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先生:
中國人的匈牙利生存記:物價太低,溫泉太爽,親中程度讓人意外
這裡的咖啡比我在北京喝的礦泉水還便宜
說實話,當我在布達佩斯市中心的咖啡館裡,看着賬單上顯示的250福林(約合人民幣5塊錢)一杯拿鐵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老闆,你是不是算錯了?
這是我來匈牙利的第三天,前兩天已經被這個國家的物價震撼得不輕。超市裡一公斤牛肉1500福林,換算下來30塊人民幣,我在上海買個漢堡都不止這個價。最離譜的是,我在多瑙河
邊找了家看起來挺高級的餐廳,點了牛排、湯、沙拉,外加一杯紅酒,結賬時4000福林,80塊人民幣!
我當時就想,要是我早知道匈牙利這麼便宜,我還在北京幹嘛?每個月房租就得一萬五,這邊80塊錢能吃一頓大餐,在北京連個像樣的商務套餐都買不到。

溫泉文化太野了,我一個中國人都被震撼到
剛到布達佩斯的時候,朋友跟我說:你一定要去泡溫泉,這是匈牙利的國粹。我心想,不就是泡澡嘛,咱們中國人什麼大世面沒見過?
結果到了Széchenyi溫泉浴場,我整個人都麻了。
首先,規模大得嚇人。18個溫泉池,室內室外都有,最大的那個池子簡直像個小湖泊。但最讓我震撼的不是規模,而是氛圍——老爺爺們在40度的溫泉里下國際象棋!
你沒聽錯,真的是在熱氣騰騰的溫泉里,一邊泡澡一邊下棋。我當時站在池邊看了十分鐘,心想這畫面太魔幻了。在中國,泡溫泉基本就是放鬆一下,聊聊天,最多拍幾張照片發朋友圈。但這些匈牙利大爺們把溫泉當成了社交場所,棋盤就放在池子邊上,一泡就是幾個小時。
更野的是,這裡的人真的把溫泉當日常。我遇到一個當地大叔,英語不怎麼樣,但硬是要跟我聊天。他告訴我他每周都來三次,已經堅持了20年。這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他用蹩腳的英語說,不只是為了健康,是為了快樂。
說實話,那一刻我有點emo了。我們這些在大城市打拚的人,什麼時候能這麼輕鬆地享受生活?每天忙着工作、房貸、各種焦慮,連好好放鬆一下都覺得是浪費時間。

他們對中國的好感,真的超出我想像
最讓我意外的,是匈牙利人對中國的態度。
來之前,我以為歐洲人對中國多少會有些你懂的,刻板印象或者偏見。結果完全不是這樣。
在一家小餐廳吃飯時,老闆知道我是中國人後,眼睛都亮了。哦,中國!很棒的國家!然後開始跟我聊中國的高鐵、支付寶、華為手機。他甚至還提到了一帶一路,說匈牙利從中受益很多。
我當時都有點懵,心想這不會是在演戲吧?後來發現,這種情況特別常見。
在布達佩斯的中央市場,我遇到一個賣紀念品的大媽,看到我拿着手機支付,立馬問我是不是微信支付。我說是,她竟然說:我見過中國遊客用這個,太方便了!我們什麼時候也能有?
最震撼的一次,是在一個pub里。幾個匈牙利年輕人主動跟我搭話,聊着聊着,其中一個哥們說:你們中國人真厲害,疫情期間建醫院的速度,太crazy了!另一個接話:而且你們的App都很好用,我朋友在中國工作,說生活特別方便。
說實話,這種被認同的感覺,比在很多其他地方都要強烈。可能是因為匈牙利本身也不是什麼大國,所以沒有那種莫名的優越感?還是說,他們真的是從實用主義角度在看待中國?

生活成本低到我開始懷疑人生
住房方面更誇張。我在布達佩斯市中心租了一個一居室,月租金12萬福林,換算下來2400人民幣。2400!在北京,這錢連個廁所都租不到。
而且這個房子還不是什麼破地方,就在多瑙河邊,步行到國會大廈
15分鐘,周圍餐廳、超市、地鐵站什麼都有。房東是個中年大叔,人特別nice,還主動幫我介紹了附近的中國超市。
交通就更便宜了。月票9500福林,約190人民幣,地鐵、公交、電車隨便坐。在上海,地鐵月卡都要100多,而且只能坐地鐵。
我算了一筆賬:
房租:2400人民幣
吃飯:1500人民幣(已經吃得很好了)
交通:190人民幣
其他:500人民幣
一個月4600人民幣,就能在歐洲首都過上相當不錯的生活。這個數字讓我開始seriously考慮要不要長期留在這裡。

文化衝擊:他們的慢讓我焦慮又羨慕
但也不是所有東西都完美。最大的文化衝擊是他們的工作節奏。
我去銀行開戶,工作人員慢悠悠地處理各種手續,中間還要喝咖啡、聊天。整個過程花了兩個小時,在中國可能20分鐘就搞定了。當時我內心是崩潰的,一直在心裡喊:能不能快點啊!
但後來慢慢發現,這種慢可能不是效率低,而是生活哲學不同。
在一家小店買東西,老闆跟每個客人都要聊幾句,問候家人、談論天氣、分享今天的心情。這在中國絕對會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但在這裡,似乎是生活的一部分。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住的樓下有個老爺爺,每天下午都坐在門口看報紙、喝咖啡。他總是主動跟我打招呼,雖然語言不通,但那種genuine的友善讓人很溫暖。
有一天我問他,每天這樣坐着不無聊嗎?他笑着說:年輕人,生活不只是工作,還要享受陽光、享受咖啡、享受與人的交流。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們這些在大城市打拚的人,是不是丟失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意外發現:這裡的中國元素比想像中多
走在布達佩斯街頭,你會發現中國元素比想像中多得多。
不只是中餐廳(雖然味道大多數都很一般),更多的是一些subtle的影響。比如很多年輕人用華為手機,商場里能看到小米的專賣店,甚至還有比亞迪的電動車廣告。
最有趣的是,我在一家書店發現了匈牙利語版的《三體》
,而且還挺暢銷的樣子。店員告訴我,中國科幻小說在匈牙利很受歡迎,很多人對中國文化越來越感興趣。
在一個周末市場,我甚至看到有人在賣中國茶葉,老闆是個匈牙利大叔,竟然能用中文說你好、謝謝。他跟我說,他去過上海和北京,對中國印象特別好,回來後就開始做中國茶生意。

真實感受:這是一個讓人想慢下來的地方
住了一個月後,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很多人選擇留在匈牙利。
這裡的生活節奏讓人能夠真正感受到生活這兩個字的含義。不是每天被工作追着跑,不是時刻焦慮着房價、競爭、未來,而是能夠真正享受每一天。
當然,收入肯定比不上北上廣深,職業發展的機會也有限。但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定積蓄,或者能夠remote工作,這裡真的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作為中國人在這裡生活,你會感受到一種意外的友善和認同。這種感覺,在很多其他地方都很難得到。
結語:也許換個地方生活,並不是逃避
以前總覺得,離開北京去其他地方生活,是一種逃避,是承認自己在大城市競爭中失敗了。
但在匈牙利這段時間,我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問題。也許換個地方生活,不是逃避,而是選擇一種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布達佩斯的夜晚很美,多瑙河邊的燈光讓整個城市都顯得浪漫而寧靜。坐在河邊的長椅上,喝着便宜到不敢相信的啤酒,看着遠處的國會大廈,我開始問自己: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是在北京擁有一套房子,還是在這裡擁有一種從容的生活態度?
我還沒有答案,但至少,我現在有了選擇的可能。
而這種可能性,本身就很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