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3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拟取消外籍博士生生活补助,如何看待这一调整?是否会导致人才流失?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6-28 21:11

佳人李大花:


大模型真是个好东西,我找到两份日本文部科学省“疑似”关于这个问题的pdf文件,但是我看不懂啊。

一份全是文字:

一份像一个PPT:

不过我看不懂没关系啊,大模型看得懂就行了!

把文件丢给大模型,让它帮我看看到底说了些啥:

先发个省流版,我自己简单总结了一下这份资料的主要意思:

这份计划说白了,是日本政府为了解决本国博士生源严重流失的问题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政策调整。

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最直接和最关键的变化体现在“次世代研究者挑战性研究项目(SPRING)”的改革上。根据新的草案,之前提供给博士生的生活费补贴(文件中称为“研究奨励费”,每年约220万日元),未来将仅限定于日本籍学生,外国留学生将不再是这部分费用的发放对象。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外国博士生的经费支持被全面削减了呢?答案是:不完全是,但这是一种结构性的重大调整。

文件中指出,这项改革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遏制日本本国优秀硕士生放弃读博的趋势,通过提供稳定的生活费来吸引他们继续深造。这可以理解为一种针对本国人才的“精准激励”措施,而非有意打压外国学生。

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虽然失去了直接的生活费补贴,但计划也提出了补偿性的安排。比如,外国留学生依然可以获得“研究经费”的部分(每年约40万日元,并可能对优秀者追加),这笔钱可用于参加学术会议、购买实验材料等。再比如,文件强调,经过综合调整后,提供给每位学生的年度支援总额将力求与现行的290万日元“相当”。也就是说,学校可能会通过其他形式,比如提供更多的研究助理(RA)职位(通过工作换取薪酬)、设立新的奖学金、或直接从学校经费中补足,来弥补生活费部分的空缺。

下面是大模型对这份文件的全文翻译:

资料名称

博士后期课程学生支援的现状·课题·今后具体取组(草案)
2025年6月26日
科学技术·学术审议会 人才委员会 次世代人才育成工作组(第4回)

1. 基本思路

在日益复杂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并推动具备深厚专业知识与通用能力、能够引领社会整体成长与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才,尤其是“博士人才”,至关重要。

博士人才能够同时具备专业深度、国际视野以及课题设定与解决等通用能力,预期将在学术界、企业界、国际组织、公共机构、创业领域及教育界等多元场合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在日本“博士即研究者”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博士学位不仅证明专业能力,更是对复杂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国际能力认证”的认识尚未在社会、大学及学生中充分共享,这在博士学位获得者人均数量持续下降中有所体现。

数据显示,博士课程学生担任论文第一作者的比例约20%,不仅实质承担了前沿研究,还证明了博士学位获得者在进入企业后便展现出高水平的发明生产力,并长期持续增长,对企业研发贡献巨大。

基于此,文部科学省于2024年3月制定的《博士人才活跃计划》提出:“到2040年,将日本每百万人口中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提升至世界顶尖水平”的宏大战略目标,政府将围绕“优秀博士人才培养”重点推进各项举措。
2. 现状·课题(1)解除博士课程进学顾虑的经济支援等既往举措与现状

包括博士前期课程学生在内,经济负担与“学生”身份带来的职业不稳定,长期以来都是优秀学生犹豫攻读博士的重要原因。

为使具备卓越研究能力的博士后期课程学生安心专注研究并提升研究者能力,JSPS自1985年起通过特别研究员(DC)制度,每位学生年额提供240万日元研究奨励金,并配合科研经费(特别研究员奨励费)约80万日元/年。近年来DC的录取率约为15–17%。

自2021年度起,文部科学省启动“次世代研究者挑战性研究项目(SPRING)”,对博士后期课程学生提供年额290万日元综合支援,其中研究奖励费(生活费相当)约220万日元/年,研究经费约40万日元/年。

目前SPRING覆盖90所大学,支援了约1万名学生(占全体博士后期课程学生的80%),其中约40%为外籍。

此外,JST等通过RA雇佣支付标准化报酬,民间企业、基金会及高校自设奖助学金也在持续推进,部分高校甚至以助教等身份雇用博士生并支付薪酬。

在上述支援推动下,博士后期课程入学人数从2022年度的14,382人增至2024年度的15,744人,已恢复至2011年度(15,685人)水平。2024年度社人学生小幅增加,留学生略有减少,显示修士班至博士班转读人数在增长。
课题与指摘

要实现《博士人才活跃计划》的宏大目标,除现有经济支援外,亟需进一步充实与强化助推博士课程进学的各项支援,尤其要想方设法吸引优秀日本人学生进入博士课程。

近十年来,社会人学生增长约7%,留学生增长约35%,而修士→博士转读人数减少约12%,需据此检讨支援策略。

社会与企业对博士人才的多样价值尚未充分认知,部分学生因毕业后去向不明放弃博士学习,或作为社会人学生的再学习机会被迫中断,必须凸显攻读博士的切实利益。

与海外相比,日本博士生依然被视作“学生”而非“研究者”,海外博士及修士生常获相当薪酬,应在国内建立博士生“双重身份”为“研究者”的共识。

目前MEXT、JST、JSPS等机构对博士生提供多项支援,项目繁多且定位、目标、对象与内容尚待进一步明确与差别化,以提高支援效率与针对性。

特别研究员(DC)制度在品牌与支援力度上应达国内顶尖;SPRING项目则应聚焦战略性招揽与培养优质博士生的高校,并明确项目定位与目标。

部分高校在SPRING下对优异博士生加码支援,但多数学府对日本籍、外籍及卓越学生未加区分,呈一刀切态势,社会人学生亦常被排除在外,未来需对不同对象提供差异化研究经费支援,并加强对外籍生留日定居及就业的支持。

推动优秀外国留学生来日及鼓励日本学生赴海外深造,需要进一步推进高校与研究机构及毕业生就业企业的国际化。
(2)促进博士人才在社会多元场合活跃既往举措与现状

DC制度通过科研费补助(特别研究员奨励费)支持独立研究,但基于研究专注义务,对兼职或创业有限制。

DC制度亦通过交流活动(如Friendship Meeting)增强DC间网络;毕业后,多数进入学术界常勤研究职位或博士后岗位。

SPRING项目下,各校为学生提供职业路径支持,毕业后约30%进入民间企业,其整体就业率较普通博士生高约10%;但涉及超标修业年限及留学生跟踪机制仍待优化。

通过PD制度扩充博士后职位、改善待遇,并于2025年3月与经产省联合发布民企招聘博士手册与榜样集,推动多元职业路径建设。
课题与指摘

要实现《博士人才活跃计划》目标,除经济支援外,仍需进一步充实与强化推动博士课程进学的支援举措(重申)。

各相关支援项目需进一步明确定位、目标、对象与支援内容(重申)。

博士生专注研究常缺乏实验室外交流渠道,难以构建学术与业界网络,应扩大博士生与同行及企业的交流平台,并推广至SPRING以外的DC等项目学生。

高校应推广博士生毕业后职业路径跟踪调查,以增强职业支援效果。

为营造博士人才在多元场景活跃的环境,政府、学界与产业界应协作,收集并推广包含社会人学生在内的各类榜样与实际活跃案例。
3. 今后具体取组(草案)

国家层面将结合第七期《科技创新基本计划》的目标设定及《博士人才活跃计划》的实施目标,审议并推进博士人才活跃促进的方向与内容。

国家将对面向博士生的多项支援项目逐一梳理其定位与目标,重申科技人材政策下博士人才支援乃面向优秀博士生的专项支援。

针对以下项目开展制度修订,确保对日本籍(直博生)、外籍及社会人学生等不同对象实施差异化改进:


特别研究员制度(DC)


继续作为培养学术界优秀研究者的重点项目,充实并强化对学生的支援力度。



次世代研究者挑战性研究项目(SPRING)


明确定位为支持高校战略性招揽与培养优质博士生的项目,通过针对日本籍、外籍与社会人学生的最优支援,推动博士生在学术、产业、国际组织、政府及创业等领域的多元活跃。
SPRING项目三大目标

i. 主要支持优秀日本籍学生进入博士后期课程;
ii. 在学期间,让学生无后顾之忧、自由选题并专注研究;
iii. 博士学位取得者毕业后在学术界与产业界等多元场景活跃,大学提供职业支持与环境整备。

(1)解除博士课程进学顾虑的经济支援等① 特别研究员制度(DC)

为吸引优秀硕士生投身学术界,审议并实施提高研究奨励金单价等措施。

依据项目宗旨,为强化博士向学术界职业衔接,探讨加强DC与PD阶段的衔接机制。
② SPRING

将研究奨励费支援限定于日本籍学生,外籍学生不在此支援范围;已获得稳定收入(如企业薪酬)的社会人学生继续作为支援对象。

研究经费支援对象扩展至日本籍、外籍及目前尚未涵盖的有稳定收入社会人学生,并对优秀者通过追加经费实现分层差异化支援。

为吸引优秀外籍生,进一步推进多元国别与区域来源的举措,分享并推广高校特色方案。

综合上述调整后,依据各对象需求,提供与现行290万日元/人相当的年度支援总额。
③ 其他

推进竞争性研究经费中对RA雇佣支付适当报酬的措施。

促进企业雇佣博士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与宣传。

鼓励高校自行雇用博士生并支付薪酬,推动优秀案例在高校间推广。
(2)促进博士人才在社会多元场景活跃① 特别研究员制度(DC)

为构建优秀研究者成长环境,丰富并扩大跨领域及海外研究者交流机会;推动SPRING下的职业支援计划向DC学生开放。

在确认研究计划进展符合要求后,允许基于研究成果的创业活动,并相应修订制度。
② SPRING

重申对研究经费的分层差异化支援;

加强对日本籍与外籍学生的职业支援;

支持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报告及基于岗位的研究实习(Job-based Internship)。
③ 其他

国家、学界与产业界应协力推动高校及企业招聘博士的指南与榜样事例集的宣传与应用。


其实我觉得说白了就是日本也不那么富裕了,没那么多钱“撒”给外国留学生了。而且看起来他们本国学生读博的热情不太大,过去的这些年里,外国博士生数量蹭蹭涨,本国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却增加很少,然后教育部着急了,决定把有限的奖学金用来“激励”本国学生读博。

至于外国学生还有没有奖学金,我觉得恐怕就要看大学和教授们宽不宽裕了……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6-28 21:11

玄人志向:


本来就应该本国学生优先于留学生的,

教育的钱来自税收,税收基本来自本国人,自然而然教育应该优先本国学生,

也不知道哪个国家留学生还能优先本国学生的。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6-28 21:12

作者:chitori kagom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23920479161560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这里分享一位博主

日本已经彻底沦为不可投资的市场,不论工作学习生活,连个像样的产业基金疯狂给初创砸钱都没有,就是路径依赖喂饱大企业,一问就是票仓,就算央行背债给老登发养老金医保福利,一问就是票仓

干几年拍屁股走人了,别在保守的市场里成为永久税民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6-28 21:12

杨提督的第十三舰队:


向往自由是人的天性,人会用脚投票

就算你能用生活补助的糖衣炮弹圈住人一时,你能拦住人性对自由的追求?

以前是虽然没有自由,起码能爆两个金币的哥布林巢穴

现在成了既没有金钱,又没有自由的哥布林巢穴

为什么不反思???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6-28 21:12

IRRS:


把最后一点人才也赶尽杀绝了。

但凡有一点能力,谁会愿意去日本自费读博啊?工作机会基本没有,文凭也没什么价值。拿钱去水平一般的学校读博算是国际惯例了。所以要么拿个csc要么就拿次世代。而日本高校的科研成果大部分都是中国博士做的,指望这群优秀的人才博士毕业留在日本拿600万的薪资确实不现实,毕竟中国都能开到40-80万。

一个月一万的奖学金真不算啥大钱,还能出科研成果提高学校排名,日本是很赚的。而且你可以搞教育产业化再从中国人身上赚回来啊。中国学生赴日读本硕也是刚需,跟英美澳学学把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学费涨几倍,以日本的留学成本来说还是有竞争力,再多给博士发点小恩小惠保住学校排名。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6-28 21:12

牛人不会因为奖学金而决定去留,比如之前看到一小几千引用十多篇顶会(包括共作)的修士就选择回流国内的博士,如果要在日本拿学振或者其他没啥难度。而面向就业的像我这样的普通仔,运气太差博士最后一年失去了奖学金也自费熬下来了。所以人才和我这样的人菜都很可能不会因为奖学金决定去留。



作者:子非鱼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23777695531995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6-28 21:13
作者:韩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22504011194701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大学的学校声誉正在快速下滑中,东京大学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莫斯科大学,问就是我校有114514个诺奖,再问就是不去。

有114514个诺奖得主的莫斯科大学的全奖博士,和qs30000000的美国某不知名野鸡大学的全奖博士,但凡IQ在30以上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20年前,清华top0.1%的学生才有机会去东京大学留学,蹭个东京大学的牌子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20年后,清华本科生来日本留学跟自杀差不多,最优秀的清华本科生一定是美国全奖直博,毕业随便进一家大厂就能爽拿4350万日元的年薪,跟博士毕业只有600万~800万日元年薪的东京大学留学生已经不是同一个物种了。

日本作为一个【学历越高越难找工作 + 税收巨高 + 年功序列

 + 排外 + 小语种 + 考试入学制】的宝可梦国家

,本来就没啥吸引力了,只能吸引一些国内考不上研的211学生和混得比较惨的985来蹭低保,这次又取消奖学金,直接达成了考学不可能四角:【难入学(别人英美一年硕都毕业了,你还在语言学校学日语,备考大学院,难绷) + 花费高 + 毕业难找工作 + 毕业低收入】,以后怕是只能跟东南亚坐一桌了。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6-28 21:13


乐正:


日本保守政治、保守社会的体现。这里的保守指的是日本西化程度之低。

日本以外的发达国家,其首脑几乎总是名校出身,大部分持有硕士或者博士学位。你可以说欧美的本科很水,但能够博士毕业,至少是经历过非常严格的智力训练的。

你不要说「诶呀这都是富二代官二代靠关系进的」。重点是他们「需要」进名校:作为个人智力、能力的象征,以让选民信服、让精英信任。极端的案例,是现任新加坡总理,经济学博士毕业、曾任中央银行行长这种非常技术性的职务。

而日本二战后的首相,能从东大这种彼时还费拉不堪的本科毕业,就算高学历了。连中央银行行长这种技术职位,历任者弄个硕士就算行了。学术在日本社会里很缺乏声音。

【饿得不想写了】为什么要提这些?

日本政客就像加强版/弱化版特朗普,学历更低,与学术界的关系更弱。在他们眼里,日本高校养了一群人:这些人一边骂政客、一边花日本政府的资助,而这些资助都是政客挨着骂收来的税。

所以当本就保守的民间开始排斥外国人时,政客为了选票而牺牲学界,对他们来说不构成压力。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一个很抽象的「文化」:日本社会保守、重视权威,学术界和文化界始终没有占据稳定的一席之地,反而常作为「反抗者」的形象自立。这与政商学互保的欧美精英是完全不同的。

这种精英文化的缺失,没带来什么社会流动性的增加,更像是日本制度的一个缺陷。短期你可以说学术屁用也没,长期将导致社会和技术的衰弱,这是不言而喻的。

日本政客难道不知道这么搞会流失外国人才、会招到学界反对?只是他们本来就打心底觉得学术没用,而且又面临选票危机,加上本来就看不顺眼,出这样的政策只是顺水推舟。

中国在十几年前,在国际经济学界还没什么声音;现在已经越来越占据话语权了。韩国体量更小,但也进步飞速。日本的经济学学术光给美国贡献人才了,别问问就是已经退休了的hayashi是日本之光,现在只能吸引来我这种毫无学术之心的人到日本。

他这个政策能吸纳到个锤子的日本人才。真的日本学术人才早就润了。这么一搞,外国研究者流失,日本高校质量进一步下降,日本人才更不想留在日本,说是恶性循环差不多。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6-28 21:13

作者:台湾省首席精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23933052720007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心的可以搜搜13呼回答和新闻,日本光new冠补贴就白给外国人多少钱,反正我是不信的,欢迎打我皮鼓。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6-28 21:14

不知道起啥名字:


这就跟如何看待某国给留学生宿舍补助有空调,然后被老百姓发现后,决定不给了。

第一这不是奖学金,这就是生活补助。

第二这里面很多人又不留下来,有个鬼的人才流失。

这么明显对财政支出的严格要求,难道有什么不好吗?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