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0篇帖子。
(转载BBC中文网)台湾产假仅八周,“延长产假”修法为何引起社会反弹?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9 16:36

问题是实际上,育婴假要由员工自行申请,非常受限于其职场环境。台湾的总工时在全球排名偏高、普遍有加班文化,若企业人力调度缺乏弹性,状况就不乐观。

今年34岁、在半导体业担任财务的林小姐告诉BBC中文,她曾在依法提出“育婴假”的过程中,受主管暗示“不要请得太长”、“别成为公司先例”;其申请直到其生产前一两个月才正式通过,期间她相当焦虑,难以规划孩子回家后要请保姆、送到托育中心、还是由她自行照顾。

“若延长为14周、要强制请满的话,真的很尴尬,公司会不会觉得你休息够了,而更难请后续的假期?”

林小姐育有两名幼儿,一个三岁、一个刚满一岁。生第一胎时她在大型外商会计师事务所任职,她的职务不少同事能分担,因此请育婴假顺利,在家照顾孩子到满一岁;但现职外商公司规模小、风气较保守,不仅申请育婴假受挫,还伴随隐性压力。

“我的工作只有我能做,一个萝蔔一个坑,请假就变成其他人要扛,会觉得愧疚、造成别人困扰。”

她指出,虽然台湾法规禁止怀孕歧视、强调性别平等,但职场还是存在“潜规则”,面试现在的职位时,她曾犹豫是否要坦白有生育规划,“我一直很担心,怕讲了有不好的声音,觉得刚来又要请假”。

郑小姐表示,她有朋友请完育婴假回归职场,就被冷嘲热讽、年度考绩被打很差,对方直接回应是“请育婴假”之故,后来双方进入诉讼。

而这也不仅是他人经验,郑小姐说丈夫任职金融业,其公司无论男女几乎没人请育婴假,都是八周产假一结束就回到职场,“他们薪资是底薪加奖金,出席跟奖金连动,有经济理由,也有同事压力,你不来就害到别人”;当她询问丈夫要不要请育婴假时,对方直觉就是“想,但不可能”。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9 16:36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女性请育婴假比例远高于男性。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9 16:36

男性请育婴假比例低

台湾政府提供的六个月带薪育婴假,双亲都可请领,由政府负担,津贴和薪资补助为劳工保险投保薪资的八成。但劳保投保薪资有上限,意味最高就只能领到3.6万元(1200美元、8600元人民币)。对不少劳工而言,育婴假津贴和薪资补助与实际薪资差距过大,缺乏请假诱因。

郑小姐是台北人,与丈夫在市区租房,光是租金一个月就要近三万元。生小孩前,两人双薪,生活还有余裕,但生小孩后开销增加,经济负担日益沈重。孩子刚出生时,两人商量过轮流请育婴假,但由于丈夫薪资较高,留在职场“才是正确选择”,遂由她暂停工作独立照顾新生儿。

她表示,自己刚生产完身体还在恢复,丈夫下班到家时,她往往已筋疲力尽,对方会接手育儿工作和承担家务,这样丈夫“等于‘工作’24小时”,她认为新手爸爸无法请育婴假对男性也是不公平。

台湾男性的有薪“育婴假”制度,在长度方面优于世界上多数国家,但有着实际请领者比例偏低的问题。

过往台湾男性请领育婴留停的比例都低于两成,2021年政府修法将育婴留停津贴自六成薪提高至八成薪,且双亲可同时请领后,男性请领比例才逐年上升,但到了2024年也只有27%。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9 16:37

妇女新知基金会政策部主任李盈学指出,若要达成双亲共同育儿,请育婴假的男女比应该各半,但目前数据显示,女性仍是家庭的主要照顾者,有家庭工作分配性别不均的问题。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9 16:37

双亲共同育儿愿景

对于社会上有声音认为“延长产假”等于“固化母职”,担忧进一步把女性困在家中,生育改革行动联盟秘书长陈玫仪并不认同。

她指出,延长产假本身并不会固化母职,关键是在于立法过程如何鼓励父亲、伴侣参与。她认为,台湾不仅要延长女性产假,也要同步延长男性的有薪陪产假,建立双亲共同合作的育儿环境。

她以瑞典举例,其未区分“产假”和“育婴假”,而是双亲共享480天“亲职假”,其中部分只有母亲可用、部分只有父亲可用,剩余假期双方可弹性以“天”为单位分配,选择在孕期一起产检和参与生产教育课,或在产后安排心理咨商服务、新生儿照顾课程等。

此外,瑞典的制度有强制配额,“不可转让爸爸假”确保了男性实质参与育儿,将父亲的角色从“帮手”提升为真正的“队友”。

台湾中正大学社会福利学系副教授王舒芸向BBC中文表示,目前男性包含产检假在内的仅有七天陪产假,无法从新生儿时期就参与照顾,“只有女性有假,照顾责任就变成她的”。

她指出,现行修法只讨论延长女性“产假”,却完全未提父亲和伴侣角色,只会在让家庭性别分工被再制和强化,也无法达成孕产改革“双养双育儿”的重点。

民进党立委范云表示,其从上一个会期就都有提案“配偶要有一个月的陪产暨亲职假”,台湾经验到国际经验都显示,修法和制度改变,确实可以有效促进父亲参与育儿。

国民党立委廖伟翔则强调,少子化、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已成为台湾面临的国安问题,延长女性产假“仅是最基本的修法改革,也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他会与其他国民党立委继续推动相关立法。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9 16:37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多名专家指,台湾双亲产假应同步延长,建立共同合作学习的育儿环境。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9 16:37

“求生”的选择跟牺牲

郑小姐和林小姐都说,经过多方考量,最终都由她们请产假育婴假,也自然担负起主要育儿责任;即使假期后回到离开职场,也都曾改变职涯方向,选择更“适合育儿”的工作。

林小姐生第一胎后决定换工作,她原本在会计师事务所已有了升职机会,但考量到管理职的工时、压力跟责任,她决定放弃。

她曾见识女性主管工作家庭两头烧,因为小孩生病突然请假、工作效率降低,私下遭受不少批评,“现在我知道她其实不是故意的,真的没办法,身为妈妈无法两边都顾到,比起男性,势必会牺牲工作,着重在家庭。”

郑小姐也指出,因为经济理由,她身边多数女性朋友还是会在产后回归职场,但她们会设法找能够远距上班、工时弹性或接案的工作,才有可能准时去托育中心接送小孩、应变孩子生病等突发状况,“不然只能一直请假,影响绩效,也一直被同事骂。”

郑小姐曾当过记者,但如今她已不追求这份“最喜欢”的工作,她认为自己无法同时育儿,又花大量时间出差采访、应酬或处理突发新闻;如今她在新创公司任职、负责写文案,虽然工作不如过去有趣,但公司同意她居家上班,让她有充裕时间与女儿相处。

“职涯有空白期、选择有限,我不想说是牺牲,是我跟先生为了‘求生’的选择,如果我跟‘平常人’一样上班,我们都会燃烧殆尽。”

她认为,丈夫也作出了牺牲,无法参与新生儿快速成长的时期、失去陪伴女儿的时光,“他想要育儿,但又要符合主流社会价值,当经济支柱,留住职场位置、升迁,无法理所当然、舒服地作为爸爸。”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9 16:37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女性多面临职涯发展与家庭选择。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9 16:38

争取政府与产业支持

台湾多份问卷调查都指出,男性同意共同育儿、参与家务分工对家庭有益,也支持父亲请育儿假;托育及就业政策催生联盟近期网络问卷也发现,有九成填答者同意应给男性(伴侣)新增一个月强制有薪产假。

学者王舒芸表示,现行政策无法改善台湾家庭工作分配性别不均问题,“我们没有强烈推动男性也要共享照顾责任,照顾型男子气概也没有在职场被认可,最后女人就是蜡烛两头烧,烧到最后就是退让,”

王舒芸指出,当代女性在教育程度与职场表现上与男性几乎不分轩轾,她们生完小孩后,虽然不像过去女性一样离开职场,但多会因为母职,经历职涯发展往后退、薪资差距与男性拉开、无法选择最理想工作等情况。

最后能维持职场表现的女性,就是靠本身经济能力、跟原生家庭的资源支持。

她表示,完全同意“女人需要更长的产假恢复健康”,但强调要有妥善配套,包含检讨孕产假期的性别平等,让男性同步延长产假,分担照顾责任、学习照顾小孩等;以及推动企业友善职场的措施,例如当员工请产从假、育婴假,企业会立即安排职代,提供协助分摊工作的同事额外奖金,确保育婴假不会影响员工的考绩与年终等。

王舒芸续指,在产假由雇主负担的制度下,政府修法也要面对来自企业的压力。“要说服雇主有社会责任,应共同分担家庭照顾责任,政府也要全面考虑财源、弹性、职代给付等问题。”

台湾生育改革行动联盟则提出,育儿应该“公共化”,延长产假的薪资成本,应该由政府预算支出,而不是转嫁给企业,以避免女性遭遇职场歧视。

针对八周产假是否延长,劳动部回复BBC中文询问表示,相关议题还需多方讨论,审慎处理,因为《劳基法》及《性别平等工作法》产假规定为强行性规定,即使受雇者有意愿,也不允许出勤,要考量受雇者休养、育儿及就业的不同需求。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8-19 16:38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