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鑒賞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4559502874/answer/189140752400931372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說結論:此舉的施行,將有效推動我國慢病防控,降低慢病人群。
下面是依據:
「肥胖是一種複雜的健康問題,而非單純的自律問題。」這是一個新概念,否定了肥胖者自身毅力問題,而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

通過個性化方案幫助「」患者預防疾病發展,並為「」患者提供綜合治療體系。兩步走、兩種不同群體是此次向肥胖病開刀、動手術的新開端。
新的肥胖定義和診斷框架也為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助力政府實施更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3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強調,當前危害中國老百姓健康的首個主要危險因素和疾病,來自慢性的非傳染性疾病。
這也是新時期中國衛健委向慢病防控的重大挑戰。

新定義的診斷標準不再局限於BMI這一單一原指標,而是綜合考慮了脂肪分布、內臟脂肪量以及器官功能的評估。

比如,當我們發現自己腰圍逐漸變粗,即使BMI正常,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這可能是「臨床前肥胖症」的表現,提醒我們要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增加運動以達到健康指標。

這一變革的出處還要提一下雜誌發表的一篇重磅新聞文章 :《Defini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clinical obesity》,徹底顛覆了我們對肥胖的傳統認知.
此文是由全球58位肥胖症專家組成的委員會撰寫,得到了75個學術和醫療組織的支持,為肥胖的定義和診斷提供了全新的框架。這也是理論方面的依據吧!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e6af20dabe403133d542da68d89b65e0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888"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8cc974d81cfa5fa4b7526a3adfc6c185"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dde30ea1cb51079b6d9513697ff21c7d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e6af20dabe403133d542da68d89b65e0_r.jpg?source=1def8aca"/>
文章提出新的肥胖定義和診斷框架,將肥胖分為「(Clinical Obesity)」和「(Pre-clinical Obesity)」,以更精準地識別和管理肥胖這一全球健康問題。
臨床肥胖前期(Pre-clinical Obesity)
定義:指個體尚未達到傳統BMI定義的肥胖標準,但已出現早期代謝異常或脂肪積累的狀態。

其特徵如下:
代謝指標異常,如胰島素水平升高、輕度炎症反應、內臟脂肪增加等。
那麼這一階段的識別有助於早期干預,預防肥胖進一步發展及其相關併發症(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這將大大降低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病體人群.篩選出的這部分人群有恢復到健康群體的機會。既減輕這部分群體肥胖者的痛苦,也可以降低醫療費用。實現雙贏的目標。
以上圖片為網圖
希望點贊關注收藏的朋友好運連連!



關於印發「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_國務院部門文件_中國政府網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6/conte










體重管理三年行動:一場全民健康轉型的經濟賬與社會賬mp.weixin.qq.com/s/XC_TTwfHkENV8WnJ2R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