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0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何真實客觀評價德國真實的樣子?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19:38

渤海憨太郎:


如果你是藍領,且會德語,那德國就是天堂

如果你是消費階級/中產階級,那德國就是地獄

為什麼這樣?

第一,德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本國人生育率低,本國人都不願意干臟活累活,所以藍領根本招不到本國人。這點所有已開發國家,日本,韓國,北歐,港新,美英加澳都一樣。

第二,它又不是英語國家,這一點就很麻煩。因為它不說英語,所以它的諮詢/傳媒/教育/貿易/金融,只能給德語區的人服務,不能像英語國家一樣靠服務業賺全世界的錢,給本國人提供大量體面的坐辦公室的就業崗位。這就是為什麼德國,日本,韓國,北歐,已經是已開發國家,卻還要苦哈哈干製造業。

而且它不是英語國家,勞動力資源就比英語國家匱乏的多。因為英語國家,美英加澳,喊一嗓子,我這兒缺人,會說英語的都給我打灰來,一個人領五萬刀,全世界的印度人,菲律賓人,中國人,越南人都排著隊干,因為全世界都說英語。

德國就不行了,它缺勞動力,又不是英語國家,它喊一嗓子,我缺人缺瘋了,你們快來給我幹活,我給錢。哦,對不起,不會說德語不行,工作沒法跟甲方交流。完了,全世界沒幾個人會說德語。所以藍領如果會說德語,到德國打工,就能吃到比在英語國家還高的報酬,這是供需關係決定的。

但是如果你是投資階級,消費階級,你就慘了,你得交全世界最高的稅,忍受全世界最貴的人力資源(相當於中國的10-15倍)。

為什麼稅高?因為不向有錢人徵稅就沒辦法用已開發國家標準養活本國人里的老弱病殘。但是英語國家可以,因為英語國家的服務業能賺全世界的錢,就能讓昂撒的小姐姐全都坐辦公室。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19:39

Fazioli:


德國人是嚴謹,但嚴謹得有點過頭,特別想要什麼都算得剛剛好,一分不少,但也絕對一分不多,並且沾沾自喜「你看我們算的多精準,一點都沒浪費」。餘量打太少,導致遇到特殊情況就容易卡住。

並且,隨著新一代年輕人越來越不嚴謹,在這個過於嚴謹的體系下,會造成更多的麻煩。。。

德鐵的晚點就是這麼來的,很多人用德鐵吐槽諷刺德國人哪裡嚴謹了,但更諷刺的是,晚點根本原因其實是「德式嚴謹」導致的。

德鐵的時刻表卡的太緊了,並且車次太密了,公交車的時刻表連著小火車,火車連著高鐵,一個小晚點經常就蝴蝶效應,讓全德國跟著一起晚點!

高鐵ICE 3在2000年就能跑到330,但全德國只有那麼三段鐵路能跑到300,大多數200都跑不到!為什麼?當年雖然弄了高鐵,但覺得客流也沒那麼大,不需要額外修鐵路,就和慢車混跑,隨著客流變大,車次增多,本來能跑330的高鐵被前面慢車120堵在路上!


然後ICE出國就能放開手腳,在法國可以跑到320。所以再後來的ICE 4

不繼續提速,而是提高時速200時的舒適性。

北京到上海1318公里,高鐵5小時。柏林

到法蘭克福5百多公里,也要5小時。

對於私家車就更摳了。新小區路邊停車位依舊緊俏,很多地方寧可種一棵樹也不多一個車位。不知道晚上一圈一圈轉著找不到車位的時候,排放的二氧化碳夠不夠那幾棵樹吸的。


新規劃的道路也很窄,不需要雙車道的絕對不會給你做成雙車道,有些車流量低的地方新修的路雙向一共只有一車道!中間沒有線!這種路在德國默認可以跑到70km/h,想像一下相對速度140km/h的雙向奔赴。。。剎車,然後慢速錯車,然後再重新加速。

如果遇到20km/h的自行車,要減速,保持1.5米橫向車距,慢慢超。


還有下圖,兩車道的地方,前一陣突然改成了一車道,剩下位置給自行車!明明人行道上面已經有足夠自行車的位置了!並且改完剩下那一車道也是窄的!和原來一樣寬。然後!德國藍領工時費天價,施工周期又長,這個地方重新測量、畫線可能要花幾十萬歐。花了這麼多錢,為了增加一些交通擁堵的可能性。


並且德國人還有個傾向是用更麻煩解決當下的麻煩。。。綠黨上台後,說要提高飛機稅率和價格,因為同樣里程,飛機沒有火車環保,很多人叫好!

但鼓勵人們坐火車不是應該把鐵路修得更好,更快,更便宜,率更高麼?上面說的柏林到法蘭如果高鐵三個小時就到,安安穩穩的,誰願意坐45分鐘的飛機?還要去機場,排隊安檢。

同樣,鼓勵人們更多乘坐公共運輸不是應該把票價降下來麼?德國人做的是想方設法把道路變得更堵。然後法蘭克福坐一次公交的價格從2.75漲到了3.65歐!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19:39

某匿名用戶:


德國留學生答一個

16年、18年兩次去德國,自以為對德國已經很了解,到19年高考完決定直接去德國留學,發現還是被騙了。

To be a scientist is to be naive. We are so focused on our search for truth, we fail to consider how few actually want us to find it. But it is always there, whether we see it or not, whether we choose to or not. The truth doesn't care about our needs or wants. It will lie in wait for all time. Where I once would fear the cost of truth, now I only ask: what is the cost of lies?

越來越覺得,德國的發達不是浮於表面的發達,而是有深度、有底蘊的發達。德國的「發達」確實到了一定境界。感謝 提前讓我了解了坐船去日本的感受:斷網超過72小時。

為什麼我們整棟宿舍樓會斷網呢?在德國,基礎設施陳舊人盡皆知,以至於每個想來德國旅遊的人都不能不學習幾個德語詞:

ausfallen - 取消(適用於德國境內或經停德國的火車、城鐵、公交...);

verspäten - 延誤(主要適用於德鐵);

technische Probleme - 技術問題(一切都適用);

unendliche Geduld - 無盡耐心(一切都需要);

mangelhaft - 差的。

德國是速度與激情的國度。大力宣揚所謂「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上因維修而關閉的車道和路段數不勝數,每次維修如果不持續個五年十年,則顯示著當代的德國人已經失去了他們曾祖父輩建造青島下水管、貼心埋下油紙包時的技藝和嚴謹,是萬萬不可行的。

德國是尊老敬老的國度。各地養老院的老人成批成批地感染新冠死亡,報導輕描淡寫,社會無動於衷。退休的老人繳納了一生高額的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退休保險,晚年卻只有微薄的退休金,相當數量的老人難以支付每月的房租,或扣除房租後可供使用的退休金所剩無幾,僅能艱難度日。超市中擺放了幾天還沒有賣出去的蔬菜被再次打包減價賣給貧窮的老人 - 資本當道的國家,人的尊嚴和價值又算得上什麼呢。

德國是社會保險制度完善的國度。假設每十個人里有一個會生一次大病,生一次大病需要一百萬,那麼讓每個人繳納十萬元保險的體系是一個高效的、讓利於民的體系。如果讓每個人繳納十二萬,這樣的體系可能有點「武漢紅會」,購買的保險多少還是一份保障。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被強制要求繳納一百二十萬作為醫保,我只能說整個保險工業是腐朽而殘忍的。很遺憾,喜好自吹自擂、讓一些人引以為傲的德國就是這樣。

德國是言論自由的國度。任何居住在德國領土上的人,無論其是否掌握德語,是否熱衷時事,是否有興趣接收謊言,都被強制付費訂閱德國的國家媒體ARD和ZDF,私人媒體被以此置於顯著弱勢地位。疫情開始初期,德國的官方媒體作為官員的傳話筒,逐字引述官方的說法,毫無追尋真相的擔當和作為輿論監督的責任感,傳播「口罩無用論」、「準備萬全論」、「供貨充足論」,雙手沾滿無辜民眾的鮮血。

但是這些亂象還是不足以解釋當前的情形。跌跌撞撞、經歷了無數停頓後走過了至少九個月的網,怎麼在這需要在宿舍上網課,所有教學樓和學習室都關閉的特殊時刻就長時間地斷了呢?

宿舍的網是4月24日斷的。4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指示他的科學家要研究向人體注射消毒劑殺滅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這會很有趣」。在漂亮國的堅定追隨者德國肯定也有人想做此嘗試,可惜他們買不到消毒劑。如果說美國一些聯邦州近日因為中毒而撥打的急救電話次數有所上升是他們真的在自己身上做了實驗的話,cynical的德國人是絕不會用自己冒險的,畢竟他們對疫苗都滿腹狐疑。他們轉而又從已經和他們分道揚鑣的大不列顛兄弟那裡聽了兩耳朵,得知5G居然是當前Epidemic的邪惡推手。憤怒的德國人點燃了火把,環顧四周,卻突然意識到他們的國家根本就沒有5G。於是德國人又開啟他們的傳統技能 - 中國有探索火星的「天問」,德國有挖下水道的「地問」 - 把網路電纜挖了。(此段有虛構創作。)

觀今日之德國,既無文藝之創新,又無科技之突破,只有一張大嘴,盡在說些荒謬難懂的詞比如什麼"Möglichkeit", "Freiheit"吸引著希臘難民小島上的完全健康的青壯年低端勞動力,卻美其名曰是給「無人陪伴的或生病的兒童」帶來民主(也充滿病毒)的甜美空氣。

沉浸在「格林童話」中的人,有的已經醒了,有的還沒有。我把美國總統林肯的話送給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和他們派遣到世界各地的走狗:「你可能在某個時刻欺騙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時刻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時刻欺騙所有人。」同時,我對被五類德國人 - 虛偽的白左、信口雌黃的人、居心叵測的人、煞有介事的人、真的蠢的人 - 環繞的自己重複以下信念:「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希望自己在德國儘快完成既定目標,早日走人。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19:40
作者:老張閒聊社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691459/answer/191834819543354705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在德國待了45天,終於看清了這個"已開發國家"的真實嘴臉
45天前,我懷著對「工業4.0」「德國製造」「歐洲已開發國家」的無限憧憬踏上了這片土地。 

45天後,我只想說:醒醒吧!這個所謂的「已開發國家」,槽點多到我能吐三天三夜。 


第1天:數字化?什麼數字化? 
剛下飛機就傻眼了。 
德國機場的WiFi需要手機驗證碼,但我的中國手機號收不到。問工作人員,她聳聳肩:「去買張當地卡吧。」 
買卡需要什麼?身份證明、地址證明、銀行賬戶。開銀行賬戶需要什麼?居住證明、工作證明。辦居住證明需要什麼?銀行賬戶證明。 
這是什麼鬼循環? 
更搞笑的是,德國人到現在還在用傳真機!傳真機!我以為自己穿越到了上世紀90年代。 
去政府部門辦事,工作人員認真地告訴我:「請把文件傳真過來。」 
兄弟,現在都2025年了,你跟我說傳真?我微信掃碼支付用了十年,你還在用傳真機? 
第7天:現金王國的執念 
德國人對現金的執念讓我懷疑人生。 
超市購物,掏出信用卡,收銀員搖頭:「只收現金。」 
餐廳吃飯,準備刷卡,服務員指指牌子:「Cash only。」 
連坐公交車都要準備零錢,司機不找零的那種。 
我問德國室友Hans為什麼不用移動支付,他一臉嚴肅:「現金更安全,政府追蹤不到。」 
老鐵,你這是什麼上世紀的思維?我們都用了十年支付寶了,天沒塌,地沒陷,反而生活方便了一萬倍。 


第15天:效率?不存在的 
都說德國人嚴謹高效,我信了個鬼。 
去銀行開戶,排隊2小時,辦理30分鐘,然後告訴我:「銀行卡7-10個工作日後郵寄到家。」 
什麼?7-10個工作日?我在國內辦卡,5分鐘搞定,立刻就能用。 
更離譜的是德國的網購。我在亞馬遜買個充電器,標準配送時間是3-5天。在中國,我中午下單,下午就能收到。 
德國朋友還挺自豪:「我們很重視工作生活平衡,不會讓快遞員那麼辛苦。」 
拜託,這不是工作生活平衡,這是效率低下好嗎? 
第22天:服務業的「高冷」態度 
德國的服務業態度絕了。 
去餐廳吃飯,服務員愛理不理,叫半天才過來,還一臉不耐煩。上菜慢得要死,催一下就白你一眼。 
我以為是我遇到的個例,結果發現這是德國服務業的常態。 
在商店問個問題,店員一副「你很麻煩」的表情。買東西結賬,收銀員全程面無表情,連「謝謝」都懶得說。 
對比一下國內的海底撈、盒馬、各種便利店的服務,簡直是天壤之別。 
德國朋友解釋:「我們不喜歡假笑,這是真實的表達。」 
真實個錘子!這明明就是服務意識差,還給自己找借口。 


第28天:基礎設施的「年久失修」 
德國的基礎設施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火車站的電梯壞了三個月沒修,我拖著箱子爬樓梯。地鐵里沒有空調,夏天熱得像蒸籠。很多地方連4G信號都不穩定,更別提5G了。 
最要命的是德國的網速。我下載一個2G的文件,要等20分鐘。在國內,這點東西幾十秒就下完了。 
德國室友Hans還在那裡吹牛:「我們的網路很穩定。」 
穩定是穩定,就是穩定地慢。 
第35天:官僚主義的「精髓」 
德國的官僚主義才是真正的精髓。 
辦個居住證明,需要填寫17份表格,每份表格都要不同部門的章。預約看醫生,最早的檔期是兩個月後。想投訴個什麼事情,先寫郵件,然後等回復,通常是2-3周以後。 
我去移民局辦事,工作人員下午4點就下班了,早上9點才上班,中午還要休息一小時。 
一周工作35小時,一年休假30天,這效率能高才怪。 


第40天:環保的「道德綁架」 
德國人的環保意識確實強,但強得有點過頭。 
垃圾分類分到變態的程度:塑料瓶要撕掉標籤,紙盒要拆開壓平,連酸奶盒都要洗乾淨才能扔。 
我就想扔個垃圾,搞得像化學實驗一樣複雜。 
更搞笑的是,德國人一邊高喊環保,一邊開著柴油車滿街跑。我問為什麼不買電動車,回答是:「電動車太貴了,而且充電不方便。」 
所以環保只是口號,實用性面前什麼都不是? 
第43天:物價高得離譜 
德國的物價真的是搶錢。 
一杯咖啡4歐元,一份快餐10歐元,理個髮25歐元。超市裡的蔬菜水果貴得要死,一個蘋果要1歐元。租房更是坑,市中心一個30平的單間要800歐一個月。 
德國人的工資確實高,但扣完稅、保險、各種費用,到手的錢根本不夠花。 
我德國同事每個月稅後收入2500歐,房租800,生活費1000,基本就是月光族。 


這叫發達?這叫生活質量高? 
第45天:終於看清真相 
45天下來,我終於明白了。 
所謂的「德國製造」,很多都是中國代工的。所謂的「工業4.0」,還停留在PPT階段。所謂的「嚴謹高效」,實際上是死板低效。所謂的「已開發國家」,基礎設施還不如中國二線城市。 
德國唯一比中國強的,可能就是人均GDP的數字好看一點。 
但生活便利性、服務質量、基礎設施、數字化程度……全面落後。 
更可笑的是,德國媒體還天天報導中國的負面新聞,好像他們比我們先進多少似的。 
醒醒吧!現在是中國人去德國體驗「落後」,不是德國人來中國見識「先進」。 


最後的感慨 
回國前最後一天,我在法蘭克福機場等飛機。 
看著這個所謂的「國際化大都市」,破舊的航站樓,緩慢的WiFi,複雜的退稅流程,我只有一個感覺: 
還是回家好。 
至少在中國,我可以: 



手機掃碼支付一切 
外賣30分鐘內送到 
高鐵350公里時速 
5G網路隨便用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這才是真正的發達,這才是真正的先進。 
德國? 
就是一個被過度包裝的「偽已開發國家」。 
真實嘴臉就是:死板、低效、落後、還自以為是。 
再也不會被「德國製造」「歐洲已開發國家」這些標籤忽悠了。 
眼見為實,德國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好。 
甚至可以說,很多方面還不如中國。 
這就是我在德國45天得出的殘酷真相。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19:41

Lemon:


我是來挑刺兒的~

小孩上學基本沒有家庭作業,考試不排名次還保密

德國小學只有四年,五年級開始就是中學階段了(Gymnasium)。小學不清楚,但是五年級開始是有作業的(Hausaufgaben),只是作業量不大。德國中學沒有期中、期末考試,都是隨堂測驗(Klassenarbeit),老師會提前通知,讓學生準備。每年放暑假之前,學生會拿到一個成績單,上面是一整年隨堂測驗的總成績。儘管考試不排名,但是每個科目都有的幾次隨堂測驗,讓學生基本沒有臨時抱佛腳的機會。最後,考試成績的確是不公開的,但是學生和學生家長之間也會交流,誰學習好或不好,大家心裡也有數。

也不是非得考大學,學習不好嘛,就去學美容美髮汽修電焊挖掘機,工資不比普通白領低

德國藍領工人的待遇相對比國內高,但是平均來說,沒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工資肯定是比上過大學的人低的。不同行業不同平台的工資水平不一樣,跨行業的話,比如一名奔馳的汽修工人,收入完全有可能比小公司的一個小會計高,但是肯定比同公司的工程師低(得多)。而且德國同樣也存在鄙視鏈,大學教授,醫生律師這些高學歷群體更受人尊敬,社會地位更高。

其餘的說的基本是事實。德國沒有996福報,貧富差距相對較小,社會對特殊群體也更加寬容。

但是,德國大農村式生活真的很讓人抓狂。即使是柏林和慕尼黑這樣的大城市,大部分商店都是八點就打烊了,八點後就只能逛超市。擼串唱K這些夜生活,是不存在滴。

最後,德國人最擅長的事是,用最好的廚具,做最難吃的飯(捂臉)。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19:42

德國Viviane:


目錄

我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現在就生活在德國,而且也動過很多次想回國,或者「潤」去美加的念頭。

背景介紹:
留德6年,碩士3年 + 工作3年,TU讀電子信息工程。身邊90%的朋友畢業後都回國了。


為什麼很多人最終選擇離開德國?

1️⃣ 語言關:德語太難,英語不夠好

這是最大也是最現實的門檻。

70%朋友回國,原因就是:生活工作交流都卡殼,連看病、租房、辦手續都困難。

德國社會雖然部分崗位支持英語,但要真正融入,沒有B2~C1的德語水平是非常困難的。在公司混日子可以不用說德語,但一旦涉及升職/內推/換崗,就會卡死。


2️⃣ 飲食不習慣:天天硬麵包、豬肘子誰受得了?

有朋友形容食堂的飯是「豬食」,五年沒踏進去一次 。

我個人覺得,不能說「不能吃」,只能說「談不上享受」。每天吃土豆、香腸、白麵包,幾乎沒有「炒」的菜,全靠烤、煎、炸、煮,調料很少。

想吃頓像樣的中餐,慕尼黑輕鬆70歐兩人


3️⃣ 生活成本飆升,通脹壓力大

2020 vs 2024 對比:



食材

  

2020年價格

  

2024年價格

  

牛肉

  

7€/kg

  

18€/kg

  

雞蛋

  

1€/10枚

  

2.5€/10枚

  

黃油

  

1.2€/塊

  

3€/塊

  

房租也是大頭:慕尼黑兩居室老公寓,1200-1800歐稅後就沒剩多少了。


4️⃣ 稅高工資低,工作幾年也買不起房



稅後薪資剛畢業:2000-2800歐
跳槽幾年後:3000-4000歐(已算很不錯)
買房?你知道慕尼黑新房2萬歐/㎡是什麼概念嗎?!

對比上海、深圳也不便宜,甚至更貴。而且貸款利率現在也很高,政策複雜,流程極慢。


5️⃣ 社會節奏慢,效率低到令人抓狂



看個病:約醫生排隊1個月+,專科醫生半年起步
修電梯/修鍋爐:兩三周沒回應都算正常
派出所、移民局效率:全靠人品

有一次感冒了,德國醫生居然讓我多喝熱水……還真有點「中西合璧」了


6️⃣ 社交困難,容易孤獨 ‍ ️

德國人非常冷漠,熟人之間界限感極強,不打招呼不覺得奇怪,缺乏煙火氣。

而你習慣的「夜宵攤」「臨時聚」「凌晨點奶茶」,這裡統統沒有。晚上9點超市關門,外賣貴又慢又沒味兒,日常生活「充滿孤獨感」。


✅ 但德國也有很多優點,值得肯定!

☘️ 1. 生活節奏慢,尊重工作與生活邊界



每周35~40小時工作制
25-30天年假是標配
加班一定補休或加班費,沒有「奉獻型內卷」文化

你加班別人會覺得你工作沒效率。


☘️ 2. 社會福利強大,底線有保障



看病雖然慢,但只要買了保險,幾乎全報銷,不會因沒錢看病
教育幾乎免費,碩士階段尤其如此
失業後政府提供60%淨收入的補貼 + 職業培訓


☘️ 3. 教育資源平權,低成本高質量



歐洲高校學費極低,德國很多碩士項目免費
5-10歐就能聽柏林愛樂樂團、看世界一流展覽
學生時期可以上超便宜的高爾夫/帆船/滑雪課,一學期幾十歐!


☘️ 4. 法治健全,尊重隱私,社會更「穩」



社會普遍遵守規則,不靠人情關係辦事
交通、環境、治安都比較有序
女性權益保障好:懷孕後法律保障非常多,不會因生孩子失業


☘️ 5. 給了我更「清醒」的成長

不是為了逃離中國而出國,而是看清生活的多樣性之後,有了選擇的自由。

我真正的成長,是意識到:



自信不是學歷堆起來的,而是知道「我想過怎樣的生活,並願意承擔選擇的後果」
不再執念「名校大廠」光環,而是尋找和自己價值契合的生活方式
學會獨立生活,勇敢面對異國的不確定性,逐步建立抗壓能力


總結一句話:

德國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它只是另一種活法。

對某些人來說,這是烏托邦;
對另一些人,它是磨人的煉獄。

但如果你看完這些還想來德國,emm...那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乾貨:

乾貨!

德國保證金是個啥?開戶流程看這裡就夠啦:【德國留學】2024簽證保證金賬戶最全開通攻略(Fintiba/Expatrio)

Fintiba保證金快速辦理通道:http://partner.fintiba.com/studentCN

想知道怎麼零自費留學德國嗎?選校、申請、錄取全攻略都在這裡: 【2024德國留學-"我後悔了嗎?"】德國留學、生活、工作 | 個人真實體驗超全分享

德國留學簽證怎麼辦理?避坑指南+面簽技巧都給你們準備好啦: 【2025乾貨】德國留學簽證申請全攻略 材料清單 + 申請流程詳解

德國醫療保險必知: 怎樣看待德國的醫療保障? 還有一些超實用的連結,收藏起來備用哦~

租房必備的第三方責任險: https://feather-insurance.com/personal-liability-insurance?utm_source=hdalg32rm0ewfo7z

希望這些乾貨能幫到你們!有什麼問題評論區留言哦,一起加油,諮詢請私信! ✨


最後送一些留學建議

語言準備:



德語盡量學到B2,有B1就可以申請大部分德碩項目
英語也別鬆懈:IELTS建議6.5+
善用 GPT + Grammarly + Citavi 做論文寫作助手

生活實用工具:



學術:Google Scholar + VPN + ResearchGate 下載文獻
找工作:LinkedIn、StepStone、Glassdoor
社交:Meetup(真的很好破冰)

旅行建議:



廉航:瑞安航空 Ryanair、EasyJet、SunExpress
歐洲內部旅行便宜,特價機票提前訂,幾歐一張不是夢
推薦去:冰島看極光、挪威哈士奇雪橇、義大利看藝術、東歐窮游都值得


寫在最後:

在德國,你可以遇到令人發瘋的官僚系統,也可以體驗不用加班還發年終獎的公司;你可能買不起房,但能過上相對有尊嚴、有底線的生活。你也可能不被德國人接納,但你也有機會成為一個真正為自己而活的人。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留在德國,
也不是回國就是退縮。

你的人生本來就不該只有一種版本。
而真正的自由,是你能選擇、承擔,並微笑著走下去。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19:42

理想三和:


歐洲最強大的工業國

美國國家種姓體系下的剎帝利國家,僅次於美國這一唯一婆羅門

享受了全球化的分利,也被鎖死了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的產業進步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19:43

桑桑桑:


說起德國我又不困了。

雖然我喜歡歐洲追求平等的大方向,但是歐陸有個很大的敗筆是超高的稅率。

稅收不是基於房子基於土地,反而主要基於勞動,這點太荒唐了,憑什麼一個剛剛畢業的打工仔每個月都要上交自己的收入給大奴隸主政府和小奴隸主房東,小奴隸主啥都不做反而每個月能賺幾千歐,而大奴隸主的行政效率真的是極其的低下,這種水平都敢收45%的稅。

在TUM畢業在慕尼黑工作的話,你絕大半的工資都是用來交稅交租的,實打實的被層層剝削的奴隸,奇怪的是歐洲人卻一點都不反抗,只能說鬼佬做奴隸做習慣了思維被局限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種稅收系統實際運作起來基本都是對普通人有害,對富人有利的,因為你普通人其實沒有多少避稅的空間,你就一打工的你能幹啥,相反別人開公司的辦法多的是,實際上承擔稅收大頭的經常是打工的所謂「中產」。而且這個系統本身的運作就需要非常高的成本。

我雖然經常說美國好得多,但是也不是什麼都好的,加州那個煞筆prop13

就是害人的。這種奇葩prop還有非常多,一個比一個奇葩。

我現在越來越理解為什麼哈耶克

那派這麼鼓吹小政府和自由主義,因為你讓政府做事很容易就變成結構性的人禍。

這位越南人真有趣,情緒激動扣帽子,真的是傳統藝能了:

看來越南人真的是去一國愛一國呢,骨子裡的XX是改不掉的。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19:44
作者:波爾德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691459/answer/146322219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Too young. 每次聽到誰尬吹一個城市/國家/地區/是天堂,我都只想問同一串問題:它到底誰的天堂?是你的天堂嗎?你能上天堂嗎?你配上天堂嗎?天堂的代價是什麼?你上了天堂之後,到底是天堂的一員,還是會成為那個代價?

是,德國的體力勞動者收入確實高,但是你見過幾個金髮白皮的德國人干體力勞動的?上門送快遞,抬洗衣機上門安裝順便把舊機器收回去,辦公室打掃衛生,搬家公司扛柜子,垃圾回收廠人工分揀,絕大部分都是土耳其、烏克蘭、越南、、俄羅斯等國籍或族裔的人在做。真是看部分白人住House就以為人人都能住House。美國黑人信了美國夢的邪,現在還陷在黑命貴和種族歧視的死亡螺旋里。小白領在一線城市上個班,就以為自己可以和一線土著平起平坐了,房產證呢?戶籍呢?被房東轟出家門了,今天住哪?

是,德國福利確實好,但是你知道德國企業靠先發優勢和早年的血腥積累,從發展中國家攫取了多少利潤?要是覺得太抽象,可以問問國內跟奔馳寶馬大眾有業務往來的企業,他們肯定有話說。

我有一個暴論:凡被尬吹成天堂的地方,背後一定都是靠吸血支撐起來的。不限於:美國靠金融和軍事力量全球吸血,德國靠區域影響力全歐州吸血,****等城市吸外來人口的血。

不要再做天堂大夢了,起來搬磚。你的天堂不在那裡,在這裡。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19:44

作者:躺平哥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691459/answer/345676083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按視頻里一條一條說。



這個國家對人基本沒有要求。
- 對也不對。有要求比如從幼兒園就要求你守規矩,有尊重自己和他人這方面的要求。沒有要求主要表現在個人發展上,國家希望的是你對自己有要求,但也不會強迫你去達到這些要求,無論你最後是想卷,按部就班還是擺爛都有適合你的一條路。
小學幾乎沒有家庭作業,考試不排名還保密
- 這個是真的。德國教育靠興趣為主,小學四年級就分流了,根據學習能力和綜合考慮,小孩會在10歲選擇去文理中學,實用中學和技校。後面覺得不合適也可以轉。個人覺得這個時間點太早了,很多小孩還是懵懂的,不知道分流意味著什麼以及如何權衡。
不是非得考大學,學習不好就去學個手藝
- 這個是真的。至少我認識的人都比較實際,沒有什麼文憑和學歷崇拜,教育只是達到自己目的的一個途徑。喜歡科學人文啥的就去讀個大學;想早點自立做點實際工作,那就就讀個高等技校早點出來工作積攢經驗,都可以。以後想法變了想回爐深造,再考大學,也都可以。但目前的趨勢,隨著工業高度自動化,還有外來廉價勞工的湧入,靠學個簡單手藝謀生越來越難了。
技工工資不比普通白領低
- 要分情況。打工的話技工平均工資還是低一些,但稅後差異也不是很大。但技工有了經驗,自己當了個體戶或者小老闆那或許掙的就比白領多多了。白領的工作有一些門檻比較高,工資也高,最典型的比如研發工程師之類的。但這種基本上只能給人打工,專精一塊,你想自己開個廠,那需要天量的資金還有執照啥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弄的。相反一個汽修的機械師自己開個修理廠倒是相對容易得多,掙的錢可以是大廠工程師很多倍。
大部分領導不強迫員工加班,也不強迫飯局
- 是真的。加班要付錢或者給同等時間的休假。飯局一般一年一兩次吧,夏天或者聖誕節公司請大家聚一下,團建一下。國內那種下班周末的飯局,其實是工作的延伸。德國沒有這些,下了班就不會有人找你了。
領導讓你加班,可以不用理會,不能直接就開了你
- 這個要看合同的類型。普通的僱員確實是這樣的,公司因為你不肯加班就開除你,這是違反勞動法的,屬於往槍口上撞,基本上是一告一個準。普通的僱員工資就那麼多,公司對你的期望和安排也就那麼多,不會動不動要你付出這份工資以外的辛勞。一般領導請求你加個班,那通常是真的出急事了,這種大家也都能理解,也不會為難領導。但是一些高薪的合同,尤其是看績效的,比如技術專家,高管,一些銷售工作之類,那就非常卷了,加班都是家常便飯,如果業績不好,公司還是有辦法解僱止損的。
提拔了也沒啥了不起,工資也不會差幾倍
- 這個在德企是真的。當然CEO工資肯定不止幾倍了。
沒有人問工資,爸媽甚至也不問
- 問工資屬於很不禮貌的行為,當然很鐵的朋友和爸媽例外。德國人也是人。
爸媽不催婚,不催生
- 大部分是的。但我認識的有孩子的人,大部分還是希望孩子能有家庭的。畢竟西方人最看重的事之一就是家庭。
不管子女是否買房
- 是真的。德國自住房比例很低,超過一半的人一輩子租房。財務上看,買房並沒有暴利可圖,如果是長期自住或者出租,或許是划算的。但是這邊沒有結婚要有房這種觀念,也不現實。
同居幾十年,娃都生了,不領證
- 是有,但是我感覺不多。孩子都有了一般還是會結婚領證的。沒有孩子的,同居不結婚的非常普遍。因為德國離婚非常貴,需要一大筆律師費,還要強制分居一年,婚後積累的財富對半分。如果不是很確定一輩子是否在一起,乾脆就不結婚了。兩個人想在一起生活何必要拿那張紙呢。

12. 只要你不干擾到別人,你想怎麼活,都沒有人議論你
- 德國人也八卦別人的私生活,但都是偷偷的議論第三方。你如果在場的話,肯定是不會有人議論你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