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实际上,育婴假要由员工自行申请,非常受限于其职场环境。台湾的总工时在全球排名偏高、普遍有加班文化,若企业人力调度缺乏弹性,状况就不乐观。
今年34岁、在半导体业担任财务的林小姐告诉BBC中文,她曾在依法提出“育婴假”的过程中,受主管暗示“不要请得太长”、“别成为公司先例”;其申请直到其生产前一两个月才正式通过,期间她相当焦虑,难以规划孩子回家后要请保姆、送到托育中心、还是由她自行照顾。
“若延长为14周、要强制请满的话,真的很尴尬,公司会不会觉得你休息够了,而更难请后续的假期?”
林小姐育有两名幼儿,一个三岁、一个刚满一岁。生第一胎时她在大型外商会计师事务所任职,她的职务不少同事能分担,因此请育婴假顺利,在家照顾孩子到满一岁;但现职外商公司规模小、风气较保守,不仅申请育婴假受挫,还伴随隐性压力。
“我的工作只有我能做,一个萝蔔一个坑,请假就变成其他人要扛,会觉得愧疚、造成别人困扰。”
她指出,虽然台湾法规禁止怀孕歧视、强调性别平等,但职场还是存在“潜规则”,面试现在的职位时,她曾犹豫是否要坦白有生育规划,“我一直很担心,怕讲了有不好的声音,觉得刚来又要请假”。
郑小姐表示,她有朋友请完育婴假回归职场,就被冷嘲热讽、年度考绩被打很差,对方直接回应是“请育婴假”之故,后来双方进入诉讼。
而这也不仅是他人经验,郑小姐说丈夫任职金融业,其公司无论男女几乎没人请育婴假,都是八周产假一结束就回到职场,“他们薪资是底薪加奖金,出席跟奖金连动,有经济理由,也有同事压力,你不来就害到别人”;当她询问丈夫要不要请育婴假时,对方直觉就是“想,但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