50多种杂志的发行量超过100万种。发行量最 大的两份杂志都是面向退休者的读物:《全国退休教师协会及美国退休人员联合会公报》(2l,875,436)和《现代成熟》杂志 (21,716,727)。发行量居前五名的另外三种杂志是《读者文摘》(15,126,6644)、《电视导刊》(14,037,062)和《国家地 理》杂志(9,283,079)。

1993年,《时代周刊》发行全国第一个网上版,在杂志摆上报摊之前,读者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读到它的内容。1996年,软件巨头比尔.盖茨创办了一份政治文化杂志《斯雷特》,本打算只在网上发行(但《斯雷特》的出版商很快决定增加印刷版)。

在杂志发展的同时,一种将杂志与报纸结合而成的新媒体-新闻演示文稿,在70年代开始流行。典型的新闻演示文稿为每周一刊或两周一刊,往往只有短短的四至 六页篇幅,所用的纸也不贵。新闻演示文稿围绕某些专题收集、分析信息。比如《南方政治报道》包括美国南方各州所有的竞选新闻,而《联邦贸易委员会观察》则 不会漏过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一举一动。出版新闻演示文稿仅需少量采编人员,有时候只要一个记者和一台计算机就够了。

继新闻演示文稿之后又出现了"爱好者杂志",这种杂志发行量较小,但极富个性,其内容有时仅仅是为了让人大吃一惊。比如《恐惧》便是一份专门登载各种恐怖故事的这类月刊。




广播的作用

始于1920年的商业广播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和传播信息的方式直接带入美国家庭。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懂得广播是一种十分有用的与大众沟通的媒介。他的"炉边杂谈"在大萧条时期向国人随时通报经济进展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则介绍军事动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视的普及使广播电台的经营者重新思考自己的节目设置。在戏剧、喜剧表演和各种各样演出的可视性方面,广播无法与电视抗衡。于是很多电 台改播音乐,中间插播新闻和特写。从50年代开始,收音机成为美国汽车中的标准配件。随着美国人在上班的路上纷纷打开收音机,广播重获新生。

与中波电台相比,声音质量更好但覆盖范围较小的调频电台的增多在70年代和80年代使广播电台在节目设置上两分天下。调频电台在音乐节目中独领风骚,而中波电台转向以全新闻和谈话节目为主。

谈话节目的历史仅有25年,当时的节目有一个主持人,一位知名人士或某个问题的专家,而听众有机会打进电话提问题,或在直播中阐述自己的观点。现在美国的一万家商业电台中有近一千家有这种电话参与式的节目。

尽管电视的地位举足轻重,广播取得的成就也仍然令人刮目。1994年,99%的美国家庭中至少有一台收音机,每个家庭中平均有五台收音机。除去一万家商业 电台外,美国还有1,400多个公共广播电台,其中大多数是大学或其它公共机构经营的电台,以教育为目的、经费来公共基金和私人赞助。1991年,美国有 1,200多万人每周收听"美国公共电台"下属的430个公共电台。"美国公共电台"总部设在首都华盛顿,是一个全国性的非盈利组织。




电视:三大电视台之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电视已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媒体,在国家选举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几乎每个美国家庭至少有一台电视机,1994年这个数字为9,700万。65%的家庭至少有两台电视机。

从50年代到70年代,靠广告收入经营的三大私人电视网NBC全国广播公司、C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ABC美国广播公司播出的免费节目控制着90%的电 视市场。到80年代,通过卫星传送的付费有线电视迅速普及,动摇了三大电视网的特权地位。到1994年,将近60%的美国家庭收看有线电视。非电视网的节 目吸引了30%以上的观众。新的有线频道中有一些全天24小时播放电影;泰德.特纳创办的CNN有线新闻网24小时播放新闻;音乐电视则播放音乐电视节 日。

与此同时,第四大商业电视网"福克斯"成立并向三大电视网发起挑战,数家原本同三大电视网之一合作的地方电视台已开始同它合作。继而又有两家全国电视网出台:"西屋广播公司"和"联合新闻网"。有线电视台的频道也在日益增多。

美国共有335家公共电视台,每家都独立经营,为各自的社区团体服务,但又都统一在公共广播服务局这样的全国性机构麾下,并由服务局提供节目。美国纳税人 也为公共电视台提供部分经费。估计每周大约有8,700万美国人观看公共电视台的节目。"芝麻街"便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这个儿童节目通过木偶、卡通、 歌曲和小品教幼儿读写算。

从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有线电视公司开始向某些特定人群提供服务。"无声网"播出的节目都配有手语和字幕,以满足有听力障碍的观众的需要。1988年, 克里斯托弗.惠特尔创办"一频道"有线网,播出教育节目和广告。美国高中学生中约有40%收看他的节目。另外,计算机、电视和光缆的结合使互动型电视成为 可能,也就是说,观众可以同时选择收看多个电视节目。




时事

很多美国人因为子女在电视中收看到过多的暴力而不安。迫于民愤和国会的压力,四大电视网,即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全国广播公司和福克斯于1993年一致同意在每个节目开始时告知家长节目包含多少暴力内容,有线网也同意采取类似的做法。1996年,商业电视网和有线电 视网进一步采取措施,根据节目中所包含的暴力、性和脏话,为节目标出等级。显示节目等级的标记在节目开始时会出现在屏幕上,并会在节目播出时多次出现。

这种自愿采取的措施似乎便于政府对节目内容进行管理,但却很可能违背了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规定。另有一个技术措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1998年,一种配有"V芯片"的电视机开始在美国出售,有了这种装置,父母就可以把他们不愿让子女看到的节目锁起来。

人们对计算机中使用的语言和形象也有类似的微词。国会最近通过一项法案,意在禁止不洁语言和图像在计算机中使用。但联邦法院以违反宪法 为由将这一法案压了下去。这个问题可能只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孩子使用计算机时父母密切进行监督,再就是开发出某种技术手段,限制某些计算机功能。

如今美国人面临的与媒体有关的最大分歧与技术无关,而是关于一个古老的概念:个人隐私。一个人成为公众知名人物之后,他或她的生活中是否应有某些领域"禁 止入内"。1998年,一位取得领先地位的总统竞选人加里·哈特参议员在他与一个年轻女士之间的关系被新闻曝光后退出了竞选。两党的政治家都抱怨说报界" 无事生非",而国会中一些保守的议员则断言,媒体偏袒自由派。很多批评者相信,越来越善于窥探隐私的媒体,将使有能力的人不肯涉足政界,不论他们的信仰如 何。

与此相反,过去的记者几乎都与政治家合谋,向公众隐瞒他们个人的弱点。人们不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残疾的身体拍照,也不会在文章中提及此事。1944 年,他第四次竞选总统时,有关他重病缠身的事实一直瞒着选民。即便公布了事实,大多数美国人还是会选罗斯福总统,但是以今天美国人的观点来看,隐瞒事实似 乎不够诚实,因为他们相信,在一个民主的国家,通报信息要比压制消息好得多。
14樓 張樹人 2011-1-1 14:52
国家节庆


Photograph from Digital Stock

美国与许多国家共庆三个国家节日: 复活节、圣诞节和新年。

复活节,通常是在春天的一个星期天,每年的日期各不相同,根据基督徒的信仰庆祝耶稣基督的复活。对基督徒来 说。复活节是一个宗教礼拜和家庭团聚的日子。许多美国人按照老传统,把煮熟的鸡蛋涂上颜色,并将装在篮子里的糖果送给孩子们第二天、即复活节星期一;美国 总统在白宫草坪上为小孩子们举行年度寻找复活节彩蛋活动。

圣诞节,在12月25日,是另一个基督教节日,纪念基督之子的诞生。即使对许多非基督徒美国人来说,用灯泡装饰屋子和院子。买圣诞树。送礼物和贺卡,已成为传统习俗了。

新年,当然是1月1日。这一节日的庆祝始于除夕夜,届时美国人团聚在一起,预祝来年幸福和发达。

 


美国特有的节日

八个其它节日是美国特有的 (尽管其它国家也有与其中几个相似的节日)。其中有两个节日与其它几个不同,突出体现了对美国起源的重视,那便是感恩节和7月4日 。

感恩节,在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但许多美国人在第二天星期五也休假一天。以便过一个四天的周末,在这个周末;他们可以长途旅行探亲访友。这个节日可上溯至1621年,即清教徒们来到麻萨诸塞。决心在不受干涉的情况下实践其不同于英国国教的宗教的第二年。

经历了一个严酷的寒冬,他们中有一半人死去,于是便求助于邻近的印地安人,印第安人教他们种植玉米及其它作物。第二年秋天的大丰收使这 些清教徒深受鼓舞,他们大摆宴席以示感恩之情。这种宴会便成了美国的传统 ─ 不仅因为许许多多的美国人找到了致富之路、而且还因为这些清教徒为自由所作的牺牲仍然令人神往。时至今日,感恩节宴会几乎总少不了在首次感恩节宴会上摆出 的几样食品:烤火鸡、红苺苔子酱、马铃薯和番瓜馅饼。宴会开始前。各个家庭和朋友们通常都要停顿一下。为包括值此机会欢聚一堂之类的幸事表示感恩。

7月4日又叫独立日,旨在纪念美国的诞生 ─ 1776年7月4日签署了《独立宣言》,这一天白天有野餐和爱国主义游行,晚上则举办音乐会和放焰火。到处飘扬着美国国旗(阵亡将士纪念日及其它节日也如 此)。1976年7月4日美国各地举行盛大庆祝活动,纪念《独立宣言》诞生200周年。除了感恩节和7月4日外,美国还有六个特有的节日。

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小马丁·路德,金牧师是非洲裔美国神职人员,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美国人,因为他不遗余力地通过非 暴力手段来争取所有人的公民权。自1968年他遭暗杀以来,人们在他的生日1月15日举行各种悼念活动。1986年,这一天被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取代、这 个星期一被宣布为全国性的节日。

总统日 : 直到1970年代中期,乔治·华盛顿这位独立战争英雄和首任美国总统的生日2月22日,一直是全国性的节日。此外,在大多数州,美国内战时期的总统亚伯拉 罕·林肯的生日,2月12日,也是一个节日。这两个日子被合并在一起,而这一假日也推而广之,包括了所有已故的总统。这一天被定为 2月的第三个星期一。

阵亡将士纪念日:定在5月的第四个星期一,这一节日在缅怀死者。尽管它起源于美国内战结束之后,但已成为在墓地、教堂及其它公共集会场所举行特别仪式,缅怀历次战争的死难者乃至一般死者的日子

劳工节 : 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这一节日旨在向美国的工人们表示敬意,通常要游行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它标志着夏天假期的结束,而对许多学生来说,它意味着新学年的开始。

哥伦布尔日 : 1492年10月12日,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新世界登陆。尽管其它许多美洲国家将这一节日定在10月12日,但在美国,它定在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退伍军人日 : 最初叫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这一节日原意在向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人表示敬意。它定在11月11日,1918年的这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但它 现在是向美国参加的历次战争中的退伍军人致意。退伍军人组织要组织游行,美国总统按照惯例,在与美国首都华盛顿波扥马克河隔河相对的阿灵顿国家公墓的无名 战士墓上放一个花圈。


其它节日

每年还有两个个日子,尽管不是假日,但在美国也引发出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2月14日的圣瓦伦丁节(以早期基督教殉难者的名字命名),美国人送礼物(通常是糖果或鲜花)给他们的情人。10月31日,万圣节前夜(诸圣或万圣节前夜)美国儿童穿上滑稽或吓人的服装玩"不请吃就捣蛋" 的游戏敲邻居家的门。邻居们给些糖果小礼物或钱来打发他们。成年人也会穿上特制的服装参加万圣节聚会。

美国各种族群体在对他们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举行庆祝活动。尽管这些日子并非全国性假日。例如,犹太人在9月过新年,大多数雇主为了表示尊 重,允许犹太人在犹太新年放假。爱尔兰裔美国人在3月17日举行活动纪念故国圣人圣帕特里克,这是一个欢乐的日子,许多美国人身穿绿色服装,向 "绿宝石岛" 致敬。而在新奥尔良和路易斯安那,大斋节首日前一天(冬末基督教斋季开始的前一天)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有大规模的游行和狂欢。正如这一节日法文名称所 示(法文原意为"肥胖的星期二",这是表示忏悔的斋季前可以大吃大喝的最后一天),这一传统可上溯至法国移民在这座城市建立定居点的时期。美国其它地区还 有许多这类民族节日,而纽约市的民族节日更是丰富多彩。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美国政府有许多级,在某个节日哪些公共和私人设施开放让人摸不着头脑。日报消息灵通,可提供一般信息,但有疑问的参观者最好提前询问信息。


15樓 張樹人 2011-1-1 14:53
===================== [完] =====================

美国新闻总署发行,
1997年9月

Executive Editor: George Clack
Managing Editor: Rosalie Targonski
Editor: Dennis Drabelle
Designer: Barbara Morgan
Photo Editor: Maggie Johnson Sliker
Internet Editor: Suzanne Dawkins

Contributing Writers: Maura Christopher, Anne Cusack, Michael Cusack,
Fredric A. Emmert, David Goddy, Holly Hughes, Norman Lunger,
John Nickerson, Bruce Oatman, Shelley Orenstein,
Richard Pawelek, Ira Peck, Jonathan Rose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