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考博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64139/answer/275116718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一個月前閉幕的「兩會」中,社會各界人士積極獻言獻策,認真行使公民權利,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
其中一條關於「擴大博士招生數量」的提議引發了廣泛關注和激烈探討:鄭州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沈開舉
認為,目前高校博士招生指標太少,嚴重阻礙了學術科研的開展。
➤因此建議:
廢除博士招生指標管制,還權給高校;
由教育部制定博士點管理國家標準,可以限制每一位博導每年招生博士最多不超過幾名;
博士培養要遵循「寬進嚴出
」的原則,不宜把管理重心放在指標限制上;
繼續做好留學生的招生和培養工作。
博士作為目前我國的最高學位,博士生群體是科學研究的「主力軍」,更是未來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儲備力量,因此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
如何看待這一提議?這一提議的可行性如何?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1、博士擴招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博士持續擴招,《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博士研究生招生11.60萬人,在學博士生46.65萬人,畢業博士生6.62萬人,相較於往年都有了顯著增長。
但為什麼還有代表建議提高博士生招生數量呢?我們認為主要是出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01 高校缺乏自主權
我國自1981年恢復博士招生以來,提出了多種招生方式,如普通招考、碩博連讀、直接攻博、申請考核等。儘管招生方式逐漸多元,但政府依然在招生過程中處於主導位置。
誠然這種由政府主導的模式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確保招生公平公正,但高校缺乏自主權,招生的規模受到總額的限制,每年可以招收的博士生數量相對較為有限。
02 高校之間名額分配不均
有些高校存在博士生導師多博士少的情況。以沈開舉所在的鄭州大學為例,該校法學專業
有約十幾位博士生導師,但每年招生指標只有三五個,師生比嚴重失衡。
有些博士點的博導們不得不輪流招生,甚至造成人才培養斷檔等情況。很多博導間隔多年才能招收一位博士生,甚至引發了博導爭搶學生等不良現象。
03 博士招生數量不足
博士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博士生對於一個高校的學科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博士招生數量不足,將很難組建研究團隊,進而直接影響到科研成果的產出。
事實上,與已開發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博士總人數以及博士佔總人口的比例仍然相對較低。增加博士招生數量有利於儲備科研人才,促進科技發展進步,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社會發展需求,提升國際競爭實力。
2、博士擴招的可行性
一方面,博士擴招是大勢所趨。我國自1981年開始招收博士生以來,博士生招生數量呈現出逐年穩步提高的趨勢。
1981年我國博士生招生數量不足1000人,2021年這一數據已經上升至接近13萬人,約等於1981-2011年30年間博士生招生數量的總和,博士生大規模擴招似乎已經成為事實。
此外,從中國人口規模、高等教育
發展速度來看,我國目前的招生規模還未達到飽和狀態,因此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博士生擴招仍然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大方向。
為了適應博士擴招的要求,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博士學位類型和招收渠道的多元化。從細分類型來看,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於專業學位
博士生的擴招力度,鼓勵支持引導專業學位博士生教育發展,旨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一批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此外,近年來教育部大幅提高了直接攻讀博士、碩博連讀的招生比例,攻讀博士的渠道更加多樣。
另一方面,各方對於博士的需求也在逐漸擴大。不同於以往博士畢業後主要在高校工作的情況,近年來博士畢業後的就業選擇更加多元。
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等用人單位對於高學歷人才的需求顯著增加,基層公務員、中學教師等傳統意義上主要面向本科及碩士招聘的職位在最近幾年成為博士畢業後的重要就業選擇。

來源:unsplash
博士們由於具備較強的科學探索能力、理論創新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逐漸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嶄露頭角,成為引領各行各業發展創新的重要力量。
對於高校而言,增加博士招生名額能夠壯大本校的科研隊伍,充實科學研究的人才力量,從而獲得更多的成果產出以及經費支持,進而提升學科排名
以及打造良好的社會聲譽。
3、分析可能產生的結果01 就業形勢日趨激烈
博士由於研究方向較為專一,很難在就業市場上找到與自己完全匹配的工作,「就業難」始終是困擾博士們的一大難題。
隨著博士的持續擴招,必然導致博士學歷含金量的下降以及就業競爭的加劇,結果是大量原本可以由碩士甚至是本科畢業生勝任的工作現在的招聘條件均為博士。

來源:unsplash
此外,就業環境的惡化也導致一大批博士在畢業後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從而選擇繼續推遲就業,繼續從事博士後等工作。
02 人才培養質量下降
儘管沈開舉認為目前博士招生數量整體較少,從而導致一部分博士生導師學生空閒。但博士擴招必然導致平均教育資源的稀釋,博士生導師指導的博士生數量增加,這在無形中加重了他們的指導壓力。
受到時間精力的限制,很多博士生導師無暇顧及全部招收的博士生,從而導致博士生缺乏必要的指導而影響學業進程。
此外,如果國家未能同步增加科研經費投入,博士擴招很有可能導致實驗材料、場地、儀器、設備緊缺,博士生正常的科研條件難以保障,最終表現為博士生人才培養質量整體下降。
03 國民素質顯著提升
擴大招收博士生數量給更多有志於攻讀博士學位的同學提供了學習的機會,他們可以在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並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這對於提高自身的知識、能力、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在宏觀層面,教育是對國民進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手段,具有啟智的功能,能夠顯著提高我國國民的學歷水平和文化素質。
04 博士生延畢問題更加突出
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博士生培養存在「嚴進寬出」的問題,近年來國家提高了對於博士生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博士生培養向著「嚴進嚴出
」的方向改革。
相當數量的博士生由於導師指導不力、主觀認識懈怠等原因,未能按照規定完成學業要求,從而導致延畢。隨著博士招生數量的增加,將有更多的博士生不能按時畢業,從而引發博士生就業、經濟和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很有可能會引發社會問題。
4、做好博士擴招的配套支持工作
博士擴招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培養的博士生數量增加,進而導致人才供過於求。近年來,博士人才過剩的現象屢見不鮮。
部分博士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甚至有博士畢業後選擇擔任街道辦職員、小學教師等非研究性質的工作,「博士就業難」成為困擾社會的一大問題,因此有必要做好博士擴招的配套支持工作。
兼顧公平和效率
在分配博士生招生名額時,要在平衡好各高校、各學科名額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向基礎學科
、邊遠地區傾斜,兼顧公平和效率兩類因素。
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
抓好博士生在校期間的培養,提供必要的,做好博士生培養的過程監督與考核,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
加強博士畢業和就業指導
為廣大博士生群體提供職業生涯規劃
,引導其形成科學、自主、多元的擇業觀和就業觀,提高其就業的競爭力和入職後的適應性。
總之,博士培養任重道遠,需要國家、學校、導師、學生等各方主體共同努力,互相協作,久久為功,方能切實提高博士生培養工作實效。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 [2021-08-27].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t20210827_555004.html.
[2] 趙祥輝,陳迎紅.我國博士生招生規模變化、爭論與進路[J].高教探索
,2021(08):43-49.
[3] 騰訊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沈開舉:放寬高校博士招生名額限制[EB/OL].[2022-03-10].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310A06GBX00?startextras =undefined&from=ampzkqw.
[4] 百度. 擴招不停!博士生再迎重大變革[EB/OL]. [2022-03-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508678558117785&wfr=spider&for=pc.
更多考博乾貨,盡在【考博島】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