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愚叔淺談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789020/answer/351429560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聊起捷克,50後、60後的朋友會下意識想起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只是簡稱;70後、80後的朋友在上小學、中學甚至大學期間,正好是捷克與斯洛伐克各自獨立的時候:1993年1月1日捷克與斯洛伐克和平友好地分手,6年後的1999年捷克加入北約、11年後的2004年捷克加入歐盟。

【沒有分開之前的捷克斯洛伐克】
總面積約為7.89萬平方公里——比我們重慶市的8.24萬平方公里還要小一點兒、總人口約為1090萬的捷克,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國,東面是斯洛伐克,南面是奧地利,西面是德國,北面是毗波蘭,首都則是鼎鼎大名的布拉格,尤其是二戰和冷戰期間。
這裡只選取了木偶、啤酒、水晶、豬肉等四樣有一定代表性的事物,跟大家聊聊另一種風貌的捷克。

【現在的捷克位置與行政區劃示意】
一、玩不夠的木偶
有跡可循的是在公元422年的印度地區,而捷克的提線木偶
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歐洲歷史的中世紀跨度比較大,從公元5世紀後期到公元15世紀中期。
捷克的提線木偶歷史肯定不是最悠久的,但卻絲毫不影響捷克民眾對於提線木偶的狂熱喜愛、木偶的製作與表演在捷克的發揚光大,如今的木偶有國王、王后、騎士、公主、廚師、軍官、乞丐、醫生、護士、巫師、巫婆、海盜、匹諾曹等等,漏了一個關鍵——還有鼴鼠木偶。

【捷克的提線木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捷克斯洛伐克(那時捷克與斯洛伐克還沒有分道揚鑣)製作的動畫片,原作者是茲德涅克·米萊爾,我們曾經在80-90年代播放過一陣子,但播放的卻是這部系列動畫片在20世紀70年代的作品——這並不是這部系列動畫最早的作品,1956年《鼴鼠的故事》就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首映了,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無聲動畫之一,而捷克小鼴鼠的形象則受到世界各國兒童的喜愛。

【這些玩具取自鼴鼠的故事】
真正讓捷克民眾視提線木偶、木偶戲為瑰寶的原因,其實跟捷克的民族復興有些關係。1620年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吞併了捷克地區,捷克不僅喪失了主權和土地,而且民族文化也發生改變,比如官方語言被要求改變、必須改奉天主教、劇院只能上演特定劇目等等。

【捷克為這隻鼴鼠還發行過郵票】
從16世紀中葉開始,捷克無數位木偶藝人的足跡遍布捷克的城市、村莊、小鎮,這些製作精良、五官和手腳都可以操縱的木偶,被藝人們編成一個又一個用捷克語表演的木偶劇,漸漸成為了捷克民眾最受歡迎的娛樂活動——歸根結底是文化的堅持和精神的寄託,所以木偶劇成為捷克民眾心中的國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琳琅滿目的捷克木偶】
進入20世紀後,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木偶工藝和製作繼續大放異彩,比如1958年捷克斯洛伐克參加布魯塞爾世博會,向全世界展示捷克木偶玩具產業的一些經典作品,成為當年世博會的一大亮點。
2019年6月, 「捷克玩具奇遇記」 展覽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這是捷克的玩具與玩具設計第一次在我國展出,一共有29件作品,這些時間跨度長達百年的玩具,被裝在不同尺寸風格的行李箱「展櫃」里;從入口處開始,觀眾跟隨著一個個張開的行李箱往下走,腦海里的童年記憶也會慢慢展開——會怎麼樣呢?當然是會心的笑出來啊。

【捷克木偶的取材非常廣泛】
不僅捷克的孩子們喜歡這些木製玩具,這些純手工製作的可牽引木偶,同樣也適合充滿童心的成年人們。這些木偶的尺寸、主題各不相同,從神話人物到文學人物,從政治人物到漫畫形象,從各種動物到日常用品等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以至於捷克民眾對待木偶時會經常說:你不用選擇木偶,木偶會選擇你。

【既有讓孩子們特別喜愛的】
從1996年開始,捷克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木偶藝術節,來自全世界、包括我們在內的木偶藝術團體,都會在捷克布拉格以及其他幾個捷克重要城市登台獻藝。
可以預見的是,無論在任何時候、無論捷克創新和生產多麼新奇的玩具,它們共同的一點肯定是材料相同——木頭,木製玩具或許永遠是捷克民眾心中的歷史寄託與文化依戀。

【也有讓孩子們怕得捂住眼睛的】
二、喝不完的酒
這裡的酒主要是指捷克的啤酒。
全世界啤酒消費總量最多的國家,肯定是我們、美國、德國等。但如果要評選人均啤酒消費量最多的國家,捷克肯定獨佔鰲頭,德國在這方面也只能甘拜下風、屈居第二。
2013年時,捷克人均每年啤酒消費量約為160升左右
2022年時,捷克人均每年啤酒消費量約為189升左右——何以解憂,唯有啤酒

【捷克啤酒:背景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查爾斯橋】
全球人均啤酒年消費第一名,捷克已經麻木,自1993年以來,已經連續30年榮獲此殊榮了,捷克早就無感。所以有理由相信:國際啤酒日即每年8月的第一個星期五,跟捷克等重度啤酒愛好國有直接的關係或者影響。
沒有對比,差距就不夠明顯。看看亞洲的日本,2022年人均啤酒消費量約為34升,比2021年同比增長了3%左右,即使這樣也不到捷克人均啤酒消費量的1/5。

【左邊大機率是皮爾斯啤酒,右邊大機率是黑啤】
按照捷克官方的調查數據,捷克至少13%的成年人每天都會喝啤酒——喝多少就沒辦法調查了;至少30%以上的成年人每周至少喝一次啤酒——喝到什麼程度也沒辦法調查了;至少20%的成年人會「偶爾喝啤酒」——注意了,這些捷克民眾只是不太喝啤酒,捷克也有很多民眾喜歡喝烈酒或者葡萄酒。

【捷克啤酒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可以影響周邊國家】
不得不提的皮爾森
皮爾森是捷克西部的經濟、文化和運輸中心,也是西捷克州的首府,交通位置也不錯——處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和德國巴伐利亞之間的公路線上。
皮爾森不僅曾經是歐洲著名的軍事工業中心,生產軍火、重型機械、汽車(比如斯柯達)甚至戰鬥機,而且一直是「世界啤酒之鄉」,這裡不僅儲存著大量的全球最高級的蛇麻草(釀啤酒用的香草),這裡還是捷克最暢銷的的原產地,以2022年為例,皮爾森啤酒僅在捷克國內的銷量就達到7.3億升左右,比2021年同比增長了近12%。

【捷克:皮爾森老城區】
啤酒文化正在改變
在2013年以前,捷克啤酒消費總量的一半多是在酒吧和餐館完成的,而到了2022年,這一比例下降到31%左右,不是捷克民眾減少啤酒消費了,而是更換了消費場景,比如家庭、家庭聚會以及其他場合。

【捷克:皮爾森的新城區】
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居然是餐館、酒吧的啤酒價格一直在不斷上漲,讓捷克民眾只能用腳投票,喝是肯定繼續喝,但只能換地方喝——2013年至2022年捷克人均收入雖然也在增長,但明顯趕不上房租上漲和餐館、酒吧的啤酒漲價。
舉個例子,2013年捷克國內一品脫(約合568毫升)生啤的平均價格是22捷克克朗(約合人民幣7元左右),而到了2022年則上漲到了50多捷克克朗(約合人民幣17元),上漲了約2.4倍,如果再加上餐館、酒吧的加價、小費等等,那就只好換個地方接著享受啤酒了。

【捷克酒吧最常見的六種啤酒】
有沒有正面作用呢
對於我們來說,大量飲酒是不好的。那麼捷克這麼喜歡喝酒,有沒有什麼正面的好處呢?還真有,而且是實打實的正面影響:越來越多的捷克女性從事啤酒行業,尤其是釀酒師、調酒師、品酒師等崗位。
捷克不僅早就出現了第一位贏得職業技能大獎的女性調酒師,而且已經慢慢改變了捷克釀酒業一直由男性主導的局面,這至少讓捷克女性的就業領域更加廣泛。

【背景是捷克首都布拉格】
用捷克媒體的話說,女性釀酒師不僅可以很快掌握啤酒的生產工藝,而且會比男性更加細心,啤酒的品質只會更有保障,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女性進入啤酒的生產與品鑒行業。

【捷克的一座老城:卡洛維瓦里】
捷克的酒文化遠遠不止皮爾森啤酒或者黑啤,比如烈酒(裡面也會加入一些草藥泡酒)、比如葡萄酒(尤其是白葡萄酒),同樣受到捷克民眾的喜愛——所以前面提到的市場調查,只能反映啤酒的消費及接受程度,遠遠不能調查清楚捷克民眾的所以酒水消費。

【捷克釀造和儲存啤酒的銅罐】
三、看不夠的水晶
捷克水晶,不是天然水晶,其實就是捷克的一種強化玻璃工藝技術,這種工藝是在製造玻璃的工藝技術上,加上了強化壓縮的一些技術,所以產品生產出來後會有一種水晶的質感,因此被稱為捷克水晶。

【捷克的水晶玻璃】
捷克的玻璃製造,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紀前後,但水晶玻璃工藝和設備的發展,則要到18-19世紀了,捷克水晶的重中之重是:
(1)以合成有鉛玻璃而聞名,因為鉛可以使玻璃的硬度降低,耐切割而且透明度增強,折光性能也變得更好,同時敲擊時會有金屬聲,質感就出來了。
(2)另外就工藝,捷克水晶玻璃在手工吹制、雕刻、手繪、切割等方面的技藝精湛、設備也很完善。

【捷克的水晶玻璃】
比如波希米亞水晶
當然也可以直接叫成波西米亞玻璃,是一種來源於波希米亞和西里西亞地區生產的水晶玻璃,這兩個地方都是捷克領土的一部分。
波希米亞水晶玻璃製品,從手工切割、雕刻,到吹制和噴漆等各個環節都很有自己的特點,從小小的墜、耳環、酒杯到巨大的吊燈,都可以生產,是捷克最出名、最早出口的產品之一。

【波西米亞水晶玻璃主打豐富、鮮艷】
比如摩瑟水晶
這種水晶玻璃產品始創於1857年,一直走得是高端路線,二、三百年來深受歐洲各個王室和貴族們的青睞,比如英王愛德華七世、挪威國王哈肯七世、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西班牙國王阿豐索十三世、捷克總統托馬斯·卡利格·馬沙瑞克等等,都曾經擁有或長期訂購摩瑟皇族水晶的相關產品。

【摩瑟水晶玻璃主打素雅高貴】
相對而言,摩瑟水晶不像波西米亞水晶那麼顏色多彩繽紛,反而是以淳樸簡單為主基調,主打全手工精緻的雕工花紋,再加上高純度的水晶工藝,目的是想體現高貴典雅的氣質——其實,本質上它們仍然是有鉛或者無鉛的高強度玻璃。

【摩瑟水晶玻璃主打素雅高貴】
四、吃不膩的肉
這裡的肉,尤其指豬肉,如果說德國和丹麥是歐洲人均豬肉消費界的熊大和熊二,那麼捷克就是光頭強般的存在。

【捷克的飲食文化】
捷克的傳統美食其實更多是從德國等國家流傳過來的,所以對豬肉的熱愛同樣由來已久,早為常見的豬肉菜肴絕對跟德國有一拼:烤豬肘、炸豬排、各類熏腌豬肉、各種豬肉香腸以及最為經典的豬肉配酸菜。
捷克民眾吃肉,主打就是喜歡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除了豬肉以外,牛肉、雞肉也會經常吃到,不過重點還是豬肉。

【加上酸菜和配菜,這只是一個人的份量】
比如饅頭蘸肉湯
用豬肉、饅頭片、酸白菜、土豆沙拉做成的菜,是捷克最普遍、最受歡迎的傳統菜肴。是的,沒有看錯,捷克民眾也喜歡「饅頭蘸湯汁」,這種饅頭叫水煮饅頭,本身沒味道, 放在模具里蒸熟後,再切成1厘米厚(也可以更厚)的饅頭片,然後蘸著肉菜湯汁吃。
另一種則是跟牛肉有關——炖牛肉配麵餅,這也是非常傳統的捷克菜肴,用炖得酥軟的牛肉和牛肉湯,配上用酵母發酵的、容易吸收肉湯汁的麵餅。

【是不是有些像我們部分地區的吃法呢】
比如烤全豬
在捷克比較重要的宴會或者慶祝儀式上,大機率會出現烤全豬,整豬經過腌制和加工後,進行慢火烘烤,當里外均熟後,再被加工成各種美味的豬肉菜肴。在捷克的北部山區,還會吃到各種做法的烤乳豬。

【捷克等歐洲國家對豬肉的熱愛是溢於言表的】
與我們的高度雷同
比如捷克的蘑菇煲,因為捷克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所以蘑菇種類繁多,捷克民眾也喜歡吃各種蘑菇和菌菇做成的蘑菇煲,不過他們會將採到的新鮮蘑菇干煸、晒乾後,泡進土豆湯搭配著一起食用。

【捷克的蘑菇(菌菇)湯】
比如捷克的餃子,最常見的是水果餡(李子居多)餃子、羊乳酪餃子等等,不過捷克民眾是把餃子當菜吃,可不是作為主食。
烤捷克的菜花,經常讓人們誤以為是炸魚塊,其實是先處理好裹了麵包糠等原料的菜花,然後再炸出來的,其實這種做法和吃法,我們也早就有了。

【捷克草莓餡的餃子】
捷克肉菜有沒有槽點呢
如果一定要對捷克的肉菜以及其他甜品吐槽幾句,那應該就是:捷克的美食還不錯,就是甜的就齁甜、鹹的就齁咸。這麼極致的重口味,會讓喜歡輕淡的朋友們望而卻步。
至於大家經常問到的,歐洲尤其是德國、捷克、丹麥等國家的豬是否去勢呢?答案是:大部分不會這麼操作,動物保護組織會抗議而且他們會認為有違人道主義精神。

【來一份捷克烤豬肘】
所以如果歐洲民眾來我們這裡吃豬肉時發出讚歎,其實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的豬肉確實比歐洲豬肉在氣味、口感等方面要好一些——別抬杠,如果扯到豬肉安全、豬飼料、以及與飼料相關的豆粕等方面,那一定是你對。

【捷克傳統甜品馬尼卡】
結語
如果單獨看捷克的近一百年的歷史,大致是這樣的:一戰後擺脫奧匈帝國,捷克與斯洛伐克手拉著手一起生活;二戰前及二戰期間,被德國佔領;冷戰期間又發生過布拉格之春、天鵝絨。即使現在,只有約1090萬人的捷克,也並不是一個簡單易懂的國家。

【捷克首都布拉格的電車:古老的城市與嶄新的電車】
所以玩不夠的木偶、喝不完的酒;看不夠的水晶、吃不膩的肉,只能描述捷克這個中歐內陸國的輪廓而已。
炖著豬肉、腌著酸菜;包著餃子、喝著啤酒;蒸著饅頭、蘸著肉湯,這樣的捷克按理說應該跟匈牙利很親近、跟我們的一些生活習慣很接近,如果捷克能夠對我們多一分尊重、多一些友好,其實是一件對捷克自己非常有益處的事情。

【布拉格廣場上等待遊客的古典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