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8篇帖子。
您好,阿斯蘭侃吧歡迎您的到來~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23:49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率領軍隊擊敗方國珍在今浙江內的武裝,佔領今浙江全部,設立浙江行中書省,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浙江省名也由此正式出現。朱元璋攻取金陵後設立江南行省(後改為直隸),後設立江南分省(後設立浙東行省[89],又改為浙江行中書省[90]),將原宋朝浙西路的蘇州府、松江府、湖州府、嘉興府地劃予南直隸;後因直隸轄境調整[91],洪武十四年(1381年),湖州府、嘉興府地復歸浙江,浙江省範圍於此後700年間未有太大改變。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設立11個府、1州、75縣。[92][93]

明朝時浙江是全國賦稅重地之一,嘉興、湖州發展為生絲的主要產地,手工工場發達,如安吉、南潯、瑞安、臨平等一批市鎮繁榮,對外貿易也極其活躍[56]:175-183。明代也是浙江文化的繁榮時期,學術發達,湧現出如劉伯溫、宋濂、方孝孺、王陽明這樣的大家[56]:187。但是朱元璋為清剿盤據浙江沿海的張士誠和方國珍以及後來的倭寇,遂對沿海實施封閉鎖國的海禁政策[94]。洪武十九年(1386年)舟山46島居民30000餘人被強遣入內地,次年全國唯一的海島縣舟山昌國縣廢除[95]。在明代私人海商和政府關係一直緊張,而浙江鋌而走險走私海上者不可勝數;寧波之亂後,海禁更加嚴格,於是以福建、浙江破產海商為主[96]的真假倭寇橫行浙閩沿海[56]:167-169[97],直至戚繼光率軍平定[98]。

鎮海招寶山炮台

清初,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為浙江省,軍事上由閩浙總督節制[99]。由於浙江曾經頑強抵抗,清人採取了剃髮易服、軍事鎮壓、遷界禁海等手段來鞏固其在浙江的統治,極大打擊了浙江的經濟社會[56][100][101];對兩浙文人則大興文字獄,明史案、呂留良案等慘案不可勝數[102]:173-174。明末清初,大量浙江籍遺民為反清復明、避難經商而東渡日本,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朱舜水[103]。康乾盛世時期,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至浙江,衍生官場腐敗;其後到鴉片戰爭之前,浙江內部已是吏治腐敗、貧富懸殊,而由人口過剩又引發土地不足、糧食緊張、生態惡化等問題[104]:4-6。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在浙江發動定海、鎮海、寧波、乍浦等戰役,戰後簽訂的中英江寧條約,寧波成為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05]。而太平天國戰爭導致浙江總體人口損失超過50%,浙西的杭州、湖州等地人口損失更是超過80%,大批江浙人士進入上海外國租界避難[106]。戰後,太湖北岸的蘇南及錢塘江以南的浙東居民大量移民浙西,兩浙人口進一步融合,促進了當地的城市化、工業化和商業發展[107][108]。義和團運動及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浙江省參與東南互保,沒有直接被戰火波及[109]。清末在收回利權運動影響下,浙江當地商紳官三界也集資成立了浙江鐵路公司,並為籌資開辦浙江興業銀行,但最終清政府一系列國有化命令下連同各地鐵路被收歸國有,這也促成後來的保路運動以及辛亥革命[56]:297-298[110][111]。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23:50

辛亥革命爆發後,1911年11月浙江省也響應革命號召,自行宣布獨立[112]。1916年4月12日浙江省加入反袁護國運動,但由於局勢動蕩,1917年1月,北洋政府任命楊善德帶兵來杭任浙江督軍,齊耀珊任浙江省長,此後浙江相繼為皖系軍閥和直系軍閥控制,直至1927年2月底,北伐軍佔領浙江全境,7月27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成立。[56]民國前期,浙江雖多在軍閥把持,省內精英仍多次發起省憲自治運動,廢除督軍,推行裁軍,頒佈中華民國第一部省憲[113][114]。北伐結束後,在浙江同鄉及江浙財閥的支持下,蔣中正最終取得全國政權,由於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浙江地處京畿,時稱「京滬杭」,所以在財政、人事、軍事上都受到重視[115]。

中華民國時期的浙江省

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浙江省地圖

抗日戰爭期間,浙江是戰爭的主戰場之一,屬於第三戰區。北部的嘉興、吳興、長興等地是前期淞滬會戰的主要戰場之一,著名的筧橋空戰即發生於此;戰爭中後期浙江是國軍及盟軍空襲日本的重要基地[116]。1937年年底,杭州以北平原地區全面失守。為阻緩日軍行動,國民政府對浙江實行焦土政策,炸毀剛通車3個月的錢塘江大橋[117],中日隔錢塘江對峙、互有勝負,日軍最終佔領沿海平原地區及錢塘江谷地,但未能深入山區[118],浙江省政府遷移至麗水雲和縣直至戰爭結束[119]。而浙江淪陷區先是被編入日軍的傀儡政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到1940年再被編入汪偽政權,日本實行以戰養戰的戰略大力掠奪本地資源,浙江經濟飽受衝擊[120],直至1952年才恢復戰前水平[121]。1945年9月4日第3戰區參謀長張世希與駐杭州的日軍第133師團參謀長樋澤一治在富陽宋殿村(今屬杭州市富陽區銀湖街道)舉行洽降會談,浙江光復[122][123]。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共4個兵團10個軍分兵數路進入浙江作戰。5月,溫州、杭州、寧波等浙江大陸各城相繼易手[124]。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浙江省政府遷至舟山,繼續有效統治浙江沿海諸島。1950年5月,浙江省政府等駐舟山各機構及中華民國國軍共12.5萬人及當地民眾約2萬人撤退台灣,省政府因之撤銷。隨後解放軍陸續接管舟山群島各島[125][126]。國民政府棄守舟山後,仍保有浙江東南的大陳列島(台州列島)、一江山等島而由國民政府控制。1955年1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陷一江山島[127],國民政府見大勢已去,在美國第七艦隊的護航下,將大陳島上的軍隊和居民全部撤退至台灣,隨後更撤離南麂列島[128]。至此浙江省全境已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129]。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0 23:51

共和國初期

194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建國初期,因為抗日戰爭、通貨膨脹、國共內戰的打擊,浙江的社會經濟瀕於崩潰,底層民眾窮困潦倒。中國共產黨在接收國民黨資產後,進行了金融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並逐步壟斷金融業;又將農村作為工作中心,積極清剿土匪,恢復秩序,頒佈農業生產優惠政策,推動土地改革運動;但由於處於國防前線,浙江省在1953年到1957年「一五計劃」期間沒有引進任何重點工業項目[130][131][132][133]。

1958「大躍進」起,浙江經濟受到三年大飢荒、文化大革命等因素影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省內債務負擔增大,直至1978年改革開放[134]:2-5。因為戰爭前線與歷史問題,浙江長期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區域發展陷入絕境。據統計,1952年到1978年的26年間中央政府對浙江的投資總計77億元,人均僅有410元,只佔到全國總量的1.5%,不到當時全國各省區平均水平的一半[7],這也使得浙江是全國國有企業佔比最低的地區[135]。在國有投入嚴重不足的背景下,自解放後浙江省GDP排名連年下跌,在1979浙江省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14位,人均GDP則下跌到了全國第16位[7],為明清以來罕見。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22

改革開放初期,浙江制定了「揚長避短」的經濟戰略,大力發展紡織業,推行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浙江農村率先開始工業化。80年代開始,各類商品市場開始活躍,民營經濟開始趕超國營經濟並占據經濟半壁江山,湧現出一批經濟強勁的鄉鎮及村,義烏小商品市場[136]、海寧服裝皮革城以及紹興全球紡織市場中心等一批大型市場逐漸建立,浙南還出現了以家庭工業為特點的「溫州模式」[134][137]。90年代以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鄉鎮集體所有制企業開始改制,私有制企業取代集體企業成為浙江省新的發展熱點。在寬鬆的政策背景下,浙江逐漸成為中國大陸民營經濟GDP佔比最高的省份之一,形成了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導的「浙江模式」[138][139]。當前,浙江是中國大陸民營經濟最發達、縣域經濟最好、城鄉差距最小的省份[140][141],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佔比近1/4[142]。

浙江亦是建國以來許多歷史事件的見證地。1954年,毛澤東在浙江杭州主持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五四憲法。1956年,溫州永嘉縣率先試行「包產到戶」。1972年,尼克森訪華,在杭州西湖畔的劉莊(今西湖國賓館)草簽了中美上海公告。1979年,溫州市頒發了中國第一本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143]。1985年,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在嘉興海鹽縣動工建設。[131]2008年,寧波舟山港成為世界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144]。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嘉興烏鎮。2016年,G20峰會在浙江杭州召開。2023年,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在浙江杭州舉行。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22

地質地貌

浙江嵊泗縣的懸崖景觀從金華山南麓H818觀景台眺望處於金衢盆地內的金華市區

浙江省地形複雜,全省陸域面積中,山地佔74.63%,水面佔5.05%,平地佔20.32%,故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說,其中位於麗水龍泉市的洞宮山黃茅尖為浙江省最高峰,海拔1929米。由於喜馬拉雅運動,省內西南部分較東北抬升幅度大,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145]。省內山脈受地質構造影響,大多也呈西南—東北走向,分為彼此平行的三支:其一在西北,由與江西省交界處懷玉山脈,向東北延展至天目山、千里崗山;其二在中部,由與福建交界處的仙霞嶺向北至四明山、會稽山、天台山,最終入海為舟山群島;其三在東南,由與福建交界處的洞宮山向北至雁蕩山、括蒼山[146]。

省內以以江山——紹興一線的深斷裂帶為界,地質上分為浙西北地層區和浙東南地層區兩大地層區域,前者為江南地層區暨揚子陸塊東南緣,主要以古生代地層發育為特徵,地層自西南向東北向分佈;後者為華南地層區暨華夏地塊東北緣,地層主要以高度發育的中生代火山岩及少量元古宙變質岩為主,火山岩區域面積佔到全省面積70%以上[147][145]。已發現礦產113種,已查明資源儲量69種, 葉蠟石、明礬石探明的資源儲量居全國之首,東海大陸架蘊藏着石油、天然氣資源[145]。

依據地貌成因和地表形態,全省可以劃分為為浙北平原區、浙西中山丘陵區、浙東低山丘陵區、浙中丘陵盆地區、浙南中山地區、東南丘陵平原及島嶼區共六個地貌區[148][147]。浙北平原為錢塘江下游及杭州灣兩岸平原,地勢低平,海拔一般在5-10米,土地肥沃,水網密布,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北岸為杭嘉湖平原,是為省內最大平原暨長江三角洲一部分;南岸為寧紹平原,是為省內第二大平原。浙西丘陵位於杭嘉湖平原以西、浦陽江以北,地形以丘陵為主,海拔一般在500米左右,因喀斯特地貌發育多溶洞,受錢塘江、苕溪下切影響多峽谷深溝,錢塘江谷地是主要農業區。浙東丘陵在寧紹平原以南、括蒼山以北,處於省內兩大地質區域的過渡地帶,地勢起伏較小、山間多盆地。浙中丘陵盆地位於衢江兩岸,河谷地勢平坦,其中金衢盆地為省內最大盆地。浙南山地位於浙江南部,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區域,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和海拔500米以上山地各佔一半,也是錢塘江、甌江在內的諸多省內主要河流發源地之一。沿海丘陵平原及島嶼區位於浙江省東部舟山群島以南浙閩邊界以北的沿海地帶,區域內丘陵及島嶼均為四明山、天台山、雁蕩山等山脈余脈,平原為淺海及河流沉積而成、河網密布,主要有溫瑞平原、溫黃平原等。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23

水文條件

參見:浙江河流

杭州西湖景色

浙江瀕臨東海,季風氣候濕潤多雨,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居全國第4位,但由於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2008立方米,低於全國人均水平,畝均3862立方米,高於全國平均值,但區域資源分佈懸殊,人口集中的浙北平原區、沿海平原及島嶼區均低於全省平均值,最少的舟山等海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600立方米[149][150]。

省內河流眾多,其中集水面積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且獨立入海(湖)者有錢塘江、甌江、椒江、曹娥江、甬江、苕溪、飛雲江、鰲江八條,其中苕溪屬於長江水系,錢塘江發源於安徽省,其餘六條河流皆發源省內注入東海;小大河川一般源短流急,水量豐富、汛枯水量差異大、含沙量低、河口感潮,加之背山靠海的地理環境,易形成暴雨導致河流水位暴漲暴跌,感潮河段易出現風暴潮,梅雨期及颱風季尤甚[151][150]。

6000多年前,浙江沿海平原遭遇大規模海侵化為淺海,隨着海面下降、岸線推移,省內平原地帶演化出稠密的天然湖泊群,但在人類活動作用中大多數逐漸化為河道和圩田[152],至今杭嘉湖平原平均海拔都低於杭州灣潮水位[153]。省內現有面積在一平方公里以上湖泊32個,杭嘉湖平原19個,寧紹平原12個,浦陽江湖畈1個。最大的太湖是浙江省和江蘇省的界湖,湖州市吳興區和長興縣位於太湖南岸,水域行政所有權歸屬於北岸的江蘇省,但是湖州市享有南太湖300平方公里水域的使用權;除太湖外,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餘個,其中面積最大的天然湖泊是寧波的東錢湖,水面面積19.89平方公里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24

氣候特徵


1971-2000年浙江各地市平均氣溫(℃)[154]城市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全年
杭州  4.3  5.6  9.5  15.8  20.7  24.3  28.4  27.9  23.4  18.3  12.4  6.8  16.5  
寧波  4.9  6.0  9.5  15.2  20.2  24.0  28.1  27.8  23.7  18.7  13.0  7.2  16.5  
湖州  3.5  5.0  9.0  15.3  20.4  24.2  28.1  27.7  23.0  17.7  11.6  5.8  15.9  
嘉興  3.8  5.1  8.9  14.9  20.1  24.0  28.0  27.6  23.1  17.8  11.9  6.1  15.9  
紹興  4.3  5.7  9.6  15.9  21.0  24.6  28.6  28.0  23.2  18.0  12.3  6.5  16.5  
舟山  5.8  6.2  9.3  14.3  18.9  22.9  26.9  27.1  23.8  19.3  14.1  8.5  16.4  
金華  5.2  6.8  10.7  17.1  21.8  25.1  29.0  28.6  24.1  18.9  13.2  7.4  17.3  
衢州  5.4  6.9  10.8  17.0  21.8  25.1  28.7  28.4  24.1  18.9  13.1  7.5  17.3  
台州  6.4  7.2  10.3  15.4  20.2  24.0  27.6  27.4  23.9  19.2  14.2  8.8  17.1  
麗水  6.5  8.2  12.1  17.9  22.3  25.7  29.0  28.5  24.6  19.6  14.0  8.4  18.1  
溫州  8.0  8.5  11.4  16.3  20.8  24.6  28.0  28.0  24.9  20.4  15.5  10.4  18.1  

浙江省處於歐亞大陸與西北太平洋的過渡地帶,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特點為:光照較豐,熱量適中;雨量充沛,空氣濕潤;雨熱同季,四季分明;氣候地域差異明顯,氣候類型多樣[155]。夏季受蒙古高壓控制南風、東南風盛行,沿岸海域常有平流霧;冬季太平洋副高壓控制北風、東北風盛行,沿海受到黑潮暖流和沿岸寒流影響;四季雨量自南向北遞減[156]:110[157],同時由於全球暖化等因素影響,近數十年來年均氣溫、雨量均有上升趨勢[158][159][157][160]。

春季(3~5月)多雨,氣候多變;夏季(6~9月)漫長,並且炎熱潮濕;秋季(10~11月)溫暖乾燥;冬季(12~2月)短暫但寒冷(除南部溫州地區冬季較暖和)[155]。年平均氣溫15~18℃。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在2~8°C,極端最低氣溫-20.6℃(1958年1月16日,仙人頂)。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7~30°C,極端最高氣溫44.1℃(2013年8月11日,新昌)[161]。

受東亞季風影響,風向和降水在夏季和冬季有顯著變化。年降水量為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初夏降水豐沛,俗稱梅雨季節,而夏末經常受到太平洋熱帶風暴的襲擊,是中國受颱風災害影響最嚴重地區之一[162]。夏季盛行東南風,東部括蒼山、雁蕩山、四明山等山區降水量較多,海島和中部地區降水相對較少,溫度則以中部金衢盆地最高,四周較低。冬季季風方向為西北風,氣溫由北往南提升。[156]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22:25

海洋資源

舟山沈家門十里漁港

浙江省是「陸域小省,海洋大省」,內水面積3.09萬平方公里,領海面積1.15萬平方公里,包括毗連區、中國主張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在內,海域總面積超過26萬平方公里,是陸域面積2.6倍,全省大陸海岸線全長2253.7公里,海島岸線4496千米,海島岸線主要分佈在舟山市,而寧波市及其下轄象山縣為大陸岸線最長的市和縣;10米以上深水岸線有100多處,總長約480公里,而可建萬噸以上泊位的岸線達253公里,約佔全國的1/3以上,可建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岸線資源為105.8公里,各處的深水岸線均有深水航道與外海相連,並有相應的錨地[163][164]。省內海岸線開發強度較大,已利用海岸線達2409公里,佔全部岸線的近四成,其中大陸部分已開發比例更是高達65.9%;而大陸岸線以由堤壩構成的人工岸線為主,相對地海島岸線則是以自然岸線為主。另設有生態紅線,分類限制進岸線開發,2176公里的海岸線為嚴格保護對象,限制填海的岸線達2812公里[164]。

浙江島嶼星羅棋布,沿海共有2161個島嶼[4],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2827個,大於10平方公里的海島有26個,是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積502.65平方公里的舟山島為浙江省內第一大島嶼、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區域內面積第三大島,最北的島嶼是舟山群島的花鳥山,名義上最南為七星島[註 14]。浙江填海歷史和修築海塘歷史相輔相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著名工程有洋山港[註 15],2019年全省為保護海洋資源禁止新填海審批[166][167]。

漁業資源豐富,漁港密布。沿岸海域存在南向上升寒流,形成一條近岸濁水帶,上升流作用下近海魚類豐富,上升流的成因目前認為和橫向風向、外海台灣暖流、以及東海地形有關[168]。近岸長江徑流量巨大在加上省內諸河流注入,帶來豐富營養物質,沿岸低鹽水和外海高鹽水等多種水系交匯,利於海洋生物繁衍,形成眾多優良漁場,其中以舟山漁場最為知名,主要水產有帶魚、大黃魚、馬面魨、鮐等;沿海島嶼、灘塗較多,有利於海水養殖,主要水產有紫菜、海帶、縊蟶、梭子蟹、對蝦、鯔魚等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